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袁阀 > 第十三章 似是故人来 下

袁阀 第十三章 似是故人来 下

作者:左子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01: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后灵帝大赦天下,放出了狱中的皇甫嵩和董卓,让时任司空的张温为车骑将军,以时任荡寇将军的周慎、破虏将军的董卓为左右副将,协江表猛虎孙坚所部率军五万前往三辅平叛。

战事伊始,张温在周慎的建议下稳扎稳打,击破北宫伯玉率领的两万西羌前军。

可是因为西凉平叛一事,连天下名将皇甫嵩都失过利,车槛入洛,此时都没有复起,张温自忖其军事才能不如皇甫嵩,加上性格保守,居然不顾周慎董卓反对,未乘胜追击,而是屯兵于安定在意没有进军一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张温这个人,在士族中的名声着实不好。因为当时十常侍在灵帝的授意下公然卖官鬻爵,当时为大司农的张温离三公一步之遥,一时动了歪脑筋,花巨资对赵忠张让行贿当上了司空之位。

之后莫说士族,就连张温自己的儿子都看不起张温,说张温是阉宦一党,称其:“铜臭司空”。一时间铜臭司空的名声传遍洛阳。

董卓时袁隗举荐成为大员,一般对外称“袁氏故吏”,如何看得起铜臭司空张温?是故张温征招之时,居然领兵缓缓前进,就是不与张温汇合,二人矛盾从此埋下。

在安定,张董二人会师之时,孙坚曾以“推迟行军延误战机”为由建议张温杀了董卓,可是张温自己性格懦弱,如何敢得罪袁氏?所以推辞了。

等到韩遂马腾领军再扣三辅之时,汉军在安定已经驻扎了一个多月,二军对峙之时,西凉叛军居然在夜晚发生了营啸,然后慌忙撤军。

荡寇将军周慎当即率骑兵衔尾追击,董卓看此战绩千古难逢,怕被周慎抢了战功,向张温提出率军接应周慎,张温有心压制董卓,不允。

谁知第二天董卓不顾帅令,私自协右扶风鲍泓出营追击叛军,在陇西城下破叛军,斩首数千级,董卓大喜,孤军深入,居然追着韩遂打到了金城!

谁知董卓孤军深入,正好落入了韩遂渭水河畔的包围圈,韩遂围而不打,却轻易击破了张温的两万多平西汉军。

董卓也是征战多年的大汉名将,耍了个心眼,假借捕鱼之名让军士暗中修建拦河堤,等西凉叛军反应过来,他早就带全军逃出了包围,是整个平凉汉军中难得没有受到损失的军队。

西园中,灵帝手执酒杯,看着眼前水中嬉戏的女子们,笑道:“阿父这话朕可不敢说,汉氏四百年江山,总不能在朕手里丢失疆土。

免去张温车骑将军之位,回洛阳听命,命皇甫嵩为骠骑将军,任平凉军主帅,董卓周慎仍认左右副将,和皇甫嵩说,朕现在给不了他多余的兵士粮草,朕也不求他能平定凉州,只要他给朕保住三辅即可。

董仲颖嘛,金城一战打得惨不忍睹,只有他能斩首数千级,还能带着部队全身而退,有功不能不赏,赏个邑一千户的乡侯吧,封地阿父想想就是。”

张让忙掏出筑版记录下来。

“阿父还有何事么?”

灵帝说完继续喝酒,一会儿却发现张让还跪在地上,不禁奇怪道。

“张温此次虽然平凉失利,可是也保住了三辅,还击败了北宫伯玉,若是下狱,唯恐皇甫嵩也如张温那般驻军不前。”张让躬身磕头说道。

“行了吧,将才如皇甫嵩者,战时失利也是要木槛入洛的,他张伯慎还能比皇甫嵩?”灵帝失笑道,“朕知道他是阿母你的人,他木槛入洛后,就不需下狱了,任太尉吧。”

张让心中大喜,磕头道:“陛下英明!天佑大汉,必将再次平定西凉!”

张温本就是阉宦一党,而且是位及三公的重臣,若是因为此战事被罢了官,那么他们十常侍的朝堂势力必将损失惨重,白白便宜了何进那屠夫。

正在张让高兴的时候,又听灵帝带着戏谑的声音在头上传来。

“张温当了太尉,车骑将军之位空悬,正好,何苗在荥阳打的不错,就让他当个车骑将军吧!”

