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第一百八十二章

作者:今日和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10: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嗯,此人能力不错!”

崇祯照例看着今天理政监呈上来的日报情况,然后,就看到了其中相当亮眼的内容,整个人不由得眉头一挑。

这几天下来,最开始扩充的那个县城,一直以来运转都相当稳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村令的管理工作完全到位,农令的选拔也已经报名完成,现在已经变得更加符合崇祯的预期了。

而剩下三个城池之中,新政推进的进度,现在则明显分出了区别。

而三者之间的进度差别,倒是与崇祯之前所想象的差不多。

最快的,自然就是完全由京城官员填充的那个城池,所有的县城、府城,只要人手进入,就会立刻收归新政,所有人员只要到位,那么进度就会直接拉满。

从城中到村中,基本都保持着一天基本到位,两天彻底完成的形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针对那些地方的新政,很快就能够铺设并且形成反馈,当地到底是什么情况这种事情,也都得到了极其充分的了解。

当地,底层官员无法解决的事情,这段时间以来,也开始出现在了崇祯的案桌上,然后经由崇祯处理之后,再由快马运到相应城中村中。

有着新军将士在其间充当政令情报的运送员,尽管这不是京城之中的事情,而是在京城周遭,但是,也就仅仅只是晚上那么一天两天。

一件事,从当地上报,再经由崇祯处理之后发回到当地,经过的时间,快的也就两天,慢的也就三四天,完全没有问题。

尤其是,崇祯发现其中比较急的事务之后,都会根据京城之中已有的政令体系,给出相应的解决应对措施,这样一来,部分相对更加紧急的事情,就能够先由底层官员根据教条的应对方法进行处置,之后再上报给崇祯。

崇祯收到之后,可以再给出相应意见,然后,进行事后的调整。

如此一来,哪怕是不在一个城池之中,但是崇祯处理起这些事情,却仍然没有多少问题,对于城池之中的百姓来说,感觉甚至比以往知县知州在的时候,效率还要高更多。

这,就是全部由京城派出的官员管理的好处了。

而新政铺开的速度在其之后的,就是京城官员与当地筛选吏员相互混杂的第二种城池。

这个城池之中,因为每个县城,以及州府,都需要筛选吏员,然后宣告吏员们需要干什么,然后将他们带着进入状态,分担本身京城官员们的任务,所以进度肯定要更慢一些。

不过,到底都是京城的官员为主导,而且光凭京城派去的官员,加急的情况下,其实也勉强可以将新政铺设到位。

这里的勉强,可不是施政效果上的勉强。

哪怕是新政中,最不为崇祯所看重的官吏管理体系,在实际的体现之中,无论是效率,还是体察民情的程度,都远远不是之前的官员体系能够比得了的。

以前的官吏,本身收入就少,所有想要赚到钱甚至是维持温饱,都必须朝着底层百姓去欺压;

同时,因为上官对政令的执行情况要求极低,甚至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差不多施展下去了,就算是完成。

如此一来,办事的人,哪怕不办事儿也一样能够免除责罚,同时,再怎么向下欺压,只要不是太过分,那么分给上面一点孝敬,就足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以及享乐。

再这样的情况下,官吏们,自然就是高高在上,如同神灵一般予取予夺。

但是,新政的官员,与之完全不同。

首先,有了更高的俸禄之后,所有的官员都不存在不坑钱不贪污就没办法好好生活的情况,本身每个月的俸禄都是以往高上好几品的官员才能够拿得到的水平,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官员在没有外界带动的情况下,自发贪污的情况肯定就会减少相当多。

同时,每个新政相应的官吏,不管是京城派出去的,还是从本地选拔的,都会配备一个新军将士陪同。

好好做事的时候,这当然就是跟着一起学习如何更好做事的“学徒”,但是,一旦有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等情况,这跟着的新军将士就成了监督者,甚至可以直接变成行刑者!

这样的威慑,绝对比什么都好用。

当然,仅仅是管住官吏们不贪污**,其实作用也不会太大,毕竟,官吏并不是不犯法就是好事,不是不做坏事就是好官了。

只有他们真正动起来,将官员应该做的事情好好做到,好好做好,这才是合格乃至于优秀的官员。

在这一块,崇祯首先便会每天都朝着他们发出相应的政令,比较远,难以及时送到的,则直接一次下达几天甚至更久的政令。

每一条政令都具体到人,具体到事,这样一来,底层的官员们也就不会出现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没有目标的虚无了。

另一方面,则是对事情的监督审查。

每天,不管是哪里的官吏,都需要撰写日报,而且每天都要写,每天的事情都要写清楚。

而且,这些了之后的日报,不是做做样子就完了,而是真的会经由理政监整理之后,上呈到崇祯的手中。

其中,日报确定作假,怀疑作假的名单,也会一并出现在崇祯的几案之上。

做的一般,皇帝不会知道,但是做得好,做得差,全国最高的领导人崇祯是真的能够知道并且可能给予相应奖惩,这样一来,底层官员们对于将事情做好的期望自然就高了。

又不贪污**、违法乱纪,又能够认真做事,而且尽量做好每一件需要处理的政务。

这样的官员,以往出现一个,那就是青天大老爷,是能够相处几年之后,被百姓自发送万民伞的。

可是,在崇祯新政的体系之下,只有做到这样,才算是合格的官员。

所以,但凡是新政体系搭建起来的地方,所有百姓感受几天之后,就真的能含泪感慨朝廷真的变好了,满大街都是青天大老爷了。

半京城官员,半筛选吏员的地方,同样如此。

基本上,全京城官员那边,一两天能够搭建好的体系,这边也能在三五天之内全部搞定;

全京城官员那边,一天就能处理完的政务,这边也能够最多两天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好。

相较起来肯定比较慢,毕竟吏员需要鞭策调整,而且整体之间也需要磨合,但是,这样的速度已经相当可以了。

按照这样的效率,大概再有个一两个月,整体效率上,这半京城官员,半本地吏员的所有城中,也能够达到与全由京城官员组成的班子差不多的效率。

【本站首发,最快更新】

这样的程度,就已经比培养半城的吏员要省事,而且快速很多了!

