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流贼模拟器 > 第七十三章 第14个任务:再救老营(3)

十九岁的李占春带着四百骑兵来到了文水县附近。

除了他李占春,还有那位被龙十三从临县弄来的小台吉俄木布,故此,他这四百骑有一半擅长在马上搏战,一半极为擅长骑射。

俄木布的这些少年兵在跟着龙十三混了近一年时间后,由于吃食足够,原本只有岁的他们已经完全长成大人模样了,加上密集的训练,一个个都是孔武有力。

这些人,不仅在原本的骑射、搏战上继续加强,在得到纪律、战阵的强化后已经是一支相当强大的力量了。

而另外两百人,则是在龙十三看来都保留着极为「浓厚」的流贼、家丁「气息」者,这些人要不就是投靠小强旅的流贼骑兵,就是被小强旅擒获的明军骑兵俘虏。

当然了,这些人一样在龙十三密集的训练中得到了锤炼,不过人上一百形形***,打起仗来自然要听从指挥,但完全千篇一律那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人龙十三干脆将其中相当一部分拨给了李占春,让其作为小强旅版的「夜不收」使用。

四百骑,奔驰在汾河西岸,一路走,碰到有容易占据的寨子、堡子,自然也免不了进去打打秋风,当然了,作为小强旅的部队,军纪严明那是必须的。

虽然眼下小强旅众人都看得出龙十三眼下极为依赖李占春、龙小石,但那也是有限度的,一旦得知有谁违反军纪,龙十三也是不会客气的。

自从李信到来后,龙十三对龙小石的依赖立时就下降了一大块,在侦骑方面,他也有意识地让李仲(李友,李自成麾下最会用间的骑兵将领之一)承担一些侦骑的活计。

虽是如此,小强营闯营「七当家」的威望依旧一时无两,这没办法,创业者就是比后来者有资历,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故此,虽然李信、李仲兄弟眼下逐渐在小强旅声名鹊起,但依旧比不了七当家。

龙十三让李自成抵达文水县后再往东去,那是因为文水县位于文水(后世文裕河)汇入汾河之处,是除了介休县附近的师同桥外不多的拥有河上桥梁的地方之一。.

而且,这处桥梁是汾河西岸的文水县、交城、清源三县通往对面徐沟、太谷、祁县的要道,不过由于深处内地,官府并未在此设置巡检司,任由民众自由往来,于是,若是没有意外的话,李占春就能轻松通过此桥去到祁县与龙十三汇合。

不过,抵达文水县附近后,这里已经是太原府的核心区域了,官府是不会坐视他们任意驰骋往来的。

前些日子,不沾泥等带领十余部从太原雁门关东进汾河谷地,虽然来势汹汹,但并未对太原府附近造成太大影响,反而在府城附近密如织网的县城、军堡的打击下只能抱头鼠窜。

于是,太原府附近的军队虽然听说过龙十三的厉害,但显然并未见过真章,若是碰到一个厉害的将领,自然会重视起来,但若是遇到一个暗弱又志得意满之人,显然是不会放在眼里的。

不过,太原府乃京城右翼屏障,岂能马虎从事?

有明一代,山西是除了江南之外出过进士最多的北方地区,留在太原府「待缺」的举人、进士,赋闲在家者数不胜数,加上晋商八大家全部在省城设有商栈,有极强的财力,可轻易组建起一支精锐团练。

前不久龙十三抄了介休县的范家,灵石县的王家,霍州的黄家后,晋商们自然同仇敌忾,纷纷主动捐资兴办团练。

龙十三这么一闹,倒是惊出了一对师徒。

这师傅叫袁继咸,原本也是监察御史,后来到山西担任提学佥事,他到了这里倒是颇有依仗。

袁继咸素来有知兵之名,本人也颇会一些武艺,曾收过太原人傅山为学生,傅山交往广泛,熟知山西地理人脉,师徒二

人倒是相得益彰。

此次流贼大兴山西后,原来的太原府知府已经干满三年,早就捞饱了,赶紧挂职而去,面对山西如此状况,想要前来的人并不多,由于袁继咸素来有知兵之名,朝廷便让他「权知」太原府。

而原来与袁继咸势同水火的山西巡按御史张振孙自从被龙十三俘虏、放回后,虽然他自己一口咬定自己是「死里逃生」回来的,但终究威望大减,于是,也没了那份与袁继咸一争长短的雄心,虽然官复原职,但多半在家里醉生梦死。