“可是……!”张让心中一惊,急忙想要找个理由诋毁一下何苗。

却见悠然躺在竹躺椅上的灵帝挥了挥手打断他:“阿父不必多言,大将军和车骑将军之位,自光武皇帝以来,都是外戚常任,朕总不能破了祖宗规矩。”

张让张了张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心中也是暗叹,灵帝再也不是需要他们和前大长秋曹节去除窦氏一族的那个小男孩儿了,这十几年的帝王生涯让他一手相互制衡的帝王术用的炉火纯青,让人敬畏!

这时候,灵帝挥手让水中的女子们全部离开,然后直起身子说道:“阿父替朕梳妆一下,等会儿即将上任河南尹的王子师要来见朕,总不好让其看到朕这副模样。”

张让听命从袖子中拿出木梳,为灵帝开始梳头穿衣。

刚才路过夕羽楼的马车此时早已停在南宫门口,御道过后官员是不许在皇宫之中乘车的,所以在侍从的伺候下,马车中人慢慢下车。

一位身着朝服,头戴五梁冠的老人矮身下了马车,却是当日在夕羽楼中观看过海棠抚琴的清瘦老者,老者眉须花白,五十上下的年龄,眉眼间正气盎然,虽是文质彬彬,倒也有一股不可侵犯的威严。

老者在近侍的带领下走进西园,看到西园中人声鼎沸的“正阳大街”,老者微微皱了皱眉,等到走进“正阳街”后面的奢华园林时,老者更是重重叹了口气。

此时大汉四处叛乱不止,战火四起,民不果腹,一路从陈留走来,时常见路有饿殍。这还是京畿司隶啊!听说西凉冀州很多地方更是千里赤地,村无鸡鸣!

可是这西园的奢华根本让人不敢想这是大厦将倾的大汉的皇宫!

老者进了湖心亭,便见到一身素雅道袍的灵帝,和侍立在旁的张让。

他也不理会在旁边目泛寒光的张让,双手作揖,大礼拜倒,朗声道:“臣,河南尹王允,见过陛下!”

“王卿平身吧。”灵帝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个三落三起的刚直大臣,笑道:“王卿此来一路辛苦。”

王允站起身抱拳道:“大汉天下糜烂,民不聊生,臣为汉臣心急不已,蒙圣恩复起,何言辛苦?”

灵帝微微眯起眼睛,笑道:“王卿还是如此刚直,这两年的辗转也没抹平汝之棱角,好得很,好得很。”

王允朗声道:“汉养士四百载,臣太原王氏一族时代深受汉恩,臣只知报答汉氏,心有毅志,自不会被一些宵小之徒磨平棱角。”

在旁边的张让自然知道王允所说的“宵小之徒”是谁,在旁恨得牙痒痒,恨不得上去撕了这老匹夫的臭嘴。

他和王允仇怨由来已久,几年前王允为皇甫嵩军中主簿辅佐皇甫嵩一路高歌猛进大破豫州黄巾,可是在受降之时却发现了张让族人和豫州黄巾高层来往的信件。王允性格刚直,哪里会惧怕时任中常侍的张让,一封奏章就将张让私通黄巾的罪行告上西园。

灵帝得知后大怒,召张让入宫问责,张让也是吓了个半死,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王允乃是太原王氏出身,天下有名的大世家,当然是污蔑欲杀他这条皇帝的老狗为后快。在张让那副惨样和狂表忠心之后,灵帝倒也没有对张让问责。

张让却是对王允怀恨在心,张角刚平就随便编了个罪名叫王允下狱。适逢张角伏法,灵帝天颜大悦,大赦天下,王允被放了出来。

可惜还没过十天,张让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再次把王允弄进大狱之中。这次袁隗、皇甫嵩、朱儁等朝中重臣都看不下去了,纷纷上书给王允求情,加之灵帝也知道自己这“阿父”什么德行,赦免了王允。

但袁隗却不敢再在洛阳待下去了,送王允出了司隶。两年来,王允也在陈留河西几地辗转,直到灵帝复起王允,任其为河南尹。

王允此人,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其人也是正直忠心,就是那嘴得理不饶人,这不,面圣之时,逮住机会就讽刺灵帝张让。

若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智商高,情商低。

灵帝知道王允有才,但是王允那句“天下糜烂,民不聊生,臣为汉臣心急不已”分明是讽刺他天子无作为,大臣为他心急。他也是聪明之人,哪能听不出来?

什么意思?你心急我不心急,我悠闲祸国咯?

