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八章 晋灵公 第38节 赵盾流亡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八章 晋灵公 第38节 赵盾流亡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在晋灵公设计杀赵盾的这件事里,一个是灵辄报恩,一个是提弥明舍身救主,他们都是青史留名的小人物,他们的事迹也仅仅在历史长河里占据一丁点的位置,但把这些事迹挖掘出来,却足以令今天的我们掩卷而思了。

灵辄报了恩,却不愿再接受赵盾的邀请,去当赵盾的家臣,他选择了流亡,因为他已经背叛了国君,这也是一种道义。也许现在的我们看来,这是非正常的,为了救赵盾,灵辄把自己的工作都丢了,他总得谋生啊,追随赵盾应该是一条不错的路,但灵辄不走这条路。

在我们看来,这很不理智,但在当时看来,这是再正常也不过了。象灵辄这样的人,本来便是把道义放在第一位,他怎么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违背自己的初心呢?

所以,赵盾是很理解的,最后,他看着灵辄孤身一人离去,从此消失于春秋江湖。

赵盾带着家丁家人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城,但他要去哪里呢?此时的赵盾是非常纠结的。他实在舍不得离开晋国,这是他数十年来呕心沥血在为之奋斗和奉献的国家啊,他想起当年父亲赵衰把他从翟国接回来后,由他来担任嫡长子,成为赵氏家族未来的接班人。年轻的赵盾,已经铁定了心,向父亲赵衰学习,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晋国和国君。

赵衰去世后,赵盾很快成了晋国的中军元帅,当时的国君是英明的晋襄公。在晋襄公强有力的领导下,赵盾的执政非常顺利。史料记载,赵盾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制事典,正法罪。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污,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

九大措施,史料记载了二十七个字,但这二十七个字,是将晋国自文襄时代以来的内政治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给这九大措施分分类,便会发现这是涉及到行政、刑事、民事、经济、人事以及社会风尚方面的改革或者努力。

制事曲,即制定章程;本秩礼,即明确贵贱;续常职,即恢复废除的官职;这是行政制度。正法罪,即明确刑事法规;辟狱刑,即清理狱囚积案;这是刑事制度。由质要,即使用契约帐册;董逋逃,即追捕逃亡的奴隶;这是民事和经济方面的制度。治旧污,即清理积弊,这是社会风尚制度。出滞淹,即举荐贤才,这是人事制度!

晋灵公的这一章里,我们虽然以晋灵公为题,但其实讲的都是赵盾的事,而这九大措施,便是赵盾的治国方略,这是对晋国自晋献公以来强化法治建设的再一次推进,把晋文公时期以来的被庐之法进行了改良,使晋国更加法治化!

在赵盾执政的这些岁月里,貌似我们经常看到楚国再次强势崛起,晋国不敢与之正面争锋,晋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下降。但在晋国国内,社会安定,秩序良好,赵盾功莫大焉。从法治的角度看,如果当时形成了诸子百家,那把赵盾作为法家代表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非但如此,赵盾对国君的忠诚也是不容置疑的。他执政之初,遇上了好国君晋襄公,但可惜的是晋襄公英年早逝。为了国家利益,他曾经想扶立一位政治成熟的国君,而不是现在这个晋灵公。

单从这一点上看,赵盾真的没有私心,他绝不贪权,因为他只希望晋国要有一个英明的国君,而当时晋灵公仅仅是一介三四岁的小儿,这不符合晋国利益。

在经历了痛苦的纠结后,赵盾无奈选择了晋灵公,这使得他的执政更加辛苦,这也就是为何赵盾总是每天凌晨便准备工作的原因,因为他有太多事要处理。他的勤政甚至感到了来刺杀他的刺客,这些细节,正说明赵盾是勤政的。

所以,直到赵盾要流亡了,赵盾都不敢相信自己这样一个既忠诚又勤政的中军元帅,居然沦落到要被自己的国君所杀的地步。

赵盾伤心欲绝,他走得很慢,直到快要离开晋国了,已经到了晋国边境了,赵盾吩咐众人暂时安顿下来。

他实在舍不得离开晋国!

因为直到此时,赵盾还在幻想晋灵公会回心转意,将他请回去!有一点他很自信,此时的晋国,真的离不开他。他也相信,广大晋国人民也会支持他的,因为他在晋国的威望是相当高的,也许晋国人民会不断向国君谏言呢。

晋国离不开他,他也不想离开晋国,流亡的赵盾再次身陷矛盾和纠结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