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491、旱魃、斜月不老术、读圣贤书!

!

【“慢着!”】

【薛管事闻声一顿,手悬在半空,眼前这位景少爷天资卓绝,最得周老太爷欢心,平日里便是磕着碰着也要惹得老太爷心疼半日,他哪敢有半分怠慢。】

【你负手而立,故意学着父亲平日训话时的腔调,将话音拖长半拍:“薛管事,给这些人备些饭菜,记在五房账上。”】

【见管事面露迟疑,你又道:“父亲常教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今正值祖父两百二十岁寿诞,若府前闹出人命,岂不晦气?”】

【薛管事闻言一凛,连忙应道:“少爷思虑周全,老奴这就去办。”】

【你微微颔首,携着表妹踏入朱漆大门。转过影壁时,余光瞥见管事正招呼小厮抬来粥桶,灾民们浑浊的眼中终于泛起一丝光亮。】

【连着的五六日。】

【府门外聚集的灾民日渐增多,枯槁的面容、瘦骨嶙峋的身躯。】

【昨日还有个妇人抱着婴孩在石狮差一点就要断气,那青紫的小脸比你刚刚出生的堂弟也大不了多少。】

【好在,你找来府中下人送来饭菜,才堪堪救活。】

【你终是按捺不住,趁着晨省时拦住祖父周泰:“祖父,清河年年闹灾,为何今年格外严重?”】

【你祖父告诉你,中土禹洲每年都有灾害,今年尤为严重,便是因为清何上游有一头旱魃作祟,大旱而无雨。】

【旱魃乃是民间传说中的凶煞之物,所过之处赤地千里。此物形如枯骨,通体生满白毛,双目长于顶门,昼伏夜出,能吸尽方圆百里的水脉精气。凡其盘踞之地,井枯河涸,生灵涂炭。】

【在修行界也是不多见,许多修行高深之人没有超度,怨气极深,埋入极阴之地,便能形成。】

【你想起曾在藏书阁翻过的典籍。正道九门之中,三真门的“玄天镇魔符”、清虚殿的“太乙诛邪剑”皆是克制妖邪的至宝。】

【清河属于方寸山势力范围。】

【你好奇问道,“祖父,方寸山的仙师难道不管吗?”】

【旱魃有“道胎”境界,一头旱魃对于清河郡来说可能是个麻烦,如今清河郡的三家都已经联手早做了防备。】

【但对方寸山这等庞然大物来说,不过弹指可灭的微末妖孽。】

【祖父似乎深有感触,叹了口气。】

【“景儿,有些事,我们管不了,也没法管。”】

【你注意到祖父说这话时,目光不自觉地瞥向祠堂方向——那里供奉着方寸山两百年前赐下的“玄宗护法”金匾。】

【这是你当年祖父下方寸山,宗门赐下。】

【祖父语气温和道,“赈灾救民,你做的不错,修行一路,要怀慈悲之心,我们也算力所能及。”】

【“景儿,你的天资,跻身道胎境界只是时间问题。”】

【“这片天地从不缺天才,缺的是崛起的天才。”】

【“独善其身,才能长久。”】

【“修行一路,自身最为重要,要贵己。”】

【你点了点头,却满脑子都是旱魃的修为境界,如今你所知的境界。】

【气动,凝真、先天、塑体、固神、道胎!】

【你四岁已经先天!】

【之上的境界,你还不知晓。】

【祖父便是固神境圆满,这等修为在清河郡已是一方巨擘。】

【周家能与陈家、宋家鼎足而立,全赖祖父坐镇。三家明争暗斗数百年,却始终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只因各家都只有一位“固神”圆满的老祖撑持门面。】

