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六章 晋文公 第6章 晋文公 第72节 箕郑论信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新上军和新下军的四位帅佐。新上军帅赵衰,那是老熟悉了,本不需要再介绍,但这里要讲的是,晋文公下决心要改革军制,新设立两个车兵兵团,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赵衰。

我们知道,赵衰是晋文公的好兄弟、好朋友、好老师、好连襟、好女婿,一直以来是晋文公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他一直想为赵衰安排一个好职位,至少要让赵衰进入晋国卿级领导班子,但赵衰一直在辞让,一直在推荐其他优秀人材,这叫晋文公非常过意不去。于是他便趁这次新置两军机会,直接提拔了赵衰。

新上军佐箕郑,是晋国大夫,本是姬姓,后来被封于箕地,故以箕为氏。此时的箕郑是晋国箕氏家族族长,箕氏家族也是晋国一大家族。历史史料关于箕郑的记录不多,但有一段关于晋文公与箕郑对话的史料记载比较有意思。

据说,有一年晋国闹饥荒,晋文公问箕郑:“可以用什么来救饥荒?”

箕郑道:“信用。”

晋文公很奇怪,问道:“信用?守信用便可以救饥荒?”

箕郑道:“当然。国君要永存讲信用之心,在尊卑名分上要讲信用,实施政令要讲信用,安排民事要讲信用。”

晋文公有些不理解,继续问道:“如果寡人做到这样,真的可以救饥荒?”

箕郑坚定地点点头,道:“主公如果做到常存讲信用之心,那善恶就不会混淆。做到在尊卑名分上讲信用,那上下就不会侵犯。在实施政令时讲信用,那就不会误时废功。在安排民事讲信用,那百姓从业就各得其所。

这样一来,百姓了解国君的心,即使百姓暂时因饥荒而贫困了也不会害怕,而富裕的人便会拿出其财物用来赈济,如同往自己家里送一样,从而使饥荒问题迎刃而解。”

晋文公听后大悦,便将箕地赏赐给了箕郑作为食邑。到清原阅兵的时候,任命箕郑为新上军佐,直接提拔为晋国卿级领导班子,成为晋国十卿之一。

到后来,我们会发现,晋文公死后,继位的晋襄公对箕郑非常信任,结合晋文公曾经在国家治理问题上求教过箕郑,也许可以推断箕郑是当时的太傅之类的人物,是世子的师傅,知识渊博,且德才突出,故得到晋文公的重用,也是晋文公在用人上将世子姬欢的人安排进晋国十卿的具体考虑。

新下军帅胥婴,胥婴又是谁呢?未见史料记载,我们只知道晋国下军佐胥臣,两人都以胥为氏,估计是胥氏同族中人,有史料说他是胥臣之子,这次得到提拔,估计也是晋文公为世子姬欢所作的人事铺垫。

新下军佐先都,先都也未见详细史料记载,但我们知道先轸和先蔑兄弟俩,大家都与先氏有关是这肯定的。这次被提拔,估计是晋文公要重用一批世子姬欢的人,因为后来晋文公去世后,世子姬欢即位为晋襄公,他便有意提拔先都。

晋文公将军队扩充为五军,而且是明目张胆地扩充,并且在清原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是旷古未有的越礼之为。而作为天子的周襄王,半个屁也不敢放。天下诸侯,更是没人敢有所非议。

由此可见,晋文公在当时的春秋各诸侯国中,是享受着诸侯领袖的绝对优势与权威。晋文公表面行尊王,实则搞僭越,所以后人有人认为晋文公这人虚伪的很。

但春秋争霸史,本就是实力相较史,成则为王而败则为寇,所谓包括尊王在内的礼义,对诸侯称霸有利的就用,没啥作用的便可以随意废弃,这对于雄才大略的君主们来讲,应该是明智的选择。

晋国正是因为晋文公这种务实主义使得晋国之强大已经到了无任何一国敢叫板的地步。

但由于文化底蕴的明显不足,晋国的强大过于迅速,强大的过程中势必国内势力的强大也极其可怕。晋国公族的势力本就由于前两任国君的清洗而相对较弱,在晋国强大过程中,晋文公仍旧是忽视了对公族势力的扶持,使得外姓贵族势力日趋膨胀,最终是姬姓公族不断沉沦,导致后来晋国政坛长期被异姓贵族势力把持,国君完全成为傀儡,直到后来战国开启,韩、赵、魏三家分晋!

没有一个诸侯国可以灭亡晋国,灭亡晋国的,正是晋国自己。这对于晋国,是一个必然被取代的历史需要。对于晋文公以及历代晋君来讲,当然是一个悲剧。

晋文公设五军后第二年,公元前628年,在外流浪19年在位仅8年的一代霸主晋文公与世长辞,享年71岁。世子姬欢继位,史称晋襄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