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二章 晋悼公 第14节 和戎五策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十二章 晋悼公 第14节 和戎五策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中原诸侯不再向周天子进贡,都向晋国进贡了。从此,周王室更加衰落,晋国则更加富庶。晋悼公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这样的举动,给自己以及晋国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从文治武功来看,晋悼公完全可以成为春秋列国诸侯中最强有力的一位国君,是真正的春秋霸主,但历史没给予他这个荣誉,甚至宁可给了那位靠仁义道德的宋襄公,也没有提到过晋悼公!

那正是因为春秋霸主的标配往往是这三个:第一,尊王攘夷;第二,成为强国;第三,会盟诸侯。

晋悼公时期的晋国,无疑是天下第一强国,晋悼公也组织了大量的盟会,得到了诸侯列国的承认,但晋悼公却是明目张胆推翻了尊王攘夷的一位国君!

至于晋悼公不再攘夷,我们也不能认为这是晋悼公的错,晋悼公一开始当然是要攘夷的,比如对楚国展现的史无前例的强势,那正是晋悼公内心还是把楚国这个已经成为真正的中原诸侯的国家当成蛮夷。

对于晋国周边的戎狄部落,晋悼公一开始也想着来个全面打击,象他的前任晋景公、晋厉公那样,总想着彻底平定戎狄之患。

公元前569年,无终国国君嘉父派大夫孟乐到晋国赠送礼物,希望与晋国建立友好关系。无终国我们在讲齐国风云时提到过,那是一个北方的戎狄之国,齐桓公帮助燕国在讨伐山戎时,采取了联合无终国武装的策略,最终消灭了令支等山戎武装。

晋悼公听说居然有戎狄之国前来和好,很不高兴。“戎狄之人,野蛮而贪婪,咱堂堂中原大国,怎么可以接纳?不见,请诸大夫拟订征伐方略。”朝会上,晋悼公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但是,刚刚进入八卿班子的新军佐魏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魏绛说:“主公,诸侯归服晋国越来越多,连陈国都主动归附。这正是晋国施以仁德,主动帮扶,诸侯主动亲睦的结果。”

晋悼公点点头,魏绛接着说:“臣认为,对戎狄也该如此。如果一味对戎狄用兵,那我们兵力分散,不能随时救援诸侯。比如楚国万一讨伐陈国的话,那我们不能及时救援陈国,这便相当于抛弃了陈国。一旦抛弃了陈国,那其他诸侯看在眼里,势必对我们离心离德。”

晋悼公心头一紧,对啊,如果这个时候对戎狄用兵,那势必要将中原诸侯给晾在一边,但现在楚国咄咄逼人,魏绛提醒得对啊。于是便问魏绛:“那依大夫看,如何处置戎狄?”

魏绛道:“一直以来,我们晋国对戎狄政策并不一致,有的是和亲联姻以为同盟,有的是打击驱逐以为敌人。相比之下,与戎狄和好对晋国的好处要远远大于与戎狄为敌。臣认为,和戎有五大好处:

一是获得土地,扩大疆土。戎狄重视财物而轻视土地,那晋国可以发展与戎狄的商贸,用财物而换取戎狄土地。

二是安定百姓,发展生产。和戎可以保证边界安定,百姓可以放心生活,从而土地得以管理,农业得以发展,商贸得以流通,赋税得以增加。

三是扩大影响,吸引诸侯。连戎狄都主动亲附晋国,那晋国周边的诸侯、戎狄周边的国家就会因此关注和重视晋国,会倾慕晋国,加上晋国国力强大而选择依附晋国。

四是减少军备,节约开支。能够用仁德来安抚戎狄,军队不用出征,武器装备不至耗损,不必为戎狄动用战略物资,增加军备,节约国家开支。

五是以德服人,远近安定。当我们总是把仁德放在第一位,以此与诸侯交往,再远的诸侯也都会来归附,附近的诸侯更加心安。如果我们以仁德待戎狄,那才是真正的以德服人啊。”

“大夫之言,令寡人茅塞顿开,传令,隆重接待无终国行人,从此,咱晋国对戎狄,就依魏绛所言,寡人命魏绛为和戎使者,全权负责戎狄之事!”晋悼公欣然接受魏绛意见,从此彻底抛弃攘夷政策,对戎狄采取以和为主的政策。

无终国国君嘉父大为感慨,他这一次遣使来晋国,一来是试探,二来是示好,现在晋国给予无终国的礼待,让这位北狄之主非常感动。是啊,时代不一样了,戎狄等少数民族部落长期与华夏各族相融,有许多已经是完全融合了。史料也许记载了大量的戎狄侵犯华夏之事,但大量的没被记录的,则是华夏与各族的友好相处、互相融合啊。

前面我们说过,有的戎狄部落,本偏隅一方,但被秦、晋等国迁至中原,慢慢习惯了中原的生活及各种礼仪,一开始还有史料记载这些部落民族奇特的生活习性和文化礼仪,评价为“非礼”、“野蛮”。

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也慢慢接受了中原文化,于是这些被中原人看来所谓非礼的野蛮的言行举止习俗慢慢改变,此后被记录于史料的越来越少。这便是戎狄融入华夏。

当然,由于中原的战乱不断,许多小国无奈于大国争雄和吞并,有的灭亡,有的被迫迁移至所谓夷蛮戎狄居住生活的地方,象曾经的骊戎部落,本就是姬姓,也许原本便是正统华夏,结果成了戎狄。

这样的部落有很多,估计与晋国一直结盟的姜戎部落便是如此。还有吴国,原本是正宗姬姓诸侯,但流落到东夷一带,最后连自己都认为“吾,蛮夷也”。

戎狄蛮夷,中原华夏,其实又有什么明确的区分地带呢?无非是周王朝这样的统治者承认不承认罢了。

春秋到了这个时候,对那些雄才大略的象晋悼公这样的诸侯国君来讲,礼义文化,面子工程,哪有国土扩展、人民归附来得重要?相比以前只经营一个城市,此时的春秋列国,已经将边界看得越来越重了,从而,国界的问题也慢慢被重视!

而这一切,貌似便是从晋悼公开始,为何要攘夷?夷来归附,就是实力的增强!

晋悼公听从魏绛建议,从一个无终国着手,在无终国这样有着一定代表意义的戎狄主动前来求和时,直接与之歃血定盟。魏绛,这位魏氏家族的娇娇者,主持了这次与无终国的结盟仪式,宣布了晋国对戎狄各族的政策。

于是,接下来的晋国热闹了,短短数月间,便陆续有戎狄部落主动来与晋国歃盟,表示从今以后愿奉晋国约束,捍卫北方,不侵不叛,各保安宁。

这给晋国带来了什么?晋国的三大敌人,其中之一便是戎狄,现在戎狄归服,晋悼公不费一枪要弹,便解除了这个后顾之忧。

由于戎狄的归服,晋国周边大量的戎狄部落自动成为晋国附庸甚至直接成为晋人,有的则是将大量自认为没什么用的土地贡献给晋国,从而换取部落所需的生活和军事用品,使晋国疆域迅速得到支扩大。

同时在人口是第一生产力的春秋时期,晋国因为人口大量增加而迅速增强了国力!

当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我们还要说,晋悼公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华夏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主动团结融合的先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