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九章 晋成公 第9节 荀氏三策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九章 晋成公 第9节 荀氏三策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处理了陈国问题,晋成公必须考虑赤狄入侵问题了。这些年来,北狄部落中最会惹事的便是这个赤狄,几乎年年入侵中原的鲁、齐、郑、卫等国。

但今年赤狄貌似认定晋国不行了,于是公元前605年秋,赤狄大举入侵晋国,自晋国的怀邑至晋国的邢丘大肆烧杀抢掠,晋国边境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晋成公大怒,命立即组织三军讨伐赤狄。关于赤狄,我们在讲晋襄公时已经详细讲过了,这是北狄的一支部落,因有一个喜好穿红色衣服的特征,所以叫赤狄。当年入侵中原,直接灭了邢国、卫国的那一支狄人便是赤狄。

晋国一惯来对北狄的态度是团结一部分,拉拢一部分,打击一部分。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战略,那是因为北狄并非一个部落,更不是一个国家。

北狄不但有赤狄、长狄、白狄等大部落,大部落中又有小部落,各部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而晋国本身便是与北狄混居的,所以晋国不但在周边有南部的姜戎,西北的白狄,北部、东南部的赤狄等,许多狄人还居住在晋国境内。

晋国的拓疆史,很大一部分便是侵占北狄部落的领地不断得以扩张。对需要扩张的北狄部落,晋国采取的当然是打。对稍边远一点的,晋国采取的策略是结亲,比如晋献公曾经娶了来自小戎部落的夫人小戎子、还有白狄的小狐子,晋文公和赵衰分别娶了赤狄中一个叫廧咎如部的叔愧、季愧两姐妹等。

公元前638年晋国把陆浑之戎迁去了伊川,占领了陆浑之戎原有的地盘。到公元前627后,晋国发动了箕地之役,大败白狄。对了,就在那场战役中,中军元帅先轸阵亡。

所以,晋国与北狄各部落武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箕地一役使白狄势力大大消弱,赤狄便强势崛起了,现在已经成了晋国最大的麻烦之一。

晋成公决定对讨伐赤狄,但大家意见不统一。六卿会上,赵盾默不作声,他知道晋成公的意思,但持重老成的他不想直接反对国君,他需要的是六卿中的其他同志发发言。

六卿中最想打仗的便是上军佐先縠了,作为先轸之孙先克之子,年轻气盛的他总想着有朝一日象爷爷和父亲那样成为晋国的中军元帅。这就需要战功,而战功意味着他需要获得参加战役的机会。

但自他担任上军佐开始,先縠数次跟着赵盾出兵中原,却总是疲于奔命劳而无功,心中的郁闷是可想而知的。与强大的楚国对抗确实存在很大的风险,但现在要对付区区赤狄,又有什么好缩手缩脚的?

“主公,对赤狄臣就一个字:打。只要他们进犯,来一次打一次,打得他们满地打牙,从此不敢再犯。”先縠第一个开口,他认为自己与国君的意见应该一致,很快会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他的直接领导上军帅郤缺没有接着发言,下军帅栾盾口才本就一般,平时很少发言,下军佐胥克刚刚接替被处分了的哥哥胥甲之职位,不敢发言。大家把目光朝向了中军佐荀林父。

荀林父早有话要讲了。他轻咳了一声,缓缓道:“主公,臣认为此时打击赤狄,时机尚不成熟。”

晋成公不悦地看了看他:“哦,说说你的理由。”

荀林父道:“我们应该确定对外的战略,不能哪里有问题便扑向哪里,这样太被动了。对外战略必须要有一个主动性,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把方针政策定下来,严格按这个方针政策去落实,这就能做到将国际局势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手里。

赤狄纯粹就是一伙强盗,今天这里打一枪,明天那里抢一次,如果我们只根据敌情而出兵,往往就是等我们集结大军赶到,赤狄已经撤走了。这些年我们已经多次疲于奔命了,没有任何的效果,且助长了赤狄的气焰。”

大家想想,对啊,这些年,无论是对秦国,还是北狄,晋军总是闻风出动,结果往往是劳而无功。而对楚国,却又不敢主动出击。这样下去,着实令人郁闷。

晋成公也听着有道理,他对荀林父道:“那依你看,计将何出?”

荀林父早就想表现一下自己了,他现在是中军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赵盾这个中军元帅一旦去世,那他是妥妥地接任。这个时候,他需要将自己的才华表现出来!

“主公,臣有三策。第一,示弱对赤狄,让赤狄积累民怨,任由其猖狂。别看赤狄现在很猖狂,其实他们每次入侵,并非只针对晋国,他们是没有任何战略目的性的,只知道抢掠。

但抢掠去的财物,往往大部分是被赤狄的上层人给拿去了,普通的赤狄民众是很少有收获的。而且,他们每发动一次入侵,就需要大量的普通民众参与,参与而没有获得,民众的意见一定会非常大。民怨积累的过程就是其内部消耗的过程,到时我们主动出击,一举将其歼灭。

第二,示威以对中原,会盟以试诸侯之心。现在我们总是郑国出了问题便去找郑国,陈国出了问题便去找陈国,这样太被动了。对于楚国,我们暂时不与其正面交锋,这几年来,臣认为赵元帅的策略是正确的,不与楚国正面交锋。

但如果不采取点主动策略,那中原诸侯一定会背弃我们。所以,臣提议由主公您立即主持一次盟会,看看哪些诸侯对我们怀有二心。我们可以不出兵教训,但至少要给诸侯们一个压力,也让楚国人看看,中原仍旧是我们晋国的,而不是你楚国的。

第三,示强以对秦国。中原那边立威以定诸侯后,我们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秦国。对秦国,必须要开一次战,把秦国打服,不能总让秦国人先来骚扰。

臣的策略是联合白狄,这个是有条件的,因为白狄被我们打服后,现在总受到赤狄和秦国的打击,如果我们善待白狄,那他们一定会答应联合出兵的。”

包括晋成公在内,众人听得是心悦诚服,荀林父的战略非常有道理,而且抓住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掌握主动。

无论是对中原诸侯,还是对秦国、赤狄,按荀林父的意见,不能被动去应付,而是要主动去挑事,再去摆平。尤其是对赤狄的这一策略,我们看着便很熟悉,这是什么策略?这便是后来西汉时对匈奴的策略。

西汉在总结了一开始总对匈奴进犯组织抵抗最终惨败的教训后,采取了示弱政策,甚至和亲,对边境屡屡被侵犯几乎无动于衷。

到后来汉武帝时,抓住匈奴内部矛盾主动出击,大规模歼灭匈奴有生力量,留下了“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这都是经历了高祖帝、汉文帝、汉景帝足足三代以来的积累,积累匈奴的内部矛盾和西汉的国力,最后强拳出击,取得大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