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5节 湛阪之战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5节 湛阪之战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晋国中军帅荀偃想想这样班师实在不划算,为了进一步树立自己在晋军中的威望,他命令多抢许国几个城。但意外发生了,抢着抢着,居然抢到了楚国的地盘!

于是,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湛阪之战就这样爆发了。但这场战役,确实不是晋国预谋着要去讨伐楚国,只能说,这是一次误打误撞而已。主要原因在于晋国中军元帅荀偃对于地理知识学习不够,搞不清许国和楚国的地界,在讨伐许国时把战火烧到了楚国边境。

公元前576年许国投靠楚国以求庇护时,楚共王是将楚国方城之外的叶地给了许国的。叶地离楚国最坚强的堡垒方城很近,联军哪里搞得清许国地盘和楚国地盘?

据说,许国迁居的叶地,离楚国重镇方城仅三十里远,楚国将许国放在那里,本就是让许国成为方城之外的屏蔽重镇,承担着为楚守卫方城之外的义务。许国也是正是因为如此,才对楚国的算盘产生不满,比如就在这里,许国经常遭受来自郑国的侵略。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联军攻打楚国,其实可能是误打误撞。因为历史上,晋楚两国江湖争霸百年来,虽然有过几次大仗,但都不在两国本土作战。两国都把握着一个度:不能过度去捋对方的虎须。

荀偃不是傻瓜,他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要说他率领联军主动进攻楚军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但事实却是联军确实侵略到了楚国境内。

本来嘛,楚国国君楚康王对许国很不满,心想,你自己跑到晋国去讨了这一顿打回来,我也懒得管你。但现在晋国佬居然来打我大楚了,这怎么可以任其胡来?

楚军出发了,领兵的是公子熊格。听说楚军出动了,荀偃大吃一惊,忙命令联军撤退。于是,联军后撤至滍水以北的湛阪(今河南平顶山市北的新华区一带)。

荀偃这个后悔啊,本是打打只野兔,结果却惹来了老虎。此时的荀偃真正到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进军则意味着与强大的楚军正面交锋,万一打个败仗,那自己真正玩完。撤退意味着怕了楚军,回去后照样吃不了兜着走!

纠结中,荀偃还是认真看了看地形。从地形上看,联军占据湛阪,背靠巴山,西通洛邑,北过汝水即达郑国。居高临下,以对方城,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反观楚军,若要进攻,则需仰攻,若要撤退,则需渡过湛、滍两水,十分不利。

“那就固守吧,最好是两军别交锋,到最后大家心照不宣各自撤军。”荀偃求老天保佑,这是最好的结果。

荀偃哪里知道,楚军统帅公子熊格根本不是带兵的料。按理晋军后撤,从战略上讲,说明晋军不想与楚军决战,既然如此,那便屯兵方城与晋军对峙即可,晋军远道而来,粮草撑不了几天。

从战术上讲,主动去进攻联军,地形劣势明显,不宜楚军进攻。

但熊格这个楞头青楞是将帅旗一举,好象举着好玩似的,结果全军发动了进攻。春秋时代的战役,战车无疑是关键的,你楚军驾着战车向上坡冲锋,而联军却从湛阪高地俯冲下来,结果可想而知。

荀偃带兵打仗多年,他哪里会想到楚军傻呼呼会来仰攻自己?这样打仗岂不是自己找死么?战场上居然能够出现这种如天上掉馅饼一样的良机,荀偃再不济也不可能把握不住啊。

荀偃大喜过望,他也不需要什么战术,他举着帅旗一挥:“兄弟们,冲啊!”

联军自高而下全线涌上,排山倒海般杀向楚军。楚军是仰着头进攻,联军是自上而下发起冲锋,楚军岂有不败之理?战役经过极其简单,史料记载,楚军大败,熊格率着残兵败退方城。

荀偃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所率领的联军对楚军这一战的胜利居然来得那么容易!见楚军败退,便指挥联军全线追击,并全力向方城进攻。

但荀偃哪里想到,刚取得胜利的他已经犯了致命的错误。

湛阪战场上,晋军借助了居高临下的地势,一举击溃了楚军。但进攻方城,联军则没有任何的战场优势。

方城是什么?早在公元前678年,楚国在北上兼并南阳盆地诸国之后,东北出伏牛山余脉与桐柏山余脉之间隘口,从郑国手中夺取原属应国的汝水以南滍水两岸地盘,在伏牛山余脉与桐柏山余脉之间隘口筑起方城,以控制隘口,称为“方城塞”。

为把方城塞经营成楚国的重要战略军事要地,楚国从方城塞东西处拉出单体城墙与隘口两侧的伏牛山余脉与桐柏山余脉相接,堵住隘口,作为楚国对新占领区的纵深防御工事,这就成为最早一段楚国长城。

从地形上看,楚国把这一带已经经略成了以楚国为本位,方城塞以南南阳盆地的“方城内地”、方城塞以北新占领的汝水以南、滍水两岸区域的“方城外地”。那是楚国最有象征意义的战斗堡垒,是楚国最坚固的军事重镇,楚国为了对抗晋国,经营方城多年,哪是你荀偃轻易拿得下的?

楚军借着方城地理优势,利用弓弩轻松防守。进攻方城的联军受挫严重,死伤惨重。

荀偃眼睛都红了,他准备再次命令进攻,士匄拉住了他:“元帅,我们此行的目的不是与楚军决战,而是讨伐许国。现在战略目的已经达到,还顺便击败了楚军。如果我们强攻方城,方城守备森严,一时难以攻下。如果楚国援兵自许国而上,再转而南下,那我军将陷入包围,元帅不可不防啊。”

荀偃听着是汗出来了,自己怎么那么犯混呢。此时见好就收才是上上之策啊,于是接受士匄意见,调整部署,不再攻打方城。

不打方城了,荀偃率联军掠夺了方城周边一些楚国城邑,然后再次折向许国,率联军将许国彻底抢劫了一次。

史料记载,联军“伐许而还。”至此,楚晋湛阪之战告终,结果是晋国取得了象征性的胜利。之所以说象征性胜利,是因为晋国率领的联军虽然在与楚军的正面交锋中先取得了胜利,但在进攻楚国战略重镇方城时受挫而损兵折将,而楚国采取守势,使晋国为首的联军仅仅在防线外烧杀抢掠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