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申公豹大圣劝死仙 > 第二百八十一章 玄门……大师兄!

“申师弟……许久不见。”

声音自虚空响起,惊得申公豹连忙回首一望,只见一位身着,抬头玉冠,丰神俊朗,恰似谦谦君子的道人,立在太极金桥之上,面带微笑,温润如玉。

“玄都大师兄!”

申公豹既是惊叹,又是感慨,昔日他入门的时候,赶上三教小测,同门会武,曾目睹玄都风采,论道无双,曾与燃灯道人争辩,不相上下。

万万没有想到,竟然能在此界,遇见这位玄门大师兄,玄都法师,妙乐天尊!

三教之内谁称尊,玄都,广成,多宝,三位被誉为三座不可逾越的高峰,远超同辈之人,可与太古时代的大神通者媲美。

而,三者之中,又以玄都为尊,广成多宝不相上下,这一点是得到广成大圣亲口承认的,没有半分虚假。

“大师兄降临此界,可是与真武有缘?”

申公豹上前行礼,认真询问道,他前脚刚探查天机,后脚玄都**师就降临,若说其中没有关联,没有人相信。

“然也。”

玄都**师颔首示意,手中一卷,脚下金桥竟然化作一卷太极图落入手心,引得申公豹侧目而视。

那太极图周身霞光万道,瑞彩千条,图外“大道谶言”环绕其上、图内“天道符箓”隐现其中,呈混沌阴阳色,显现“太极”之象。

无极生太极、太极化两仪、两仪演三才、三才形四象、四象变五行、五行成**、六和定七星、七星出八卦、八卦通九宫。

诸般大道流转,宇宙乾坤尽在其中,看得申公豹倒吸一口冷气,不禁问道:“这莫非是开天三宝之一,先天太极图!”

“正是此宝。”

玄都**师含笑道:“老师命我持此宝看护真武,以待其来日证道。”

随身将先天至宝携带身侧,玄都**师是真的豪横,申公豹顿时咂舌,更让他感动惊讶是真武大帝,竟然引起了道德天尊的注意。

那可是三清之一,高高在上的混元教主,莫要说一位太乙修士,便是大罗强者,道德天尊估计都不会多看上一眼。

大罗与大罗的差距,有时候比大罗和凡人都大。

真武大帝虽然惊才艳艳,有望证道大罗,但,按照常理而言,震动不了混元这一层次。

“除非……”

申公豹目光一转,想起了昔日灵宝君对他说的话,不禁询问道:“真武大帝可是我道门九帝九气之一,位列三仙?”

“师弟聪慧。”

玄都**师莞尔一笑,点了点头道:“你位列三真,同为九帝候选,想来灵宝师叔,同你交代了许多,免去了我口舌功夫。”

“真武大帝,确实是三仙的候选,象征精,气,神三元中的仙精。”

“你们二人同气连枝,日后要互相扶持一二。”

这是玄门的大计划,玄门三圣乃是玉皇,南极,太乙,玄门三真乃是鸿蒙,碧霞,琼苍,玄门三仙乃是纯阳,真武,玄玄。

玄元太子一路成长,证真武,成人仙,想来早就被相中了。

明面上有申公豹这位紫炁元君护道,暗中有玄都**师加持,堪称双保险。

“不过……玄都**师加持不够,竟然还带上了太极图。”

“证道真武的道途,似乎比我想象要艰难许多。”

申公豹目光流转,心中念头一动,盯着太极图,试探问道:“我本就欠真武一段因果,大师兄让我扶持是应有之义,只不过唯恐天意难测,天命难违。”

“哈哈……”

玄都**师淡然一笑,手中托着太极图,平静说道:“些许大罗算得上什么天意,能制定什么天命,只能投票,无法提案,列席紫霄宫罢了。”

“师弟在真武之事上面,尽可大胆为之,我许伱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紫霄宫三千大罗之间,亦是分出高下,亦有强弱之别。

