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九章 晋成公 第4节 楚霸中原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九章 晋成公 第4节 楚霸中原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是因为董狐的秉笔直书,使赵盾摊上了一个弑君的罪名,赵盾是很郁闷的,但也是无可奈何的。在其位,就得担其责。担当,是象赵盾这样的执政大夫必备的基本素质。

有人评价赵衰赵盾父子俩,一个为冬日之日,一个为夏日之日,其实赵盾何尝不想象父亲一样,成为人人可亲可近总给人带来温暖的冬日之日呢?但他没有父亲的时运,因为他的主要时代,正是晋灵公时代,摊上一个弱爆且荒诞的国君,赵盾必须拿出铁腕手段,才能确保他的全面执政措施的落地。

赵盾,无疑是一位能臣干吏,一位对晋国无比忠心的执政大夫,他的主要才能并非在军事,而在于治理国家。想当年,在晋襄公时代,他九法改革,推行法治,使晋国蒸蒸日上。到了晋灵公时,败坏这些法治规定的正是国君,从而使晋国开始走下坡路。

现在,新国君晋成公来了,赵盾长长松了口气,自己为晋国付出太多了,理应可以多点属于自己的时间。赵盾元帅,您是不是可以休息一下了呢?

是的,晋成公不是小孩,他从小便去了周王室,在日益衰落的王室里,他得到了全面的历练,在政治上他是成熟的,不会再象那个小屁孩晋灵公胡作非为。再加上他的这个国君之位也是来得那么突然,相当于天上掉下大馅饼,一把砸在自己头上,自己敢不珍惜?

不便要珍惜这样的机会,更要感恩给予自己这个地位的人,对,那便是赵盾。显然,赵盾再次拥有了一个全面支持他的国君,就象他一开始执政之初时的晋襄公那样,晋成公给予了赵盾极大的信任!

关于赵穿弑君要不要追究责任?赵盾对晋成公说:“主公,赵穿有罪,但那也是为了社稷。他亲赴王城将主公给接回晋国即位国君,此功过可抵也。再说,臣已经领了此罪,已经被记录在史书上了,要处罚,那就处罚臣吧。”

晋成公会处罚赵盾吗?当然不会,他需要赵盾,因为晋国对他来讲,可以说是一完全陌生的国家。他在晋国没有朋友,没有兄弟,甚至没有亲戚!他就是一光杆司令!政治上成熟的晋成公当然知道,他最主要的依靠力量就是赵氏家族!

公元前607年,这对晋国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可恶的晋灵公薨了,是被人给杀的。这是全晋国人民的期盼,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

这一年,新的晋国国君来了,他便是晋成公,与其他成熟的政治家一样,晋成公要看看国际新秩序是怎么样的。

首先是周王室,这一年,当了六年天子的周匡王崩了。不过天子是否驾崩对大多数诸侯来讲都无所谓了,春秋到了这个时候,王室几乎可有可无。

也许对于象晋国、宋国、齐国等这样的传统中原大国来讲,王室是几乎可有可无。但南方的楚国却正想着进军中原,国君正是楚庄王,楚庄王却对周天子很感兴趣!

原因很简单,楚国也称王的!但楚庄王并非一般的楚王,这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楚王,在沉寂了三年后,楚庄王迅速崛起,连续平定国内大臣叛乱、附庸国造反后,打出进军中原的旗帜,讨伐陆浑之戎,再赴天子脚下,搞了一出楚王问鼎的故事来。

楚庄王问鼎,意在向天下表明,楚国本就是中原一分子。因鼎有九,代表九州,而代表楚国的正是荆州!但一直以来,楚国被视为蛮夷,被周王朝所蔑视为等同于东夷北狄西戎的南蛮,久而久之,连楚国人自己都认为自己就是南蛮。

但楚庄王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楚国是根正苗红的华夏,是华夏中原的一份子!既然是中原一分子,那就有必要参与中原事务。而现在中原事务名义上是由周天子在负责的,实质上是由晋国在主导的。晋国,正是中原诸侯之长,当时的春秋霸主!

楚国开始行动了,他们首先是搞定了陈国、蔡国,然后再搞定了郑国,把陈、蔡、郑拉拢到自己门下,再围绕着宋国动起了脑筋。

公元前607年,已经成为楚国盟国的郑国在楚国的指示下讨伐宋国,两国在大棘(今河南省柘城县安平镇)决战,结果郑国大胜。

晋国管了么?没有,因为晋国实在没精力管了。

首先是晋国自身原因造成的,在晋灵公后期,晋国在主导几件重要国际大事中都出现了问题,导致中原诸侯对晋国已然是离心离德。

公元前610年,当时宋国发生了弑君事件,晋国派出中军佐荀林父联合卫国、陈国、郑国出兵干涉宋国内政。结果宋国人通过重重贿赂,不但免除了刀兵之灾,还使宋文公的即位合法化了,这让中原诸侯很失望。

然后是公元前608年,鲁国与齐国起了冲突。霸道的齐国抢了鲁国不少地盘,鲁国人告状到晋国,晋国派出军队,同样联合了一堆诸侯国去讨伐齐国。

结果齐国人学宋国人的样,给出一笔贿赂,然后就不了了之,让鲁国很寒心,也让其他诸侯国很失望。

郑国首先表达了对晋国的不满,于是,公开表示跟着楚国混了。小弟背叛的事可不是小事,公元前608年,晋国中军元帅赵盾亲率晋军主力联合诸侯国去讨伐郑国,结果楚国出兵援助郑国。

在楚军面前,晋军不敢随便,最后借口西线有战事而匆匆撤军。

晋国的软弱使楚国更想染指中原。公元前608年秋,楚军再次讨伐陈、宋两国。晋国中军元帅赵盾再次出兵相救,但始终不敢与楚军交战,而是讨伐了郑国。

结果郑国倒没打下来,楚军则降服了陈国后迅速北上,与晋军于战于北林。这一场战役应该没好好打起来,因为史料记载太过于简单,但晋国损失了大夫解扬。史载,解扬被俘。

然后,晋军侵占了秦国的附庸崇国。本想着引秦军出来一战,然后,以崇国为谈判筹码,与秦国订立双方互不侵犯条约。结果秦国在多次吃了晋国闷亏后,已经决定要与晋国死磕了。

所以,秦国没按晋国的意图出兵救崇,却在晋国把注意力放在中原的郑、宋、陈等国时,再次侵入晋国的焦邑。

等晋军匆匆赶到焦邑,秦军却三十六计走为上,直接放弃焦邑。晋军空跑一趟!

火大了的晋军干脆直接去讨伐郑国,以报复去年的北林之役失利之仇,结果楚军很快北上。晋军听说楚军来了,再次不战而逃!

这些事,我们在前面讲晋灵公时已经讲到了,这里再提一提,目的就是说明晋成公此时面临着的国际新秩序是这样的:

晋国号称中原霸主,但此时的国际威望已经严重下降。可以说,除了宋国外,各诸侯国都跟着楚国混了。

晋国最强的敌人是晋国,然后是秦国,这两个敌人使晋国陷入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这些年来,晋军总是东奔西走,疲于奔命!

晋国刚经历了一场弑君事件,整个晋国上下的思想还需要统一,一些晋灵公时期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晋成公与中军元帅赵盾商议后,决定暂时退出春秋霸主之争。

中原,那就让给你们楚国佬吧。咱晋国,先解决一些内部问题,到时再来收拾你楚国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