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代管熊孩子,教成国士无双 > 第114章 我大唐竟有如此刁民!

“好,长孙冲。关于平等之事我们已经了解。你说一说公正与法制吧。”

事实上,李世民有些后悔让长孙冲说着八字的含义了。

就比如说那百业平等,虽然说长孙冲说的不无道理。

但他张口一个夜香,闭口一个污臭,实在是搅人食欲!

“所谓公正,便是行事遵从是非曲直,以公论事,而不徇私。”

“简而言之,若是判案者与案件之中的人有私情,他不应罔顾事实,因个人情分而使得案子的审判有所偏颇。而应该秉公执法,使得正义得到声张。”

这一点,倒是被朝廷重臣所认可,众人纷纷点头赞同长孙冲的观点。

“而法制,便是遵从我大唐律法!官府办案应当以律法为准,律法之外的则要考虑伦理纲常。而不应当以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行判决。”

“若是有臣民触犯了刑罚,也应当依照律令进行处罚,而不应受其身份的阻碍,或是加重刑罚,或是减免刑罚!”

李世民了然:“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不错,便是这个道理。”长孙冲赞同道。

这时候,房玄龄却又产生了疑惑:“若是一个十恶不赦之人,做了一件好事,拯救了一些苍生百姓,那么应当以何论处呐?”

长孙冲道:“以直论处便可。他犯罪未过,应当受到处罚;其救人为功,也应当受到嘉奖。”

“若是他并非为了救人而为恶,那么他作恶便是既定事实,不容更改,此时无**过相抵,该罚便罚,该赏便赏,并不冲突。”

“若是为救人而为恶呢?”房玄龄接着问道。

“那便功过相抵,之后在看此事之成效,以及其本心态度。最后决断应该是赏还是罚。”

房玄龄还是不是很认同,毕竟这与他一直以来的观念不服,

而长孙冲也是看出了这一点,于是道:“为何恶人行恶一生,在最后做了一件恶事,便被赞扬浪子回头金不换。”

“而好人行善一生,只是做了一件恶事,却被严加指责,万众唾弃?”

“这……”房玄龄回答不出来。

长孙冲接着道:“这便是因为当人们给那个人贴上坏人的标签以后,他做的每一件坏事人们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是符合他个人的性格的。”

“而当他作出违背人们认同的好事以后,便会被认作是浪子回头。”

“而一个好人,在他行善一生以后,人们会下意识认为他本应做好事,一旦他停止了人们就会指责他,以道德绑架之!”

“就比如某地大旱,当地乡绅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第一年,百姓记着对方的好,口中言着:大老爷洪福齐天,心中怀着感恩。”

“第二年依旧大旱,乡绅同样救济灾民。此时百姓还是千恩万谢,但是感动程度却不如首次了。”

“第三年,第四年……”

“几年过去了,收成始终不如一,而乡绅也从此前的富硕变得穷困潦倒。此时他已无力开仓。”

“然而百姓却认为他今年依旧会救济灾民。当得知对方不再开仓赈济灾民之后,便会脱口谩骂。”

“房丞相,你认为这合理吗?”

房玄龄沉思,随后道:“这不合理。”

“但这却是我大唐的常态!”

李世民闻言,也是皱眉。

“那后面那个乡绅如何了?”

“百姓们不满意他的做法,于是怂恿起来,最后就急了一批人马强闯乡绅府上,抢走了所有财物!”

“岂有此理!我大唐竟有如此刁民!”李世民气得不轻。

长孙冲幽幽道:“陛下,他们并不是刁民,他们只是没有受到教化的百姓罢了!”

闻言,李世民也是很无奈。

“教化教化,便是要让百姓懂得伦理纲常,懂得一些道理。”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对方连吃饱饭都成问题的时候,他又怎么可能静下心来听你和他讲大道理。

所以说,归根结底还是穷。

大唐太穷了,百姓根本没有得到更好教育的条件。

想到这里,李世民想起了那前段时间盛唐书院所贩卖的那些红薯,于是问道:

“朕听闻前些日子你们在通过卖红薯来筹集改革经费,不知那红薯培育得如何,是否可以推广种植?”

此事,长孙冲虽然了解,但却不如程处默透彻。

程处默因红薯与李玥儿结缘,自然是对此分外上心的。

“回禀陛下,逍遥子先生已经培育出形状稳定的红薯品种了。”

“前阵子自我们贩卖红薯以来,便有来自不同郡县的商人或是农户前来询问相关红薯的事项,而后也将红薯苗带到了我大唐各地。”

“想来用不了几年,红薯便会遍植我大唐疆土,让百姓免受饥饿困苦。”

“好!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若有什么需要朝廷支援的,你们也可尽数道来。”

虽然说现在国库空虚,在财力方面李世民支持不了太多。

但是红薯推广事关天下民生,此事办好了能够泽被后世,所以若真的有需要,李世民是愿意节衣缩食的!

不过程处默的回答也让他松了一口气,看样子还没有到吃粗茶淡饭的地步。

“回禀陛下,红薯推广一事需要百姓自己察觉红薯的价值,却不是可以强行推广的。所以目前而言,一切都在正轨之上。”

“不过逍遥子先生另外有一事相请,还请陛下批允。”

“说吧!”见红薯之事进展顺利,李世民也是心情一下子明朗了起来,便想着无论逍遥子想要什么,朕都直接同意算了。

因为逍遥子办事,从来都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李世民也是很是放心。

但想道无论是改革还是造船出航,都需要大量的钱财,而现在大唐最缺的,便是钱财,所以他也没有底气说出“朕都允了”这句话。

“师兄马苍,与琅琊郡公牛仲达,于江南成功研制出了杂交水稻,需要陛下下令进行推广,以杂交稻代替普通稻。”

水稻不像红薯,乃是旧事物。

所以推广起来可比红薯轻松多了。

只要有足够的良种,以及自朝堂颁布的命令,便能让江南在一年之内种满杂交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