有的大罗,能主导大势,提出自己的议案,影响未来的走向。

有的大罗,只能跟在强者后面,附庸,附和,并非主导者。

例如道门九帝计划,便是三清提出的议案,正在坚定不移的执行。

有了玄都**师的保证,申公豹大为欣喜,郑重道:“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师兄还请放心。”

紧接着申公豹话锋一转,询问道:“那法海如来之事。”

“那是佛门的因果。”

玄都**师浅浅一笑道:“终究是要你自己去西方解决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那群和尚的东西,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若有不懂,去问你慈航,文殊,普贤三位师兄,他们在这一方面,懂得比我要多的多。”

申公豹若有所思,不就是开马甲,背黑锅嘛,这一路走来,他已经习惯了。

如今,已经是一个成熟稳健的申公豹,可以风平浪静,面不改色的接受一切。

“这条时间线要改道了,历史即将修正,节点要更迭,师弟也要快些离开了。”

玄都**师叮嘱一声,身影逐渐透明,准备离开这一界。

“这么快。”

申公豹顿时一惊,这才多久啊,修正历史这么大的事情,竟然有了一个结果。

“紫霄宫中已经通过了决议,有两位大罗改变了自己的立场,龙族也不再坚持。”

“这是真正的天意,亦是真正的天命。”

“不是单个大罗的小打小闹,而是紫霄宫的意志,便是天庭也要尊重并且执行。”

玄都**师逐渐归于虚无,消散不见,只有最后一道声音在虚空散开,淡然道:“节点修正,历史将会发生轻微的变动,师弟,你该回殷商了。”

……

时光长河奔腾咆哮,从开天辟地之处流淌至归墟终焉之末,而在开天辟地之前,无穷无尽的混沌中,有一座紫色古朴的宫殿坐落,镇压着古往今来,洪荒起源。

任何试图偷渡至开天之前的生灵,都将受到他们的注视,宫殿大门之外,歪歪斜斜散落着许多晶莹,机械,散发宝光的物品,如同道路的石子一般随处可见。

这些都是试图入侵洪荒的系统,法宝,金手指,面板……来自其他高纬度的宇宙,世界。

它们试图为自己的宿主,获得一个至高的身份,不是夺舍先天神圣,便想成为混沌魔神,甚至有胆子大的,想要取代三清,鸿钧,娲皇,伏羲……乃至盘古氏。

然后,纷纷在紫霄宫前打出了gg,连大门都没有迈进去,因为这一座镇压洪荒时空,坐断万古岁月,护卫洪荒第一线,亦是最后一线的宫殿,本身就是一件先天灵宝。

先天灵宝——紫霄宫内,一尊尊先天神圣,混沌魔神,永恒大罗,佛门如来,神道帝君……在争辩,在议论,在决策,在投出自己最关键的一票。

俗话说得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有些大罗者,不具备引导大势的实力,没有主导宇宙的力量,但,搞事情的能力很强大。

如果不说服他们,这些大罗心中意难平,就会付出自己沉睡亿万万年的代价,给予敌手打击,凭着先天不灭灵光被打碎的风险,也要捣乱。

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当永恒大罗不计一切代价,玩起命来的时候,便是混元教主也要头痛,在时间线上进行打地鼠的游戏,按下这头,那头又起来,颇为麻烦。

所以,紫霄宫充分尊重每一位大罗的意见,可一经决议,没有谁可以阻拦这种意志的传达与践行。

因为,这是大部分大罗的共同意志,谁要是反对,紫霄宫会将其毫不留情地镇压至无量量劫!

“本纪元……第一百六十七万三千二百一十五次决议通关……决策修正太古时代……第六万四千二百三十一个节点……对历史进行修正。”

“启动宇宙根源,开启真理之门,造化之母护卫众生,烛龙抚平时间线反噬……决议通过!”

空灵,缥缈,至高,神圣的声音,在紫霄宫中响起,无上的命令从开天辟地之前启动,一路流淌至过去节点,无数的人与物,乃至历史大事件,在这一刻都得更迭。

犹如一只小巧的蝴蝶,微微扇动了翅膀,通过各种变化,由此引发了一场混沌大风暴!

