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三章 曲沃氏 第3节 潘父弑君

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三章 曲沃氏 第3节 潘父弑君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很显然,曲沃桓叔自从将自己的曲沃使命定在逆天改命,决心以自己的小宗来替代晋国的公族大宗后,他将为之而付出毕生的努力。

曲沃桓叔在晋国本就是元老级别的大人物,他追随哥哥晋文侯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更深知治国理政的不容易,以及象他这样的贵族生活的来之不易。

既然要为自己的下一代争取更加来之不易的权力与富贵,那便一步一步实施吧。

小宗取代大宗,也许在读史的我们看来貌似曲沃氏与晋国公室这生于同根的兄弟俩你来我往,三四个回合下来,曲沃小宗总算代替了晋国公族大宗。

但这历经67年的大小宗之斗,在当时的现实中,那是多少个血淋淋的故事!围绕着这些血淋淋的故事,又不知有多少堪称经典的智谋在此间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曲沃桓叔行动了,他的第一步行动便是冷静分析态势,而且是敌我态势,因为他决心把晋昭侯当成是自己的敌人了。所谓敌我态势,其实也就主要的指双方力量的对比。

首先是自己的优势。

一是曲沃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军事后劲强。

二是自己在晋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

三是自己到了曲沃后,深得民心,整个曲沃是完全听命自己的。

然后是双方均衡之处,那便是军事力量目前来说差不多。

再是自己的劣势。

一是传统的大宗继承观念使对手获得强大的拥护力量,己方名不正言不顺,稍有不慎则将万古不复。

二是周王室为了维持其宗法制,必然会打压自己而扶持对手。

三是自己基本没有可以统战的力量,象中原诸侯普遍都会支持对手。

四是在晋国朝中自己的力量有限。

既然这样,那便有针对性地实施自己的方略吧。自己的优势要继续保持!

在大臣栾宾的辅助下,曲沃桓叔进一步采取了厚德待民的政策,减轻赋税负担,刑罚宽松,鼓励耕种。同时采掘铜矿,冶炼青铜,鼓励发展盐业,加强与周边戎狄部落的通商,以盐、粮换取戎狄的马匹。对来往商贾少征税,鼓励发展商业。

在曲沃桓叔的治理下,曲沃城短短几年间,迅速繁华起来,粮食产量大大提升,人口大量涌入。

经济的繁荣直接促进了军事力量的提升。曲沃桓叔通过采掘铜矿以及与戎狄部落通商获得战马,再大量采购柳杆制成箭杆,囤积起大量的军事物资。

再加上他本就是奉着晋国国君之令大行征讨,逐渐收服了周边一些小部落,军队的战斗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在此基础上,曲沃桓叔又加强了与晋国公族大夫们之间的联系,同时使了一些阴招,不断搅乱晋国君臣之间的关系。

相反,此时的晋昭侯将曲沃桓叔支走后,认为有这位叔叔在曲沃拱卫着翼城,翼城无忧矣。

于是更加声色犬马飞鹰斗鸡,晋国不少有识之士看着郁闷,许多人因此出走,其中一部分便到了曲沃。

大夫潘父看着心急,他便直言进谏,劝说晋昭侯要勤勉执政,他还列举了很多历史上因君主不勤政导致的悲剧故事,苦口婆心劝说晋昭侯。

晋昭侯一开始还能够听几句,但老是听这位潘大夫喋喋不休讲这些听着高大上却不是亡就是灭的事,也终于恼怒了。

君主雷霆一怒,潘父便倒了霉,结果是潘父的封邑被晋昭侯给收回了。

这位潘父是谁?这又要说到一个古老的诸侯国潘国。

商王朝时有一个潘国,子爵,据说是舜帝后裔所建,都城最早在今天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一带,后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一带,但于约公元前1066年被西周的周文王所灭,潘国便成为西周的潘邑。

后来,周文王封自己的第十五子姬高于毕邑,建立毕国。毕公姬高又分封其第三子季孙于潘邑,当时在陕西,后迁至河南荥阳潘邑。到了周成王时,潘邑被提升为潘国,成为毕国的附庸国。

潘国后来被楚所灭。据说,当时的潘国国君权涌战死,其子潘崇却投降了楚国,因其才能出众,后来出任楚国太傅,在楚国的春秋史上留下了教唆世子商臣弑杀楚成王的故事,并生了一个叫潘党的神箭手!

这是属于楚国的故事了,这里便不提了。而潘氏源于姬姓之说,便基于这个潘国。

那潘父怎么又出现在晋国了呢?这个很好解释,因为潘国几次迁移,迁移的往往是大宗,而有的小宗则选择留守故土,或者去异国他乡谋求发展。所以有可能这位潘父便没有随大宗去河南,而是继续留在了陕西。

到后来晋国建立时,便到了晋国来发展,凭着其根正苗红的姬姓血统,再加上确实有几把刷子,很快便成了晋国的大夫。

潘父显然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大臣,但他却碰上了一位不务正业的国君。这一次,自己直言上书,结果却被收回了封邑,这令他对晋昭侯非常失望。

曲沃桓叔得知此事后大喜,立即派人与潘父联系,奉上了大把的财宝,邀请潘父去曲沃发展,许诺给潘父更大的封邑。

你一个区区曲沃城,怎么可能封给自己食邑?

但潘父很快反应过来:如果当今晋国国君不是自己的主子,而是那位曲沃桓叔,那岂不是一句话的事?

对啊,晋国如果任由自己的这位晋侯胡搞下去,迟早得完蛋,反观这位曲沃桓叔,颇有君王之气。

潘父到曲沃认真考察了一番,发现曲沃政通人和,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曲沃桓叔深得民心,且军事实力强劲。

潘父知道,晋国的将来,肯定会落到曲沃氏头上。那自己何必要继续在晋国大宗这棵树上吊死?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咱老潘本就是俊杰,那便作出选择吧。

潘父的选择便是跟着曲沃桓叔干!但他此时仍旧是晋国的大夫,他对曲沃桓叔说:“主公,臣决定追随左右,但臣寸功未立,心甚不安。不如臣仍旧留在晋国,以作内应吧。”

曲沃桓叔大喜,与潘父密谋了一番后,潘父回到晋国。回到晋国后,潘父便积极行动了起来,他笼络了一些死士,组成一支敢死队。

公元前739年,晋昭侯外出游猎,潘父获知情报后,亲自率领敢死队,于晋昭侯游猎途中将晋昭侯杀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