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流贼模拟器 > 第六十五章 山居岁月之五:龙十三的家底

就在尤世禄、贺人龙、左良玉三部对占据岳阳县城的老回回、革里眼、活地草、乡里人四部几万人马展开疯狂的进攻时,龙十三也没有闲着。

送走贺锦、马超之后,他继续与李信、龙小石、李占春议事。

「眼下我等能控制,或者愿意跟着我等一起行动的民户有多少?」

李信答道:「大当家,这里面分成几部分」

「这第一部分是义军及其家属,眼下我部正规军有七千一百人,其中一半拥有家属,每家平均在三人左右,这便是一万二千余人」

「各类矿工、匠户合计近两千户,总数近万人」

「跟着我等的民户约户,总计一人左右」

「义军家属都在灵石县城附近种地,矿工、工匠也都分到了各处矿点、冶场做工,女眷也成立了工坊,专门制作那纸壳弹、棉甲、军服等」

「以上总计三万七千人,这是肯定会跟着我军一起行动的」

「再就是两地的贫户,包括农户、匠户、奴户,是的,灵石县城、霍州城都是较为富庶之地,豪绅巨贾较多,有些贫户光靠种地或做工不能养活一家子,干脆将儿女全部送到大户人家当奴仆」

「我军入主后,既开仓放粮,又给所有的匠户补发了近三年所欠的工食银子,我军肯定不会在这两地长待,故此又将所有的黄册、鱼鳞册全数销毁了」

「于是,在下估计,一旦我军再次出发,这些贫户大多数会跟着我等走,其中灵石县城以前是大明的上县,实际上只有四千余户,约莫一人」

「霍州我等也就占据了州城,也有四千户左右,不过这里的丁口较多,约莫两万人」

「霍州的匠户、奴户加起来也有一户,七千丁口左右」

「于是,这两地加起来就是两万两千余人」

「加上我等嫡系人员,加起来接近六万人」

「六万人,按照一人一日需要一斤粮计算,一日便是六万斤、六百石粮食,一年就是二十四万石;需要我部支付薪饷的正规兵、匠人加起来约莫万人,平均一月一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一万两,一年则是十二万两」

「一旦行动起来,除去正规兵,还可抽调青壮一万人」

「我等在收缴了介休县范家、灵石县王家、霍州的黄家以及其它大户人家的财物、粮食以及其它其他物资后,截止到眼下,还要存粮近二十万石,可以满足眼下人员大半年之需」

「秋收之后,估计还能多收几万石,加起来能满足我等一年所需」

「还有存银万两,总斤,这方面的开销倒是无虞」

「已经在灵石县城、霍州州城征集大车上万辆,以及同等数目的牲口,每辆大车可装载一斤物资,也就是」

「全部加起来就是石,每辆大车可以装载十石粮食以及银两等其它物资,在下计算过了,若是年底出发的话,正好可以将粮食、银两、物资全数装走」

「按照大当家的吩咐,在军中也配备了大车一千两,由一千准青壮加上一千长枪兵押运,主要装运甲胄、弹药、军械、帐篷等军用物资,还要装载用来喂食战马的草料和豆料」

龙十三点点头,李信果然是经过商的秀才,虽然接受老营才个把月,不过这头脑比起龙小石来只好不差。qδ.o

「军械呢?」

「大当家,由于我军前前后后俘虏了大量的官军,加上此时朝廷已经将部分甲胄分给商户制作,而交口堡、吴城、介休县、灵石县、霍州又是工矿业发达的重镇,我等缴获了大量的甲胄」

「具体来说,两千骑兵拥有两千二百匹战马,两千套冬夏战袍,两千套铁甲,其中棉甲占据一半」

「四千长枪兵,按照大当家的想法,位居最前的有铁甲就行了,具体数目是一千人,他们已经有了与骑兵一模一样的装备,剩余三千人中,约莫一千人有皮甲,余者无甲」

「火铳兵、炮兵均无甲」

「至于弓箭、刀枪、标枪、弹药、震天雷等,都有相当的备份,火药是按照每三个月重新晒制一次来准备的,也就是说,我部在出发前三个月会装上新晒制的火药,而这些火药也就能用三个月,震天雷、炮弹也是如此」

「还有」,李信顿了一下,「大当家,如果在下猜得不错的话,您是想趁着冬季黄河结冰之际去往河南吧,如果是那样,我等就必须在秋收之后赶紧南下,在平阳府最南端有一个安邑县,还有一个解州」

(安邑县,后世运城市,解州,后世解州镇)

