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七章 晋襄公 第7章 晋襄公 第3节 谋划袭秦

秦国正在慢慢撕毁与晋国友好同盟的约定!秦晋之好产生裂缝,早在公元前630年便开始了。前面我们讲晋文公时讲到,当时为了追究郑国与楚国眉来眼去的责任,同时晋文公也想报当年流亡至郑国时被郑国无情冷遇的私仇,晋国联合秦国讨伐郑国。

结果郑国派出烛之武,一顿忽悠,让秦穆公下定决心不再帮助晋国,不但不打招呼私自撤军,还留下三名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此事在晋军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狐偃、先轸等人都愤愤不平,当时便想教训秦国。晋文公从大局出发,忍了这口气。

但晋国最终还是靠一己之力降服了郑国,郑国在接受了立亲晋派代表公子姬兰为世子的条件后,总算保全了国家。

公元前628年12月,晋文公去世了,同年,郑国国君郑文公也去世了,世子姬兰即位,这便是郑穆公。

本来,秦国人认为自己派人在郑国帮助守城,郑国俨然便是秦国同盟。秦国要东图中原,便可以联合郑国,如果晋国要来干涉,那秦郑联军对晋国可是东西相围,谅你晋国再强大也难以东西两线作战。

但现在形势变了,郑国国君已换成了亲晋派的郑穆公了,秦穆公在郑国身上打的牌顿时失去了作用。东进,是历代秦国国君定下的方略,现在秦国东进的路上有了一个强大得可怕的晋国拦着,秦国唯有将郑国给收归到自己门下,才可能实现进军中原的战略意图。

既然秦郑同盟不可能了,现在趁着秦军尚有一部分在郑国,那如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秦军主力东进,在郑秦军里应外合,拿下郑国,那秦国算是在中原有了一块立足之地!

正在此时,留守郑国的几名秦将也在郑国感觉到了郑国亲晋所带来的压力,他们留守郑国本就带着秦穆公的战略意图,于是也派人回秦国建议秦穆公立即发兵偷袭郑国,否则,郑国分分钟都可能遣送这三名秦将回国,那就丢失了大好机会。

公元前627年初,秦穆公以孟明视为帅、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的三千秦军主力立即出发,直接穿过晋国,向郑国进发!但不断郑国人早有防备,且留守郑国的三名秦将也都被赶出了郑国,秦军劳师远征想要拿下郑国已然是不可能了。

秦军无奈只好撤军。统帅孟明视自率秦军出兵以来,已有数月,军粮后勤都难以为继,此次无功而返更觉郁闷,在经过滑国时,便顺势打劫了滑国。史料称“灭滑而返”。

先轸早在秦国未派人来晋国吊唁便起了怀疑,他安排的监视秦军的细作也向他报告了秦军的动向。

先轸冷笑一声:“果然有问题,既然你秦人要寻死,那本帅就给你们看看什么叫霸主的发威!”

晋襄公一边办着国丧,一边召开了十卿会议。先轸提议在秦军回国途中部署重兵予以歼灭!先轸的提议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军帅栾枝认为不妥。

栾枝道:“晋秦乃同盟国家,且晋国受秦国恩惠甚多,报答都来不及,哪能够对秦用兵呢?而且,此番秦军偷袭郑国失败,已经是疲惫之师,我军此时偷袭,于礼于规都不合啊,传出去恐怕天下要都要笑话。”

栾枝的话让先轸非常生气,他大声道:“什么礼什么规,秦人讲礼了吗?我国大丧,秦为同盟却不来吊唁,此为秦失礼之一。秦军远征,途经我国,却不来借道,此为秦失礼之二。郑乃我国盟友,秦伐郑国,事先不通告我国,此为秦失礼之三。滑乃晋之附庸,秦却灭滑国,此为秦失礼之四。秦人如此无礼,难道我们还可以无动于衷吗?”

先轸的话掷地有声,把秦国是非礼之举分析得再透彻不过了,再加上他是中军元帅,一时大家都不再议论。

先轸继续道:“国家养兵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眼见秦国非法侵入我国,作为军人,当然得勇敢去保卫国家。我们晋国是天子赐命的诸侯之长,维护国际秩序、声张诸侯正义正是晋国之责任。现在秦国无故伐郑,更无故灭滑,晋国难道还能让他们乱来吗?”

先轸一席话,说得是人人点头称是,栾枝也不由面红耳赤。

晋襄公一看,看来出兵打击秦军的思想已然是高度统一了,于是便站起来,看着先轸道:“元帅之言甚合寡人心意,什么都不要说了,寡人意已决,出兵攻打秦军!一切都由元帅负责,大家务必听元帅统一号令,违令者斩!”

出兵,当然得要有充足的理由,这是士气的需要,也是一员名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作为中军元帅,先轸早就将秦国当成假想敌了。

晋文公薨后,晋国的安危系于他一身,他怎敢怠慢?所以,他一直冷冷看着秦国人,他完全清楚秦国的小把戏:居然敢趁着晋国国丧而实施这么冒险的军事行动,那就战场上见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