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明尊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克己复礼仁之道,落子天下执棋人

今日对于长安百姓来说,可真是个新鲜日子。

先是皇城中隐隐传来鼓声,似乎有人在呐喊躁动……紧接着皇城外的守军就紧张了起来,便连城门都关闭了!

“是鲜卑人反了吗?”

“据说是南衙的相公们反了,要清君侧!”

还未等消息灵通的长安坊民们打探清楚,传扬开来。

就见皇宫上空,一柄青色的油纸伞在飞旋,渐渐笼罩整片天地。

长安上空骤然一暗,所有人抬头,都只能看见天上那柄遮蔽了日月的巨伞。

伞面下的黑暗笼罩了一切,犹如乌云,犹如黑夜……

整个皇城之中,所有人,着甲列阵的禁军,祭起各种法器的太监们,都感觉到突然的失重,尘土、落叶,各种杂物都漂浮了起来。

御膳房中,各种架子,酒坛,锅碗……甚至那巨大的石狮子,都朝着天上漂浮而去。

而天上最高之处,除了那参天巨伞……

只有一点微小的金光悬浮在天际,伴随着黑暗中滚滚的雷霆声,一声奶声奶气的“吔!”

充满了强者气息!

那一点金光俯冲而下,一个小不点般的人儿,朝着下方的皇城,缓缓而坚定冲拳!

此时崔浩已经出了城门,他看了头上的巨伞一眼,浑不在意的背着手,朝着乐游原而去……

青龙寺山门向上,大门紧闭。

身后长安,那一点金光落下,一瞬间的寂静,笼罩了整个长安城。

随即便是让所有人心惊肉跳的一颤,仿佛整个关中平原都震动了一下。

无数禁军被天上那大伞缓缓旋转释放的元磁之力,毫无反抗之力的将身上的玄甲连人一起摄到了半空。

那无匹的元磁之力,让雷光在他们身上跳跃。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天上的夜空中,有一只庞然大物,犹如真龙一般在缓缓游动。

它散发的元磁之力,犹如无形的手抚摸过众人身上的重甲。

叫禁军大气不敢喘。

随着北衙正中,一个方圆三十丈的拳头粉碎了一切,内行长和大长秋两个大太监,殿前禁军统领夏侯震,以及一个神秘的老供奉。

四尊阳神真人散落在四周的大殿,或是砸穿了屋顶,或是坐在废墟里……

一个身穿黄袍的老者站在拳印中心,周身罡气龟蛇盘结,凝为玄武,接住了半空中浑身赤金的矮小身影一拳。

那边的银童子,已经掏出了大圣雷音琴,小手都已经伸到了琴腹之中。

那位皇者才抬手道:“且慢!二位好汉,二位金童且慢……朕的龟虽寿神通,虽然炼成神龟腾蛇二相,但终究未能大成玄武。”

“这一拳吃得下,再来一拳,朕可吃不消了!”

“二位竟有如此修为,当是有道之士,有何所需所求,尽可以谈,尽可以谈啊!”

旁边的大长秋元载,果断两眼一翻,昏了过去。

…………

崔浩推开了后殿的大门,入眼就看到那一面照壁之上,和尚给士子斟茶的壁画。

崔浩只是笑了笑,举步便迈入了其中……

入眼一亮,天地皆宽,别有一层广阔,尤其是在此刻长安笼罩在一张巨伞之下,压抑沉重的时候,步入壁画,眼见天地苍茫心中便是一空。

元神的神念扫荡,而眼前的景象之真实,就连崔浩也微微点头。

而钱晨就盘膝坐在当中,旁边是跪坐侍茶的不空和尚,对面是空出的一个蒲团。

崔浩却有些惊讶,但也径直入座。

毕竟崔家那两个出了青龙寺便去了宫中,连回家报信的功夫都没有。

自己五行运化,元神暗合五德,因为后辈血脉相连的影响,提前算出了青龙寺的变故,可那李氏子,竟然提前在画中等好了自己。

莫非他也能算到自己什么时候来的?

“莫要多想,画卷之中的时光停在了这一瞬,无论你何时进来,见到的都是这一幕!”

钱晨端起汤壶,将一流清泉点在杯中,左手持着茶筅微微打搅。

见崔浩微微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他才笑道:“而刚刚这一句才是算出来的!”

崔浩挺直腰杆,看着杯中茶沫起伏,细小的泡沫泛着白华,变幻万千,看了钱晨一眼道:“小子无礼!你李家还与我家有亲,自称一声晚辈,有何不可?”

