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章 晋景公 第40节 栾书谋郑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十章 晋景公 第40节 栾书谋郑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晋楚争霸的历史上,郑国是永远的话题。晋国和楚国要么不发生冲突,要发生,难免是围绕着郑国发生的。晋楚泌之战后,郑国坚定地站到了楚国一方。

晋国在取得对齐鞍地之战胜利后,一直图谋着将中原诸侯再拉到自己门下,实现想当年一呼众应的局面,实现晋国霸业再兴。但只要郑国还跟着楚国走,所谓的霸业中兴只能是痴人说梦。

中军元帅栾书一直想打打郑国的主意。但现在刚刚与楚国和好,双方还互换了俘虏,主动去讨伐郑国当然是师出无名的。

但是,在春秋江湖,如果真想为教训某个诸侯国找点什么理由,其实是不难的。这一次,对栾书来讲,他敏锐地把握了一个机会,那便是同为楚国同盟圈的郑国和许国发生了纠纷。

这本是楚国同盟圈的内部事务,但栾书却果断作了决定:管管这桩闲事。

晋国没事管这闲事做什么?目的当然是为了争取郑国。栾书定下妙策,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玩转楚国、郑国和许国这三国,再顺利实现郑国归顺晋国的。

公元前587年,郑国看看世界有些太平了,便想着将自己的边境线给巩固一下,划划疆土。结果一划两划便将隔壁邻居许国的一些地盘给划走了。

许国原本就国小势弱,再被你郑国划去一两块地盘,那岂不是更小了?许国找郑国理论,郑国理更直气更壮:这些地盘,历史上本就是咱郑国的。

在根本打不过郑国的情况下,许国便找盟主楚国告状。楚国一时哪分得清这种历史遗留问题?正郁闷呢,栾书出手了。

栾书派人对许国人讲:郑国人太不是东西了,我们晋国作证,这些地盘确实是你们许国的。

许国人听着心头那个热啊,再加上楚国有些不大愿意插手此事的样子,许国人便有意归顺晋国了。你楚国老大不愿意来评公理,那我只好找晋国人去评理了。

楚国人听说许国人开始与晋国人走动了,这可不是小事,千万别为这一丁点小事而让小兄弟跑到晋国那里去了。

楚国人开始认真调查了,一调查便有了证据:这两块地盘确实是属于许国的,你郑国怎么可以吞并同盟国的土地呢?

既然你郑国违反了规定,严重违法违纪,那就处分吧。楚国的处分便是扣押了郑国国君郑悼公以及整个郑国代表团。郑悼公那个火啊,不管怎么说,自己是亲自赴你楚国参加这场与许国的诉讼的,哪怕是我郑国工作失误,不小心划错了许国的地盘,你楚国一声令下让我郑国归还了就是,但将寡人拘留在你楚国,你这样的盟主算什么盟主?

这正是栾书之计。栾书故意派人与许国打得火热,其实他的目的不是许国而是郑国。许国屁大一点的国家,归不归顺无所谓,但如果楚国人中计,因此而打压郑国,说不定郑国便会反了你楚国的水,从此归顺我晋国。

果然,栾书妙计成功。郑悼公回国后,第一件事便是派人出使晋国,表示今后再也不理那个楚国了,从此郑国就加入晋国同盟圈了。

就这样,晋国不费一枪一弹便收服了郑国。公元前586年8月,晋国与郑国在晋国的垂棘(今山西长治市的潞城市北)举行了盟会,表示今后和平相处,郑国归顺晋国同盟圈。

垂棘会盟后,公元前586年11月,栾书安排好一切,晋景公与齐顷公、鲁成公、郑悼公、卫定公、曹宣公及邾国和杞国的国君赴郑国的虫牢(今河南新乡市封丘县北)召开大会,热烈欢迎郑国加入以晋国为首的中原同盟,大家团结一致,尊王攘夷,救助有难,扶助弱小,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而郑国这一次貌似是真的对楚国失望了,第二年春,即公元前585年春,郑国国君郑悼公专门赴晋国朝见晋景公。史料记载,郑悼公由于太过于激动,以致乱了礼数。这让晋景公非常受用,对栾书妙计策反郑国更加欣赏。

郑国公然反叛楚国,令楚国人非常生气。公元前585年楚共王命令尹熊婴齐举兵讨伐郑国,栾书亲率晋军主力救郑。晋楚两军在蔡国的绕角(今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东南)相遇,楚军统帅熊婴齐见晋军军容整齐,志气高昂,再说此次是来讨伐郑国的,又不是与你晋军作战的,决定避晋军锋芒,全军撤退。

栾书已经出兵,已达到救郑目的,且已经逼退楚军,已然是大大长晋国的脸了,按理可以凯旋而归了。但栾书想乘机敲打敲打一直忠于楚国的蔡国,再说此时晋国主力已经到了蔡国,那便讨伐一下蔡国吧。

但没想到,楚国火大了,立即命令公子熊申、公子熊成率申、息主力部队驰援蔡国,晋、楚两军再次相遇于蔡国的桑隧(今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东)。

难道世界大战要打起来了?栾书为难了,他本想趁楚军撤退,想乘机敲打一下蔡国,没想到真正把楚国人给惹火了。栾书是一个谨慎的人,他新官上任,内心也不想与楚军打这一仗,没准备之仗,那就是赌博,作为号令六军的中军元帅,栾书必须小心谨慎。

军事会议上,主战派明显占了上风,晋国十二卿此时悉数在场,一贯来扮演楞头青角色的下军帅赵同和新中军佐赵括吵着必须与楚国打一仗,整个卿级领导班子,除了中军佐荀首、上军佐士燮和新中军帅韩厥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外,其余都发表了与楚军打一仗的意见。

一开始,栾书准备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与楚军开战,但荀首、士燮、韩厥都是重量级人物,他们作为反对派的意见让栾书重视起来。反对派提出不能与楚军开战的理由是这样的:

“此次出兵的目的是救援郑国,是师出有名,楚国因为讨伐郑国师出无名,故不愿和我们开战,撤离了。按理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也应该及时撤离。但我们却未按预定计划,先进到了蔡国,对蔡国实施了侵略,这便是转移了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叫什么?这叫师出无名。我们师出无名,现在楚国为救援蔡国再次组织了军队来抵抗我们,这叫师出有名。

以师出无名之师,与师出有名之师交战,且楚蔡同盟,本土作战,我们远离故土,谁敢确保我们会胜利?

战争是需要有战略目的的,我们在这里打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就算我们取得胜利,我们是举全国主力与楚国两个县邑的地方部队作战,这样的胜利有什么意义?失去了战争意义,又能达到什么战略目的?况且,如果我们这一战失败了,那就是我们这些人的罪过,为国君和国家都带来了耻辱。”

正因为如此,栾书最后采纳了少数派意见,不与楚国开战,撤军回国。

我们总是说,要少数服从多数,但栾书这次却坚定地采纳了少数派意见,在栾书看来,所谓的少数服从多数,要分情况来看。如果双方各有道理,那应该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但如果一方能够将道理讲透,尽管是少数派,自己作为最后拍板的人,应该听少数派的意见。

真理,有时真的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