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10节 齐似降晋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10节 齐似降晋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必须要说的是,这次晋国组织十二国联军伐齐,战局是喜人的,取得了伐齐之役的大捷,但撤军是有些匆促的。除了前面分析过的原因外,其直接原因是荀偃不行了。

荀偃可是联军统帅,统帅在这次伐齐之役中,可谓是劳苦功高,自出征以来,荀偃是殚精竭虑,为晋国霸业耗尽了最后的心血。

这位晋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虽然有过贪贿索贿的污点,但在中军元帅这个职位上,确实为晋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有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污点,那便是弑君。

他与栾书合谋弑了晋厉公,成为他最大的心病。尤其是步入老年以来,他经常做恶梦,用科学来解释,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最后梦多了便影响了身体健康。荀偃的病,是一种头疼病,可能是脑瘤吧,而且是恶性的。

按理,荀偃应该辞职养病为是,但他必须要为晋国做出最后的贡献,明知自己命不久夷,荀偃仍旧为这次伐齐之役而前后奔忙着。伐齐战争如火如荼进行着,荀偃的身体却是一天不如一天,但他始终强扛着,他必须看到胜利。此时的他,也许一直在想着,就用自己的残躯,为国家做最后的一件事吧,希望晋国人民能够原谅自己曾经犯下的罪!

公元前554年2月,荀偃终于病逝了。临死前,他本是拒绝了一切探望自己的人,可想而知,此时他的头疾已经恶化到了何等状况,史料记载,整个头都是脓水流下,面目全非啊。

但最后一刻,荀偃还是交待了士匄,由自己的儿子荀吴继承家业,成为荀氏家族中行氏的族长,说完后便与世长辞了。

入殓是在联军撤退途中完成的,晋三军将士看到他们的元帅死前的模样,都流下了泪。史料记载,荀偃两眼暴突,死未瞑目。

死不瞑目,在当时被视为是有极大的心愿未了,按照当时的丧礼,一般的人死了,口里会放米粒,象荀偃这样的大人物死了,须口含玉珠,意思就是到了天上,也会不挨饿,也有财富。但现在荀偃这个模样,显然不能完成入殓。士匄一边为荀偃整理遗容,一边流着泪道:“元帅,难道是您还有什么身后的事要我帮您做吗?”

荀偃仍旧是嘴巴紧闭、两眼圆睁。此时,刚入卿的晋国下军佐栾盈走上前,诚恳对荀偃的尸体道:“元帅,请放心,黄河为证,我们一定接过您的旗子,将讨伐齐国的大业继续下去,势必让齐国心服口服,永远忠心追随我们大晋。”

荀偃这才张开嘴巴,让仆人把玉珠放进口中,同时,原本圆睁的双眼也能合上了。

原来,这才是荀偃的心病啊。是啊,大家看,伐齐战役顺利伐?势如破竹,把齐国打得如落花流水般,联军不但在齐国临淄烧杀抢掠,还全线推进到了齐境腹地,如入无人之境。但齐国认输了吗?齐国国君齐灵公宁可舍弃都城临淄逃命,也没有认过输!

这便是齐国,一个同样有着血性的山东大国。荀偃知道,这次班师,除了一开始便没有定下是否要灭了齐国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听说楚军北上了,不得不防。而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将死。

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没能让齐国屈服,那自己怎么能够死而瞑目呢?

史料记载了这段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栾盈之才。这是在接下来的晋国历史上又一名响当当的大人物,虽然,他最后是一个悲剧,但无论是光荣还是悲惨,正是这些史料留名的人物,向后世的我们展示了那段璀璨的春秋风云!

