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七章 晋襄公 第7章 晋襄公 第14节 华而不实

但现在晋襄公很忙,人事问题不是小事,得从长计议,而且晋襄公这个时候还在服丧中。

前面我们讲过,晋文公薨后,晋襄公需要服27个月即三年之丧。三年之丧,又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年丧期,叫小祥;第二阶段叫第二年丧期,叫大祥;第三阶段即三年丧期满,叫丧满。

在小祥期,如果不是为了自卫,一般国君是不能够讨伐他国的。而晋襄公在小祥期,便连续发动了崤之战、箕之战。当然,这两次战役,其实都是敌人进犯在先。

崤之战,秦军不打招呼取道晋国,再是灭了晋国附庸国滑国,晋国当然可以反击;箕之战,白狄武装先是进犯了齐国,再是抢劫到了晋国,晋国也可以反击。

晋国的主要敌人是楚国,此时正是楚成王晚年。楚国在城濮大战败于晋国后,失去了对中原诸侯的控制,也意味着楚国已经从中原争霸中败下阵来。

但楚成王是一位文治武功的楚国国君,他当然不甘心就此认输,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与晋国再干一架,试图扳回一局,从而形成两雄相争的国际局面。

晋文公去世、先轸战死的消息先后传到楚国,楚成王大喜,而最新的消息又传来:晋国联合郑国、陈国讨伐了许国!

许国本在城濮之战后归降了晋国,但许国离楚国实在太近了,可以说是被楚国牢牢控制着的,你许国想要投靠晋国?没门!

在楚国的利诱威逼之下,可怜的许国只好继续与楚国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但这事被晋国知道了,你小样的小小许国,居然敢私通楚国?晋襄公大怒,于是便组织了晋、郑、陈三国联军讨伐了许国。

在楚成王看来,许国是目前楚国目前在中原唯一的小弟,怎么可以随便被你晋国欺负?既然你晋国来欺负咱大楚的小弟,那咱大楚就欺负一下你晋国的小弟。

晋国的小弟很多,楚成王命令楚国令尹斗勃率楚军北上,先是讨伐了陈国,然后讨伐了蔡国,再是兵锋北指,目标是郑国。郑国地处中原核心,是兵家必争之地!

楚国的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陈国、蔡国本就是楚国的传统盟友,再说是因为打不过你楚国,而不是主动投靠你楚国。所以陈国和蔡国立即宣布,归降楚国。

郑国也是楚国的传统盟国,楚成王手里还有一张王牌,那便是流亡在楚国多年的郑国公子姬暇。现在的郑国国君是郑穆公,那是个亲晋派,楚成王的目的就是狠狠打击郑国,逼迫郑国国君郑穆公下台或者干脆杀了得了,扶持公子姬暇为郑国国君,从而稳固郑楚同盟关系。

如果能够实现以上愿望,那楚国在中原的势力范围又扩大了不少。晋襄公能放任楚国人这么干么?当然不能,太傅阳处父受命率晋军出征。

这次晋襄公的用人非常令人不解,因为我们知道,晋国现在共有五军,中军、上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每军都各自有帅佐(除上军帅狐毛已经去世),阳处父根本不是五军的帅佐,怎么让他领兵与楚军作战?

可能全世界的人们都不理解,但阳处父却非常理解。这个阳处父也算是晋国一大牛人了,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阳处父。

阳处父原为晋国大夫,公族人士,阳氏,名处。因其封邑在阳邑,即今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故以阳为氏。前面我们讲过,古人往往有姓名最后加一个“父”字,是后辈人对其的一种尊称。

但在当时,如果不是阳处父的后人,人们称呼他当然是阳处,即他的名,或者阳大夫、阳太傅这样带官职的。

阳处父在史料记载的事迹不少,其中有一个成语“华而不实”便是因阳处父而诞生的。

据说,有一次阳处父出使到卫国去,回来时路过宁邑,便在宁邑的驿馆过宿。驿馆的馆长叫宁赢,见阳处父风度翩翩,谈吐不俗,再加上又是诸侯之长晋国的太傅,认定阳处父是一位极具德行的人,便与妻子商议后决定追随阳处父,希望能够走上一条光明的仕途。

阳处父很高兴地收了他,带着他往晋国走。但到了温邑后,宁赢便告辞了阳处父,回到了在宁邑的家。

宁赢的妻子很奇怪,问他:“夫君怎么回家了?你不是跟着阳大夫了吗?难道他不肯收留你了?”

宁赢叹了一口气道:“别说了。我以为阳处这个人德行一定很高尚,但这几天接触下来,我发现阳处这人太过于高调。其实有德行的人高调一点也没关系,但需要配合温和的性格才行。可阳处不但为人高调,性格也极其刚强,说话过于直率,与他风度翩翩的外表一点也不相符,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啊。我担心跟着他以后可能被惹祸上身,还是早点离开他为妙。”

成语“华而不实”便是典故于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