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袁阀 > 第二十七章 浪子戏忠

袁阀 第二十七章 浪子戏忠

作者:左子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01: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袁珣笑着向陈群解释了那鬼谷之中的矿产,戏忠暗自盯着李旻阴晴不定的面色,更加肯定了心中所想。

随后几人把酒言欢,加上袁珣见识颇广,天南地北乱侃一翻,让几人叹为观止,一顿饭宾主尽欢,在目送李旻离去后,陈群拜别袁珣,偏偏戏忠死活不让袁珣走,非要袁珣等他一会儿他送袁珣。袁珣不好拒绝,只有在颍水阁中稍坐,等着戏忠。

莫约小半个时辰,戏忠再次回来,这次却是梳洗打扮了一番,换了一身干净的深衣大袍,系上了一字巾,胡子修整了一番,好一个阴柔潇洒的文人打扮。

只见戏忠深鞠一躬,笑道:“刚才见少君,某有心试探,加上平日放荡惯了,这才不修边幅,此时再见少君,不梳洗一番,倒显得不知礼节。”

这戏忠倒也是个细心的人,平日那副样子只怕是故意的,就像是行为艺术一般,表达对着世界的不满吧?

袁珣笑出声,拱手道:“戏兄这样,君瑜反而不习惯了。”

戏忠哈哈大笑,手一伸,领着袁珣下楼,不客气的爬上了袁珣的马车。袁珣心知戏忠自爬有话要说,也不见怪,随着他上了马车。只是小丫头袭人刚才被戏忠吓到,说什么也不肯进马车,偏要和史阿在车缘上坐着。

马车动了起来,袁珣才问道:“戏兄有何事要私下和君瑜说么?”

戏忠闻言直起身子,正色鞠躬道:“少君平易近人,心怀仁慈,乃是戏忠见过的最为特别的世家子弟,戏忠想要和少君相交,请少君不要嫌弃。”

这时代相交就是交朋友的意思,若不是在这个时代早已生活了多年,袁珣只怕会被戏忠吓一跳。

他笑着说道:“既然是要交朋友,自当不已身份论交情,志才兄叫我表字君瑜便是,少君少君的叫,怪别扭的。”

戏忠闻言也是笑了,随即问道:“我此番尾随君瑜,想问君瑜,你对大汉江山如何看?”

果然来了!袁珣想起戏忠刚才在席间问的话。这时代就是这样,只要对方认定你这人不错,大多会对你吐露心声,不似后世,人心藏得越来越深。

戏忠都这么问了,袁珣自不可再藏着掖着,要不然就是不尊重人家了,倘若真是如此,戏忠只怕会当场拂袖离开。

“大厦将倾,不可救。”

“哦?”戏忠闻言上上下下看了袁珣一翻,说道:“当今天子虽然昏聩不堪,可是朝中有贤臣,还有何大将军和令叔父这样的忠良对抗奸宦,天下如何救不得?”

袁珣想了想,问道:“礼乐崩坏,皇权旁落,就算是杀了十常侍,天子为了和世家夺权,还会扶持八常侍,九常侍,喋喋不休,了无尽头,虽是气数未尽,亦不久矣,如何救得?”

“那乱天下的根源,是天子么?君瑜的意思是,换了天子,天下就安定了?”戏忠笑着问道。

袁珣嗤笑回应道:“志才兄莫要调侃我,天下之乱,始于黄巾,黄巾之乱,始于黎民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是因为无田可种,还要我说下去么?”

“大善!”戏忠抚掌笑道,“乱天下者世家也!没想到君瑜世家出身,见解如此之深。”

袁珣摇头道:“乱天下者确实是世家没错,但也不单单是世家。”

“哦?愿闻其详。”

“天下之乱,只在不平等。”

戏忠奇道:“不平等?据我所知,当年黄巾起事,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也说均地权,分土地,君瑜所言不平等可是如此?”