“不说前世种种,便是今世我也与李宝同辈……”

崔浩吹胡子瞪眼:“李宝在我面前,也只是一个小辈!”

“楼观道主不拜现在佛,不拜过去佛,只拜太上道祖……崔兄你可敢自称太上真传掌教的长辈?”

崔浩只好打个哈哈,摇头道:“牙尖嘴利,说不过你!”

他抢着端起钱晨点好的茶,吹着胡子,转头把面上的乳花吹了一圈,笑道:“你这楼观掌教的身份,还没个人承认呢!名不正则言不顺,太上道都不认你,还好意思自吹?”

钱晨放下茶筅,看了一眼这个老流氓。

没想到堂堂北地世家之首,竟然是这般惫懒无赖的模样,也是有趣。

钱晨伸出右手,纤细修长,犹如菩萨一般柔和的手指虚捻,三指上翘,两指微合,仿佛有一珠拈在指间。

崔浩透过其间,只看到若虚若实的一颗灵珠散发妙光,当即放下茶杯,正襟危坐,垂首服身,恭敬行礼——“炎帝之后,清河崔氏,见过太上!”

钱晨松开灵珠,将手拢回袖中。

崔浩这才抬起头来,散了发髻,瘫坐着,一脸不可思议道:“没想到啊!没想到……太上三宝之中,最为玄妙莫测的道尘珠,居然在这一代认了主!”

微微闭目,他才道:“楼观道这场大劫,焉知非福啊!”

“既有此珠,自是楼观道主在前。”崔浩整了整衣裳,依旧披散着头发,笑道:“道主此时入世,莫不是想要赠陇西李氏一场机缘,断了尘缘?”

“若是同心同德,何必扫那尘缘?”

“若是离心离德,又有何尘缘?因果始终是佛家之妄说,我辈道人,信不得……”

钱晨顶着头顶偌大的因果道果,无视了诸天万界之中,举起大道的那尊身影,信口雌黄。

崔浩抿了一口茶,大赞道:“好茶!道气十足,逍遥自在啊!”

钱晨也同样笑道:“好品位,配得上我亲手点的茶!”

旁边的不空低头看了一眼旁边自己亲手捣成团茶的楞严三昧叶,目不斜视,只是心中默默敬佩面前这两人的随口胡言和臭不要脸。

“太上合道,元始治世,首重这个‘治’字,若是上下有序,阴阳和谐,五行相生便是‘治’,若是上下失衡,阴阳失调,五行相犯,便是‘不治’。”

“治与不治,首重‘无为’!”

“顺天应道,便是无为。所谓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亲亲之道不可不察,诸如胡人这般乱人伦,晦阴阳,执刃生杀,不知理也!”

“亲亲之道?”钱晨垂目,看着空荡荡的茶杯道:“那是什么?”

“爱人!”崔浩道:“爱人近乎道,掌教以为如何?”

钱晨点了点头。

太上合道,依依不舍,但并非无情,而是至情。

元神道果几乎重塑了诸天万界的大道,它保护着所有人的自我和人性,将那凌驾万物之上,主宰大道的存在都化为了‘人’。

让他们有了爱恨情仇,种种心动,维护他们的人性不被大道磨损。

所以爱当然是大道!

‘人’也近乎道……

“那爱又是如何诞生的呢?佛门说有情众生,道门说上古天真,在道德伦理都无的时候,在一切蒙昧之前,我们是如何学会‘爱’的?”

“有人说,有知即有情,但有了知觉,就一定有‘爱’吗?”

“若是如此,天下如何能见到那遍地的惨事?”

“推己及人,道主,你第一次感知到‘爱’的时候,难道不是父母怀抱,触碰你的一瞬间?而老夫第一次自然而然的爱,也是见到幼子的一刹那。”

“所以,人之初,性之善,源于爱。”

“大道之正,在于爱人!”

“父母报之以爱,孩童无知,却难还之以‘爱’。”

“所谓逆人伦,乱阴阳,便由此始。种种诸恶乱象,首在不爱。父母养之,倾尽心血,儿乃壮,弃之不顾,如此贪暴淫恶,一发不可收拾。天地之间,若都是此辈,与禽兽何异?”

“人族能养,始因为爱。但养而不教,爱而不顾,那父母见子,何必养之?”

钱晨沉吟许久,越发觉得面前这老头有意思了!

此人维护礼法,居然是因为礼既是‘爱人’。

他的意思是,人性源于爱,而爱的起源是父母……

根据钱晨对母系社会的认知,这里‘父’存疑,至少是源于母爱。

所以母爱塑造了人性,但幼童的无知,往往不能理解和塑造‘爱’。

也就是说,人天生是爱人(子)的,但人并不天然是人,而是感受了父母之爱,才成为人!