【每一境都如天堑,困住无数修士。】

【你的父亲如今,也还困在塑体境界。】

【祖父的手掌在你肩头轻轻一按,忽然露出一丝的笑意:“景儿,门虽未将你收入门墙,但方寸山师长已准我传授你《斜月不老术》。”】

【斜月不老术,乃是方寸山的“七大天功”之一,虽只有到塑体功法也不是一般功法可比。】

【祖父建立周家,家中子嗣却没有一人传授此功,皆因方寸山铁律:非门内弟子,不得修习天功。】

【你虽不想学习,恼怒于方寸山的倨傲,既不愿收你入门,又何必施舍功法?可望着祖父殷切的目光,心软了下来。】

【为了这道口谕,这位曾经叱咤清河郡的老人,不知要向昔日的师门折损多少颜面,付出多少代价。】

【那簇怒火终究化作了喉间一声轻叹,“孙儿,必不负祖父所望。”】

【一夜之间,祖父让你立下血祭重誓,不得方寸山允许不得传授给他人。】

【这可不是简单的发誓,“以血为引,天道为证”——你分明感觉到冥冥中有双无形的眼睛正在注视这场仪式。】

【如今灵潮复苏之后,天道显世,超脱于万道之上。】

【祖父传你《斜月不老术》。】

【若是周家的家传功法,还不能显你的天资。】

【这本方寸山的天功,终于露出你的天姿一角。】

【《斜月不老术》的玉简入手冰凉,却在接触皮肤的瞬间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晦涩篆文。】

【这门玄功,需要有三万六百四十个上古箓文组成,需要记熟之后,才能读懂其意。】

【当年祖父花费了两个月才堪堪记住,你只是看了一眼,触类旁通一般全部读懂。】

【在读真言,祖父还在讲解,你周身已经灵气成型运转。】

【在额头的灵台上有三颗虚浮的三星笼罩。】

【祖父的讲解声突然顿住。他看见你周身自动凝聚的灵气漩涡,更看见你眉心处浮现的三星灵纹——那是方寸山典籍中记载的“灵台三星”异象。】

【当年他苦记两月才堪堪入门的功法,你竟在呼吸间直指本源。】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斜月不老术》塑体篇十二重关隘,你已连破三重。体内灵气如大江奔涌,在奇经八脉中自成周天循环。】