“不,在于天下所有人都不平等,自有汉以来,孝武皇帝纳董仲舒之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久而久之,形成士、农、工、商四个阶级。

但因大汉察举之制,官员只在儒学士族中举荐,久而久之,士族把持朝政,朝廷官员大多出身士族,遂有了世家的形成。这些世家们垄断了读书,使‘农、工、商’三个阶级没有书读,没书读自然不能举为孝廉,是故世家壮大后,有了权力,就会兼并土地,垄断商业,让平民百姓没了活路。

从朝堂来看,士族们把持了人才举荐,朝廷官员全是世家大族出身,成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集团,皇权旁落,天子为了夺权,只能信任阉宦之辈,党锢之争永无止境,而且察举官员甚至不问才德,只为家族势力,朝政自然**,苛捐杂税频出不止,百姓没了活路,还被朝廷剥削,自然愤而反之。

这是个死循环,就算是换了天子,换了朝代,经过天灾兵祸,人口大减,土地重新分配,等到新的朝廷上台,几百年后,百姓依旧活不下去,周而复始没有尽头。”

这是在后世大学历史课上,袁珣曾经学过的封建王朝更替的定律,在一个封建王朝建立的时候,人口尚少,土地富余,权力阶层为了稳固统治,增加税收,往往“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当人口达到一定比例,耕地饱满的时候,统治阶级往往又开始兼并土地与民争利,于是阶级矛盾日益加深,若是有识的君主朝廷,自然会改革变法,缓和阶级矛盾,可若是遇到君主昏庸,朝廷**,往往人民起义暴动,推翻这个王朝,领导暴动的人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周而复始,这就是著名的黄宗羲定律。

戏忠闻言呆立当场,他是寒门出身,因为身在颍川,有幸进入世家私学学的一身文化,加上其本身天赋异凛,极为聪慧,很早他就看出汉室不可救,世家乃是祸乱天下的根源,他本以为汉室覆灭,天下出现一个会抑制世家,怜悯寒门百姓的明主,便有了一个朗朗乾坤,清明盛世。哪知道袁珣一翻超越了千年的理论好似一记重拳打来,让戏忠眼冒金星无言以对。

如果戏忠看到了未来百年,那么袁珣眼中看到的是两千多年的历史。这让戏忠怎么能不目瞪口呆呢?

他本想问袁珣如何看待世家,可袁珣一句“天下不等”,道尽了世家的祸,更是道尽了天下之祸。

“君瑜……君瑜此言,振聋发聩……”

戏忠愣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来,然后失魂落魄的下了车。

袁珣也是叹了口气,这千年的沉苛,哪里是一朝一夕改得了的?

一个国家,不是某个人的玩物,就算你知道这个国家乃至时代的陈疾,可是也不能随意乱改,关乎的是千万人的生死,历史上的王莽,刘瑾,王安石,因为改变这一切留下一生骂名的人还少么?

乃至以后世的伟人之伟大,不也因为一时之错导致了大饥荒么?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圣人语,一点都没有错。

袁珣回到营地,在袭人的伺候下匆匆睡下。

第二日,袁珣在袭人的惊叫声中醒了过来,一睁眼,瞪着充满血丝一双眼睛的戏忠直愣愣的站在帐篷门口,显然昨日自己一番话对戏忠造成的震动太大,这家伙估计一夜未眠,一大早便来到了袁珣营地门口相候。

“志才兄……你这是?”

戏忠深深一鞠躬,说道:“明公昨日一言,使志才震惊不已,志才想了一个晚上,也想不到如何让天下不平变为平,今日来,求明公给志才一个答案,要不然志才将终生抱憾,死不瞑目。”

好嘛,明公都叫出来了!

袁珣苦笑着起床道:“志才兄这是什么话?我才十四岁,怎么就明公了,别和我说什么甘罗霍去病啊,你要再这么称呼我,休怪君瑜把你赶出营地。”

心中却是对戏忠佩服不已,自己比戏忠小了好多岁,戏忠居然因为一个问题,对自己拿出了这个时代最大的礼遇,儒家礼节之中的“不耻下问”,被戏忠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魅力之一,儒家思想虽然有种种弊端,礼、义、仁、智、信五常乃是深入华夏人心中不灭的魂,一个民族的魂。就像后世一般,很多人失去了这个魂,变得唯利是图,令人遗憾不已。

