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65节 乐圣师旷(4)

晋平公很清楚自己是怎样一位国君,他就是一个吃喝玩乐的主。有一次,晋平公宴请一些大臣,到酒酣时,晋平公居然洋洋得意道:“天下再也没有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事了,想喝酒时有酒喝,想听音乐便听音乐,想打猎便打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谁都要听国君的。”

群臣一片恭维。突然,晋平公看到一个黑影向自己撞来,幸亏他闪得快,只听咣的一声,众人惊愕中才发现,原来是师旷操起自己的琴,向晋平公方向夹头夹脑砸去!好在他是瞎子,琴没砸中晋平公,砸向了晋平公身后的纹壁。

你师旷想要弑君啊?晋平公还没开怒,师旷大声道:“刚才,盲臣听到了一个小人在胡言乱语,气愤至极,以琴撞之,这个小人是谁?站出来,我还要痛扁他一顿!”

晋平公忙道:“太宰息怒,太宰息怒,那不是小人,那是寡人,您弄错了。”

师旷眼瞎心明,其实哪里会弄错?但师旷就是这样一个敢于以自己的方式劝谏国君的人,可以说,在当时的晋国,在劝谏国君上,无人出其右。

这是一位值得世人尊重的音乐大师,晋平公也非常欣赏他,所以对师旷的无礼,晋平公总是不予计较。这一次,差点被师旷的琴给砸了,但晋平公还是对师旷的直言相谏非常感慨,他当场便对众人道:“寡人无德啊,酒后失言,没有师旷,寡人还将继续犯错,寡人一定要把今天的事当成一个教训。”

在音乐专业上,无人出其右;在劝谏国君上,亦无人出其右。在当时江湖霸权和公室力量都日渐衰落的晋国,师旷就象一颗亮度虽有限但顽强放出光芒的星星,给人耳目一新。

据说,师旷经常以乐谏君,并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多次劝谏晋平公要爱惜百姓,不能滥用民力,尊重劳动。后世的孟子称师旷为“亚圣”,在师旷的基础上,形成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讲,师旷应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位乐师能够深得晋悼公、晋平公两代晋国国君的充分信任,这与其个人的人格魅力和辅政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师旷不但是音乐大师,他更是晋国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他才华横溢,正直善谏,口才一流,经常为国君在国政大事上出谋划策。

有史料记录,师旷为太宰而辅政,几乎参与了晋国内政、外交、军事等一系列事务,常向国君陈以治国安邦之策,对国君之咨询总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许多都是经典治国宏论,使晋国大治,始无乱政!

有一次,当晋平公咨询治国之道时,师旷道:“治国之道,在于清静无为,在于博爱,在于任用贤能,要虚心纳谏,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不贪图眼前小利,并时时考察臣子政绩。这就是国君的基本操守啊。”

晋平公非常感慨:“可惜了太宰,如果太宰非盲人,天下还有谁之贤德相太宰相比?”

师旷严肃道:“主公,盲臣虽瞎,别人认为盲臣活于墨黑中,但不知有多少人才是真正活在墨黑中啊。比如国君,如果不知臣子贪贿博名使百姓蒙冤无处伸张,如果用人不当致使小人得位,如果不辨贤愚致朝纲混乱,如果穷兵黩武致兵祸四起百姓游离,如果不知民计安生致百姓穷困潦倒,此五项但凡有一项,便是昏暗之君。盲臣不为自己是瞎子而遗憾,但总是为君主昏暗而遗憾啊。”

这便是师旷的“天下五墨黑论”,读来不禁令人感慨,这是典型的以民众为重的理念,是师旷所倡导的君为轻民为贵思想的真实体现。君为轻,民为贵,在师旷的一生中,处处得以体现。比如,卫国曾爆发过一场曾因国君暴虐导致的国人暴动,国君被赶出国都,师旷就发表过言论:“君若仁义,民众自然拥戴;君若暴虐,民众自然驱离!卫之民众又有何过?”

甚至连齐国的齐景公也曾经问政于师旷,当时师旷对齐景公建议君必惠民。君必惠民,民才拥戴之;君若侵民,民必抛弃之。这便是师旷的民本主义思想。

当然,师旷被后人所津津乐道,最主要的贡献仍旧是音乐方面的。据说,师旷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正是师旷,在对乐器的音质、音律予以高深理解后,创造了五音六律因此而被后人称之为“乐圣”。

据说,师旷不仅擅长抚琴,也精于鼓瑟,并通晓南北民歌和各种乐器调律。师旷是对音感特别敏锐的人,甚知音律,有史料赞他“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

作为盲人,师旷的听力是超群的,具有非凡的辨音能力,被誉为“师旷之聪,天下之至聪也”。正因为如此,师旷后来被神化,成为道教神仙体系中的一员,这便是我们所熟悉的顺风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