「这里有两个大湖,东边那个靠近安邑县,是大明内陆最大的产盐地,而在西边那个却是硝池,是天然的产硝之地」

「故此,朝廷在这两地中间的司盐城设置有矿监,以来监督盐池出产上好的细盐运往京城,二来监督硝池的硝粉运往御马监、神机营,然后在那里与硫磺、木炭一起制成火药」

「若是如此的话,我部工匠在这几个月就可以少制作硝粉,多制作硫磺、碳粉......」

龙十三没有回答他,而是反问道:「以你来看,我部退往何处为佳?」

李信答道:「按说此时退往谷积山以西,依托黄河、山地与敌人周旋最佳,不过谷积山以西都较为贫瘠,养活不了大军,故此,职部建议还是南下河南」

「河南,特别是靠近湖广一带受到的旱灾、霜冻较少,丁口众多,产粮也较高」

「具体来说呢?」

「有两地,都有大山作为依托,一是南阳府,其北面、西面都是大山,东侧是大平原,上好的田地多,一旦军情危急,还可以遁入大山,大山之上,有卢氏、淅川、内乡三县,如果能提前占据着三地就能向东徐徐经营了」

「在安邑县之南,就隔着一座中条山,有著名的茅津渡,而在安邑县与茅津渡之间有专门运盐的虞阪古道相连,茅津渡的对面是陕州,那里有一个卫所,不过战力堪忧,只要在陕州码头站稳脚跟,就可以突破陕州」

「之后,就煞费思量了,陕州往北,可经灵宝抵达山中的卢氏县,那里是朝廷兵部、御马监设在河南最大的矿点之一,有大量的矿徒,无论是物资还是人口均可以满足我军所需」

「或者继续向东,经硖石关、新安去往洛阳,然后在经汝州抵达南阳」

「或者出洛阳后一直往东南,同样经过汝州后,再经南阳府的叶县、舞阳县去往汝宁府,那里靠着大别山,效果与南阳府的熊耳山一样,不过一旦抵达汝宁府,除了要面临河南当地的军力围剿,还要面临南直隶的军力」

「所以你建议去南阳府?」

「是的,不过一切还是要由大当家一言而定」

「南阳府和汝宁府的军力如何?」

「南阳府有南阳卫,有唐王府的仪卫司,汝宁府也有汝宁卫,以及崇王府仪卫司,战力都不强」

龙十三暗忖:「也不知孔有德那里如何了,记得这厮在登州叛乱也就闹了一两年,如果登州战事一了,关宁铁骑杀到中原,那就有些不妙了,如果穿过汝州、南阳府去汝宁府,势必会遭到敌人优势骑兵的打击,故此,去往汝宁府太过凶险」

「当然了,这也要看届时紫金梁等人是如何行动的,如果彼等全部越过太行山去到河北,然后从河北过河到河南,那就可以吸引大部关宁铁骑」

「届时我部自可以按照李信所说的路线去往南阳府或者汝宁府」

「如果彼等也是在中条山附近过河,那我部就不能与彼等挤在一起了,就只能选择灵宝、卢氏县的路线了」

又问道:「李信,你是从河南过来的,可知在中条山附近、熊耳山附近有什么义军在活动?」

李信说道:「义军?没有,不过中条山上历来就是盗匪横生之地,在虞阪古道、茅津渡附近有一股首领叫做‘巡山虎“的悍匪,此人真实姓名不知」

「在茅津渡以东,还有一处渡口,叫白浪渡,从白浪渡一直到孟津,黄河两岸都是崇山峻岭,没有一处合适的大型渡口,这里自然成了黄河水匪的猖狂之地」

「眼下有兄弟俩成了那里的最大水匪,一个叫做立地太岁,一个叫做活阎罗,显然都是取自«水浒传»里的诨名,真实姓名也不知」

「而在卢氏县附近,有一股由当地矿徒、军户、农户组成的悍匪,为首者叫一斗粟,他的真实姓名我却知道,叫金声桓,那人呼啸卢氏、灵宝一带,官军剿了许久也未能剿灭」

「除了这一斗粟,在南阳府最北端的南召县有一伙叫做‘黑心狼“的土贼,十分凶悍,而在淅川附近,则是一个叫做瓦罐子的土贼」

「还有,虽然河南也是以卫所兵为主的地方,但在汝州,也就是卡在南阳府与洛阳府之间的那处关键之地,却设立了分守参将,叫陈永福,据说十分厉害」

「另外,若是去南阳府,除了河南本地的人马,朝廷还在汉江中游设置了郧阳巡抚,湖广行都司也在那里,那里的兵马因为是后来才设置的,与其它地方的卫所兵相比,要精悍一些」

「若是南阳府有事,郧阳府的兵马可很快越过汉江北上支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