于是,袁继咸、傅山师徒便遵照朝廷旨意,大办团练起来,傅山作为「待缺」的举人也补了废弃很久的「娄烦群牧所」的千户。

此时,娄烦群牧所已经被直接隶属于御马监管辖的「娄烦牧监」所取代,但在他师徒二人的强烈要求下,傅山还是获得了娄烦牧监三百匹战马作军姿。

当然了,这其中,显然有晋商们的功劳,否则雁过拔毛的牧监是不会轻易让出马匹的。

除了这三百匹战马,傅山还从此时已经别安置在谷积山(吕梁山北端)的蒙古部落招募了两百骑,凑够骑,加上在太原府城附近十余县招募的青壮团练,总计有一步骑。

袁继咸是山西提学佥事兼任太原府的知府,手下有大量同样待缺的武举人,于是,以傅山任练总,各个武举分任各职的团练兵便有模有样地办起来了。

还有,那位在吴城被龙十三擒获的孙传庭被他施放后自然在当地待不下去了,只得回到代州,由于袁继咸与他过往甚密,又与龙十三交过手,便将他再次招揽过来,让他以傅山副手的身份打理行营辎重诸事。

后来,那些晋商不但资助了大量的粮草、银两,还将自己麾下的精锐护卫拨了一些给团练,最后袁继咸麾下的团练竟达到了三千之巨,实际上已经成了太原府最大的一支力量。

得知此事后,朝廷便让这支部队正式成为山西省有「团练总兵」资格的部队之一,因为该部的大部分将领都是文官,便将同样是山西武举出身的怀柔游击将军姜武调到该部担任副将,当然了,自然还是「团练副将」。

虽是如此,不过由于这些文人们肯定只是临时担任职务,到了最后,这团练总兵一职还是姜武的,故此,姜武也乐得前来任职。

姜武,是黄河岸边的保德县人,常年与河贼、蒙古人打交道,十分骁勇善战,他是明末为数不多的能将青龙偃月刀用在骑战上的,当然了,这种骑战用的青龙偃月刀显然不会像戏文中说的有九九八十一斤,但二十斤还是有的。

为了掩人耳目,这一切都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就连李占春也没得到这个情报。

于是,一个由文武双全的傅山担任团练总兵,由骁勇善战的姜武担任副将,由知兵善任的孙传庭辅佐,中低级军官全部由在太原府待缺的武举编成的团练兵就秘密诞生了。

由于姜武以前在保德州时干过夜不收,故此当他到来后,傅山倒是没有藏私,将麾精骑全数交给他打理。

这一日,得知李占春部北上后,三十岁的姜武赶紧带骑南下了。

就在文县附近,李占春、姜武隔着一条文水见面了。

与傅山等人相比,姜武来到山西之前可是到皇宫里见过皇帝的,腰袢的大刀还是皇帝钦赐的(另一把赐给了武状元王来聘),显然皇帝是极为重视龙十三这股流贼部队的。

故此,在见到李占春的部队后,姜武的神色也凝重起来。

「不沾泥等东遁后,留在谷积山中还有一些小股人马,都被我轻易剿灭了了,彼等手下也是有骑兵的,或两三百,或一二百,虽然叫做骑兵,不过不是衣衫褴褛,战力缺乏,就是徒有其名,不堪一击」

「少数有战力

者也全无规制,都是冲上来猛冲猛打,一点也无章法」

「眼前这支流贼部队显然是经过严格操练的,不但衣服甲胄整齐,武器也整齐划一」

「能难得的是彼等在马上身形严整,一点也无惫懒模样,还有,彼等中的大多数人使用的是双辔,这意味着他们能用双手操控战马,也能用双腿操控战马!」

「还有,这些人的战马一个个高大精壮,显然是得到了上好的草料、豆料喂养,一个个又都服服帖帖的,显然这些战马又是长期与骑兵待在一起的」

「彼等队伍里不乏面目是短额扁平者,多半也是从鞑奴部落过来的逃荒者,想不到啊想不到,流贼队伍里竟然也有这如此之多的鞑奴骑!」

这可是一个天大的消息,姜武不敢耽搁,虽然他自己骁勇善战,但眼下却没有心思与李占春一争长短,便准备赶紧回到太原府禀报袁继咸、傅山等。

不过,从李占春的角度,就又是另一番思量了。

「卧槽」

(卧槽,龙十三的口头语,如今流行于小强旅)

「在太原府附近竟然还有一支这样的骑兵力量,按照情报来看,太原府以及周围县域,只有三个卫所兵,其中大部分是步军,只有指挥使麾下有少量家丁,但加起来也不到两百骑,显然是不会让一人统带四处巡逻的」

「还有,太原府自然也有团练,但没听说团练里还有骑兵的,难道朝廷又从大同府调遣过来一支精锐力量,这可是重大消息,必须弄清楚才行」

于是,他只派出十余骑东去向龙十三汇报,自己带着近三百余骑趟过文水,追逐姜武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