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鼎犹立 > 第二十二章 元直,可有教我?

汉鼎犹立 第二十二章 元直,可有教我?

作者:18年夏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0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在这时,一路疾驰而来的刘琦也很快的到了凉亭处。

方才在远处,马上的刘琦就见到了矗立在凉亭外的徐庶。

同时他也见到了,魏延正率领着众多士卒将徐庶给包围了起来。

见到情景,刘琦驱使马匹的速度又加快了些。

刘琦率领一众亲卫驾马冲入包围徐庶的士卒群中,而后他停住马蹄,一跃从马上纵身而下。

刚一落马,刘琦立即摆手言道,“都给吾散开。”

随着刘琦的一声令下,包围徐庶的士卒们瞬间散开,而后按照两列的顺序依次站好。

在挥散了士卒之后,刘琦将手中的马鞭扔给了身后的亲卫,而后脸上露出笑意,大步朝着徐庶而来,

“元直,可有嫌吾来迟否!”

伴随着刘琦的这句话的,还有他那爽朗的笑声。

看刘琦面露笑意的大步向自己走来,徐庶的脸上也露出了好友重逢般的笑意,他对着走来的刘琦一拜道,

“公玮知道就好。”

这时刘琦已经走到徐庶身前,他见徐庶如此回答,脸上也不显过恼色,而是扶起躬拜的徐庶后言道,

“那等今夜安营之时,我自罚三杯。”

刘琦与徐庶这一问一答之间,让现今在场的人都意识到了,徐庶哪里是刘琦的旧友呀,这副熟稔的模样,非是铁友不可为之。

徐庶一旁的魏延更是眼皮狂跳,方才他还命人,将与刘琦如此交好的徐庶给包围了起来......

魏延近前向刘琦告罪道,“卑下方才不知情理,还.......”

魏延的话还没说完,刘琦就不在意的摆手道,“你跟随我不过几日,不认识元直也是正常。

而你心怀警惕,才有兵围元直之举,此非有过,乃是有功也,不用过多在意。”

刘琦明情理的话语让魏延放下了提着的那颗心。

这时,刘琦没有心情去理会心中忐忑的魏延,他对魏延吩咐道,“命你手下士卒各后退二十步,吾有要事与元直商议。”

刘琦吩咐后,魏延立马准备下令去了,而在魏延要走之前,刘琦复又对魏延言道,

“待你士卒后退之后,你回凉亭外守着。”

刘琦的这一手让徐庶与魏延俱是感动。

士卒后退,一是为了不让刘琦与徐庶所谈的事情有外泄之嫌,二是刘琦展示对徐庶的信任。

而命魏延在凉亭外守着,一是为了一会有个可以使唤的人,二也是体现刘琦对魏延的信任。

在吩咐完这些后,刘琦便领着徐庶踏入了凉亭之内。

二人在凉亭中的石椅中坐下后,刘琦立即开口问徐庶道,

“吾此去长沙有两路可走,一为水路,一为陆路。

而相较于陆路路途遥远而言,水路更为快速便捷,元直又是从何判断出,我会弃水路而选陆路乎?”

徐庶今日特地等在襄阳去往长沙的官道上的必经之路,肯定是早就判断出了刘琦会选择走陆路。

但是其实从常理判断的话,刘琦更应该选择走水路。

因为荆州境内水网密布,其中荆州最大的水系汉水就在襄阳城外。

若是刘琦选择乘船顺流而下,那样不仅日程会大大缩短,路上遇上危险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荆州因为地域的特殊性,境内的水军发展可为当世之冠。

战船,精锐水军,优良渡口,荆州一样不缺。

因为荆州水军的强盛,以往只听过荆州境内有宗贼横行的,可没听过水贼敢在荆州水军面前蹦跶的。

就如前几年那个纵横长江水域的锦帆贼甘宁,也被荆州水军打的投靠江夏太守黄祖,戴罪立功去了。

所以在刘琦在出发前,他也认真得考虑过走水路这个选择,但最后还是被他否决了。

面对刘琦的疑问,徐庶答道,

“公玮从襄阳乘船顺流而下,当然是方便异常。

但襄阳城外之汉水最后汇入江夏郡中,并不直入长沙郡,公玮若是选择水路出行,需要中途换乘,此为一不便。

二者,吾荆州水域与江东水域多有共通之处。

故吾荆州水域之中多有江东密探,若公玮选择水路出行,行踪定为江东之辈探知,军情外泄,会让江东贼子提早做出防备,这不利公玮。

而公玮陆路出行,间行官道,掩于山林之间,再派出精锐斥候探查四方,纵使有些许江东探子,亦不容易探知公玮军情。”

方才之所以魏延会兵围徐庶,一个想法就是将徐庶当成了江东方面的探子。

徐庶在说完以上两点之后,刘琦抚手笑道,“当世知我者,元直可属前三。”

