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气吞大明 > 第一百九十六章 一击重拳

气吞大明 第一百九十六章 一击重拳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00: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魏忠贤出关,人赃并获范家与建奴走私高达一百多万货物的消息,在京城里传的沸沸扬扬,议论漫天的时候。

朝廷的反应,来的果断又迅速。

在所有人一片惊愕中,阁臣崔呈秀,以‘构陷朝臣,贪污索贿,勾结盐商,败坏朝纲’的罪名,下狱论罪。

这是崇祯继位以来,第五个下狱的阁臣。

当天,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以三法司的名义,公开发文,谴责了近来不法盐商渗透转运司,哄抬盐价,祸乱朝政、谴责范家等盐商勾通建虏,走私兵甲,粮食,耕牛等卖国行径。同时,公开了崔呈秀构陷朝臣,勾结盐商,受贿索贿等一系列事情的相关内幕。

三法司的公告出来,迅速在京城引起巨大波澜。

范家等走私建虏,已然是惊天大案,可崔呈秀是阉党一大笔杆子,是魏忠贤的左膀右臂,在冯铨等人去后,他就显得异常突出。

崔呈秀的突然下狱,在朝野引发了阉党去留的巨大争议与讨论。

还不到晚上,由内阁发出命令,要求九边‘严肃关口,全面自查’,所有关口,即日起封闭,任何人没有朝廷命令,不得出入。

随之,兵部,吏部,都察院联合发出邸报,将对九边重镇中的走私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这一天的北京城,几乎所有人都无眠,被这一个接着一个的大事件震惊的无法上床,处处都是讨论声。

深夜,子时,都察院。

崇祯的几个诛九族,让本来就很大的案子,扩大到了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

单是要抓的人,就足够抓个半年了。

三法司的头头,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刑部尚书倪文焕,大理寺卿许显纯,三人齐聚都察院,商讨着具体细节。

三人在进行分工,各自抓哪些人,怎么抓,派什么人,与地方怎么协调,又关在哪里,怎么审,怎么断,怎么应对压力等等。

曹于汴俨然是三法司之首,他瞥着两人,面无表情的道:“那些盐商,尤其是范家等,都在西厂手里,所以,那些走私的商人,交给西厂去查办。”

许显纯,倪文焕都没说话,两人显得心事重重。

曹于汴注视着两人,继续道:“都察院主要负责他们所牵扯的上下级官员,这些,我会去与兵部,吏部协调,以策万全。”

倪文焕点头,边镇走私,必然涉及那些当兵的,都察院贸然去抓人,肯定会引起强烈反弹,需要兵部做足足够的安排。

许显纯虽然心思不属,还是道:“还得预防一下,一些人很可能铤而走险,直接投靠建虏,插汉儿。”

曹于汴点头,道:“这些,兵部已经有安排了,问题不大。刑部与都察院的大牢未必关的下这么多人,大理寺也要接收一批。”

许显纯看了眼倪文焕,随意的应了声。

曹于汴将两人的表情尽收眼底,道:“除了走私的商人,还有那些不法盐商以及背后的人,由刑部来抓,刑部可借机进一步推进相关变革,落实部分规划……”

倪文焕一直绷着脸,闻言深吸一口气,道:“好。”

曹于汴哪里不知道两人的心思,拿起茶杯,喝了口茶,道:“接下来,就是关于崔呈秀一案。”

许显纯,倪文焕两人顿时坐直身体,双眼微睁的看着曹于汴。

倪文焕不止是魏忠贤的五虎之一,与崔呈秀的关系更是匪浅。

就比如,崇祯说的‘构陷朝臣’,构陷李邦华,王永光,曹于汴的,崔呈秀是主谋,可直接动手的,就是倪文焕,许显纯之前在锦衣卫更没少帮忙。

是以,崔呈秀的下狱,令这两人恐惧不安,心思难属。

曹于汴一直在暗中调查阉党的罪证,自然包括眼前的两人,不过,眼下还要用他们,即便心里恨极,他仍有足够的城府,不露内心。

慢慢放下茶杯,曹于汴淡淡道:“我请示过陛下,陛下说了,崔呈秀罪大恶极,罪无可赦。但不能无休止的诛连,需要轻重得宜。处置崔呈秀不是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倪文焕是心思通透之辈,哪里不明白曹于汴的意思,急忙站了起来。

他毫不掩饰的道:“多谢大人指点。”

‘大人’一词,在官场上的口语称呼中,已经常出现,但在相当位分的官员中,却鲜少有,一旦出现,那就是一种恭顺的态度。

许显纯神情微动,他很想站起来,但倪文焕抢先了一步,他只能僵硬坐在原地,向着曹于汴矜持的侧身,微笑。

‘果然是阉党宵小无耻之辈!’

