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流贼模拟器 > 第七十一章 第14个任务:再救老营(1)

李信突然说道:「大当家,据说我部上次在汾州城北面的堡城寺救了大量义军家属,按说有了这个教训,敌人应该不会再将家属放在离灵石县很近的祁县、太谷县才是......」

龙十三心里一凛,「你的意思是这又是一个陷阱?不过在太原府并没有多少人马啊」

不过他很快想到一事,「眼下官军诸部,有些名气的就是那天雄军没见过了,彼等想要出奇制胜,就只有出动天雄军,都说卢象升的天雄军厉害,不过其到底厉害在何处却一无所知」

便道:「卢象升的天雄军你了解了解多少?」

李信点点头,「略知一二」

「卢象升原本是大名府知府,建奴第一次入寇时,他在大名府、广平府、顺德府三府拣拔卫所兵、百姓,编练团练,本是为了勤王所用的,没想到队伍尚未编练好,建奴便退去了」

「此时,他的这支来自三府的团练兵便开往山东西南曹县附近围剿愉园贼,据说效果非常不错,于是朝廷便任命其为上述三府兵备道,继续统领着三府的人马」

「上述三府,在唐时曾是天雄军节度使府所在,故此时人便称呼其为天雄军,连今上也认可了,许人马的编制」

「据说人马只骑兵,却极为重视火器和弩箭,天雄军是时下大明少有的编制了弩兵的部队,约人,还有大约一千火铳兵,余者则跟咱小强旅一样,都是长枪兵」

「其长枪兵的编制也极为类似我军,摆在前面的长枪长达一丈三尺以上,又粗又长,非力士不能握持」

「他的士兵全部来自上述三府,都是乡里乡亲,凝聚极强,哨总多半使用乡里威望较高者,可谓如臂使指,一呼百应」

「卢象升本人力气极大,本朝规定,凡是要考武进士者,必须要能轻易举起一百二十斤的石锁,举起来的次数越多,排名越靠前」

「今年年初,本朝进行了第一次武进士的殿试,就在武德殿放了一把重达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最后只有两个人能舞动起来,呵呵......」

「李信,你为何发笑?」

「大当家,你猜这两人都是谁?」

「我如何知晓?赶紧说来」

「是,此事曾上了邸报,故此职部得知,据说第一名叫王来聘,被赐为‘武状元“,他也是能舞动一百二十斤大刀的其中一位,另一位叫徐彦琦......」

「是他?」

「是的,此人武艺高强,勇力过人,可惜在文墨上一窍不通,最后还是名落孙山,没想到最后还是死于大当家之手,而那位王来聘被点了武状元后立即授予副总兵,并带了一支京营兵马前往登州围剿孔有德叛军去了」

「职部想说的是,放眼天下,武艺高强者数不胜数,但真正能舞动一百二十斤大刀,并可以之作为自己的兵器者,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而那卢象升虽然是文官,但他却舞得动」

「这也是卢象升的军队被称为有藩镇嫌疑的天雄军,但今上不仅不以为意,还授予其尚方宝剑的重要原因」

「以你来看,卢象升会否出现在汾州?」

「按说不大可能啊,京畿最大的一支、也是战力最强的卫所兵,真定府神武右卫的兵马还在沁州,是不可能前往京畿追击高迎祥等人的,原本以为是祖宽的关宁军,最后又不是」

「对了,根军俘虏提供的情报,原本祖宽确实是被派往大名府的,后来又变卦了,而接替他职位的正是卢象升!」

「这么说汾州之地除了许鼎臣、王朴、曹文诏三部,便没有更多的人马了?」

李信说道:「太原是大城,原本有三卫,怎么也能抽抽调精锐,如果有更多的人马也就是

太原的兵马了」

「再说了,在代州还有振武卫,若得一上将统领,还是不容小觑的,紫金梁等刚刚退入绵山不久,官军截获的老营人员还在山口的祁县、太谷县附近也情有可原」

龙十三看向李占春,「可打听清楚义军的老营都安置在何处?」

李占春答道:「这一次似乎与上次不同,没了建奴从中捣鬼,官军早就将他们合用的人拣拔一空,年轻好看的女子、孩童早就被挑选到了祁县、太谷县县城,余者老者、病者、弱者自然全部斩杀,被作为‘功绩“报到兵部」

「剩余的应该还有万余对青壮男妇,他们是发往京城的,上次建奴在京城附近祸害一遍后,人丁大量流失,而京城附近的田地大多掌握在皇亲国戚、大太监亲眷之手,正好让这些人前去替补」

