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爹是朱元璋 > 第113章忠义之人!

大明:我爹是朱元璋 第113章忠义之人!

作者:江北少年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04: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标思考了一阵,随即皱着眉头看向了一旁的郑和,用手指着万宁寺一旁的酒楼说道:

“郑和,你随便找家酒楼,从里面拿些纸笔出来,我看黄子澄这王八蛋是他妈的活腻了,居然敢在应天府,老爷子手下玩贪腐,我虽然已经出逃皇宫,不在是大明的皇太子,但是我身上淌着大明朱家的血。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黄子澄以及其党羽 ,这群人渣苟活于世!”

郑和点了点头,快步向着一旁的酒楼而去,转眼间便夹着一沓宣纸与笔墨,走到了朱标身旁。

朱标看着正和说道:

“一会我和陈亨说什么,你就记什么,但是要隐藏起我的身份,不要在记录中提及。”

“好的,皇太子殿下!”

朱标扭头看向陈亨,继续审问:

“陈亨,除了黄子澄,齐泰,任亨泰三人外,还有哪些官员参与其中?

你不要怕,如实的说,只要你没骗我,我以我自己皇族的名誉,向你保证,陈家不会被灭满族。”

陈亨听到朱标如此说,心里感激不尽,当即又在地上磕了两个响头:

“谢谢皇太子!谢谢皇太子!有您这句话,我陈亨九泉之下,也有一丝底气,面见祖先了!”

陈亨抬起头,用手抹了一下磕破的额头,渗出的血迹,长吁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黄子澄他们陆续的找过许多人,这里面有愿意和我们合作的,也有不愿意和我们合作的,但他们大多都收了我们的送礼。

无论同意与否,他们收了礼,就表明了立场,便不会向皇上告我的密。

这其中,有许多人,江夏侯周德兴,户部尚书赵勉,吏部尚书见左都御史詹徽,右都御史袁泰,工部尚书秦逵,礼部侍郎……”

陈亨一口气,说出来四五十名官员的名字,这些名字大多都是应天府皇宫之中,大有来头的人物,从六部尚书,到六部侍郎,从都察院的都御史,在到皇宫里的带刀侍卫。

甚至十二监里,负责食品和祭品的光禄寺,也有人收受了黄子澄这王八蛋的贿赂!

朱标听到这些熟悉的名字,头痛的要命,这些陈亨所说出的人,在自己的心里,都是清廉清高的,很多人都与自己关系不错,但自己却完全想象不到,这些人居然也都参与到了这贪腐大案之中。

“有周德兴和詹徽就算了,我在朝中之时,便觉得他们二人不是什么好人,算是意料之中。

但赵勉,你这家伙是怎么回事啊!亏我还以你清廉,当日在应天府秦淮河畔小院时,连一碗酒钱都拿不出来的人,居然也会收受贿赂!”

朱标惋惜的低声呢喃,显然是这贪腐大案的名单里,出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人!

朱标叹了口气,不住地摇头,心情复杂的看向陈亨期许的问道:

“陈亨,照你们这份名单来看,这差不多送了约有五六十个官员。

这些官员中有没有,即不参与你们这勾当,又拒绝了你们的送礼?

还要向皇上禀告此事的官员?”

陈亨听到朱标如此问,先是一愣,随即便一拍脑袋说道:

“皇太子,你这么问,我到想起来了,是有那么两个人,不仅没有收我的礼,还要去皇上那里告我的状。”

“是哪两个人?快说?”

朱标语气中透露着开心,为这应天府里不为钱财出卖良心的人,而感到高兴。

“皇太子,这二人分别是,内阁大学士解缙,另一人便是济宁知府方克勤的儿子,方孝孺!”

朱标听到陈亨的提到了方孝孺,突然笑了,扭头看向了一旁的朱棣问道:

“老四,认识方孝孺吗?”

朱棣被朱标这一句话问道一愣:

“认识是认识,他父亲方克勤任济宁知府的时候,我们又过几次见面,但并不熟啊。”

朱标看着朱棣一副疑惑的样子,笑的更大声了,自己前世清楚的记得,靖难之变后,朱棣称帝,要求身为大学士的方孝孺,为自己写继位诏书。

然方孝孺是个固执忠诚之人,见到朱棣成功攻破了应天府,便哭喊朱棣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即不遵从明太祖的遗诏,又不中称自己的侄子。

朱棣听到方孝孺的话一怒,便将其十族灭尽,直系死者就高达八百七十三人,而旁系以及方孝孺的学生,数千人都流放充军。

朱标如果不插手二人的事,便可以预见性的知道,朱棣和方孝孺二人还会再次成为死敌,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好像是带着上帝视角,可以随意支配他人的命运。

朱棣见到朱标大笑不止,心中的疑惑更甚:

“大哥,你怎么了,为什么突然发笑?”

朱标笑着朝朱棣摆了摆手,开口说道:

“老四,我虽然逃出皇宫,不在担任皇太子的身份,但听到我大明朝有这种忠义之人,心里还是很开心,大笑也是正常。

方孝孺此人能力暂且不论,但是对大明朝的忠诚度是毋庸置疑的。

在满朝文武大多半都被黄子澄这老王八蛋,收买了的情况下。

还能不为钱财所蒙蔽双眼,这就足以说明,方孝孺是大明朝为数不多的清廉之士。

解缙更是如此,只是可惜,这家伙洪武二十一年时入宫进翰林院,得到了老爷子的厚爱,却因为建议老爷子废黜连坐,灭族的酷刑,遭到了老爷子的冷眼。。

又在洪武二十四年时,于老爷子交谈甚久,不知何缘故,使得被其父亲带回家中,不在应天府为官。

我见他们二人忠心天地可鉴,深感欣慰。”

朱棣听到朱标如此说,便也点了点头,赞许道:

“确实如大哥所说,这天下能人异士颇多,但有忠心之人,确实太过稀少,他们二人能抵住陈亨与黄子澄等人的诱惑,想必多加历练后,必能成大明的栋梁。”

朱标听到朱棣能如此说,心中甚喜,便用手拍了拍在一旁记录的郑和,用手在记录的纸上指了指说道:

“郑和,在这侧面给我记下,方孝孺乃忠义之人,可堪大用!

解缙学识渊博,思维敏善,得此人实乃大明朝之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