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九章 晋成公 第12节 元帅赵盾(上)

公元前601年对晋国来讲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

晋国的春秋风云我们自晋襄公晚期开始便把晋国的核心人物赵盾作为一条主线来讲,但貌似已经过去好久了,我们的主人公赵盾貌似消失了。难道他自被董狐搞了一出“赵盾弑其君”的历史记录后,便低调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赵盾一直在活跃,晋灵公死后,赵盾扶持了晋成公,然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晋国公族制度改革,将晋国公族以卿大夫的家族势力替代,设置了公族、馀子和公行,然后又亲自带兵联合卫国教训了一把投靠向楚国的陈国。

但赵盾毕竟不是神仙,他也确实感到力不从心了,岁月不饶人呐。许多国政,他这个执政的中军元帅实在没有精力去处置,他把自己剩余的精力集中到了培养自己的儿子赵朔身上。

于是,中军佐荀林父便勇敢承担起了大部分的晋国国政。而此时的晋成公,也貌似想体会一下行使当国君的权力是怎么样的,趁你赵盾有点衰弱了,那便发出寡人的号令吧。

所以,近几年来,我们便把晋国风云人物的重点放到了晋成公、荀林父这两人身上,因为这段时间的晋国内政外交基本上是由他们来提出并实施的。

公元前601年春,晋国联合白狄打击了一次秦国,暂时让西线得到了一个安定的环境。这是晋国的战略步骤中的第二环,消除西线隐患。

而第一环便是在中原立点威,看看中原还有哪些诸侯仍旧是跟着晋国的。晋国的战略目标当然是楚国。

只是这一年,晋国国内的事太多了。首先是围绕着秦国间谍一事,流传起敌人死而复生的灵异事件,象这样的灵异事件让负责占卜的大小官吏着实忙乎了好一阵子,整个晋国人心慌慌。

一般的人有些心悸心慌过几天也就好了,但对于赵盾来讲,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压力山大的赵盾生了重病。执政大臣赵盾重病卧床,晋成公当然得亲自去探望。当然,晋成公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赵盾推荐他的继任人选。

中军佐荀林父眼巴巴等着赵盾死后自己名正言顺的继任中军元帅,这段时间他表面上因为赵盾的病而忧伤,内心上却很欢喜。老赵呐,你都挂了二十多年的帅了,早点走吧。

在荀林父眼里,或者在整个晋国卿大夫们的眼里,甚至国君晋成公眼里,荀林父是继任中军元帅的不二人选。但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赵盾推荐了上军帅郤缺。

赵盾有气无力地对晋成公说:“主公,郤缺为人老成持重,为咱晋国立功无数,且从不结党营私,臣非常看好他,臣推荐让郤缺接任臣之职吧。”

公元前601年,晋国中军元帅赵盾病逝。

赵盾的一生,对他个人来讲,为晋国霸业的持续呕心沥血作出巨大贡献的一生,是自己追求忠君爱国之初心的无悔一生!

对赵氏家族来讲,是把整个赵氏家族带向历史性辉煌的顶峰的一生,将让所有赵氏家族族人感到荣耀的一生!

对晋国来讲,是一位股肱大臣伟大的一生,在晋国文襄霸业以后极其困难的春秋争霸赛中,兢兢业业极不容易的一生!

公元前655年,赵盾出生于其晋文公重耳流亡的第一站翟国,在那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父亲赵衰跟着重耳继续流亡列国,少年赵盾勇敢地撑起了在翟国的家,与母亲叔隗相依为命,日子过得相当艰辛。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晋文公,赵盾终于带着母亲回到了晋国,并且由于赵姬的谦让,赵盾成为赵氏嫡长子。

公元前622年,赵衰去世,此时的赵氏家族的大宗由赵盾执掌,小宗却是赵姬以及赵姬的几个儿子赵括、赵同、赵婴齐。出于对赵姬谦让的感激,赵盾对三位兄弟非常照顾。这也就是后来在晋成公时期,赵盾主持了晋国历史上著名的公族大夫改革时,将赵括任命为公族,而自己则担任馀子。

这便意味着赵氏家族的大宗,由赵括这一脉相承。

这是赵盾的谦让,是他对赵姬的感恩,也是赵盾对赵氏家族的负责。赵盾对赵氏家族的负责,还包括他多次庇护犯纪犯法的赵穿。这位堂兄弟最后得以善终,并将开创了赵氏的邯郸一脉,即邯郸氏。

公元前621年,在先氏家族的先克的极力推荐下,赵盾直接进入晋国六卿班子,成为第二把手,担任中军佐。但很快,晋襄公又任命赵盾为中军元帅,成为自国君以下执政晋国的第一号人物!

从此赵盾在晋国政坛上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冉冉升起,成为历经三朝而不倒的政治铁腕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