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沧海纪 > 第二十章 运河

沧海纪 第二十章 运河

作者:苏公子南伽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12:45: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御书房中,晋国使臣和亲一事,就暂且作罢了,晋国这次突然发生的政变,所要牵扯出来的后续,还要再好好地思量一二,不过总的来说,不管晋国发生什么事情,其实都改变不了凉国的决心,只是一些计划,需要做些相应的改变而已。

场内的不少人,都还沉浸在一代名使黯然退场的感伤里,久久不言,就在屋内的气氛略微有些冷场的时候,突然有人从座位上站起身来,低头拱手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其他人被这一句话给惊得回过神来,都是神色一紧,皱起眉头,慢慢地看向了开口这人。

要知道,内阁本就是为了让皇帝陛下与他们这些真正的实权大臣们可以敞开心扉地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治国方针的地方,以这些人的官场资历,再加上既然都已经在御书房里了,说话做事本不会如此的正式,没看他们甚至都是与皇帝一般坐着,而非是朝堂之上站着上奏么?

就连皇帝陛下为了打消他们的拘谨感,都是选择懒散地靠坐在椅子上,而非金銮殿上的正襟危坐,都是为了给他们营造一种放松的氛围。

此人突然如此正式地开口,自然就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知道必然是有重要之事。

尤其是他们这几人,每一次内阁会议将要谈论些什么,都是提前会互相通气的,这可不是为了欺上瞒下,一起合力对付皇上,而是要在进御书房之前,尽快地统一政见,不然在御书房里都吵吵闹闹的,那成何体统,莫说是皇上看得心烦,他们自己也不愿失了风度,然而现在此人突然开口,而且所有人下意识地对了一下眼神,知道大家应该都不清楚他要说什么,那这件事就有些问题了。

尚书令张伯仁甚至已经开始思考起了此人的身份背景,想要借以推断出此人要上奏的内容。

这人姓余,名仕坦,乃是江州苏溪余氏出身,也算是世家子弟了,官至门下省黄门侍郎,不过这人与他们这些老臣不同,他虽然在官场里也厮混了几十年,但其实是最近才刚被提拔上来,并不算这间御书房里的常客。

这门下省,又称黄门省,本是皇帝身边掌管出纳帝命之事的近侍合并而来,最早只是皇帝身边的近侍,做的是照顾皇帝起居,出行,还有陪侍等杂事,也代皇帝陛下向大臣们传递口谕,奏章等等,明面上的官身,比之一般的后宫内官,其实相差不多,但既是近侍,直达天听,又兼任贴身顾问一职,可以辅佐天子治理国家,算是位卑而权重,后来因为这些近侍们逐渐势大,不满自身的地位低下,皇帝也就顺势提拔合并,这才有了门下省一职。

门下省成了正式衙门之后,单从地位上而言,几与中书省等同,有共议国事之权,主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有封驳之权,权势极为彪炳,如果碰上一些昏庸到不上朝的皇帝,门下省官员完全可以代替皇上,把持朝政,甚至各种奏章政令,得他们让你看,你才看得到,他们不让你看,皇上一辈子都不可能知道,而且因为能够签发政令,他们行的,几乎就是天子之权。

奈何,凉国至今的三代帝王,全是励精图治之辈,任何只要涉及到一州一郡的政令,都要亲自把关,审核。

所以门下省这些年,一直都只是做着皇帝传声虫的工作,帮助御书房传递奏章,具体能不能施行,全看皇帝陛下自己的想法,再加上门下省的职位导致他们一旦权柄过大,极易祸国殃民,霍乱朝政,所以一直被其余两省所联手打压,再加上本来这几代皇帝就不怎么需要门下省代为处理政令,所以一直到今天,门下省甚至都没有一个正式的侍中,这余仕坦身兼侍中一职,才得以进入这内阁之中,其实也只是走个形势,因为政令一旦在御书房拍板了,就根本就没他们门下省的事情。

内阁的组建,其实分的就是他们门下省和中书省的职权,只可惜朝内前有苏孺文,后有张伯仁,两位大人联手,一前一后,将门下省压制得极惨,他余仕坦出身江州世家,本就不被朝廷所喜,只是因为刻意与江州党走的远,这才得以爬上今天这个位置,可惜再难前进一步,这位代侍中,只怕一辈子头上都要有个‘代’字,而且这实权范围,甚至不比那位掌印太监韩公公大多少,端得可怜。

闻听此人有事禀告,顾懿当即额首道:“爱卿但说无妨。”

