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袁阀 > 第三十三章 司马徽旧金游记 中

袁阀 第三十三章 司马徽旧金游记 中

作者:左子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01: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徐庶听了这话,对善待百姓,给其活路的小师弟极为有好感,又问道:“在下方才见那些在砖窑忙活的百姓来老丈这里买茶吃,给的是白纸,不知此物是否是老丈口中的‘工分’?”

老者闻言惊奇道:“这位少君聪慧无比,正是工分。”

郭嘉好奇道:“你们不用铜钱的么?”

老者笑着解释道:“公子说,现在旧金尚未盈利,他也没有那么多铜钱发给大家,所以我们平日吃穿用度,都是用这‘工分’,旧金人青壮每日建城或在公田种田劳作可换取五个工分,然后去戏主簿那里用工分换取吃穿,三十工分可换一石栗米,两百工分可换一亩公田。

小老儿年纪在五旬以上,按公子规定不需劳作,城中就会每日发口粮,虽然家中儿子儿媳都在劳作有工分,可是小老儿寻思着,早点赚到两百工分不也能早点种上自家的田么,虽然公田不是颍川的良田,可是有这一亩田,小老儿一家也算是城内大户人家了不是?是故小老儿来这砖厂开了个凉茶铺子,一工分可喝三天的凉茶,价格虽不贵,但是收入不菲!”

老者说着,脸上浮现起满足的笑容:“等到旧金城建设完毕,公子就会将史氏商行的铁器和瓷器生意搬到这里,然后再将这水泥蜂窝煤卖到颍洛各地,咱们就把手上的工分换成钱,到时候就不用用工分了,在公子的史氏商行里工作,按月发月钱,干得好还有奖金呢!哦对,史氏商行你们听说过吧?那可是洛阳数一数二日进斗金的大商行,公子身边的护卫就是商行的大掌柜!”

水镜书院一行人看着老者坐在那里一面说一面对未来憧憬着,都是心中震惊之余,也为老者赶到由衷的高兴。

“想不到啊,我那弟子居然在颍川书院山下建了一方世外桃源……”司马徽不禁喃喃自语道。

老者闻言笑道:“是啊,现在天下这么乱,哪里不是民不聊生的,我家公子能带着我们来到旧金,还给我们这样的生活,旧金确实就是一方世外桃源。”

几人喝了茶,准备给老者茶钱,老者今日聊得尽兴,坚决不要他们茶钱,又给众人指明了旧金城的方向,几人这才重新赶车上路。

辞别卖茶老者后,车上众人皆默默不语,老人带给他们的太过震撼,让他们一时消化不了,可是众人对五里外的金山更是期待了,就连一向惫懒的郭嘉,此时赶车也是快了几分。

司马徽一行赶车朝前走着,砖厂不远处盆地中就是连绵的农田,农田中一株株麦苗正在迎风摇动,卷起青色麦浪,不少农人打扮的妇女正在田间劳作着,不时也可以看到向老者一般的茶摊。那些妇女们唱着歌,在田中挥洒着汗水。

司马徽一行看着这生机勃勃的田间画面,居然有了一种身在盛世的错觉。

“这……这就是刚才那老丈口中的公田吧?”郭嘉看着那些农妇侍弄田地的样子,喃喃道。

徐庶笑着点头道:“只怕是了,我能猜到这公田是什么,估计是屯田的一种,种出来的粮食成为公产,要这些百姓劳作所得的‘工分’去买,不过三十工分就可以换取一石粮食,这些百姓也只需要工作六天就能买到一个多月的口粮,比起此时的粮价,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这几年黄巾四起,西凉反叛,战火烧到了三辅,百姓流离失所,能安心种田的也只有世家大族和依附于他们的百姓,是故粮价在世家大族的把持下节节高升,一石粮食都长到了十几贯钱,百姓买不起粮,只能卖地卖儿卖女,依附世家豪强,或是随着黄巾起兵造反,成了个死循环。

而此地虽不产粮,粮价却如此之低,看这些农妇,人人精神饱满,哪有一点乱世中人的样子啊?世家之中愿意损失自己的利益来救济百姓的人可不多。

徐庶他们哪里知道,旧金是不产粮,公田也不是什么肥沃的良田,但是人家旧金根本也不靠种地为生!

等到商行将铁铺和瓷器生意从洛阳分割一批到旧金来,再加上蜂窝煤和砖石水泥生意,人家自然可以转的盆满钵溢,十几贯一石粮食的粮价算什么?

“此子太守之才。”庞德公听着几人的叙述,不禁点头称赞道。

管中窥豹,袁珣建立的旧金城在初期就可以人人温饱,等到像老者说的,开始做生意后,这些百姓人人丰衣足食不是问题,倘若袁珣为一太守,一个郡的民生也能像旧金一般搞得有声有色!