所以成人和爱人之间,有一段兽性蒙昧的时期,而想要度过这一时期,便需要教化。

在人还不会爱人的时候,需要教化来塑造他。

而这种塑造和教化,便是‘礼’!

既然人是大道,爱是大道,那么礼也是大道,只不过是人之大道。

钱晨总结他的核心意思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人道成焉!”

“所以孝乃人道第一伦,礼法之首?”钱晨反问道。

崔浩点了点头。

“那因孝而忘爱,因礼而忘仁,如何?”

钱晨神情始终淡漠。

“因孝而忘爱,尚不失规矩,因礼而忘仁,始终是人!”

崔啖道:“天地秩序,唯有遵循亲亲之道,推己及人,才能正之……”

听到这里,钱晨绷不住了。

若是说前面说的尚且是诸子百家的某些共识,到了这一步,崔浩跳的就厉害了!

他提倡用爱和孝,塑造人族最基本的秩序。

即在家庭之中,父母爱子女,子女服从于父母,然后便是弟弟服从于哥哥,年幼服从于年长,妻女子服从于男子,建立一个双向以‘爱’和‘礼’为基础的秩序和共识。

这一点天周神朝时期,诸子便已经塑造成功了。

但对于诸子塑造的另一些东西,对于集体的认同——‘忠’。

对于集体秩序的认同‘义’!

却避而不谈。

只谈论最基本的‘孝’塑造的家庭秩序,大而到整个天下,对于人道秩序的支配。

也就是将家庭的外廊无限扩大,直到成为孝之礼法的完全体——家族。

或者说,世家!

此人认同世家的秩序,认为一切的混乱都是世家秩序的混乱之果。

他想要建立的秩序,就是世家的血脉,亲亲那一套,围绕着天然的强弱、暴力建立起来的秩序分配权力。然后将这个模式推往天下……

“崔兄!”

钱晨摇头问道:“人人有亲亲,人人爱人。但亲疏有别,不持公义道德,争斗岂不更加激烈?而且斗争起来,子不忘父仇,父不忘子恨,若是激斗,那不是非要杀人全家吗?哦!按照你的理论,非但其父其子,甚至连兄弟叔侄,乃至五服亲族,一个个都要杀过去,不然仇恨永无止息!”

“最后人都杀完了!哦……不必杀完,就要杀到你自己头上了!”

“杀一人而杀天下,岂有这样的道理。”

“当然有公义……”崔浩解释道。

钱晨冷冷:“那就有公义和私爱之差!那就要有道,有德,有法!”

崔浩看着钱晨:“当然要有德,有道……”

法就不必了!

他认真道:“恕我直言,天下之乱,就在于三位道祖无有亲族!”

“道祖之爱泽被众生,以使众生无差,群龙无首。假若太上有子,登为天帝,道统延续无尽,而上下尊卑有序,群仙立道,天地俨然一清。”

“而群魔不敢乱,阴阳无一失谐。”

钱晨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看着崔浩的眼神有些奇怪——这是个保珠派啊!

“人人有序,诸神以亲亲之道治之,人间如何敢乱?由是群贤毕立于世,天帝孝三祖,秉道德而治世,如何要有朝廷,要有国家,地仙界诸多世家并立,人人孝悌仁爱。”

钱晨听到这里又目瞪口呆了!

感情他不是没有注意到他自己这一套分配权力而不创造权力,而是已经看到了天地间的一条天然的权力秩序——暴力。

而神通法术的存在,为天地间,用暴力立下了最稳固的天然秩序。

三位道祖屹立在暴力之巅,拥有最强大的暴力的人天然就可以将所有权力收敛在自己身上,然后按照崔浩所设想的亲亲之道,将权力分配下去。

如是就建立他所认为最为稳固和天然的统治。

从上到下,由强者往下,建立一个个血脉金字塔……

钱晨听他到这里忍不住问了一句:“如此森严之秩序,那底层百姓岂不是永无翻身之日,那些修行之辈,奋力向前,变强之后,不还得提起屠刀,砍向上面的位置?”

“不然元神之子为金丹,见到阴神应该如何?是贵还是贱?”

崔浩皱了皱眉头,道“修道人当持道德而非法力!”

