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 第四百四十章 飞梭和纺纱机问世

虎大威在乱井滩共劫得了三千七百石粮食,其中有两千五百石是汪赫仑的,茶叶一万两千斤,各商号都有一些,还有大量丝绢布帛、粗盐、秦锅、川锅、马鞍、马镫、掌铁等各种各样的货物。

这些货物没有还回去的道理,商业司的商队运着铁锅抵达之后,便开始清点汪赫仑的货物,照价给他铁锅,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秦川只管打劫,如何搞定关中其他商号就是汪赫仑的事了。

商业司将粮食和所有马具都运往鄂尔多斯,茶叶、丝绢布帛、粗盐、锅等其他货物则运往后套乌梁素海,准备卖给蒙古人。

喀尔喀三部的族人已经返回漠北了,第一次通商圆满结束,秦川收获了六千头羊、一千七百匹蒙古马和一千头蒙古黄牛,还有数量众多的皮张和草药。

那些羊会全部供应给关帝军,自缩减伙食以来,关帝军内部已经出现了不少怨言,许多人训练也变得懒惰起来,甚至有些刺头和奸细开始鼓动别人闹事。

在严明的军纪约束下,还没发现啥大问题,刺头和奸细也露头一个打一个,但长期以往肯定不行。

六千头羊对于秦川来说简直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幸好诺尔布说他们第一次前来通商不敢带太多牛羊,回去之后三部可汗会马上再组织一次通商,所带的牛羊马匹数量会比第一次多上许多,直到喀尔喀三部十五万户族人都拥有娄烦铁锅。

诺尔布还表达了想通过秦川获取茶叶、盐、布帛、马具等其他货物的想法。

喀尔喀三部的人走后没几天,卫拉特杜尔伯特部就来了,带来了喀尔喀三部将近一半的牲畜和其他货物。

此外,秦川还收到了罗文天带回来的好消息:卫拉特和硕特部和准噶尔部正在调集族人和牛羊马匹,准备前来乌梁素海通商。

漠西和漠北诸部心照不宣地选择了不站队,只通商,尽量少得罪皇太极的情况下从秦川处获取他们所需的资源。

……

乱井滩商队被劫的七天后,关中众多商号的东家齐聚西安府登月楼,讨论如何应对关外劫匪事宜。

瑞林阁东家汪赫仑姗姗来迟,刚进门便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将目光聚在他身上,颇有一番鸿门宴的滋味。

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乱石滩那件事十有**是汪赫仑勾结秦川干的,目的就是打压其他商号,独霸关外商道。

但他们没证据,也没撕破脸皮,今日聚首的目的就是想知道事情还有没有回旋的余地。

若没有余地,再撕破脸也不迟。

所以,当汪赫仑坐下后,一些小商号的东家就开始大倒苦水,譬如他们家在乱石滩损失的货物有多少多少,还有人问汪赫仑能不能帮他们把货物找回来。

汪赫仑笑而不语,全程只听,不说。

在吵哄哄持续一刻钟之后,前头此次聚首的万和商会东家张万林抬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接着对汪赫仑客气说道:“老汪啊,大家伙今日聚首,不过是想知道,这关外的买卖,大家伙还能不能做。”

话说到这份上了,意思再明白不过,在场所有人都定定望着汪赫仑,等他的答案。

汪赫仑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从怀中掏出一个纸包,摊开放在桌上。

众人望去,只见那纸包中一堆白色的东西,像是盐,但又比盐更精细,更纯白。

汪赫仑笑了笑,拱手道:“诸位,这东西叫做精盐,乃是从我等日常所需的粗盐当中提炼而成的,不仅比粗盐更精细,更易于保存,口感也更佳,诸位可先且试试。”