“再看看吧,是太守之才还是济世之才,只有看过才知道。”司马徽扶着胡须沉吟道,“不过如此看来,志才愿意帮助这袁君瑜,倒是不奇怪了。”

郭嘉闻言和徐庶相视而笑,下山前老师还在说着不孝子,此时却在称赞袁珣济世之才,当真是口嫌体正直。这不,连“世家子”,这种带着怒气的称呼,也改成了表字袁君瑜。

随着众人马车前行,公田尽头颍水边上有一片白色建筑慢慢引入眼帘,也没有城墙,只有用木桩竖起的低矮栅栏与公田隔开,只怕便是那“旧金城”了。

马车靠近那栅栏,只见两个站在木质高台上身着蓝色缺胯袍,头裹黑色幞头的夸刀侍卫看了,大声道:“来者止步!您已进入私人领地,按照旧金条例,需说明来意!”

“这位兵士,我们乃是颍川水镜书院的,车中之人乃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乃是你们城主的老师。”徐庶见这里守卫森严,只能跳下马车在那高台下拱手说道。

“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城主,不知先生所说的,可是我家公子袁珣的老师司马徽?请先生稍待片刻,我们这便去通知戏先生。”

那夸刀侍卫楼上拱了拱手,快速下了高台,往城中跑去。郭嘉和徐庶百无聊赖的下车,朝着那木质小门里张望。

这旧金城,虽然称作城,可是规模也不大,就是从寨门一条路直通颍水岸边,门口的两排房子显然是作为商铺所用,有些尚在建设,工匠们抬着羊皮图纸指挥着百姓们挖地基,盖砖房,灰尘四起,一幅热火朝天的场面。

片刻后,只见骑着一匹大宛战马的戏忠快速跑到了门口翻身下马,将缰绳交给一旁的侍卫,快步走到车前,抱手深深鞠躬行礼道:“学生戏志才,见过恩师,见过德公老师。”又笑着对徐庶和郭嘉拱了拱手道:“奉孝,元直,好久不见,让为兄甚为想念。”

司马徽和庞德公带着小庞统这擦一下了车,小庞统一见戏忠,就扑到了戏忠的怀里,笑道:“志才哥哥,好久不见啊,你也不回书院看统儿。”

戏忠顺势将庞统抱起来,亲昵的弹了弹庞统的额头,笑道:“一年不见,小师弟又长高了。”

司马徽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原先在水镜书院和郭嘉并称颍川双浪,平日不修边幅的戏忠,心中也是惊讶万分。

此时戏忠身穿一身月白锦缎直裰,脚踩一双高筒黑布白底靴,外披一件对襟湖蓝扩袖大氅,头上规规矩矩用一字巾将头发束的一丝不苟,虽然这身衣服看起来不若传统士人穿的直裾深衣,可是也是周周正正文质彬彬,加上戏忠胡子梳理的整整洁洁,哪还有一丝平日衣衫不整放荡不羁的样子?真若一个饱读诗书的年轻官吏。

郭嘉此时也打量戏忠一翻笑道:“志才兄换了副装扮,倒是让我认不出来了,以后奉孝将倍感孤独。”

徐庶笑着点点头说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志才兄真是当得起这句话。”

听到郭嘉和徐庶的调笑,戏忠脸一红,自己看了看自己的打扮,苦笑道:“自旧金建设以来,我总管旧金诸事,不能再向从前那般随意了,若是百姓看见,也会对我产生不信任的。”

庞德公点头笑道:“守牧一方百姓,确实得正襟衣冠,志才理当如此。”

戏忠抱着庞统问司马徽道:“恩师此番怎会突然下山来旧金?”

司马徽还未说话,便听郭嘉笑道:“还不是志才兄你那封信给弄得,老师本来对那袁君瑜拖延不来颍川极为恼火,可是看了你那封信,却对那世家子起了好奇,这才带着我等学生下山一探究竟。”

戏忠点头笑道:“此地百废待兴,但却是生机勃勃,的确值得一看,走吧,我带你们进城看一看。”

几人随着戏忠徒步进了大门,戏忠指着两边的商铺说道:“城门处,我们规划为商业集市,待史氏商行进驻之后,可以互通有无。”

几人点头,刚才在门口驻足,见到这临街大开门的房子,几人都确定了这里就是集市,众人随着戏忠再往里走,街道两边的砖房渐渐变成了二层青瓦小楼,墙面用石灰水刷成了统一的白色,门口都是三级台阶。

小楼鳞次栉比,前后各四排,皆是有人家居住的,门前还有一些孩童玩耍,门口的台阶上坐着一些布衣老人,男女都有,纳鞋的纳鞋,聊天的聊天。

戏忠指着小楼道:“这是此地百姓居住的民房,一户一栋,二十户为一坊,旧金城虽然小,规划之初却是按照坊市规划,坊乃百姓居住的,市便是集市,坊户每家轮流出一坊丁打扫街面,市集还未建成,也要雇佣专人打扫。”

众人不自觉的点头,一路走来,虽然工地那边有些灰尘,可是住人的民坊中大街上确实是一尘不染。郭嘉低头,看到地面坚实干净,灰色的地面,明明就是刚才茶摊老者拿来垫桌脚的“息壤”混合碎石铺就的,

郭嘉笑道:“这地面居然是息壤铺的,你们那袁少君果然财大气粗,好大手笔!”