“元神之子,当为有德之士,阴神亦有德,但德行稍差,佛门有一种说法,叫做轮回修法。亲亲之道,亦在于有德。”

“凡人读书明理,修阴德。”

“积修圆满之后,投胎入修行之家,吐纳元气,乃有神通,修持善德。”

“圆满之后投胎世家,世家子弟,参修大道,治国治民,修持福德。”

“乃投胎仙人之家,仙人秉持天道,顺天应道,治世治界,运转天道,修功德。”

“最后投胎天帝之家,为帝子诸神,运转大道,治诸天万界,乃修道德,最后身合天道,比如道祖!”

“如此五德运转,圣世无衰,不贪不杀,养气潜灵,有无上真,人人固寿……”

我勒个仙道婆罗门啊!

钱晨真正震惊了!

五德大道被你修成了什么了?

仙道种姓制度!

不吹不黑,这是真正的三教合一,儒道佛门兼修到了走火入魔的存在。

“如此才是正法之世,持治世之正!”

崔浩还想再说,钱晨却已经抬手:“别说了!太上道祖已经合道,没有听你的,这般五德轮转,亲亲治世之说,早已成了虚妄!”

“崔兄,现实一点吧!”

崔浩叹息一声道:“但至少在人间,群贤治世,一人拱垂未尝……”

钱晨摇了摇头:“众生不会答应!如南晋这般,世家把持修行之资,垄断经文,封闭民智,断绝散修之路,愚民以驱民。致使仙道不昌,人道死气沉沉,看那南晋,有几个英雄。”

“异日不用其他大洲修士出手,只是北魏,就能将它杀得人头滚滚,国灭族灭!”

“崔浩,君子以自强不息……靠着压制众生,是坐不稳上面的!”

崔浩凝重道:“那靠着杀人就能仙道长生,民生富足吗?”

“天下杀了多久了!”

“北魏是能杀入南晋,血流成河,世家如犬豕,然后呢?天下就能太平了?众生就无苦难了?”

“杀到最后,他们自己也杀来杀去,杀不动了,最后不还是亲亲之道,成了世家?既然这样最开始何必杀世家?就是为了换一批道德败坏,杀人无数的人为世家吗?”

钱晨冷冷道:“杀到最后,未必是世家……而且,就算是世家,他的道德,也未必比如今败坏。”

“尔等的道德要是不败坏,如今应该是季汉!”

“所以之前他们都错了!”崔浩痛心疾首:“利欲熏心,蝇营狗苟,看他们把神州都搞成什么样子了?”

“但错已经错了!”

“为今之计,不是要惩罚罪人,而是要尽早将天下引入正确的轨道!”崔浩压低了声音:“李尔,你李家也是罪人!世家祸乱的天下,也有你一份!”

“如今,正是你扛起社稷之重,汇集天下世家之力,以正人道的时候。”

“我们还有机会找回道德!”

“除去仙秦独夫之余毒,尊元始道祖为治世之尊,以地仙界之道,匡正天界……”

钱晨神色一变,猛然回头道:“元始道要干什么?”

“不……你和南晋那边的哪位天师有关系?”

“匡正天界?”

“你们想要‘正’的不仅是人道,还有神道!”

崔浩站起身来,淡淡道:“那就要看贤侄是否是同路人了……”

钱晨闭目冥思,少倾才开口道:“以上种种,应该是你个人的看法,并非你与那些人的共识,不……或者说,地仙界混乱了太久,许多人都想要重建秩序,但你们对秩序的规划和看法并不相同,只能求同存异,对吗?”

“求同存异……”崔浩低头细细咀嚼,点了点头:“此言大善。”

“我也想重立秩序,我们也可以求同存异……”钱晨道:“地仙界这些年的混乱,是该得到修正了!”

崔浩突然开口道:“大一统?”

钱晨嘴角勾勒一丝笑容,看来那些人的共识,仅仅只到这一步而已。

崔浩想要建立世家执政,虚君联盟。

元始道有人想要厘清神道,建立新秩序。

有人想要南晋北魏重新合一。

说不定还有人想要重新建立仙秦(徐福),或者干脆引天庭下来,建立天庭直辖的地仙界呢(玉家)!

“想要大一统,就要南北开战。”

钱晨道:“难道南方北方都有人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崔浩摇了摇头:“这等大局面前,只有投机之辈,从来没有准备好,十足把握一说。”

“朝堂之上,针对曹玄微的人有没有你?”

双方已经表明了立场,如今是进行态度交换的时候了。

“没有!”

崔浩看向钱晨:“那李重在太子身边是?”

“他素怀忠义之心,我也不会为了重建秩序,非要李家出来干这些……没有担负天下之心,没有肩负中土万民之责,为一己之私而贪天之功,吾不为也!”

