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流贼模拟器 > 第三章 老童生与老账房

明末流贼模拟器 第三章 老童生与老账房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00: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话一出,包括龙小石、李占春在内一些聪明人都领悟到了,不过依旧有些人懵懵懂懂。

看着众人的神情,李信这才一个个仔细打量起来。

最后目光落到了龙十三附近。

对于龙十三,文武秀才出身的李信自然一万个佩服,虽然对于龙十三的来历没人敢寻根究底,但在李信心目中,「他文武双全,虽然号称是游方僧,但估计以前家里不是像我这样的,就是家境富裕的」

「机缘巧合才成就了眼前的他」

再看时,此时他才发现今日在龙十三的身后多出来一张方桌,有两个老者正坐在上面奋笔疾书。

前面说过,龙十三虽然屡战屡胜,民望、声望俱佳,还获得了好几个富裕的州县城池,按说在大明的每一个州县城池里都有县学、州学,加上城里富户较多,有很多读书人才是。

但依旧没有多少真正有才能的人主动投靠他。

当然了,最后跟着他走的读书人自然也有不少,但大多数无外乎这两种情况:

一是久试不第的老童生,眼下,只有过了由县令主持的考试,并有资格进入县学享受官府的免费食宿学习者,方可称为秀才,或者廪生。

三十以前,就算再老,还是有机会通过县令的考试的。

但超过三十岁还不能中,除非你贿赂了县令,大概率是不会再中了。

这样的人,自然会读书识字,但显然不是聪明人,要知道,就算是八股文这样的应试考试,你要是一味死读也是不成的,需要你时时总结体会才行,更要多方拜读主考官的文章、诗词等。

聪明人,无论是放在一个条条框框里,抑或是天马行空,都会脱颖而出,但笨人显然是不行的。

于是,若是四十岁还未能考中秀才,这些人心中的怨恨、偏激自然就出来了,最终会导致对社会的不满。

不过,若是到了六十岁还没考中,又继续坚持参加考试者,县令多半会看在他年老的份儿上让其通过。

可惜,为了生计考虑,这样的人显然不多,但一个县的读书人只有一成的人有可能被录取,于是,大多数在三十岁以后就不会再读书备考了,而是干起了其它营生。

于是,三十岁到六十岁之间还坚持不懈参加科举考试者,一个县也不会太少,读书不宜,一旦考中就能鸡犬升天,在古时阶层严重固化的环境下,读书便成了唯一的途径。

龙十三拿下交口堡、介休县、灵石县、霍州后,便获得了大量的书生,但主动跟随他的就是些这样的人。

虽然普遍不大聪明,但矮子里拔将军,终究有合用的。

薛之恒,今岁了,介休县人,正是这样的老童生,智商普通、情商普通,胆气也普通,但不乏识人之能,他认为龙十三就是能改变他的命运的「明主」,一开始还是普通跟随,拿下霍州后,就彻底归心了。

像薛之恒这样的人还有几十名,但都以薛之恒为首,他也是李信的两个助手之一,在小强旅里,有人私底下称呼他为「首席书吏」。

山西之地,由于靠着察哈尔、土默特、袄儿都司三大蒙古部落,边境贸易的机会非常多,加上中原王朝历来有三个腹心,北京、洛阳、西安,这三地恰好有都挨着山西,于是山西很早就有了经商的传统。

到了明代,山西又居于九边的中心,随着「开中法」的实施,更是促进了晋商的进一步发展。

于是,大量的晋人,除了读书考科举这一条路,便是经商了,商人虽然社会地位低,但架不住有钱,依旧能风光一时,何况,有了钱便极有可能增加读书中举的可能性。

前面说过,秀才的选拔率低于一成,也就是说,一个

县若是有一百人参加考试最终能进入县学学习的不会超过十人,就跟后世一样,有些人复读一两年就能考上心仪的大学,但有些人复读个也只能考一个大专或职校。

有的甚至连大专或职校也考不上。

但这样的人你也不能说他们完全无用,让其去学一门手艺没准很快就学会了。

于是,那些屡试不中的老童生几乎有一半都进入了各大商行,从学徒做起,学习那经商之道。

如同科举考试一样,就算是做商行的学徒,时间一长,又会分出三六九等,跑外勤的暂且不说,单说这做账的,同样也是如此。

有的人就能升为账房,再过个就能升到掌柜,然后就是大掌柜、合伙人,有的却只能一辈子干学徒,俗称老学徒是也。

当然了,同样的道理,况且与科举考试相比,商行更看中诚信,于是一些人只要能做上账房,虽然没有升为掌柜、大掌柜的可能,但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东主会或多或少给其增加一些薪饷。

这样的人显然也是最多的,否则哪里有那么多掌柜、大掌柜给你当?