戏忠自嘲道:“君瑜所见之深,就算是颍川大才尽出,也无可比拟,尊君一声公,乃是志才心中所愿,但求君瑜今日务必给我一个解答。”说着,又是深深一鞠躬。

袁珣哭笑不得的在袭人伺候下穿起衣服,让袭人去准备早餐,这才说道:“志才兄,心中有疑问,也要吃早餐,待我洗漱一翻,咱们边吃边聊,你也稍微休息一下,脑袋里全是执念是得不到任何答案的。”

说罢,袁珣不在理会戏忠,而是就着水盆以青盐柳枝漱口洗脸,待他洗漱完毕,袭人也端着两碗清粥,几个张饼进来了,又在袭人帮助下带上白玉束发冠。

袁珣将一碗清粥递给戏忠说道:“早上起来,不宜多吃荤腥,我习惯了这样的早餐,还请志才兄不要嫌弃。”

这个时代的人只吃两餐,分为早饭晚饭,只有袁珣和身边人才习惯了一日三餐。

戏忠接过清粥喝了一口,又迅速放下了碗。

“先吃,先吃。”

袁珣喝着粥,笑着道。

戏忠这才跟着袁珣一起慢条斯理的吃起了早餐。

早餐吃罢,戏忠像想起什么似得,开口问道:“昨日我听说李太守给了颍川书院不远处的鬼谷让君瑜暂且栖身?”

袁珣点头应了一声,戏忠又说道:“君瑜,我知李太守乃是你袁氏故吏,无意挑拨,只是此事你不觉得蹊跷么?”

见袁珣不明所以的看着自己,戏忠解释道:“虽说颍川人口户数众多,良田耕地早已没有了,但可开荒的土地却是不少,虽然不似良田一般产出甚多,但是若是勤恳开垦种植,养活两千人并不是什么问题,可鬼谷乃是不毛之地,莫说是种植,就算是住人也是非常勉强,以李太守和袁氏的关系,他何以作此为难人之事?”

袁珣昨日满脑子都是鬼谷之中的煤矿和伴生矿,欣喜之下哪里会细细想这问题,待他此时回味,也觉得不对。若他不是知道煤矿的价值,李旻这种行为这种行为怕不是打发可以解释的,简直就是故意为难他。

他此时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不知道原因。

“我昨日单独和君瑜相处,本来是想提醒君瑜此事,哪知道被君瑜言论惊得百口无言,今日若不是君瑜让我冷静,只怕又要误事。”

袁珣闻言心中一动,戏志才这睿智的样子让他终于想到眼前的阴柔放荡青年是谁了!

前世看书时,一个隐藏的大贤!

《三国杀》里那个帅的布林布林的角色!

乃是曹操尚弱小之时,有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寒门出身颍川名士,虽然演义中全无此人,可是三国志中曾记载过,若荀彧是曹操的内政管家,一代名相,戏志才就是郭嘉之前曹操的谋主!

戏志才和郭嘉的身世颇为相似,都是曹操引以为重的谋主,同样有“负俗之讥”,同样英年早逝,直到戏志才去世后,荀彧才向曹操举荐了郭嘉。

要知道郭嘉对于曹操前期的帮助,郭嘉之于曹操,便如孔明之于刘备,周瑜之于孙策,可以说没有郭嘉,曹操就死在了袁绍手里,而郭嘉乃是继承戏忠的位置,可见戏忠也是一个顶级谋士!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戏忠居然以这样的方式和自己见面了,还被自己的“鬼话连篇”给忽悠了!

袁珣心中大喜,忙道:“志才兄何以教我?”

戏忠也不隐瞒,负手皱眉道:“我昨晚前思后想,只有一个可能,李旻只怕是想明哲保身。”

“何以见得?”

袁珣前世只是一个大学生,这一世也没当过官,更不屑当东汉的官,根本没经历过官场政治,而戏忠不同,戏忠乃是土生土长的颍川人,从小在世家私学长大,接触这些多了去了。

戏忠奇怪的看了袁珣一眼,说道:“君瑜不会不知道你在洛阳引起了多大的风波吧?”

袁珣莫名其妙的看着戏忠,他从出洛阳到阳翟,一路收容流民,管理流民,走走停停走了小半个月,来到阳翟也没有个洛阳方面联系,自然不知道洛阳发生了什么事,总不可能蔡老头又把自己给告了吧?