说罢,汪赫仑拿起调羹,亲自舀了一点精盐放到张万林身前,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

张万林拿起调羹,疑惑地仔细打量那些如精白细沙般的精盐。

片刻后,他将调羹送到嘴边,用舌头轻轻沾了一点。

很快,张万林的眼睛亮起来了。

这精盐,竟然没有粗盐的苦涩。

周围的诸多商号东家见状,便纷纷拿起身前的调羹,开始抢食桌上那包盐。

汪赫仑稳坐在椅子上,不动如山,只在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得意。

这些精盐是秦川从实验室样本中拿出一些,让商队转交给他的,同时还附上了价格。

最令汪赫仑心动的不是精盐的品质,而是价格。

秦川出盐不论引只论斤,给他的价格每斤只白银二厘,百斤只二钱。

要知道,如今天灾战祸连年不断,各种物价不断飞涨,晋陕两地的粗盐每斤就要两分银子,并非他们盐商囤积居奇,而是战乱时期运价过于高昂,每斤成本都要超过一分了。

也就是说,秦川给他的价格,比他的成本要低了好几倍。

而这些精盐的品质却又比原先的粗盐高出许多。

汪赫仑意识到,这是一项大买卖。

买卖越大风险也就越大,贩私盐可是重罪,跟秦川走私私盐更是重罪中的重罪。

所以,汪赫仑想拉别人下水,只有关中所有商号都参与其中,天塌了才能扛得住。

张万林等人尝过精盐后,便纷纷疑惑地望着汪赫仑,想看他究竟卖的什么关子。

汪赫仑笑着环视一圈,道:“诸位,这精盐乃是关外一位部族首领的货,可谓物美价廉,汪某想运些回关中,却又势单力薄不敢行此险着,若诸位愿意与汪某同舟共济的话,汪某自会花些代价请那位出兵扫清关外匪寇,保诸位的货物畅通无阻。”

听完他的话,席上哗然一片,众人或纷纷交头接耳,或愤慨不已或摇头叹气。

汪赫仑的意思很明显了,想借着秦川之手要挟众人跟他一道运私盐,中间还得被他吃一截,价钱肯定不低,挣不到什么钱就罢了,还得冒杀头的风险。

蒙古人不可能提炼得出精盐,他口中所谓的部族首领,定是秦川无疑了。

见众人个个一副不满的模样,汪赫仑也不急,只等他们议论声平静下来后,才伸出三根手指头,道:“这盐价嘛……百斤三钱白银,运价自理,不论商号大小一视同仁,童叟无欺。”

听到这话,众人先是一愣,接着又哗然一片。

这次他们没有愤懑也没有叹气,而是清一色的激动不已。

能在关中平原立起商号的无一不是人精,都知道百斤三钱的精盐意味着什么。

“对了,汪某忘记说一件事,那位不要现银,只要粮食和茶叶。”

……

处理好罗汝才的事之后,秦川便马不停蹄赶到永宁州,然后召集了好几十个纺工织女,并让工业司从娄烦紧急调几个人过来。

他要开始着手研究飞梭和珍妮纺纱机。

因为治内并非纺织发达地区,棉花种植面积也不是很大,所以工业司并没有建立纺织部门,里边没几个人懂织布,所以秦川只得找一群大妈少妇小姑娘来。

飞梭比较好理解,做成鱼的形状,中间镂空放纱锭,两头尖,四面滑溜溜,织布的时候把飞梭放在上下两组经线之间,轻轻一推,飞梭就会带着纬线滑到另一侧,以此来快速完成进线。

秦川让人现场用木头做了一个飞梭,刨光滑,让一个大妈坐在织布机前试用,结果让大妈惊喜不已,她织布的效率比之前提高了许多。

但珍妮纺纱机却让秦川费了不少口舌,说了半天那些大妈仍一头雾水手足无措。

无奈之下,秦川只得亲自上阵,带着几个工业司的人开始琢磨。

其实珍妮纺纱机这东西不难造,就是同时纺多个纱锭而已,主要靠的是纺纱手法。

秦川花了五天时间,不断试验后终于造出了第一台珍妮纺纱机。

这东西做出来或,秦川又召集了一群大妈和少妇来试用,几乎每一个大妈和少妇用过之后都惊奇不已,同时又赞不绝口。

因为这台纺纱机只能装四个纱锭,所以秦川将它命名为四锭纺纱机,以后还会出现八锭甚至十六锭的。

紧接着,秦川又跟那些大妈和少妇探讨棉麻混纺和棉麻混织。

这两样东西都是新奇之物,但织了一辈子布的大妈和少妇们几乎一点就通,很快便明白了该怎么做。

把所有他知道的都交待清楚后,秦川再次马不停蹄地赶往鄂尔多斯的巴汗淖盐场。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建设,盐场第一条生产线已建成,终于可以开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