当然,最重要的,肯定就是那只有京城官员担当骨干,办事的任务基本全部交给从原本体系中筛选的吏员的这类城。

这样的城池,确实难度要高很多。

下派下去的官员,不是崇祯,甚至都没有达到当地主官级别的人。

县城之中,最多也就是八品级别;府城之中,也就是七品级别。

在过往,这些被挑选的吏员很多跟着的官老爷,都要比他们的级别更高,所以在级别这一块,京城出来的官员对他们造不成什么威慑力。

所以,威慑力的来源,基本就全都由抄家灭族的压力,以及亲眼看到与自己程度差不多的人被抄家灭族带来。

至于诱惑,则是统统经由升官带来。

毕竟,崇祯派到各个城池之中的官员,确确实实全部都是提拔上来的,尽管,部分是从吏员之中提拔,部分是由新军将士提拔。

但是,真的能够提拔城官员,而且还是这么大的批量,甚至听京城出来的官员所讲,还有机会继续往上升,升成知县知州!

平心而论,这样的奖惩程度已经很不错了,虽然比起崇祯那时候,以剿灭全京城官吏的程度来吓唬吏员,肯定要差一些,但是程度上差异也不大。

可是,在这样地方的新政推行速度,着实有些慢。

不同于半京城管员,半本地吏员的城池之中,可以先由京城的官员将新政的框架完全搭建起来,然后筛选出来的吏员填补其中就好,这只有京城官员担当骨干的城里,不把筛选出来的吏员训练好,根本不可能将新政体系搭建。

当然,训练本身也是基于让吏员们开始做事,所以,新政搭建的事情也不至于完全停滞,但是速度相较而言慢上几倍就是正常的了。

认真讲,崇祯将京城筛选出来的吏员,训练到现在这样出之能战,战之能用的官员,也经历了好长的时间,而且还经过了一次次的筛选去芜存菁。

硬要算起来,从开始筛选,到全部筛选完,经过的时间都有差不多两三个月了。

现在,这些地方的吏员才刚刚挑选出来,还不到半个月,甚至不到十天,想达到京城官员的水平多多少少是有点离谱。

这一点崇祯自然也知道,可是,总难免还是会希望进度能够再快一点。

于是,当他看到这份报告的时候,自然也就心情相当愉悦了。

当前这份文书上,所记载的内容,正是刘满昌在县城之中的事迹。

同一天分配,同一天开始做事,但是刘满昌手底下的吏员,现在仅从工作效率以及效果上来说,都已经部分赶上了京城吏员中最次的程度。

他所负责的那一整块的内容,现在已经如同全部由京城官员担当一般,相当妥当且运转流畅。

这样的效率是相当惊人的,这等于,他通过自己的管理能力,直接为大明节省了好几名京城官员。

这被节省出来的京城官员,就能够用于其他城池的扩散控制,使得新政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扩散到整个新大明之中。

什么是功劳?对于崇祯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功劳!

“来人,为朕拟旨!”

崇祯将刘满昌日报上的管理方式看了一遍又一遍,越发觉得这套方法完全可以在京城官员担任骨干的城池之中全面套用。

于是,他当即决定,将刘满昌树立为典型,通过政令的方式,将他的这套方法,直接通报给全部的京城官员,包括那一半京城官员,一半吏员的城池之中,也不放过。

同时,为了鼓励这样的事迹,以及激励其他官员更加努力做好这样的事情,崇祯届时通报的时候,不仅会通报这套方法,刘满昌本人的事迹也会一并通报。

其中,同时也会包含刘满昌被晋升为知县这条消息!

有功就赏,当场赏,立刻赏;有过就罚,当场罚,立刻罚。

这就是崇祯当前的想法和执行力度。

既然刘满昌这个官员,能够在只有寥寥数人的官员作为骨干的情况下,都能把整个的事情做好,那么崇祯当然不吝啬于一个七品官位。

而且,七品官位的基础上,崇祯还会给他加上一功,这样,只要之后他能够继续好好努力,做到和其他人一样好,甚至更加好,那么,最早升任六品官员的,也将会是他!

其实,从正八品往上升,升到正七品,按照崇祯指定的规则,是不容易的。

因为,正八品之上,并不是立刻就是正七品,中间还有一个从七品的等阶存在。

如果是通过辛勤努力进行提升,那么,从七品就是所有官员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只有通过功劳提升,才能够直接跃迁。

当然,并不是说,崇祯对于功劳提升的,就有这么大的优待,而是,每一个被定为功劳的,要么就是做的事情挽救了很大的损失,或者是得到了很大的额外收获,要么就是能够帮助更多人。

刘满昌的这个办法,看起来似乎也没有特别利害,但是,只要能有一定比例的官员,通过这套办法将底下的吏员给管理好,那么崇祯就能够直接确定下来,之后都以原有官员为骨干的方式,来发展新政!

真要算来,提升一品,甚至远不足以对应这个功劳,但是,刘满昌也因此简在帝心,这也同样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好处了。

第一百八十二章

点击下载本站APP,海量,免费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