“看来是真的不知道了。”

戏忠哭笑不得的向袁珣说了王允私自扣留袁珣救济流民的粮草,袁绍私调西园中军解救,然后一纸奏章把王允告上西园,而后张让趁机攻击王允,何进袁绍又救王允的奇事。

王允扣粮草,袁绍领兵解救,这事情袁珣从孔秀嘴里知道,虽不知王允因何针对自己,但是大宗粮草进出城却是要报备,王允不过是公事公办,过于严苛罢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粮草事件,居然引起朝堂四方大混战,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李旻今年便要任满回归洛阳,不出所料,若是考评良好,不是履任九卿,就是为一州刺史外放。正是升迁之际,是故他向讨好十常侍,争取考评优良,要不然他很可能被再放地方任太守,还不一定比颍川这种大郡好。”

“那他就不怕得罪我袁家么?”袁珣奇怪的问道。

“本初公私调西园禁军,虽然占着理,但已然身处风口浪尖,倘若袁家此时还为君瑜之事为难李旻,只怕再次会被十常侍和王允反打一耙,李旻也是看准这点,才敢为难君瑜的。”

袁珣闻言却是开怀大笑道:“无妨无妨,这李老头万万没想到,倘若是我早知道有这么个地方,不用他安排,我也会去的,怪不得我爽快答应他去鬼谷,他一脸不可思议,原来如此,看来他只怕当我袁君瑜是傻瓜了,志才兄真是聪颖,料事于千里之外。”

戏忠大惊失色,忙劝道:“君瑜竟如此看中那片不毛之地,那地怎能活人,莫要一时气愤!”

袁珣见戏志才急眼了,笑着解释道:“鬼谷之中多有石炭。”

戏忠奇怪道:“石炭我知道,能烧嘛,可是石炭燃烧之时也有奇毒,何人敢用?”

袁珣知道,戏忠口中的奇毒乃是一氧化碳,遂摇头解释道:“石炭在李旻眼中一文不值,在我眼中却是重若万金。”说着,向戏忠皆是了石炭的用处,和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戏志才听着袁珣口中什么蜂窝煤,什么高炉炼钢……仿若听天书,但是他知道,袁珣确实能以那不毛之地养活这些流民,一颗心也就放了下来。

说完,袁珣却又担忧道:“不过李旻能坑我一次,难保他不会坑我第二次,他乃是颍川太守,倘若与我为难,就算我有天大的本事也是寸步难行。”

戏忠闻言笑道:“君瑜不必担忧,只需假借你叔祖袁隗去信一封,不痒不痛的训斥李旻一翻,他必不敢再作为难,他一介士族,不过是想向十常侍表个态,这才为难与你,但你袁氏毕竟是四世三公天下仲姓,他哪里敢把事情做绝,只不过之后不要去拜托他做任何事情了。”

袁珣皱眉道:“可是我需要在阳翟采买开矿工具,没他批准,我哪有这么大的能力?”

戏忠笑道:“君瑜真是大事清明,小事糊涂,莫不是忘了昨日陈长文乎?”

袁珣一拍脑袋,暗骂自己傻X,陈长文出身颍川陈氏,乃是颍川四大家族之首,只要拜托陈群,什么工具买不到?李旻这种随波逐流的人敢和陈家指手画脚?

不得不说,虽然袁珣打心眼里看不上这时代的世家大族,可是世家的身份为他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比如陈家看在同是世家的份上,就会不予余力的相助他,一是因为同为世家大族,二是世家多重名声,袁珣因为安置流民一事引起洛阳轩然大波,但是也因此事使他和袁氏名声大噪,陈家作为顶级世家,会不想帮袁珣一把,蹭波流量?

袁珣对这历史上曹操的谋主此时心服口服,郑重起身不禁长揖一地道:“君之一策使我安民之事定矣,请受君瑜一拜。”

戏忠平日因为寒门身份备受颍川喝多世家子的欺压,加上自己愤世嫉俗,也就是后世说的愤青,是故放浪形骸,何时受到如此重视?就算是陈群荀彧等一众故友,也不过是同窗之谊,可是袁珣不一样啊,袁珣可是袁家嫡子,这个时代站在世家金字塔的出身,袁珣如此大拜重谢,戏忠怎能不感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