戏忠闻言哑然失笑,半响后才笑道:“这东西叫水泥,乃是君瑜发明的,就地取材极为便宜,而且铺路修房所用时间很短,百姓们不明所以,以讹传讹才叫做息壤。”

“就地取材?”郭嘉奇道。

戏忠点头笑道:“我曾亲眼所见水泥的制作,不过一石一土,外加少量生铁矿石,以高温烈火窑烧而成,哪有这般神奇?”

徐庶咋舌道:“这么简单?那袁君瑜不是作为秘方准备销售么?志才兄就这么随口透露给我们了?”

“虽然材料简单,可是烧制成为合格的水泥灰,却要严格按照配比,我们也是花了几天做了上百次试验,这才得到了水泥最为合力的配比,没有这个配比,寻常人烧制出来的水泥虽然能用,但是质量也不如糯米汁夯土,所以说出来亦无妨。”

戏忠笑着解释起来,袁珣当日真的倒是随手烧出了水泥,可是之后那两坨水泥居然发生了龟裂,无奈之下,他和戏忠带着泥瓦匠又花了几天时间,才找到石灰岩黏土和铁矿石的最佳比例,还原了袁珣前世的自制水泥。

戏忠又指着街道上的排水暗渠说道:“这是木头为龙骨做的水泥板暗渠,若遇到下雨,或是生活用水,可从这暗渠排往颍水之中。”他指着坊中写着男女的浴室和公厕道:“为了让此地百姓保持干净卫生,我们在每个坊间建造了三个公厕和洗浴间,公厕之中茅坑的粪肥可统一运往城外公田。君瑜说过,保持干净卫生不是为了面子,而是让此间百姓不受疫病之苦,虽然我不是很懂,但是也到理解他。”

说着,戏忠朝着一间民宅门口的老人鞠了个躬,礼貌的说道:“张老,公子老师前来探望,我想带着他们参观一下民宅,不知张老可否行个方便?”

那张姓老人刚才眼巴巴的看了半天一众人,听了戏忠的话说道:“瞧戏先生这话说的,戏先生是我们旧金城一方老父母,公子又是救苦救难的活神仙,公子老师来了,哪能让人家在外面站着,快快进屋,小老儿这就给各位奉茶。”

“我只是代公子管理旧金事物,区区一介白身,哪里算得上本地父母官?张老这话下次不要再说。”戏忠对老人啼笑皆非的说道。

“那小老儿不管,戏先生将旧金城管理的仅仅有条,咱们活得开心,你就是我们旧金的青天大老爷!诸位贵人快快里面请,小老儿这就给诸位倒茶。”

戏忠带着司马徽一行人进入了老人家中,一面走一面说道:“旧金人口五百余户,共计两千一百二十一人,房屋分配都是这种二层的砖房。”

司马徽抚须看去,只见一楼进门乃是一间长一丈五,宽一丈的客厅,客厅正中乃是两把竹制扶手靠背椅,便是主座了,也是上座,下首两边各放着四把中间放矮几的竹椅,一旁还有一张竹制的饭桌。让司马徽哭笑不得的是,上座背后的香案上居然供着袁珣和戏忠的生词排位,香炉中还插着三炷香,牌位两旁不伦不类的写着“长命百岁”,“庇护一方”。

戏忠看到司马徽那古怪的面色,不禁苦笑解释道:“这是百姓自己干的,我已经明令禁止,可是还是有人私下供着君瑜和我的生祠。”

庞德公笑道:“乱世之中建设一方世外桃源,让百姓安居乐业,你们被百姓供以香火也是正常的,倘若你举为孝廉,为一方父母,被人送万民伞也是应该的。”

小庞统点头喃喃道:“提三尺剑,护佑一方百姓,大丈夫当如是。”

戏忠摇头不语,将众人往后引去,见那张姓老翁还在煮着凉茶,笑道:“张老别忙了,我们看看便走,还要回治安所处理事务,这杯茶留着以后再喝吧。”说着转头向身后的司马徽介绍道,“这是坊民家的厨房。”

司马徽闻言看去,只见厨房之中堆放着蜂窝煤和一些木柴,中间是砖砌的两眼灶台,下面烧火,上面煮饭,灶台后墙上有烟囱。

众人又跟着戏忠上了二楼,二楼乃是三个卧房,都是砖石砌的石床,石床下面好似中空,墙面上同样又烟囱管道。

戏忠解释道:“这石床叫做火炕,冬日寒冷可在下面烧火,室内便温暖如春。”

郭嘉好奇道:“这也是袁君瑜发明的?”

戏忠笑道:“君瑜说这是辽东蛮族冬日取暖用的,但是我觉得辽东蛮族尚未开化,哪能做出这等东西?而且他们哪里懂制作砖石和水泥,只怕是君瑜托词。”

徐庶感叹道:“这民居虽不似寻常院落,占地也小,可是内里一应俱全,一家人住着也算是上好的房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