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一章 晋厉公 第3节 弭兵会盟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十一章 晋厉公 第3节 弭兵会盟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好了,讲完了施夫人的凄惨故事,我们继续晋厉公的春秋霸业吧。

晋厉公刚即位便搞了一个自摆乌龙,差点将鲁国推到了楚国阵营。他痛定思痛,终于开始重视起父亲晋景公生命中的最后一段岁月关于对世界和平的追求。

父亲是对的,自己刚即位,手头要应付的事一大堆,怎么可以四处与诸侯交恶呢?

父亲已经打好了基础,尤其是楚国,明确表示愿与晋国友好相处,这既符合楚国的利益,也符合晋国的利益啊。那赶快付诸实施吧。

其实,不止是晋国、楚国要谋求世界和平,几乎所有的诸侯国都被晋楚两强相争给拖得筋疲力竭了。尤其是中原的郑国和宋国,每次楚国北上,先要搞郑国,再搞宋国。而每次晋国南下,先要搞宋国,再要搞郑国。这两个诸侯国,完全就是夹心饼干呐。

郑国人还在为晋国曾经扣押过他们的国君郑成公而愤愤不平,宋国人却有人勇敢站了出来,他要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不朽的贡献。

这个人,便是宋国右师华元。右师,是宋国特有的官职,相当于晋国的中军元帅、齐国的相国、楚国的令尹。他一直在关注着世界局势,对晋国和楚国这段时间来互相示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很显然,这两个超级大国累了,他们想坐下来休息休息。这对整个春秋江湖来讲都是重大利好,而这个重大利好需要有人去积极推动,那就让我华元为历史作出这个贡献吧。

华元之所以有这个自信,是因为他与晋国中军元帅栾书有私交,与楚国令尹熊婴齐也有私交。

他曾经作为宋国的人质,留在楚国多年,结果与楚国的令尹熊婴齐结成了好朋友。他还与晋国的中军帅栾书也是好朋友。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但人与人之间,是有着永远的友情的。

华元意欲调解晋楚关系的想法得到了宋国上下的全力支持。于是,公元前579年,华元不辞辛苦数月间奔波于晋楚之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晋、楚两国不但充分认识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答应不再互相死磕,还就互相关心的话题充分作了沟通,消除了一些隔阂,一些过分的要求也不再提。

公元前579年5月,在宋国右师华元的主持下,晋国、楚国、宋国与许国、在宋国的西门外召开会议,四个国家都派卿一级高级官员参会,华元作了充分的准备,为大家准备的盟约内容非常具体:

“晋、楚两国不互相征伐,大家同呼吸,共命运,有难同挡,有患共救。天下诸侯,若有敢侵楚国者,晋国出兵相助楚国,若有敢侵晋国者,楚国出兵相助晋国。两国不但要和平相处,还要加强贸易往来。平时加强来往,互通情况,不得阻塞道路,要一起协调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共同讨伐对王室不尊重的诸侯。无论是谁违背盟约精神,就要遭到神灵的惩罚,使其军队覆灭,其国灭亡。”

如果真的那样,那世界和平真的到来了。但历史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古今中外,两个实力相差不多的超级大国之间,要实现真正的和平的难度是很大的,哪怕是一时通过盟约的形式实现了和平,那也往往是短暂的。

我们再看这个盟约内容,那都是高大上假大空那一套。世界要实现真正的和平,关键是要解决晋国和楚国争霸的根本问题,那便是谁当霸主,谁便可以每年享受从诸侯国那里的贡奉!

而这个贡奉,天下诸侯那么多,谁应该供给谁,周天子那里怎么办,贡奉的具体数量是多少,都没有明确规定。

这样的核心问题问题没得到解决。所以华元的这次弭会盟动,只是空喊口号。

于是,象这样的世界和平,完全只是晋国和楚国之间互相的一个表态而已,而且参加的诸侯国也仅仅是东道主宋国,以及江湖上一个小得可怜的许国。

其实,按晋厉公的本意,对晋国来说,实现真正的世界和平,还有一个国家必须参与进来,那便是秦国。秦国一直是晋国在西线的威胁,没有秦国的参与,一切都是空淡。

所以,早在公元前580年,晋厉公便派了郤犨出使秦国,与秦国国君秦桓公作了一次初步接触,提出以黄河为界,大家互不侵犯。秦国一开始也答应了,但秦国在历史上太多次被晋国忽悠了,这次轮到秦国人来忽悠晋国了。所以,郤犨一回国,向晋厉公汇报了秦国人的意见,晋厉公还没高兴几天,秦国便伙同白狄向晋国发起了进攻,晋国遭受了不少损失。

而楚国也看出来了这样的和平其实撑不了多久,那还不趁你晋国至少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赶快去收拾东线的吴国?于是,楚国便开始在东线作足布防,并对吴国频频发起战役,逐渐收复一些东夷小国。

郑国听说晋国与楚国和好了,马上调整思路,郑成公专门派人联系了鲁定公、卫定公,大家都赴晋国的琐泽(约今河北邯郸市一带)召开盟会,主动要求加入弭会盟动。

然后,楚国和晋国也开始履行条约,双方不断派出使者聘问。至少,一开始,大家还是有点信义,对世界和平还是有些信心的。

谁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但这不能因此否认由宋国人主导的这次弭会盟动的重要历史意义。

前面我们讲了,虽然靠这样一纸没有实质内容的盟约而促成的和平是相当脆弱的,毕竟晋国和楚国自城濮之战以来,积累了足足五十多年的仇怨,怎么可能在短期内靠一纸合约而化解呢?

但是,这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真正以和平为目的的诸侯国协议,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为目的而不是以战争为目的的协议。

不管是以前的齐桓公九合诸侯,还是晋国文襄时期和会盟诸侯,以及楚国的历次会盟,除了大家都在说会盟国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和平友好协议外,往往还有一个主要目的,那便是联合起来,讨伐某个诸侯。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还是把宋国右师华元同志的这次努力,当成一场历史功绩来写。当然,华元的故事,我们还是放在宋国风云里向大家介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