但就在这时,徐庶对着刘琦说出了他心中所认为的第三点,

“襄阳从水路南下长沙,乃是顺流而行,故而方便异常。

但若是将来公玮要率军北上襄阳,乃逆流而上,加上襄阳水军封锁,公玮水路必不可行。

因此公玮为将来计,定会选择由陆路南下,如此便可一路上,顺便探查地形以便来日之用。”

在徐庶缓缓说出这点后,刘琦的脸上的笑容已经消失不见,凉亭中的气氛也一瞬间凝固起来。

何谓率军北上襄阳,其中的意味不禁令人深思。

见心中最大的盘算被指出,刘琦的手指不停的敲击着凉亭中的石桌上,他眼神灼灼得看着徐庶,

良久之后,他长叹一口气道,

“元直大才。

这时吾方知,当世知我者,元直当属第一。”

要想了解一个人,除了有刘备那种开挂的天赋外,更多的还是通过朝夕相处所知。

刘琦的亲属暂且不论,过去算的上与其朝夕相处的,唯有那“楚玉四友”了,

而在“楚玉四友”之中,唯独徐庶出身寒门,因此自小受尽轻视的他,可能对人心的把握更深一些。

如今见自己最大的盘算已经被拆穿,刘琦顿时收起了往日常挂在脸上的笑容,他起身负手语气沉重地说道,

“犹记得当日我们五位好友结伴相游于汉水,那时天青水碧,汉水之上云烟密布,宛如仙境一般,那时的时光是多么惬意。

但吾虽身为荆州嫡长,很多事却并不如我意。

如今我父垂垂老矣,不复往日英明,而荆州内有蔡瑁等权臣专权乱政,外有曹操孙策等强敌压境,

当此危急存亡之秋,有心报效君父的我,却因莫须有之罪名而受贬斥。

我一离襄阳,至此君父身边尽是小人,荆州倾危之日不远矣。”

“荆州若倾颓,汉室何人来扶?”

“当初我曾问计于德公,德公答曰:愿公子恢崇德度,躬养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德公所言,时至今日,吾亦不敢一日或忘。

三年来,我养贤纳士,爱惜百姓,三年以来的努力,令我有了“楚玉”之美誉,但那又如何?

不明者依旧不明,专权者依旧专权,而我今日则被逐出襄阳。

往日的我以为,只要我名望在身,则大义在我。

但经此一事,吾才明了,若你手中未有权柄,则大义,仅仅只是一件华丽的衣裳而已。”

说到此,刘琦的语气愈发激动,他转身看向徐庶说道,

“蔡瑁等人已经相逼至此,而北方的大战也一触即发,江东孙氏更是在孙策的带领之下蒸蒸日上,

到了这时,我已经不想再退。

我乃高帝子孙,四百年前,高帝面对勇冠天下的楚霸王尚且不惧,身上流淌着他血脉的我,又岂可存苟且偷生之念。

要想匡扶汉室,非刘姓人不可!

当今天下虽名为汉室,但汉室失鼎已久矣。

天子提掣,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

当今时势与周之末年七国分势何异?

卒强者兼之耳。

吾不才,但身为汉室宗亲,亦不可对汉室即将倾覆之势置之不理。

既然在这乱世之中,王道行不通,那吾就行霸道,汉家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吾才智微薄,虽心有大志,但必须贤才辅佐,

今吾欲重立汉鼎,重整这破旧的山河,不知元直可否愿意与我一起携手,共图大业乎?”

说完这一句话,刘琦对着徐庶深深一拜。

刘琦前世乃是个寻常大学生,他并没有什么惊天的伟略,故而穿越这三年来,只能靠自己的他受过许多挫折。

但幸而他是个坚韧且善于纳谏的人,

因此在过去的三年中,他虽有挫折却无大患。

但在这建安五年,因为身份而处于风口浪尖的他,已经退无可退,既然如此,他也就选择放手一搏!

要想让自己在这乱世之中安然无忧,最好的办法便是,让自己成为那天下至尊。

而刘琦深知要想成大业,必先聚贤才,故而今日坐在他身前的徐庶,他志在必得。

徐庶听完刘琦的一番真心话后,心中大受触动。

以前的刘琦没有在任何好友面前,暴露他的这番心志。

如今的刘琦不再是单纯为自己的安危考虑,而是为了整个天下考虑,

这样的刘琦,与他三年前所认识的那个刘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徐庶心中又何尝没有匡扶天下的心愿呢?

刘琦真挚的态度及诚恳的邀请,令徐庶连忙起身扶起刘琦,徐庶对着刘琦言道,

“今日吾来,正为此也。”

刘琦听后大喜,他连忙问徐庶道,

“既如此,元直可有教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