余仕坦再度正式地揖礼,然后才低头躬身道:“陛下,臣参太子的运河之计,大有不妥。”

一语既出,其余人皆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们知道,早在陛下寿诞的那一日,太子呈上的一份礼物,名为《凉国策》,书写着安国大计共十条,堪称高屋建瓴,空前绝后,建造运河,便是其中之一,此乃利国利民的国策。

从那天之后的第二日,捧着《凉国策》在御书房里看了一整夜的顾懿,便在朝会上直接向众大臣宣布了要建造运河一事,这条太子所构想的,史无前例的大运河,将贯穿整个凉国,从海州的入海口尹始,逆流而上,贯穿全国,北至幽州,东至燕州,乃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浩大工程。

从那日开始,就已经有数百位勘察人员从京城出发,走遍全国,遍察各地水源山势,按照太子的想法,来初步地制定轨道,可这种浩大的工程,不是想想就能弄出来的,要打通这么一条贯穿全国的大运河,起码要发动数百万的劳工,耗费数十年乃至于百年才可以完成,中间要耗费的人力和物力,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甚至于完全可能拖垮整个凉国。

征集数百万的劳工,哪怕除开朝廷规定的,每人每年要服的徭役之外,也要发下大量的饷银才可,再加上开凿运河所需要耗费的巨量物资,足以掏空整个国库,要知道凉国承平才二十余年,积蓄和底蕴可不多,根本无法承受起这种消耗。

其二,百万青壮去开凿运河,必然会导致各州产生大量田地荒芜,同时却又要全国征粮来喂养这些劳工,这每一天,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凉国根本就耗不起,别说凉国了,就是中庭那些诸侯们都未必耗得起。

再加上这么大的事情,竟然没有提前跟底下的臣子们提前通气商量,所以这件事在当日其实就遇到了无数的反对,只是被皇帝陛下和太子党人给联手强行压下了而已。

一听到这人的话,顾懿的脸色也瞬间就冷了下来,语气生硬地说道:“有何不妥,爱卿不妨直言。”

余仕坦低着脑袋,根本不敢抬头,被诸位大人的目光注视着,背脊生凉,可还是硬着头皮道:“此事,大为不妥,运河一事,劳民伤财,想我凉国不过才承平二十余年,远未富足到能完成此工程的地步,届时一旦开工,只怕会耽搁陛下的北上大计啊。”

这么一婉转之后,便是顾懿,也不好说什么了,而且这话说得确实有道理,国力全部耗在了这里,哪儿还有能力北上呢,莫说是凉国了,就是换做任何一国,都不可能一边发动百万劳工建造运河,一边还在同时和他国开战,这根本不现实。

和能够一言掌控自己生死的人说话,就必须要懂得婉转,此人动机虽然不纯,但也算深谙官场规矩,尤其是在门下省任职,本就是直接服务于皇帝,说话做事,自然更加明白委婉的重要性。

张伯仁眼见顾懿满脸难色,当即呵斥道:“可笑!运河事关我凉国民生大计,运河一旦建成,如人之血脉通畅,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怎可因为一点小小的阻力就放弃?底下的人只顾眼前利益,看不明白这百年大计,难道余侍郎你也看不明白么?”

他把话说得极重,因为他非常看重这位未来的女婿,凉国现在的太子,而且他也深知这运河一旦落成,对于一国的影响,况且顾苍的第一条政令如果就被人三言两语而毁去的话,那对于他的威望,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余仕坦低着头,甚至连身子都没转动一下,只是道:“正因为百姓都看不明白,介时民怨沸腾,乃至于哗变,谁又来负这个责任呢?想法是没错的,可这条运河终究太过巨大,简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浩大工程,纵使远古神明来做,只怕也要费一番手脚,我凉国支撑得起么?如果一旦支撑不住,那后果又该如何?张大人可想过这个问题?”

一般的大运河,无非也就是跨越两州之地,这已经算是极为厉害了,但在顾苍提出的计划里,要将整个凉国上下,依靠水路将其串连,虽不至于说遍布全国,但也横跨了三州乃至四州之地,工程之浩大,简直不可想象。

张伯仁正要出言反驳,却没想到顾懿竟然额首道:“余爱卿所言极是。”

眼看皇帝都发话了,其他人自然也就不再开口,只是默默地静待下文,其实谁都能看得出来,这人有很大的可能,已经暗中地投靠了江州党,要借此来打压太子的势力,不然此人何至于如此坚决地否定已经落成的政令?

