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闲散王爷 > 第二百九十五章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酒、茶叶等好东西他们都分了不少,并且那些好东西并不是借给他们的,都算他们分的盈利,他们分了好处,不出一分钱怎么好意思?

并且李世民很惊奇地发现,似乎李元景根本没打算让房玄龄、杜如晦等这些合伙人出钱,而是准备自己挣钱做生意,只给房玄龄等合伙人分好处,这怎么可以?

哪有这样合伙的?

当然,李世民也知道,让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出一点本钱,对李元景的生意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现在他已经令各地官府探查黑石矿、铁矿、硝石矿等各种矿藏,等这些矿探查出来之后,开采、冶炼、运输等,那可都是要大笔资金的,因此李世民也暗暗决定,要让马周赶快把银行建立起来、把国债发行出去,筹钱让李元景做生意。

其实,李元景提出让五姓七望把他的字幅直接给现钱,而不是换粮食,有两点考虑:

第一,就是他确实需要钱。

第二,也是为了稳住五姓七望。

如果他把什么东西都拿来换粮食,那可能会引起五姓七望的怀疑:

李元景为什么要这么多粮食?

五姓七望千年士族,多么有眼光,一旦他们怀疑,那他们可能就会把粮食涨价,或者不卖、不换了。

当然拉粮食、拉瓷器不需要李世民、李元景、李浩然等人出力,李世民很想看看李元景写的字幅的诗是什么,他就问李元景,写字幅可不可以在皇宫中写。

对李元景来说,诗词都是脑子中现成的,根本不需要灵感、构思,在哪儿写就可以,所以李元景就答应了李世民。

而房玄龄,杜如晦等李世民的心腹大臣,和李浩然等人自然也都想看看李元景写字幅,所以,众人也都不走了。

王有德非常有眼色,他一听李元景要在这儿写字幅,立刻让几名小太监准备好笔墨纸砚。

李元景在脑子中回忆了一下,立刻脑海中出现了初唐四杰、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诗奴贾岛、七绝圣手王昌龄、五言长城刘长卿、大历十才子、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韩柳、小李杜……

宋代诗人词人辛弃疾、欧阳修、三苏、陆游、杨万里、李清照、柳永、周邦彦、王安石、黄庭坚、范仲淹……

元朝词曲名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张养浩,王实甫……

再加上明清的诗、词、曲作家……

真个群星灿烂!

想写几百、几千首诗、词、曲,实在是容易。

李远景随便想了一些李白、杜甫、王维、苏轼、柳永、张可久、卢挚等人的诗、词、曲,提笔开始写。

因为现在在场的人,不但李浩然等五姓七望七人,即使是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全都怀疑李元景再也写不出来以前他写的那些好诗了,为了能一开始就震慑住在场的众人,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写的字幅值二百贯钱,李元景直接把李白的那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了出来: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当李元景开始写头几句的时候,李世民众人还跟着赏析:

仙山瀛洲烟涛微茫难寻求,云霞明灭天姥山有时倒可以看到。

天姥山直插天空,与天相连,山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但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越地,梦中,我在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但李元景写得太快了,或者说诗写得太美了,每一句都值得详细地、慢慢地赏析,可哪有时间详细、慢慢地赏析,一句没有赏析完,李元景下一句又写出来了……

越来越跟不上了……

众人只觉得场面光怪陆离、气象万千、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景色壮丽、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惊心眩目、光耀夺人!

但后来诗句太过于惊心动魄了,所以每个人看了之后立刻就深深地印在了心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多么深沉、深刻的感慨。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吐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社会多少怀才不遇之人的心声。

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

大唐是比较开明的,特别重视人才,李元景作为李源的儿子,李世民的弟弟,自然不可能受此委屈被埋没,他所写的就是别的朝代,或者说是整个封建社会情况了!

即使你是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

“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

多么浪漫、雄奇、瑰丽的诗!

这样的诗只有可能是天上神仙写的 ,凡人怎么可能写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