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章 晋景公 第37节 巫臣仕晋(下)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崩了,楚国到了楚共王时代。楚共王年幼,大权牢牢被熊侧、熊婴齐等王叔给控制着。熊侧、熊婴齐早就想收拾屈臣了,而屈臣也感觉形势对他很不妙,他知道,自己在楚国是呆不下去了。

楚共王虽然年幼,但不糊涂。他牢记着父王楚庄王的教诲:不要轻易开起战端,要继续与大国搞好关系,尤其是秦、齐这样的大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是的,为了世界和平,楚共王决定加强外交,尤其是摆乎不定的齐国。屈臣听说楚共王意欲派人出使齐国,便自告奋勇请求出使,楚共王当然很高兴,便命屈臣出使齐国。

屈臣真想出使齐国么?当然不是,他惦记着在郑国的夏姬。这些年来,准确讲自夏姬回郑国后六年来,屈臣根本没获得任何出使郑国的机会屈臣领了王命后,回到家便对儿子屈狐庸说:“快快,将家里的金银细软全部收拾一下,明天跟为父走。”

屈狐庸也不问什么,他一切都听父亲的。因为他知道,不听父亲言,吃亏在眼前。父亲在他的心目中,永远是很牛的。

公元前589年某一天,屈臣父子将家里的财物大车小车装了好几车,对外打着出使齐国这样的大国,必须带足聘礼为由,光明正大离开了楚国。屈臣要去哪里?先是郑国,再是齐国。

齐国是一个东方大国,国强民富,国君奋发有为,正是自己辅佐的理想国君。

但屈臣父子还走在路上,突然传来了晋国率领联军在鞍地击败了齐国的消息!那齐国还是屈臣报效的理想之国吗?不,我屈臣这样的人才,不屑出仕于刚刚被战败的齐国,那,就去晋国吧。

屈臣先到了郑国,接到了夏姬,然后带着夏姬去了晋国。晋景公见楚国大夫屈臣来投,喜出忘外,他早就知道屈臣的名声,知道他是栋梁之材。况且,敌国重臣来投,更是大长晋国的脸。晋景公当即宣布任命屈臣为晋国邢地大夫,并将整个邢地赏赐给屈臣作为采邑。

为了夏姬,屈臣已经舍弃了在楚国的一切,爱情的力量果真是如何强大么?其实,屈臣已经在楚国呆不下去了,逃离楚国是他唯一能够继续活下去的道路。聪明的屈臣,将自己生的希望、爱的理想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出使齐国的机会,将夏姬带上,一并逃出楚国!

屈臣叛逃的消息传到楚国,楚共王非常生气,他立即同意熊侧、熊婴齐等重臣的意见,下达了灭屈臣家族的命令。

屈臣无法保护自己的族人,是的,人为刀俎己为鱼肉,自己能够逃出来已经够幸运了。屈臣家族被诛的消息传到屈臣那里,屈臣面向楚国长跪不起:“对不起了,我的族人兄弟们!”屈臣流下了愤恨的泪。

屈臣也发出了重誓:“楚国,从今以后,我屈臣将与你誓不两立。子反、子重,我屈臣在这里发誓,我一定要令你们从此疲于奔命。”

为了与楚国彻底断绝关系,屈臣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巫臣。从此,春秋江湖不再有屈臣了,而一个叫巫臣的牛人横空出世,给楚国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巫臣,让已经取得中原霸主地位的楚国的强盛之路从此夭折。

巫臣叛逃至晋国,成了“楚材晋用”的典型例子。正是楚国大量人材的外流,最后导致楚国国力不断下降。其实在春秋战国历史上,许多国家本应该能够强大起来的,但就是君主不会用人,或者整个政治生态不利于人材的使用,导致许多人材流失,最后眼睁睁地看着敌人越来越强大。

比如,晋国的士会逃到了秦国,秦国牛了起来,好在晋国后来想办法将士会给请了回来。后来,卫鞅从魏国到了秦国,秦国强大到可以吊打当时第一大国魏国了。齐国的孙武到了吴国,吴**事实力大到可以差点灭了楚国。孙膑从魏国逃到了齐国,齐国将魏国揍得没有脾气等等。

那,巫臣大牛人到了晋国后,他为晋国作的第一项重要贡献是什么呢?看着自己美丽的夫人夏姬,想起了连尹襄老,突然,巫臣有了办法:将晋国中军佐荀首的儿子荀罃给救回来。

荀罃正是公元前597年晋楚泌地之役中被俘的晋国大夫,中军佐荀首之子,此时在楚国已经九年了。

如果成功,这不但是自己到了晋国后为晋国做的第一桩贡献,而且荀氏家族肯定会对自己感激,从此自己在晋国的地位便真正巩固了。

这便是牛人的不同凡响之处。

巫臣求见荀首,荀首很客气,当他得知巫臣正在想办法救回自己的儿子荀罃时,非常感动。“大夫有何要求,请尽管提。”荀首对巫臣道。

“我会在朝堂上提议与楚国达成暂时和平,到时请您务必支持。”巫臣恭恭敬敬道。

这算什么要求?这是荀首的本份啊,为了救回儿子,这是自己应该要做到的。荀首很感动,这位巫臣大夫没给他自己谋任何利益,这样的人值得重用。不但自己要全力支持,荀氏家族所有卿大夫们都要全力支持!

在一次正式朝堂上,巫臣出班提议道:“主公,微臣来自楚国,蒙主公信任,委以大用,故无时不想着为国效力,为主公解忧。眼下,我们晋国主要敌人为楚国,西线还有秦国为患,周边戎狄虽遭受沉重打击,但尚有小规模的进犯。

微臣认为,我们晋国应集中精力解决西线问题,再腾出手来面对楚国,只要秦、楚被压制,那中原各诸侯定会望风而附。虽然,晋**力强大,但同时应付两线总是被动。

据微臣所知,楚王虽年轻,但不好战,曾经多次流露出欲与晋国和解的意思。如果主公遣使向楚国表达晋国善意,那至少可以实现晋楚暂时和平,而有利我们集中精力解决秦国问题。”

晋景公大喜,再加上荀首等卿大夫们均表示支持,于是,晋国派出使者赴楚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