「对于官军们来说,巴结好皇亲国戚、大太监,也是多了一个门路,对了,在祁县与太谷县之间有一个堡子,叫东管堡,原本是一个千户所,后来由于深处内地,军堡逐渐变成了商堡」

(东管堡,后世祁县东观镇)

「都说汾州范家最大,不过祁县也有一家颇有名气,此人叫翟堂,祖上原本是东管堡的百户,后来前往张家口经商,到了翟堂这一代已经是祁县最大的商户了,在汾州也仅次于范永斗」

「后来,翟家子弟有考上武举的,便承袭了东管堡千户一职,实际上该千户所只有一两百歪歪倒倒的兵丁,倒是一个热闹的商堡」

「其东边的绵山曾是介子推隐居之所,寺庙道观众多,以前游人如织,其中不乏达官贵人,由于东管堡正好位于进山的必经之处,于是这里的茶楼酒肆异常兴盛」

「还有,绵山大量出产柞木、榆木,是制作上等枪杆、开元弓、上等家私的优质材料,与交口堡、灵石县一样,东管堡承接了山西镇、大同镇两镇一等枪杆、弓身的制作,当然了,这其中自然与镇守太监大有勾连」

「据说上好的枪杆一杆要一两半银子,实际银子也有赚头,这多出来的自然被大小官员分润了」

「还有,此地榆树除了制作家具,还是当地人榨油的原料,其树皮又能造纸、编制绳索」

「其三,绵山药材极为丰富,这才是汾州范家、翟家起家的产业,眼下虽然都热衷于边境贸易,但翟家依旧是山西最大的药材商行」.

「其四,山西的群山都有牧马的便利,这绵山也不例外,当然了,这里出产的都是驮马、耕马,这里又成了汾州最大的马骡市镇」

「职部啰里啰嗦半天,说的就是这马骡大市,在东管堡东部有一处大型马骡市场,义军过境时自然将里面的牲口都带走了,于是,那里就空了下来,眼下那万余青壮男妇就安置在那里」

龙十三点点头,「既然这里是进入绵山的要冲,可那就有道路可通沁州了......」

「是的,从东管堡出发,径直往东南,山中就是隆舟峪巡检司,有驿道直通沁州、武乡县以及辽州的榆社县......」

「辽州?」

龙十三顿时有些明了了。

「按照之前的情报,驻扎在辽州的是京营副将猛如虎,如果官军故意将义军老营摆在东管堡,吸引我等前去营救,届时,西面汾州的许鼎臣部、祁县的王朴,介休县的曹文诏肯定会出动将我等围住」

「然后猛如虎再率军从隆舟峪谷道杀出,确实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再过几日秋收就要结束了,依着他的想法,等秋收完毕后,他就会率领大军南下的,在此之前不想再节外生枝了,不过东管堡可是有上万对青壮男妇!

上次在汾州以北的堡城寺也就解救了三千户青壮男妇,如果自己今后能找

到一处能安安稳稳屯田的地方,这些青壮男妇就是上好的屯田人选啊。

一万对,能种多少田地!

所谓青壮男妇,指的是义军裹挟人口后,将其中的以上、三十岁以下的男丁纳入军营,但三十岁以上岁以下者还有不少,彼等作战不行,但种地都是一把好手。

但如果不是陷阱,而是官军还没来得及转运,那自己就追悔莫及了。

上次自己远赴汾州解救一批老营人员后,小强旅的大名在义军中已经是声名鹊起了,虽然没有正式宣布,但大多数义军早已经将他龙十三与王自用、高迎祥、张孟存并称为四大头领了。

何况,自从解救老营后,自己在灵石县、霍州的招兵买马也很顺畅——就算开仓放粮了,但跟着一个不舍弃任何老弱的流贼队伍还是要比置之不理的流贼队伍要好得多。

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一点,还是分辨的很清楚的。

若是再次将东管堡的老营全部解救出来,那自己在义军众的声望将上一个新的台阶,今后若真的河南,在其他头领面前也是有头有脸的。

龙十三记得,在山西的三十六家去了河南之后变成了十三家,其它家都去哪里了?

除了一部分被官军剿灭,大部分还是被其它义军吞并了。

自己有了这些名气,收容溃散的义军余部,吞并其它营头岂不是事半功倍?

「干了!」

龙十三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

「抽调一千四百骑,两长枪兵火铳兵炮兵,这一次,贺金龙、白文选跟着去吧,霍州由李信、武大定驻守,灵石县由袁宗第驻守,三日后在灵石县城集结,准干粮,第四日一早出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