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作者:今日和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10: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闯军到底是怎么想的,对实际的结果并不会,也并没有造成任何的影响。

之前万余新军就能打得闯军大军后退数百里,现在数万的大军骑兵步兵搭配而来,又哪里还有闯军挣扎的余地?

尤其是太祖朱元璋挥手之间,将俘虏的三万将士全部转化为了新军之后,整个新军队伍直接横推!

在这样的情况下, 仅仅两天的时间,新军就处理完了所有的事情,再次与闯军的主力进行对攻。

前线的局势,可谓一片大好。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好事成双的是,京城之中, 原本觉得至少要等到半年,甚至几年时间才能有成果产出的超远距离传信的工具, 竟然也大有进展!

————————————

“那几个工匠做出来的东西, 当下已经能够在十里的距离之间传输消息了?!”

正在御书房之中处理政务的崇祯,直接被锦衣卫传来的消息所震撼!

尽管崇祯当天在与工匠交流过之后,就直接给了他们很大的权限,让他们可以自行研究尝试。

但是放权是放权,监察是监察,除了送去的人手和调动财物的权限之外,崇祯同样派出了锦衣卫前去监察。

这几个工匠在这几天的时间里,确实一直都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完成着他们的工作,虽然说做的事情锦衣卫看不太懂,但是至少认真努力没有贪墨是可以确定的。

但是今天,锦衣卫却突然传来一个让他极其震撼的消息,那几个工匠竟然已经做出了长达十里的工具,并且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居然真的可行!”

十里的测试可以做到的话,那么其实更长的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因为,就算是不能够一次性更长,只要十里的程度可以做到瞬息传信,那么大不了就是每隔十里距离, 就建一个驿站, 然后固定时间传递消息即可。

届时,一个的消息传达到下一个,然后下一个再传递给再下一个,依次传递。

这样一来,以新军将士充当传递手,哪怕距离千里,一个时辰的时间也绝对足以将消息传递到位。

千里的消息,一个时辰传递到位......

这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将是极其恐怖的飞跃!

“朕要亲自去看看!”

崇祯坐不住了,当即起身,匆匆带着护卫,便朝着消息之中,工匠们测试的地方赶去。

等到崇祯赶到的时候,工匠们已经在旁边忙碌着建立另一个消息传递头通道。

见到崇祯皇帝竟然亲自出现在这个测试场地,几个工匠全都惊恐地跪下拜见皇上。

崇祯却没空与他们墨迹这个,直接挥手让他们起身:

“你们刚才已经测试过了十里消息的传递?!”

“回禀陛下,正是!不过,虽然消息确实传到了,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当下我们正准备建立另外一条来做新的测试。”

为首的工匠虽然仍然战战兢兢,但是能清楚地看出他脸上的兴奋。

“新的测试?”

“是的陛下,刚才的测试,信息传递得有些模糊,而且十里的距离比起悬赏所需的千里还差距太远,所以这次准备加长到二三十里试试可不可行!”

谈起正在做的事情,工匠的神色明显相当振奋。

这件事情,虽然说是崇祯悬赏所做,但是整个的思路以及制造,都是由他们几人完成,这个通信通道便如同他们的孩子一样。

十里的传递已经检查确定可以做到,现在他们自然想攀登更高的层次!

“好!朕来试试!你给朕讲讲,这测试应该怎么做?”

这样的想法,崇祯自然万分赞同,不过,他却并没有听了锦衣卫传来的消息,以及工匠现在讲的话,就信以为真,而是当即准备自己测试一下。

千里传信的东西,他虽然说现在万分希望能够拥有,但是却从来没有报以它现在就能立刻出现的念头过。

现在虽然真的出现了,但是崇祯还真的多少有些惊疑,不确定是不是假的。

皇帝陛下要亲自尝试,工匠们自然不会也不敢有任何反对的意见。

于是,几人七嘴八舌七零八碎地将具体办法讲给了皇帝听。

崇祯听完之后,也明白了其间的原理。

然后,立刻开始尝试。

测试本身是需要两个人或者两帮人,传信工具的两边一边一组。

一边传达消息,另一边接收,然后另一边传递消息,刚才的那边接收。

目前几个工匠用来做测试,采用的是韵律书作为密码本,崇祯直接换成了自己当场写就的几页纸,然后让太监照着抄写一遍,让自己这边的护卫派出数人骑快马赶往了十里之外的另一头。

之所以做的这么谨慎,是因为身为皇帝,其实是相当容易遇到骗子被骗的。

毕竟,在这王朝的时代,全天下最有权势也最有钱的人一般来说除了皇帝之外就再无他人,而且,也唯有皇帝能够直接授予其他人官职。

所以,历朝历代以来,通过方士、道士、和尚等等身份来对当朝皇帝进行哄骗的人不在少数,别说什么千里传音,长生不老、金丨枪不倒等等能力都数不胜数,还能让皇帝也拥有。

这方面,哪怕是历来被人称道的皇帝,也难免曾经上当受骗过。

尽管眼前这几个是工匠,而且崇祯还看过他们的各种档案,清楚他们的根底,但是到底会不会有问题,崇祯其实也是秉承怀疑的态度。

且不说本身这些事情就是值得怀疑的,而且崇祯本人其实在疑心这一方面问题也不小。

如果他真的能够用人不疑,处事不疑,那么崇祯也不至于这么多年以来更换了这么多个首辅,而且还一次次因为怀疑而导致出现问题了。

好在,这一次的怀疑,并没有生效,经过测试,对面竟然真的能够在十里之外,以相当短的间隔与崇祯进行对话!

