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黄巢大起义:盛世唐朝的终结杀手 > 20. 《檄黄巢书》

淮南节度使高骈接到唐僖宗要求出兵的诏令后,四处征集兵马,收罗到七万多人。

高骈还虚张声势,让他的幕僚崔致远作《檄黄巢书》,昭告天下。但这个檄书发出后,他仍然屯兵留在广陵的东塘,驻扎一百多天也不发兵。

这个崔致远其实是高丽人,他的一生还很辉煌,是朝鲜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被朝鲜和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被称为“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

崔致远12岁来到大唐,在长安求学,在中国生活了十六年时间。他先是在长安、洛阳学习,后又在溧水、淮南为官。28岁时,崔致远回到新罗,在新罗王朝继续担任要职。

高骈委托崔致远发出的檄文是这样昭告黄巢的:

“天下之人都要恪守正道,遵守纲常伦理,只有不遵从天命、逆天而行的人失败,因为他们是愚蠢之人……。我代表朝廷的王师,是征讨叛贼,不是与你们以战争的礼仪交战。我们将很快收复京师长安,拥护我大唐皇帝,诛灭乱臣贼子。

自古犯上作乱之人都被诛灭,远的有西晋的匈奴族首领刘曜、晋朝权臣王敦;近的有一百多年前的安禄山、朱泚,这些人或手握重兵或朝廷重臣,平时叱咤风云,但最终都被歼灭。

你黄巢不过是一介草民,出自闾阎之末,起于垄亩之间,竟敢颠覆朝廷,侵扰各地,破坏宫廷礼仪。你没听到《道德经》云:“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你难道也没听到《春秋传》曰:“天之假助不善,非祚之也,厚其凶恶而降之罚?”

希望尔等弃暗投阴,归顺我朝,我将为汝向皇上求情,尔等将不失封侯,恩泽后代。如若不然,将四散分飞,尔身将为齐斧之膏,尔骨将作戎车之粉,妻儿被杀,宗族见诛。尔等须慎重思考再作进退,与其叛而灭亡,不如顺而荣贵。”

高骈这檄文说了一堆大道理,总归就是你黄巢不能犯上作乱,要投降朝廷才能享受荣华富贵。但黄巢根本不理他。

但高骈虚张声势做的很排场,场面也很大,可没有下文啦。他屯兵在广陵的东塘,就是不出发。不仅如此,他还两次上表奏请唐僖宗巡幸江淮,这被朝廷质疑他想学习田令孜,挟天子以令诸侯。

唐僖宗屡次下诏书催促他率兵援救,高骈又向唐僖宗上表:“非臣不愿往,只是担忧镇海节度使周宝、浙东观察使刘汉宏夺我的广陵,后患不除,难以启程。”

高骈此时非常迷信,因为有人告诉他,他有遭受灾难的双兆头,他认为这个灾难就是镇海节度使周宝、浙东观察使刘汉宏带来的。因此,高骈一直防备着这两个人,但实际上,高骈还是想保存自己军事实力,不想被黄巢的军队打水漂了。

881年十二月,宰相王铎奏请说:“高骈虽担任诸道军队都统,却无心讨伐黄贼,请皇上剥夺其兵权,臣身为大唐宰相,愿为唐尽忠,愿意统兵讨伐草贼,收复长安。”

由于王铎多次奏请,言词恳切,有时还泪流满面,唐僖宗也难辨其忠心的真假,似乎也忘记了王铎此前在江陵弃城逃走的不光彩历史了,最后答应了王铎的请求。

882年正月,朝廷对高骈已失去信任。正月初八,唐僖宗任命王铎兼中书令,充任诸道行营都统,暂代义成军节度使,任命太子少师崔安潜为副都统。

随后,朝廷又任命杨复光为南面行营都监使,王处存担任京城东面都统,李孝章担任北面都统,拓拔思恭担任南面都统。

唐僖宗又任命周岌、王重荣分别为都统左右司马,任命诸葛爽、宣武节度使康实分别为左右先锋使。

任命徐州的时溥担任催遣纲运租赋防遏使,右神策军观军容使西门思恭为诸道行营都监。

由于王铎接替了高骈的职务,高骈被朝廷罢免了诸道行营都统职务。到了这年的五月,高骈又被解除了盐铁转运使的官职,以韦昭度担任盐铁转运使。当然,朝廷为了笼络高骈,又加封他侍中的虚衔职务,并增实户一百,封渤海郡王。

高骈既丧失江南地区的兵权,又被解除了财权,大骂道:“王铎在江陵战役中是个败将,崔安潜在四川贪婪轻狂,这两个儒士怎能统管大军?”

但骂归骂,你高骈不听从调遣,此时只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认命吧!

偏偏高骈不认命,他捋起袖子破口大骂,并屡次上书为自己辩解。他说:“是陛下您不用微臣,而不是微臣有负陛下。”

高骈激动之时,还提到了“秦王子婴系颈于轵道、汉更始帝俯首刮席”的典故,意思是说唐僖宗已是“亡国之君”了,朝廷对他的这种傲慢无礼严加驳斥。

你说这高骈倒霉不?他关键时候不出力,到处说王铎的坏话和无能,可等到王铎真调度各军收复了长安,高骈得知后又十分后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