龙十三吸纳的读书人第二个大来源就是这样的人了。

俗称老账房的便是。

与老童生相比,他们又多了一项会打算盘,会做账,会算计的技能。

尚子义,今年四十八岁,打得一手好算盘,算的一手好账,但就是不会来事,所以,他这一辈子也不可能当上掌柜。

这样的人,也是心怀怨恨的,投靠龙十三这样的人,也算是这一生当中为数不多的机会,肯定要抓住。

当然了,就算是这两种人,也是因为有一个前提存在的——反正龙十三无论如何要将其全部裹挟走,就算逃走了官府也会轻视甚至仇视你,那还不如「从贼」算了。

故此,像那种虎躯一震,各种人才络绎来投的景象几乎不存在,有的都是这些老童生、老账房。

尚子义是李信的第二号助手,小强旅的人私底下称呼他为「尚主簿」。

当然了,龙十三才二十岁,是不会将所有人都扔给李信就不管了,他也会时不时地将一些读书人放到自己身边历练,或记录会议,或撰写命令,倒是有些像皇帝身边的「常侍」。

用后世的话来说,大秘、二秘是也。

像尚子义这样的人就更多,眼下的小强旅有不下百人。

虽然动机有些不纯,但龙十三还是张开双臂欢迎了他们。

而在安邑县之战结束后,龙十三的威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不光是士卒们、农户们、工匠们对他感激涕零、忠诚万分,连读书人也开始主动做起事来,而不是以前的被动做事。

李信再看去。

在龙十三的身后一直站着两人。

龙小驹、龙小虎。

龙小驹是蒙古人,龙小虎是汉人,都是孤儿,龙十三虽然才二十岁,不比这两人大多少,但实际上已经将两人.......,不不不,还有龙小石视为自己的义子一般。

他们三人的名字都是龙十三取的,又极为重视,小强旅的人都看得出。

这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文武双全。

就说那蒙古***龙小驹,他本人也是一个小台吉,小时候也读过书,还是蒙文、汉文都会,这在整个俄木布的部落还是很少见的。

当然了,这也与时下整个袄儿都司万户出了一个能撰写蒙古人历史的大才有关,在他的引导下,不少蒙古少年开始修习蒙、汉文字。

此人叫做萨囊,后世称呼他为萨囊洪太吉,时下袄儿都司的大济农是额璘臣,二号人物就是他这位萨囊。

龙小虎更是灵石县城武学年纪最小的学员,他能够投靠龙十三除了年纪小,容易被忽悠,自然还是因为他家与灵石县城的晋商八大家之一的王大宇家不对付。

「重视老生、小生,大当家倒是独树一帜啊」

其实,在龙十三心里,「知人知面不知心,别人不知道,但这些老生、小生才是自己真正的亲信啊」

是的,这些人是他用来平衡像李信、李占春这样的人的绝佳人选。

当然了,介于这两种人之间的,还有像袁宗第、白文选这样年纪较小者。

一个团体,若是一直处在百战百胜的状态中,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稍有挫折,一堆棘手的问题就会纷至沓来。

没有意外,这一定会发生的。

龙十三就是这么想的。

大明,虽然垂垂老矣,但依旧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后世李自成再次出山时,手下已经有了几十万人马,特别是在击败孙传庭后更是睥睨天下般的存在,但主动投靠他的也只有像牛金星、宋献策这样的二三流人才就可见一斑。1

龙十三能招募到眼下这些人已经是烧高香了。

而李信却想着,「大当家一早就储备了这许多只有小吏之才的文人,难道今后要打破常规,重用小吏吗?」

「好了」

龙十三继续说道。

「这只是我等长远的打算,眼下要抵达南阳府,还有一段距离,挡在我等面前的就是陈永福在矿业城的兵马,我等想要安安稳稳南下,非将这支兵马拔除不可,你等都说说,如何对付陈永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