反复确认了好多遍之后,崇祯总算是相信了这件事情的真实性,然后,他看向几个工匠的目光,立刻变得万分热切!

“好,很好!你们当真为国之能臣!”

崇祯的脸上,满是激动与热切,上前主动拍了拍匠人的肩膀,匠人受宠若惊:

“你等好好继续钻研,朕必不会亏待你们!自今日起,你等先授.....先赠宅院,以护家人!”

高兴之下,崇祯差点直接为几人授官,但是终究意识到,这不是太好的时候。

现在,事情都才刚刚开始,尽管已经出了成绩,但是若是在这个时候授官,给予他们官职,那么哪怕说明他们不用处理其他事务,暂时只用做好当下超远程传信的事务,也绝对会对他们产生很强的分心作用。

而且,现在十里的长度,授多大的官合适?这样重要的发明,崇祯肯定准备尽量多地奖励,以鼓励后来之人。

但是,若是十里的长度就给予了重重的奖励,等到二十里、一百里,乃至于一千里呢?

届时若是跟着相应增长,只怕就跟不上了。

但有功不赏又肯定是不行的。

这样的情况下,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奖励,毫无疑问是最合适的。

赏银什么的,相对来说太过冰冷,不能表现出崇祯对他们的关爱,而赏赐宅院,让他们的家人先得到好处,便再合适不过了。

一番慰问勉励之后,崇祯便暂且离开,不过同时也对着在场的新军将领表示一定照看好几位工匠,自己此处发生任何事情,都记得第一时间向他汇报。

事实上,仅仅是十里这个一个传输的距离,崇祯就已经觉得不错,够用了,但是既然工匠们都表示还能够更长,那当然是更好。

毕竟,如果设置中转的话,必然会导致消息的传播速度变慢,工匠们能够将这一次性传输内容的距离提高的越高,崇祯就能够越及时地处理各地的事情。

“若是整个新大明所有城池全部都用这样的工具连通起来,哪怕再远的地方,朕都能了如指掌,把控得清清楚楚!”

现在工具还在研发之中,但是崇祯却已经思虑起了建设起来之后的样子。

真正尝试过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之后,他突然之间便感觉整个大明似乎都不是那么的庞大,不再是那个稍微远一点,消息就要论月才能传递的大明了。

“首先,不论距离再远,条件再艰难,所有的府城都必须全部以这件工具连通起来,当地官员必须保证这条线路的联通,如果中断,必须第一时间抢修,负责,便当问罪。”

崇祯首先想到的肯定还是政务问题。

毕竟,尽管他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官员体系的重视,但是毕竟是经历过之前那个旧大明崩塌的皇帝。

他知道,官员或许在很多情况下,能够起到的正面作用有限,但是,一旦官员开始玩起了贪污**鱼肉乡里,那么官员产生的破坏力将是惊人的。

这条通信通道在一个个城池建立起来之后,上达天听的成本一下子大大减小,以前经常会出现的截杀进京队伍的情况,也一定会大大减少。

毕竟,在通信通道建立起来之后,想要向朝廷举报什么,或者上报什么情况,只用通过这个通道就好,不用出城,就能将消息直接传达到千里之外。

当然,相对应的,一旦地方出现了任何问题,那么首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为了紧急截断上报的情报,于是直接将通信通道直接想办法截断或者影响。

于是,崇祯当即决定,等到通信通道建成之后,就将破坏通信之罪,定为杀头抄家的重罪。

除了政务之外,再有就是军事。

军政大事,每一件都相当重要。

军事上,若是薄弱,势必就会丢失领土乃至国破家亡。

对于这一点的重要性,崇祯同样异常清楚。

而通信通道在军事上的作用,哪怕是崇祯这个对军事其实并不算多么精通之人,也同样能够一下子想到好多。

别的不说,最基本的危险播报就是很重要的一点。

若是在到时候大明的前线全部安装上这样的通信通道,这样敌军但凡出现,前方的将士就能第一时间将敌军有多少人,从什么地方,以什么样的方式入侵等等情况上报。

这样,后方的朝廷以及军队,就能在第一时间反应,然后前往支援或者进行伏击。这一点,必然会大大削弱敌军骑兵的作用。

当初,之所以区区女真鞑子,都能在大明的土地上肆意妄为,一次次杀进来劫掠,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鞑子基本上全是骑兵,确定不了位置的情况下,前去围剿的队伍经常会被耍得团团转。

若是当时就能确定入侵敌人的每一个动向,那么满清根本没有成长起来的可能!

毕竟,天气的变化从来不是针对哪一方,大明领地上天灾不断,粮食减产,草原上同样一次次白灾,牲畜灭绝。

若是不能在大明身上吸血,本来抗风险能力就弱的他们,只会在恶劣的天气之下更快地灭亡!

这样一想,似乎,等到这份体系当真在整个大明,至少在整个边疆安排好之后,原本困扰了中原王朝不知道多少年的游牧骑兵,似乎就会被大大限制,乃至于彻底成为藓疾之患?

崇祯不敢轻易这么下定论,但是,心中同样因为这个推测而激荡不已。

若是当真如此,只怕他崇祯当真就能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圣皇了!

“还有农业,有了这个,汛情灾情都能第一时间知道。这样一来,及时调配人手物资,灾情之中的问题也就能更好地解决,同时,哪里囤货居奇哪里操纵粮价,也都能一清二楚!”

越是思考能够用到的地方,崇祯的心情就越是振奋。

哪怕这些工匠仅仅只能造出这十里一段的通信通道,整个大明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若是直接一条通道,将一个个府城全部接连在一起......

“大明,永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