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二章 晋悼公 第18节 逼阳之战(下)

由于逼阳准备充足,联军居然一时难以攻下,围城已愈二十多日,逼阳固如磐石。按理,城里的粮草也应该耗得差不多了,荀偃、士匄令人打探,忽然得报,说逼阳城粮食堆积如山!

啊?不可能吧,荀偃、士匄亲自查看。果然,远望去,逼阳城居然有一座貌似粮食堆积出来的小山,那黄灿灿的不是小米又是什么?而且,不时有逼阳军率队从山上搬米。

看着这座米山,荀偃、士匄倒吸了一口凉气,逼阳粮食如此充裕,那围困还有何意义?到最后,逼阳还有粮食,反倒是联军的粮草要成为问题了。

荀偃、士匄急报中军元帅荀罃。荀罃本来便很火大,因为他原本便不想打逼阳,都是荀偃、士匄贪功,搞什么打下逼阳送给宋国,以鼓励忠心追随晋国的诸侯。此时听说逼阳城内粮食充足,不禁担忧起来。

荀罃亲自登高望逼阳城内,果然发现这座粮山,他大为惊疑,惊的是如果逼阳有这样的粮食储备,那要围城之策是没戏了。疑的是,粮食怎么露天而堆?他取出一支箭,拉满弓,远远向粮山射去。

箭至而落,咦?怎么不没羽而入粮山?荀罃再射了一箭,同样羽箭至粮山便掉到了地上。荀罃再射了一箭,一连三箭,都是箭至而落地。荀罃登时明白了,他对荀偃、士匄道:“假的,那只是一座小石山,逼阳人为了迷惑我军,故意将粮食洒在山上,让我们以为城里粮食充足,以乱我军心。”

原来,这的确是逼阳人的计策:将城内的土山用金灿灿的小米将其覆盖,远远望去就是一座硕大的米山,让联军以为城内粮食储备丰足,再加上逼阳城确实城高墙坚,易守难攻,联军攻城数次不下,围城又无用,便会撤军。

荀罃命令荀偃、士匄继续攻城。

但令荀偃、士匄没料到的是,老天空降大雨!原来,雨季来临了。雨季是老天爷貌似来助逼阳守城的,一边几天降大雨,联军驻地受淹,积水三尺。被水浸泡的将士们有的开始生病,再加上逼阳久攻不下,联军士气极其低落。

荀偃、士匄见大雨下个不停,逼阳城附近泡水、薛水、漷水、泗水等河流已经暴涨,严重威胁联军安全,于是担忧起来,便赴中军见荀罃道:“元帅,我等本以为逼阳城小易克,谁知久攻不下。现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泡水在西,薛水在东,漷水在东北,三水皆与泗水相通,不多日这里将汪洋一片,我等担心大军受淹,不如暂时撤军,逼阳城等以后再图吧。”

荀罃正在中军帐研究一把弩机,听两人说要撤军班师,勃然大怒,顺手操起案上弩机便向两人摔去,幸亏两人躲避得快,只见弩机摔至地上散成了架。

荀罃大骂道:“一开始,老夫便说过,逼阳本不是此次联军目的,你等却唆使主公去攻逼阳。老夫也说过,逼阳城虽小,但城高墙固,短时间很难拿下。是哪个说数日内定可攻下?现在快一个月了,拿又拿不下,碰到点小困难,就慌了要退军。大军到此,是来旅游的么?想来便来,想撤便撤,这是哪门子的统军法?今限你俩必须于七日之内攻下偪阳,若攻不下,提着来见老夫吧!”

两人被骂了个狗血喷头,见荀罃怒成这样,不禁畏惧,知道这下可不是闹着玩的。回营后,将鲁国、曹国、邾国三军统帅及本部各将领齐召至帐中,士匄阴沉着脸道:“从今日起,不分昼夜攻城,六日之内,务必拿下逼阳。如果拿不下,一律军法从事!”

按新的攻城部署,四国联军不再轮番攻城,而是齐头并进,多点攻城。荀偃、士匄身先士卒,冒雨攻城,四国联军将士更不顾矢石如雨。逼阳守军哪里顾得过来?

到第五日,城里滚木、擂石、箭矢都用尽,荀偃亲自率领晋军攀上城墙,打开了城门,联军一涌而入。逼阳守军与联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后,最终不敌,逼阳终于被拿下!

公元前563年5月初8,古国逼阳被灭。晋悼公令人将逼阳人尽迁至霍邑,逼阳送给宋国。但这一次,小上的逼阳城,自4月初9起,面对着超级大国晋国率领的晋国、齐国、吴国、宋国、鲁国、卫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小邾国共13个诸侯国联军,丝毫不惧,足足抵抗强敌一个月,创造了逼阳在春秋时期规模虽小但智计百出、英雄辈出的战争奇迹,逼阳古国谱写了一场可歌可泣的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的历史。

这是逼阳人的骄傲,是古国逼阳留给我们的一段经典历史文化!二千五百年后,就在古逼阳这个地方,又迎来了一场抗击强敌侵略的战役,那就是台儿庄战役,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场著名战役!同样历时一个月,同样重创了侵略者,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民坚持抗战的信心,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