“不做则已,一旦去做,就要做到最好?”

“你心中的最好是什么?”崔浩问道。

钱晨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崔浩顿时肃然,放下了茶杯。

“针对曹玄微的那股暗流既非出自于你,那从何而起?”

“我也不知!”

崔浩紧皱眉头:“这朝堂之上,本来不应该有我也不知的暗流,但针对曹玄微的,有拓跋氏为首的鲜卑一脉,有佛门,有道门,甚至有某些世家,乃至曹家人自己,甚至连陛下的态度都有些模糊。”

“但我敢肯定,拓跋家的老太后并没有废太子之心,甚至乐于见得他登基。只要他娶一个拓跋家的女子!”

“因为曹玄微,乃是曹家少有的有情之人,这两代曹家帝王就是太过无情,才……”

“而佛门也不应该针对他,因为他本就是禅宗大德的亲传弟子。”

“道门也是,寇天师无论如何也不会针对太子……”

“而我,对太子也并无恶意!”

“依亲亲之道,他毕竟是国朝正统,如果可以,我甚至希望他一统神州,尊奉此人,并不有违我的原则。”

钱晨摇了摇头:“大家谁都没有针对他,但是好像谁都在针对他,曹玄微的形式,很不妙啊!”

崔浩点了点头,道:“你借李家布置的局太厉害了!我本以为是你这边……”

“但今日一会,问明了一些事情,你为李氏竟然走的不是这一路棋,那针对太子就没有必要了!”

“李重是去保护太子的,若不是你想要动手,又是谁在布局呢?”

钱晨吐槽道:“按理来说,你们这些人对于曹玄微并无恶意,他又有六镇在手,应该稳如泰山才是!”

崔浩却否认:“就因为他六镇在手,所以我们谁都不会保他,因为他有给我们任何一人致命一击的能力,即便是陛下也是如此。所以,不确定他是自己人,那就太危险了。”

“太子此番回来,最应该的就是去拜见老太后,请求赐婚!”

“如此才能破局,将那暗流止住,抵定大局。”

钱晨感叹道:“是啊!你要他不针对清洗汉人世家,佛门要他站定佛门,道门让他站定道门,皇帝让他遵守孝悌,不要篡位,只有拓跋老太后单纯想要他娶拓跋家的女人,维持两姓联盟,生下有拓跋血脉的后代。”

“说起来,还是老太后的要求最简单!”

崔浩点了点头。

但钱晨却突然道:“可拓跋老太后,能代表鲜卑人吗?甚至……她能代表拓跋家吗?”

“世家以元神为尊……没有元神他们……”

崔浩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了!

“胡人不是世家!”钱晨悠悠道:“元神,也未必需要拓跋老太后一人!”

崔浩脸上阴晴不定。

“看来我要稍稍改变一下态度了!这局势的确莫测,太子……得保啊!”

崔浩长长吐出了一口气。

突然回头看向钱晨,拱手道:“道主果然并无篡曹之心,没想到看似对于曹玄微威胁最大的,反而可能是保他到最后的。”

崔浩似乎想要投桃报李,走之前最后提醒道:“道主再开楼观,必然重兴终南祖庭。”

“如此难免应该注意一下朝中局势——最近有人在鼓噪,关中狭小,西域不通,不如迁都洛阳,以收河北河南山东之兵粮,引淮攻晋!”

钱晨微微一愣,转瞬就想通了!

终南山太靠近长安了。

若是楼观道重立,自己这个掌教坐镇,北魏局势会发生极大的改变。

道门势力必会大涨,压制佛门。

而佛门在洛阳根基更加深厚……

同样,摆脱关陇,李氏的布局就会废了一大半,而崔氏根基在清河,乃是关东士族的领袖,北魏迁都对他们大为有利。

曹氏关中本位压制本地氏族太厉害了!

关中为牢,锁的鲜卑胡部估计也不太开心。

若是去了洛阳,大家都一齐开心了起来,佛门有根基,崔家有人脉,鲜卑胡部可以联系六镇,甚至重新将影响力带回草原。

崔浩临走之前,能将这交代出来,算是对得起他了。

但……

钱晨端起茶杯,嘴角勾勒一丝微笑。

六镇背后就是河北。

他们以为朝廷迁都,可以趁机清洗李氏在六镇的影响力,但李氏哪有什么影响力,靠李重吗?

六镇姓钱不姓李!

他在北疆还有一枚重要棋子。

洛阳……懂不懂河阴潜水大赛的含金量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