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六章 晋文公 第6章 晋文公 第61节 诸侯之长

好了,召集了各诸侯国,周天子也给予了赏赐,那践土这次会议结束了吗?当然没有,尊王攘夷的标配动作之一是会盟,就是大家要统一一个思想,一个认谁为中原诸侯盟主的思想,这才是晋文公在践土组织这次国际会议的最主要目的!这便是践土之盟。

公元前632年5月16日,晋文公召集鲁僖公、齐昭公、宋成公、蔡庄侯、陈穆公、郑文公、莒平公以及卫国摄政国君姬叔武在践土会盟,会盟的核心内容只有一条:大家以后都跟着晋国混了。

别看就这一条,但围绕着践土之盟前后的一个又一个重大事件,已经完全决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践土之盟是晋国在城濮大战中完胜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楚国,再是晋文公接受了周天子的九赐以后顺势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也成了晋文公成就春秋真正霸主的重要标志。

在这次践土会盟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原本是楚国阵营的诸侯国,如郑国、陈国、蔡国、卫国、鲁国,但现在都成了晋国的小弟,也就是说,晋国通过城濮一战,基本上将原属于楚国的联合力量都拉了过来。

郑国,通过主动向晋国示好实现了加入晋国同盟圈的目的,晋国允许他加入主要原因是郑国在这次践土会盟中有着重要使用价值,因为郑国是周王朝的卿士,天子九赐必须通过郑国。

鲁国不要说了,城濮之战前,鲁国便敏锐地感觉到了天下大势即将变化,所以主动脱离楚国阵营,第一时间向晋国示好。

陈国和蔡国在城濮之战时还是楚国的小弟,还出兵参加了城濮之战,但当晋国取得胜利后,这两国立即宣布脱离楚国,回到中原大家庭来,晋文当然表示了欢迎。

而卫国,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诸侯国,因为当时的卫国国君卫成公因为站队楚国,结果被国内公族势力给赶出了都城,逃到了乡下避祸。但有意思的是卫国人没有新立国君,卫成公指示由其亲弟弟姬叔武摄政,负责这段时期的卫国内政外交。

卫国摄政国君姬叔武知道此时根本不可能与晋国叫板,既然你晋国强大得无边,卫国如果不老实一点,便象曹国一样要灭亡的,所以便一切听晋国人的。

另外几个诸侯国,齐国宋国不用说了,此时是坚定地与晋国站在一起。莒国本就夹在齐、鲁两国之间,生存非常困难,齐桓公在时,莒国坚定地抱着齐国大腿,与鲁国总是闹点矛盾。现在中原出了个晋文公,莒国立即选择将晋国这根眼下最粗的大腿给抱牢。

只有秦国比较特殊,因为这是秦国从严没有参加过中原诸侯的类似会盟,秦国一直在西陲之地静默着,这次践土之盟前,秦国刚刚出兵帮助晋国打败了楚国,但秦穆公实在太远了没有来。

由于践土之盟必须是诸侯级别的大人物参加,所以秦国将军公子赢雍虽然此时人在践土,见证了晋文公践土之盟前后一系列重大活动,但他是没有资格参加会盟的,所以史料也不会记录他。

但不管如何,此时的秦国,与晋国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正是秦晋之好期!

但晋文公感觉单是这些个诸侯们聚在一起搞个盟誓还不够,他觉得还要继续把周天子给抬出来,于是经过一番运作,到了5月26日,由王族的王子虎代表周襄王再次将各诸侯们都召集到了天子践土行宫,就在行宫的内院,再次盟誓。史料记载了具体的盟誓内容:

“共同辅佐天子,不得互相伤害。胆敢违背盟约,神灵自来诛杀,摧毁他的军队,灭亡他的国家,祸及他的玄孙,无论老幼!”

这样的盟誓,实在是太毒了,把自参与盟誓的各诸侯下五代全都罩上了。如果真的大家能够按这样的盟誓去做,那岂不是天下太平永无战争了么?也许这正是晋文公所希望的,他已经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而且此时的晋文公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谁不希望自己的老年生活舒坦些?

现在自己成了中原诸侯盟主,这说起来好听,但也承担起了大量的国际义务。如果今天这个诸侯国与那个诸侯国打一架,明天那个诸侯国来打这个诸侯国一下,晋国怎么办?当然得管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