心中不喜,能少见则少见!

于是灵帝赶苍蝇似得挥了挥手,面无表情的说道:“爱卿此番复起,当尽忠职守,没什么事就去罢。”

王允闻言再次跪下行礼道:“臣当不负圣恩!”

待王允走后,张让这才躬身寒声道:“这王子师当真无礼至极,居然敢公然讽刺陛下!依律当斩!”

“阿父,算了,王子师虽然性子尖酸刻薄一些,倒也不乏是个有才能的忠臣,让他当个河南尹,为朕治理河南京畿,虽然河南尹治所在洛阳,可是没有入宫议政之权,眼不见心不烦,阿父何必和他一番见识呢?而且朕若是因言入罪,不是坐实了昏君之名?”

张让闻言跪下大声道:“陛下英明神武,海内归心,些许叛乱不过癣疥之疾,不出一年变更平定,开万世之太平。”

“呵呵……阿父说得对,癣疥之疾,不足为虑。”

张让虽然躬身恭维这灵帝,可是余光一直阴冷的盯着王允远去的背影。

老匹夫,莫要让咱家寻到你的痛脚,届时定教你生死两难!

灵帝的诏书发布后,张温槛车入京,皇甫嵩人骠骑将军,入三辅平叛,何苗平荥有功,升任车骑将军,王允入洛认河南尹,一时间天下哗然,洛阳公卿士族纷纷奔走相告,互相庆祝。

大将军府中,前几年还是“屠户宋玉”的何进,挺着大肚子坐在首席,举起一杯酒对着坐下一种幕僚笑道:“全赖诸君,我弟何苗才能升任车骑将军,我们反奸宦势力大增,诸君,当满饮此杯!”

何进手下一种幕僚纷纷抬杯遥碰,相互祝贺,一时间大将军府气氛热烈不已。

此时幕僚中有一青衣长须的中年抬着杯子站起身朗声道:“不止如此,王子师复起,认河南尹,吾辈势力也是大增,王子师才学出众,必能助大将军一臂之力!”

何进看去,却是主簿陈琳,遂腆着大肚子抚须长笑道:“孔璋所言正是,王子师深受张让其害,此番复起,必然不会放过张让。”

陈琳又道:“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将军不可大意。”

何进微微一愣,慌忙诚心道:“孔璋有何教我?速速说来。”

陈琳想起昨日和审配在府中的一翻密谈,正色道:“此次虽将军之弟升任车骑将军,王子师复起,大大打击了奸宦的气焰,可是张温槛车入洛,并未明文示其罪责。

此时朝中三公只有太尉之位悬空,只怕张温还会任太尉。倘若如此,阉党与我们又重新互为犄角,相互制衡,此番密谋也就付之东流。”

何进闻言也是皱起了眉毛。

陈琳说的话极为有道理,当今天子深谙帝王之术,总不会让一方长期得力,张温此次作战失利,不似往常皇甫嵩朱儁一样,在诏书中明言罪责,说的含含糊糊,只怕就是阉党用来对付自己的棋子。

“那以孔璋看来,吾辈当如何应对?”

陈琳沉声道:“当今天子久不立嗣,国本无落,天下无不忧心,倘若将军能进谏说服天子立皇子辩为太子,吾辈之事定矣!”

何进沉吟了起来。

他也知道。倘若之际那外甥刘辩被立为太子,他这大将军的地位就可稳固下来,就算是十常侍一时得势,天子也不会对他如何,毕竟储君在那里放着,若是天子不幸驾崩,自己必然为辅政将军,以灵帝的聪明,不会自挖墙角的。

可是自家那个善妒的妹妹在宫中屡屡暗杀和天子有染的宫女妃嫔,还暗害过天子子嗣,已经深得天子之恶,天子久久不立太子,只怕就因为这个。

陈琳走出作为,跪倒在何进面前,慷慨道:“将军不必有担忧,我已说服司空袁公,司徒杨公,只要大将军进言立皇子辩为太子,二公必然复议,我等当赶在张温升任太尉之前,携此番大胜之势进言立嗣!大将军,天赐良机,怎可放过啊!”

随着陈琳慷慨激昂,何进一众幕僚纷纷放下酒杯,跪倒在何进面前,齐声道:“大将军!天赐良机不可不取啊!”

何进闻言一拍桌子,大笑道:“诸公言之有理,明日早朝,我便趁机进言!事成之后,便诛杀十常侍,还大汉清明天下!”

“将军大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