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八章 晋灵公 第16节 河曲之战(3)

但晋军的幺蛾子是不断的,这次放幺蛾子的仍旧是那位自以为是的赵穿。不过,这次赵穿还拉了一个人,下军佐胥甲!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赵穿还是胥甲,都是勇敢的将军,但都是二百五!

因为此时两人居然都在中军帐外,赵盾发布的命令是需要传令官传达的,但传令官刚走出中军帐,却被两人给堵住了。

两人不但半点也不考虑阻挠元帅下军令的后果,反而振振有词:“偷袭?这什么意思?是男人伐?是个男人,那就勇敢应战,既然秦国人说了明天好好打一场,那就明天打。

难道我们的元帅就这样怕了人家秦国?为何不光明正大与秦军打?元帅,你可千万不要被小人给忽悠了啊,放着今天伤亡将士不去关心,却想着偷袭人家,这算什么勇士?”

赵盾见是赵穿和胥甲阻拦,竟然冲臾骈一耸肩,意思就是算了算了,今天晚上先休息吧,明天再说。

战机稍显即逝,结果秦军趁夜色悄悄撤退。

第三天,赵盾看着对面一片空荡荡的秦营,心知坏了,秦军果然撤退了,但此时懊悔有用么?只好下令班师。

第四天,可以说,这一场秦晋河曲之役,双方算是打成了平手。

不过,有史料(具体是史记秦本纪)居然记录了河曲之战的结果是秦军大败晋军。还是同样的史料(具体是史记晋世家)却记录了河曲之战“赵穿最有功”。

史料啊,有时真的给人很无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谁的史书都记着自己家的好,大家都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

赵盾经心组织的河曲之战,非但没能给秦军给伤筋动骨式的打击,反而秦军在撤退过程中又袭扰了晋国的暇邑(今山西省临猗市西南),并经桃林要塞(大约在今河南灵宝以西至陕西潼关以东)大张旗鼓班师回国。这对晋国来讲是一个莫大的耻辱,因为这其实都是晋国的地盘。

其实,河曲之战,历史从负面应该记住的是三个人:

晋国中军元帅赵盾,他的军令总是无效的;晋国大夫赵穿,他的幺蛾子最多;晋国下军佐胥甲,他一点也没继承他那位伟大的父亲胥臣的基因,给人留下了一个二百五的形象。

历史正面应该记住的也是三个人:

一个是秦国大夫士会,为秦康公出谋划策,对晋军帅佐了若指掌,因人而异设计诱敌差点成功;一个是晋国中军佐臾骈,他的判断力、洞察力都是超一流的,指出秦军远来必定缺粮,故献策以守为攻,再通过秦使的表现得出秦军欺诈,故献策连夜袭击,都是超级厉害的,展现了一代名将风采。

另一个人我们一直没提到过,因为这是河曲之役中的一个插曲。但从此,晋国历史上又一位大名鼎鼎的大人物开始登上春秋舞台,他便是韩厥!

鉴于韩厥可谓是春秋时期晋国历史上最伟大牛人之一,我们花些笔墨先好好介绍一下他。

韩厥,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韩厥自河曲一役开始出道,到后来晋悼公时,成为晋国中军元帅,这是一位稳健、成熟、厉害的政治家。先后经历过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位晋国国君,在激烈的晋国内部权力斗争中始终屹立不倒,韩氏家族一直是晋国的最厉害大家族之一。直到最后,韩氏与魏氏、赵氏一起三家分晋,建立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

韩氏在晋国的发展,却是经历了一个先兴后衰再兴盛的曲折过程。韩氏源于晋国公族,晋国公族都是姬姓,故韩氏源于姬姓。

韩厥的曾祖父叫姬万,是晋穆侯之孙,曲沃桓叔次子,曲沃庄伯之弟,曲沃武公即后来的晋武公的叔父。在晋武公实现晋国历史上小宗取代大宗的残酷斗争中,姬万辅佐两任主公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曾经是晋武公的车御,后来又攻杀了当时晋国国君晋哀侯,晋武公后来将将韩邑(原古韩国之地)作为采邑封给了姬万。从此,姬万以封邑为氏,称韩万,这便是韩姓之渊源。

从此韩氏在晋国成了一大显赫家族,但这个家族到晋文公时期便没落了。理由很简单,因为站错了队。

韩万的孙子,即韩厥的爷爷韩简,是晋惠公的忠臣。我们在讲秦晋韩原之战时,韩简当时差点俘虏了秦穆公,结果听说晋惠公因战车抛锚陷入泥地而被秦军围困,便去救晋惠公,结果没救成。后来,晋惠公回国继续当他的晋国国君,韩氏继续在晋国显赫。

但后来,晋国国君宝座被晋文公坐去了,一直忠于晋惠公的韩氏便因此而倒了霉。首先是韩简死得早,其子韩舆(即韩厥之父)的资历又太浅了。

更要命的是,在晋文公眼中,韩氏是晋惠公、晋怀公集团的坚定拥护者,所以韩氏便被打入了冷宫,韩舆一直未得到重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