“成了!”

冥冥混沌之中,响起一道喜悦的龙吟之声,一尊身着黑袍的帝王挥舞着修改着时间线。

“终究是让他成了。”

太古的天庭中,一尊尊大罗目光冰冷,为首的帝君叹息道:“如此,又增变数。”

“成了又如何,事情还在后头呢。”

几尊人族帝君淡然一笑,落下了一子,似乎智珠在握。

“善哉,善哉,愿大劫早日结束。”

佛门诸多如来诵读经文,面露慈悲之色,他们不关心大劫,只关心大劫之后的后天时代。

因为后天时代与佛门昌盛挂钩,是佛法兴盛的重要因素之一。

“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

“禺强者,字玄冥,黄帝之孙也,风之神,海之灵,冬之主。”

“巫妖量劫之时,同妖师鲲鹏大战,重伤垂死,沉眠于北海之侧。”

“闻太师征伐北海,即将大胜之时,意外惊醒了这位冰之祖巫,四季古神。”

“这位祖巫人面鸟身,两边的耳朵上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是祖巫中激进派,对妖神,星神极其仇恨,杀意凌冽如寒冬。”

“殷商阵营中隐藏着的玄鸟之魂,帝夋之血(划掉)【修正为帝喾之血】,激怒了这位复苏的大罗古神,他认出了自己老对手的气息,于是同殷商开展了积累的大战。”

“于是,殷商太师闻仲的脚步被拖住,停留在北海之侧,这很合理。”

“太古纪元更迭,时光变幻莫测,可巫妖大劫依旧没有停止,龙凤之争,依旧在北海之侧上演(划掉,划掉)”

“祖龙蠢蠢欲动……击落玄鸟,可金乌不会让他如愿……黑帝更迭,笑到最后竟然是……”

时间之外,混沌之中,一位忠诚的洪荒史官记载着一切,用自己春秋笔法书写。

史家据实直抒,一字不改。

但,一字不改,不代表不能增加,不能减少。

例如:刘禅投降晋朝,被封安乐公是事实。

但,魏朝灭亡,东吴覆灭,百年后,取代而之的依旧是刘家人,也是事实。

同样的事情,可以用两个方向去描述它,能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叛乱、一次征伐,一个种族的挑衅、一群诸侯的联盟。

殷商已经习惯了一切,为了祭祀,他们常年与四方为敌,几乎年年征讨,四大伯侯便是这一时期诞生的产物,殷商授予诸侯权利,让诸侯帮助自己征讨四方。

诸侯弱小时候,联合诸侯攻击蛮夷,诸侯强大时候,削弱诸侯巩固殷商。

可以说殷商本身就是一座战争机器,从开国运转至今,闻太师没有如期班师回朝,帝辛没有一点失落,反而觉得兴奋。

因为失去了闻太师的阻碍,他可以施展自己的手脚,勾勒自己的宏图伟业,踏上真正的圣王之路。

闻太师是助力,也是阻碍。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圣王是弱给他的臣子的。”

帝辛兴致勃勃下达自己的命令,要求臣子上前献策,但凡有振兴殷商,增强国力的办法,都会得到赏赐。

这是圣王的举动,殷商大臣们极为兴奋,纷纷上书,甚至连姜子牙都有些意外,写了几个策论,皆是老重持国之言,献给帝辛。

帝辛起初兴致勃勃翻阅诸位大臣的上书,给予批示,但,随着奏章多了起来,帝辛愈发觉得不耐烦,因为大臣的意见,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大同小异。

按照大部分臣子的意见,帝辛根本当不了圣王,只能成为圣王的垫脚石,他需要积累国力,改革问题,一步步温和的来,如此一来,他的子孙才有机会成为圣王。

“子孙成为圣王,寡人就能成道嘛?”

“听说过历代圣王证道大罗,没有听过圣王的父亲证道。”

帝辛冷哼一声,扔掉了大部分奏章,然后意外发现两个小官的上书。

两个小官,一个名叫费仲,一个名曰尤浑,他们的意见,让帝辛眼前一亮。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