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鼎犹立 > 第十一章 隆中

汉鼎犹立 第十一章 隆中

作者:18年夏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0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南阳郡的邓县外,有一处地方,号为隆中。

隆中虽位于南阳郡中的邓县境内,但其距离襄阳城并不太远,总共不过数十里而已。

在数年以前,此处在南阳郡中还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地方。

但正如荆州牧长子刘琦所称赞的那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建安以来,此处地方渐渐为众人所知。

及至今时,不止隆中附近的南郡与南阳郡,就连远在南方的荆南四郡中,亦有不有士人知道此处地方。

并且时人将隆中一地与襄阳城外的鹿门山并称,称为荆州两大隐才之地。

而这一切,全因在建安二年,隆中一地住进了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的主人姓诸葛讳亮,字孔明。

乃是建安以来在荆州八郡声名鹊起的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被荆州大贤庞德公号为“卧龙。”

因此隆中一地亦被时人美称为“卧龙榻”。

隆中与鹿门山相比不同的是,隆中不是一座山,正所谓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

隆中其实是一处山谷,隐于邓县外的西山环拱之中。

正因为是山谷,所以隆中此地虽比庞德公所居住的鹿门山少了几分飘逸淡渺,但却比鹿门山多了几分清幽宁静。

在这处僻静的山谷深处,依次矗立着几座房屋,这几座房屋青砖素瓦,花草为饰,

虽然这几座房屋不如刘琦居住的州牧府富丽堂皇,但往远处望之,却因为暗合自然之美的缘故,看久了令人觉得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而现在在居中的那处房屋内,正面对面盘腿跪坐着两位士子打扮的年轻人。

时值寒冬,为了御寒,屋内正中正摆放着一处大型炭炉。

炉内的火焰正熊熊燃烧着,炉内木柴与木炭燃烧所发出的“啪啪”声,此刻成为了屋内唯一存在的声响。

面北而坐的是一位年轻稍长的士子,他腰佩长剑,虽然相貌不如对面那位年轻士子俊秀,但因为佩剑缘故,却比其多了几分英气。

在长时间的沉默后,这位英气的佩剑士子似乎再也接受不了这种气氛,主动开口打破宁静朗朗道,

“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资才,尤宜今日。

吾本楚国长胤,今受君父所命,出镇长沙。

长沙多事,外有孙敌,内有宗寇。

吾乃斗肖之才,受命之日,心中忧叹,恐上负君父所托,下弊庶民生计。

古之贤者有言,欲治一地,必先求贤,吾与足下相交数年,深知足下之能。

为己身计,为荆州计,吾遂敬请足下不念拨冗之劳,前来助我。

我窃思之,足下应急迎妻子,无事滞于隆中。

今吾统兵抚民,即往长沙,长沙富庶,若善抚局势,当有大为之机,时不可失,望足下速之。”

这位英气士子一开口说的不是别的,却是将他今日所收到的一封信的内容给念了出来。

而这封信正是其好友刘琦写给他的。

这位英气士子不是旁人,正是当今荆州颇负盛名的徐庶徐元直。

徐庶在念完刘琦给他写的信的内容后,一双睿智的眼睛看向对面的好友,想看看他的反应。

但对面那位年轻士子,脸上的神情却一如既往的淡然,好似全然没听到徐庶念得那封信的内容一般。

在徐庶与其对视一会后,最后还是徐庶沉不住气,主动沉声问对面的好友道,“今公玮来信相召吾前去助他,不知孔明意下如何。”

孔明乃是徐庶对面这位好友的字,而徐庶对面的那位年轻士子,正是如今荆州与“南士冠冕”庞统齐名的大才诸葛亮。

诸葛亮身长八尺,美姿颜,其虽未着华贵服饰,但素服黑帻的他只是安然跪坐在那里,就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气质。

君子如玉。

诸葛亮在听到徐庶的问话后,淡淡一笑,他拂袖端起身侧炉上已经温好的酒,为对面的徐庶缓缓斟上,

随后用淳厚的嗓音回答道,“元直有大才,今得公玮看重,相召为僚属,这是一桩美事矣,依亮观之,元直可速往,以免公玮相思过甚。”

面对诸葛亮的回答,徐庶的眉头有些皱了起来。

若单单是只问自己是否应该去,他自己就有决断,今日自己又何必来到诸葛亮家中。

自己当着他面,将刘琦写给他的信的内容念出来,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他想看看诸葛亮是否也有意出仕而已。

徐庶豫州颍川人,本乃游侠,中平年间,曾经为友人报仇而差点身死。

经那一事后,徐庶就洗心革面,遂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

虽然经过多年的静心学习,令其的才识大大增加,但他因为早年游侠的生活,性格不似一般士人那般中庸,而是直爽气壮之辈。

心直口快的徐庶这时也懒得和诸葛亮打哑谜,他直接脱口问诸葛亮道,“孔明乃大才,不会不知我今日登门拜访所为何事。”

“公玮与吾等相交相知,正如其信中所言,其颇知我,我亦知其,他既已来信邀我前去相助,他深知孔明你的才能,又岂会不写信邀请你乎。”

“公玮虽自幼学儒,但实乃心性坚韧之辈,今其不得已外镇长沙,足以证明他所受逼迫之深重。

值此时,好友有难,孔明难道不愿出山襄助吗?”

徐庶说完后,眼神灼灼的看向诸葛亮。

关于刘琦的邀请,徐庶心中已经决意答应了。

游侠出身的他,不会坐视好友有难而不顾,再加上他已年近三旬,心中也早有出仕之意。

只是在临走前,他还想为他的好友刘琦把诸葛亮也带走。

面对徐庶灼热的目光,诸葛亮沉思了一会言道,“元直你之才干,治千里地尚且措措有余,况一县百里地乎?

有元直你襄助,公玮定可转危为安,吾是否出山已不重要也。”

诸葛亮言语之间并没有否认刘琦也给他写信的事,但他说的话已经委婉的表明,他现今是不会出仕的。

但是徐庶却不死心。

徐庶问诸葛亮道,“公玮是何血统。”

诸葛亮不假思索地答道,“高祖苗裔,汉室宗亲。”

刘琦的血统可不像刘备那么难以考证,刘琦是前汉鲁恭王刘余之后,这一脉传承清晰明了,可是世人公证的。

徐庶再问诸葛亮道,“孔明观公玮如何。”

“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刘琦与诸葛亮成为好友已有数年之久,诸葛亮对其可谓是十分了解。

徐庶三问诸葛亮道,“荆州一地如何。”

关于这点,虽一直隐居,但其实心系天下大事的诸葛亮,心中早有一番论断。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又兼财货丰厚,士卒善战,乃帝业之资也。”

徐庶看诸葛亮的三个回答都令自己深有同感,他脸上不禁露出笑容,但他三问的目的可不是仅仅是与诸葛亮探讨这么简单。

在三问三答之后,徐庶终于图穷匕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