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三十八章 革新工匠,再添一监

大量与工匠相关的朝政文档,随着崇祯的命令被逐步送上。

崇祯从后往前看,看到的都是触目惊心的混乱与应付。

哪怕是专司铸造兵甲的职司,竟然也会大量出现不合格的产品,甚至次次都是检查仓库或者通过将领上报,方才知道,而且知道之后也不会有任何处理。

可以说,匠人这一块,几乎成了法外之地。

但是,这并不是说匠人可以逍遥法外为所欲为,而是匠人直接被当成奴隶榨取,以至于毫无动力毫无希望!

往前翻,情况明显变得更好,但是**奴役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元朝时期都会受到优待的工匠,在汉家大明天下,竟然被如此对待。

也就难怪,当下铸造的能力,会变得如此低下。

若是没有这次重农行动,不这般普查一般地调查匠户,这样的情况还会继续存在。

尽管当下那些当官的已经没了,但是官商勾结的豪商乃至于游手好闲的混混,照样在压迫他们。

“朕的皇兄,当年最爱的便是木工活。”

崇祯放下手中的东西,自言自语似的低声说道:

“若是皇兄没有出生在皇家,说不得,也会被这般压榨。”

崇祯与天启,虽然同父异母,但是却从小在一起长大,甚至天启皇帝登基之后,都留着崇祯长到了十六岁才离宫。

“传朕旨意,令锦衣卫彻查压榨匠户之人,确认之后,传名单于朕,朕会将其全部抄家!”

“另,传朕旨意,匠户子弟自此之后前程自由,可以从事任何行业,待朕开科,同样可以参加科考!”

“之前的农具计划,暂且停下,将京城中,手艺最好的十......五十名匠人明日辰时召集到皇城,朕有事相商。”

一连几道命令传出,崇祯重新坐回书桌后,沉思此事。

————————————

尽管农具规整的事情处理得并不顺畅,甚至因此还引发出了不少的旧案,但是农令的事情发展得却相当顺利。

前去确认核查的锦衣卫,明明是带着调查的意思来的,但是在村令等人的陪伴之下,村民们对他们态度却都相当友善。

问任何相关的问题,不用使什么手段甚至都不用拿奖励诱惑,便有人争先抢后地将真实情况一一汇报,实地调查取证也都相当配合,可谓是出乎意料的顺畅。

在这样的帮助之下,数路的锦衣卫在一个个村落中都非常顺遂,若不是每个报名的农民需要调查确认的事情都不少,而且费时费力,只怕工匠这边抄家名单还没送上来,报名农令农民的能力情况就能落诸于纸。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自然也有不少农民的种地能力,达到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程度。

这其中,甚至不少人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之后,连同村的乡邻都感到惊诧!

张大群,山前村人,极善于积肥施肥,而且对于肥料的使用与控制都得心应手,亩产比起同村能高出数成;

并有额外加分项:原本耕种同为中田的田地,但随着一代代养田护田,如今田地已经升到了上田。

王老根,王家村人,带领家人精耕细作,历年以来,哪怕灾年收成也几乎都能用当年收成养活全家,这么多年来,家中从未发生饿死人的情况,家中单靠种地,额外购得两亩良田;

并有额外加分项:曾开荒拓地,当年做到收支平衡,虽然因为被夺田而不再继续,但是有充足证据证明此事。

黄有谷,十里铺村......

......

数百个村子里,藏龙卧虎。

正所谓行行出状元,农夫之中,若是不去在意,那看起来便仿佛所有人都是一个模样,都是满腿泥泞面朝黄土背朝天。

但是一旦真正去找,细致调查,就能发现,哪怕是农民这个全天下不知道多少多少人口在从事的行当,也有人能够做得出类拔萃与众不同。

这样的一份报告,哪怕是老农看到,都会感到震惊,哪怕是那些上榜的人看全了也会为之震撼。

而这样的一份结果,还仅仅是这么京城周遭数十万人中的拔尖。

若是在全国数千万人中,遴选出最拔尖的农民,那他们的能力又会强到什么样的程度?

看到这份册子的崇祯,惊叹之余,又不由为止思索。

当然,就当下来讲,最重要的自然还是先选好、用好这群特殊的农民。

原本崇祯以为,会找出的, 也就是更加勤勉,更加知道天时知道该如何做好耕耘的事务。

但是,这群人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无论是匠作还是农耕,朕都太过小瞧了,看来,哪怕是日常看来习以为常的行当、事务,其中的技巧能力也非常人能以想象啊!”

这两件事情下来,崇祯原本的计划仍然还在进行之中,但是,他却已经在思想上有了收获,同时,对于提高亩产的计划更加有信心了。

既然农耕之中有这么多的学问,乃至于浅浅看来,都感觉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甚至看起来需要数年的认真学习才能收获满满。

以前,天下的学问,似乎就只有儒学这一门,值得钻研的,似乎也就是为学之道、为官之道加上半个为医之理。

但是,如今看来,农耕,或者说农学,或许没有那么精深,可以用到人生的各个层面,但是无论是对国家的作用还是深奥的程度,都绝对值得广为学习。

崇祯瞬间甚至有种想要下令,以此名单上的精锐农民为师,令天下的所有农民进行学习。

崇祯打心底里认为,若是他们的学问当真能够通行天下,那哪怕有灾情,天下的粮食也同样能够喂饱天下的百姓。

但是,理智终究还是让他没有这样做。

全国的农夫若是都能学会他们身上的能力,自然天下亩产都能大增,但是,天下的农民中,识字的能有多少?甚至连这些选拔出的精锐农民,大概率都大字不识一个。

“还需,从长计议。”

崇祯摩挲下巴的长须,如儒学一般,自然不行,但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