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十章 晋景公 第6节 邲地之战(3)

已经渡过河去的先縠见大部队也渡过河来,得意地对上军大夫赵括赵同道:“两位大夫,你们看看,他们还不是按我的意见渡过河来?为将者,就是要有此等勇气方可服众啊。”

赵括和赵同连连点头,他们本分属上军两支部队,但由于他们也想着要立功,所以站到了先縠这一边。

赵氏家族此时虽然有一人赵朔位列晋国六卿,但那是赵盾这一脉,是小宗。自己赵姬这一脉,贵为大宗,结果只配弄几个军中大夫,连一个卿都没有,这对赵氏兄弟来讲是耻辱。有了军功,便有了晋级卿大夫的资格。

好了,现在,晋国三军已经渡过黄河。另一边,由楚庄王亲率的楚军已经拿下了郑国,他们冷冷看着晋军的动向。

此时的晋军也好,楚军也好,以及已经投降楚国的郑国也好,谁都未曾想,一场载入春秋史册的超级大国之间的正面交锋,即将在这片中原土地上展开!

谁都更未曾想,这一场叫泌地之役的晋楚争霸战,其实是一场戏剧性的战役。

主角是晋国和楚国这两个超级大国,还有一个配角,那便是郑国。

郑国本是晋国的救援对象,但晋国犯了一个错,他们救援来迟了。郑国是在抵抗了楚军围攻整整三个月后才无奈投降的,这段时间,晋国一直忙于人事问题,再加上荀林父进军极期缓慢,所以当晋军到过黄河边时,郑国已经投降了楚国。

虽然被楚国蹂躏得不成人样,但郑国国君郑襄公已经对晋国深深失望,此时的他,反倒相信楚国是郑国今后要紧紧追随的真正的带头大哥。因为楚庄王在郑国投降之后,下达了一系列安抚郑国的命令:

不要求割让土地、不要求战争赔偿、不要求财物奴隶,楚军不得进驻郑国都城,大军在泌水之畔扎营。

郑襄公也是知道楚庄王的真实意思的,楚国需要与晋国佬真正打一场,一战定胜负,从此决定谁是中原老大!

晋军迟迟不来救援,就是不敢与楚军真刀实枪打一仗,从而让郑国付出了整整三个月浴血守城的代价!郑襄公恨透了晋国佬,他决定助楚庄王一把。

既然楚军有意决战,那就让晋军接战,不能让晋军跑了。

他派出使者去面见晋军中军元帅荀林父。这位使者当然也是一位影帝级别的,见到荀林父,先是哭了一场,然后代表郑国请罪,说郑国无奈之下,被迫与楚国签订了和约。此次是偷偷来晋营,就是要告诉荀元帅楚军的真实情况。

最后,郑国使者对荀林父讲:“元帅,楚军战斗力其实是一般的,这些年来,我们经常抵抗他们,甚至还有取得胜利的时候。这一次,他们整整围攻了我们三个多月了,楚军已成疲惫之师。将士思乡心切,士气低落,粮草不济,此时如果晋军发动雷霆一击,楚军必败啊。”

郑国使者的一席话,让晋军的主战派活跃起来。但荀林父非常谨慎,他还没作最后的决断,但主战派代表中军佐先縠已经按捺不住了:老子先打头阵,立个大功回来,跟着你荀林父八成是没肉吃的。

就这样,先縠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当然,只是有了自己的主意而已,此时的他不敢再乱来。再怎么样,两军现在对垒,仗要怎么打,还是得有统一号令的。

郑国使者刚走,楚国使者又来了。原来,楚庄王为了引诱晋军决战,故意派人来见荀林父,目的就是示一下弱:

“元帅,寡君说他自己不大会讲话,所以派我来转达他的意思。寡君说,我们之所以在这里,那是因为楚国先君成王、穆王先后在这里停留过,寡君只想走走先君曾经走过的路,是效仿先君安定郑国而已,而不是针对你们晋国,所以楚晋之间应该没什么直接利益冲突的。晋国是强大的国家,我们楚国从来没有想要叫板晋国的意思,所以大家都撤军吧,不要对峙在这里了。”

然后,楚王特使就告退了。特使之所以要告退,是要在晋营帅帐外等候荀林父的最后回话。但荀林父刚刚召集大家开始讨论楚庄王的意思时,中军佐先縠却悄悄走出了帅帐。

先縠径直走到楚国特使面前,拔出佩剑,指着楚国特使便是一顿大骂:“你们楚国什么东西,居然敢与我们晋国争夺郑国!现在我们晋国三军在此,你们倒怕了想逃了不成?回去告诉你们那个假王,要逃的话趁早,不然的话,就让他命丧此地!”

楚国特使被骂了个狗血喷头,急忙上车赶路,刚到营门口,又遇上赵括和赵同这哥俩。这哥俩刚被任命为中军大夫,也急欲通过立功从而实现赵氏大宗挤身进晋国六卿班子,再加上平时赵氏与先氏走得又近,所以这一路上深受先縠影响,是公开的主战派。

当然,同样急于求战的还有一个人,那便是赵氏别宗邯郸氏的赵旃,此时在军中效力,但其身份仅仅是公族大夫,军中职位比赵括赵同还要低。

赵家兄弟也拔出剑来,指着楚使一顿大骂。意思也差不多,反正就是你楚王不要派人来了,这次放过你,但如果再有下次来,就直接斩杀了。

哈,那边中军元帅荀林父还在中军帐开会讨论如何应对楚使呢,这边先是先縠,再是赵家兄弟,已经完成了这个应对:别废话了,大家既然在这里,那就打吧。

荀林父和士会、赵朔听得外面动静,面面相觑,心里头那个窝火啊。按他们的意见,千万不要与楚军正面冲突。但先縠和赵氏兄弟却擅自行动,直接将本可以避免的战事给点燃了。

尽管如此,荀林父还想着再努力一把,因为多种迹象显示,楚国也不想开战。第一,他们确实出征多日,刚拿下郑国,将士应该疲惫了;第二,他们粮草也确实不济,大军在郑国已经三个多月了,每天得吃多少粮食?第三,晋国实力本就可以,此时又是三军尽出,再加上刚投降的郑国随时反水,楚国应该担心这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