【祖父向来沉稳,也是脸上骇然,三重关卡,他当年足足用了两年时间,你一个晚上便有此功。】

【这种打击差一点让他根基晃动,站立不稳,深吸几口气之后,稳下心神。】

【祖父想到你是周家之人,这才道,“周家,当为清河第一家族。”】

【“周家有麒麟儿!”】

【待祖父激动的脚步声消失,你指尖突然迸发出月华般的清辉。】

【灵台处三星再现,这次却不再虚幻——三点星芒如活物般游出眉心,在你掌心凝成一枚晶莹剔透的流光飞梭。】

【要是祖父在此,一定大吃一惊,这将灵台三星具像而出,乃是《斜月长生术》第八重境界才有的术法——灵台三星锁。】

【你今年四岁,修为已经突破先天,晋升塑型境界。】

【这般修行速度,莫说清河郡,便是放在方寸山内门也堪称惊世骇俗。】

【祖父担心你还未进方寸山门内,惹人嫉恨。】

【让你隐瞒修为实力。】

【祖父却不知,你如今境界其实已经塑型圆满,只差一步便可以成为“固神”境界。】

【这一年暮春时节,周府来了位特殊的客人。】

【一位青衫长须儒生,看似只有而立之年的相貌,其实真实年岁已经一百八十多岁,名叫元丘生。】

【身穿儒衫乃是正道九门“紫阳书院”的修士,同样修为是“固神”境界。】

【元丘生今日来访,是因为修为已经在“固神”境界困顿几十年,眼看大限将至,准备离开中土禹洲去往东极青洲寻找机缘。】

【固神境修士若无逆天机缘,终究难逃两百载大限。】

【中土禹洲虽为四大洲之首,灵脉福地尽被九大道门瓜分。】

【像他们这等未能突破道胎的修士,反倒不如去外道九流之地搏一线生机。】

【当然也有特例,比如方寸山的《斜月长生术》、西昆仑的《青帝羽化经》有着延寿之能。】

【你的祖父得益于《斜月长生术》的延寿之效,虽已两百二十余岁,尚能维持气血不衰。】

【但体态也从中年相貌成了老年之相,若不能突破“固神”境界晋升“道胎”境界,最多十年便要大限来临。】

【若祖父仙去,失去顶尖战力的周家,顷刻间就会被虎视眈眈的陈、宋两家分食殆尽。】

【周家嫡系虽众,却只有你的大伯,在方寸山中修行,之后两代无一人进入方寸山门墙。】

【你大伯更是在你出生之前,在方寸山一次围剿妖魔之中殒命。】

【祖父得知消息之后,一晚上苍老是十几岁一般。】

【如今周家虽位列清河三族,在九大门派中却已无依无靠——这才是祖父不惜代价也要将你送入方寸山的真正缘由。】

【只要你进了方寸山,一者这样才能对得起你的天资,二者便是宗门会庇护周家。】

【元丘生这一去是吉是凶就,谁也说不准?】

【他特地前来向祖父周泰辞别。】

【今日,元丘生和祖父见面,你随祖父一起,侍奉在左右。】

【元丘生道,“周兄,我决意远赴东极青洲,你不用再劝。”】

【周泰一声叹气,“东极神洲外道九流横行,并不是一个好的去处。”】

【元丘生抚摸着长须笑道,“说不定,此地与我有缘!”】

【周泰叹息道,“紫阳书院修行,儒门经典《剑经》、《易经》、《乐经》、《礼经》、《射经》、《御经》、《书经》”】

【“元道友,你前面诸多经典已治,以你的天资怎么会跨不过道胎境界。”】

【你在一旁侍奉,早就通过祖父听说过这位元丹丘的名头。】

【当年,这位元先生在紫阳书院,可是七经皆通的大才,被正道九门之一的紫阳书院破格收入门下。】

【可惜,命运无常,造化弄人。】

【他本已窥见大道门径,修为一进再进,却在六十岁后不进反退,再度蹉跎数十寒暑,至今仍困守“固神”之境。】

【这般际遇,令他在紫阳书院中成了众人唏嘘,沦为笑谈。】

【元丹丘苦涩道,“紫阳书院的修行,在于修心,修一颗浩然之心。”】

【“我这颗心蒙上了灰尘,修为困守于此,一屋不扫,怎么心性如一。”】

【周泰闻言默然,不再多劝。】

【此后二人或论道参玄,或笑谈古今,你常随侍在侧。】

【祖父将你引荐给这位忘年之交时,元丹丘发现你果然如周泰所说一般,聪明伶俐,天赋异禀,对你喜爱有加。】

【年仅四岁的你虽不能吐露出什么惊世骇俗想道理,却每每能问出鞭辟入里的问题。】

【那双澄澈的眼眸仿佛能洞见事情脉络,令元丹丘时常抚掌称奇:“此子慧根天成,他日必非池中之物!”】

【元丹丘一生清修,未曾娶妻生子,与开枝散叶的周泰截然不同。孑然一身的他,在与你相处月余后,竟生出几分舐犊之情。因着与周泰的莫逆之交,待你更是视如己出。】

【他常执卷为你讲解圣贤之道,说到动情处,便会朗诵,“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八字,总是唇齿间反复咀嚼,仿佛这便是他毕生所求。】

【你家中就有藏书,你只是少有研读儒家治学,受他影响,便将其中多种经典读完。】

【你多是听,而少有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位紫阳书院出身的修士,青衫磊落,谈吐间不见半点修行者的傲气,反倒像极了那些在竹林中抚琴论道的旷达大儒。】

【你有时候去府门口施粥,元丹丘也是跟在身后,对你越发满意。】

【本来元丹丘只准备在周家呆上一个月时间,因为你的缘由他反倒是足足呆了半年光景。】

【你也开始对元丹丘执弟子礼。】

【这一年清河郡的难民越发多了。】

【时值灾年,清河郡的难民如潮水般涌来。周府门前的施粥棚下,饥民排成的长龙蜿蜒,望不到边。】

【灾民们形销骨立,干枯的手指颤抖着捧住粥碗,仿佛捧着续命的琼浆。】

【你望着那些凹陷的眼窝,轻声问道:“元先生,这天下各处,是否都如清河郡一般,饿殍遍野?”】

【元丹丘犹豫了一会,还是点头。】

【“人分三六九等,仙师是第一等,人中龙凤。”】

【“其余之人,不过是圈栏里的牲口罢了。”

【你看着这位紫阳书院的修士,终于明白为何他修为不进还退。】

【书中的道理和真正的现实,不太一样。】

【我读得了太多圣贤书,却管不了窗外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