但是,我们必须要说明的是,荀偃真的死后有灵?一开始死不瞑目,到后来又自然合上并张开嘴?这样的记录会不会有点灵异的味道?我们还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事吧。

由于荀偃得的是一种头痛病,这种病最后居然能够使他最后头上全是脓,可以想象那个痛苦是无以复加的。但荀偃是一名硬汉,作为中军元帅,又在军中,他一直忍着,绝对不发出任何的呻吟。忍住象那样的疼痛,他当然得睁大眼紧闭嘴,最后便是保持着这个状态去世。

去世的一开始是这个状态的,这个状态也就是尸僵的过程,但过了一会儿尸僵现象会去过,肌肉便放松了下了,自然而然眼睛也能够被人俺上,嘴巴也可以被人掰开了。

晋平公很快调整了六卿班子,士匄如愿提升为中军元帅,三军帅佐名单如下:中军帅佐士匄、赵武,上军帅佐韩起、荀吴,下军帅佐魏绛、栾盈。现在的六卿变成了六大家族各占一席,即士氏、赵氏、韩氏、荀氏、魏氏、栾氏。

士匄当然不敢忘记前任元帅荀偃的遗愿,于公元前554年夏天先派栾鲂率军与卫军联合再次讨伐了一把齐国,然后士匄再次组织联军大规模教训齐国。

但齐国自己出事了。原来,齐国国君齐灵公经历了被晋国组织的联军这一顿打后,又悔又气又悲,听说晋国前中军元帅荀偃还在病逝前留下遗愿要继续讨伐齐国,晋国看来是不打算放过齐国了,一年之内已经连续组织两次讨伐了,整天担惊害怕,居然一病不起,然后薨了。

人家都办着国丧,还怎么打?士匄叹了口气,率着联军刚到齐国的谷地,便无奈折返。不管怎么说,晋国算是中原老大,得讲点规矩。当时的规矩是如果讨伐对象正好遇到了国丧或者重灾,那是不能征讨的。这就是那个时候的贵族战争,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战争,而是打得你服,挣足面子。

但齐国人貌似还不服,只要齐国一天不服,那本帅便以讨伐你齐国为工作重点了。士匄想着。

但士匄的想法很快便又告吹了,因为齐国人服了。齐国新任国君齐庄公办完父亲齐灵公的丧事后,派人朝见晋平公,把齐国叫板晋国的责任一古脑全部推给老爸齐灵公,然后拍着胸脯保证从今以后齐国将一切听从晋国的。

晋平公大喜,收服齐国可谓是称霸中原的必要条件。对晋国来说,秦国是不可能和好的,楚国是必然要来相争的,晋国再强大,如果失去齐国,那将陷于三面夹攻的危险境地。

于是,公元前552年,晋国与齐国重新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条约是在著名的澶渊(今河南濮阳西北)签订的,前几年随同晋国伐齐的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国都来了。

议题只有一个,承认晋国的盟主地位。齐庄公当然是亲自参加的,他以前当世子时便经常代表齐国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大家都认识他。

晋国人很高兴,但有不少诸侯心里都很担心,尤其是鲁国。鲁国要最怕齐国,本来齐国被晋国揪着打鲁国很高兴,但现在齐国摇身一变,又变成了晋国集团的二号人物,鲁国人唯一能做的便是赶紧把晋国这个马屁给拍好了。

所以当时中原诸侯的态势总体是这样的:晋国为不可撼动的老大,齐国坐着第二把交椅,而鲁国则是被全天下人都认定的晋国最铁杆的小弟。

齐庄公很爽快地签了约,回国后将这个正式文件随便一扔,心里冷冷道:“总有一天,要让你晋国跪倒在咱大齐脚下!”

熟悉不?很熟悉啊,这正是当年齐顷公、齐灵公对待晋国的那一套:表面上服从你晋国,但骨子里就想方没法与你晋国死磕!

这叫什么?典型的阳奉阴违啊。齐庄公的骨子里流着齐顷公、齐灵公的血,而这个血,都来自于当年那位牛气冲天的春秋第一霸齐桓公!已经过了多少代了,历任齐国国君都梦想着重拾当年齐国的荣耀啊。

但现在必须得阳奉,因为阴违的机会还未出现。既然阳奉了,那便一切都听从晋国的号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