他若真是忠心耿耿,一心为国,甚至不惜上言得罪皇帝陛下的清官,那早去御史台当差了,何以做个有名无实的黄门侍郎,看似是深受宠爱的陛下近臣,其实实际地位还不如宫里一个大太监。

这点政治敏感度,这些人还是有的,更何况有些事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党同伐异,乃是基本,哪怕凉国官场再清明,也不可能人人自立,从不结党营私的,或者说,结党,本身就已经是营私了,这一点,哪怕他们不愿意都不可能,因为哪怕是尚书令张伯仁,也不可能管住下面的所有人。

这边眼看陛下竟然同意了自己的意见,就连余仕坦自己都有些惊讶,竟然这么简单地就说动了陛下?

顾懿不紧不慢地道:“这大运河一事,的确事关重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甚至可以说是我凉国未来数十年,乃至百年的大计,其实不用如此急切。”

其他人,哪怕是支持太子的,也都深以为然,若要仓促开始,强行建造运河,必将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这就好比说一个人才刚刚挣够了每天的饭前,却想要去赌场挥霍,那自然是没什么好结果。

人不可以做自己力所不逮的事情,国家也是一样的。

这些都是官场老人,很多都是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并非那种只会高谈阔论,建空中楼阁的说客,其中很多人,都去外地做过地方的父母官,知道各地的实情,也清楚建造运河带来的影响,只是他们不反对,也是出于对皇帝陛下,对太子的信任,这二位虽然生在皇室,不像他们一样体会过民间疾苦,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出过岔子,能提出这个政令,自然是早就做好了准备,不用他们来操心。

更何况在座的,都已经到了仕途的顶点了,谁愿意因为得罪了皇帝一下跌到谷底,人非草木,有私心私情,无可厚非嘛。

然而,龙椅上的顾懿却又道:“不过先开始一小段,朕认为是没问题的,江州之地,历来富庶,号称鱼米之乡,本就是我凉国的粮仓之所,来日动兵,粮草运送,走陆路的话,难免耽搁,况且江州本就有前朝开凿的运河,届时只需要在原本的基础上再度开凿,便可以完成凉州到江州的整个水路,介时再以凉州为周转中心,贯穿全国,岂不美哉?”

底下的人顿时一愣,都开始细细地思考了起来。

这边眼看皇帝陛下都退了一步,难道自己还要继续咄咄逼人?

除非他想死。

余仕坦没这个胆子,哪怕心里不情不愿,但还是躬身拍马屁道:“陛下圣明。”

其他人也都看向了顾懿,静待下文。

然而他们不知的是,顾懿现在心中对于这个二儿子,就只有“佩服”二字可言,一个年轻人,竟然能将人心把握的如此精准,既然如此,自己这做父亲的,也该帮他一把,当下便道:“那江州到凉州这一段的运河事宜,便交由老四和你这位余侍郎了,没有什么问题吧?”

其他人听了,心中顿时一凛,终于彻底地明白过来,各自暗道了一声好手段。

老四顾海的母族,乃是江州最为显赫的豪门世家,甚至可以说是众世家之首的何家,由他出面到江州监督这运河的建造,这不就是逼着何家出力嘛,看来江州党这次,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事情落在老四的头上,他必然要去求母亲淑妃,再由母亲出面去求何家人,何家人不想帮都得帮,除非他们打定主意,绝不往老四身上投资,但那是不可能的,朝廷只要一日还有江州党,老四就有自己的臂助,而他们就得捏着鼻子来办成这件事。

可做好了,功劳的大部分也在决策者,也就是太子顾苍那,可要是做差了,罪过却全在这边身上,到时候就算不责罚老四,但是你这余仕坦肯定是跑不掉了。

余仕坦也不是傻子,想通了关节之后,便想以四皇子年幼,无法胜任为理由推脱掉这个烫手的活儿。

却不想顾懿马上站了起来,一边转身一边吩咐道:“老四年轻,就该磨炼磨炼,年后便赶紧出发吧,朕也乏了,有什么事情,年后再说,过两天就是除夕了,诸位都早点回去陪陪家里人吧。”

张伯仁会意,首先站起身朗声道:“恭送陛下!”

其他人亦是赶紧站起身,跟着高声道:“恭送陛下!”

顾懿摆了摆手,在身边韩貂寺的陪护下,看都不看里面一眼,直接走了出去。

而在场的其他大臣们,俱是望向了这位面色凄苦的余侍郎,大笑着离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