曹于汴看着两人的做派,心里厌恶,面上不动,道:“明天,陛下就会下旨,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能让一个人走脱。陛下盛怒,降下雷霆。如果我们做不好,这雷霆就会转移到我们头上。”

倪文焕与许显纯都是一脸肃色的点头。

……

第二天一早,天色微亮

嘉定伯周奎急匆匆的叫了马车,大声道:“进宫,进宫。”

周夫人跟在后面,喊道:“什么事情那么早入宫,多穿件衣服……”

周奎根本听不到,他昨天就知道了崔呈秀被下狱,犹豫挣扎了一晚上,还是决定入宫。

崔呈秀与他的生意,已经牵扯到上百万两,崔呈秀断然没有维护他的可能,现在除了入宫见他女儿求救外,没有别的办法。

周奎在马车里,一个劲的催促,头上都是虚汗,哪怕穿的不多,还是拉开帘子,冷风灌进来,他才舒服一点。

他脸角铁硬,双眼紧锁,目光闪烁,心里不断的在想着种种措辞,既有对周皇后的,也有对崇祯的。

他慌乱到了极点!

突然间,他听到一阵急急的哭喊声,转头看去,前面不远,一户大门被踹开,都察院的衙役如狼似虎的冲了进去。

前面的车夫打着马,语气轻快的笑着道:“老爷,这是齐御史的府邸,这个人一直都是崔呈秀的人,朝廷开始抓崔呈秀的党羽了……”

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作为嘉定伯府的车夫,耳濡目染了不少。

但是,他不知道,他家老爷与崔呈秀的关系。

周奎脸色越发难看,心里更加紧张,恐惧,头上出现大滴大滴的冷汗。

没走多久,车夫又道:“那个,好像是原来的兵部郎中卫杨的府邸,他也是崔呈秀的人。老爷,崔呈秀原来是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现在,这两部都要倒霉了,不知道要被牵扯到多少。”

“闭嘴!”

周奎狰狞着脸,双眼猩红的低声喝道。

车夫回头看了眼,连忙缩回头,大气不敢喘。

不多久,周奎的马车就到了宫门前。

他整理衣着,摆出一副平日里的漠然表情,踏入宫门。

周奎作为国丈,还是有入宫特权的,但他没见到任何人。

“国丈,这个时候,曹太监还未醒。”乾清门外,接待的内监,看着周奎不善的表情,小心的陪着笑道。

周奎连连深呼吸,同样陪着笑道:“没事,我在这里等,曹公公得空了,麻烦通禀一声。”

内监怔了下,这嘉定伯今日的态度有些奇怪。

他没多想,陪着笑的应着,转身进去。

周奎就真的站在门外,静静的等着了。

四周来往的宫女,内监,都暗自惊异,这寻常都是贵客的国丈,居然等在了门外?

坤宁宫,寝宫。

刚刚结束晨运的不久崇祯,擦了擦头上的汗,披着单衣,下了床,来到不远处的小桌,倒了两杯茶。

周皇后坐在床头,穿着衣服,看着手腕的红色痕迹还没有消退,又见崇祯端着茶杯过来,观察着他表情,欲言又止。

她是知道白天发生的事情,刚才更是清晰感觉到了崇祯的愤怒情绪。

崇祯将茶杯地给她,坐在床边,喝着茶,头脑中仍旧是烦恼一片。

他知道一些范家沟通建奴的事,但查下来,还是令他震惊又愤怒。

范家,只是一个缩影,不说九边重镇了,关内又有多少?

想到历史上,那么多人争先恐后的投降建虏,使得区区几万人的建虏轻轻松松夺了大明江山,一股烦闷压抑在心头,怎么都散不去。

周皇后过来,双手探入他胸口,轻声道:“陛下,杭州织造送来了几个秀女……”

崇祯摆了摆手,道:“朕没那个心思。”

周皇后刚要再说,就听到门外的敲门声,连忙坐回,穿好衣服。

崇祯嗯了一声。

王承恩推门而入,看着崇祯与周皇后,躬着身,道:“皇爷,嘉定伯来了。”

周皇后眉头一蹙,这么一大早她父亲就过来,加上她之前调查知道的,心里或多或少已经起了怀疑,只是她还不能很确定。

她俏脸冷清,不等崇祯说话,就与王承恩,道:“告诉父亲,他的那些生意,在一个月内结束,今后不准入宫。”

崇祯见周皇后这么说,心里多少开心一点,看向王承恩道:“行了,告诉他,看在娘娘的份上,朕不计较他与崔呈秀的事,今后闭府谢客,不得与朝臣往来。”

“是。”王承恩应着,后退出去。

崇祯回头看向周皇后,笑着道:“朕刚才有些粗暴了。”

周皇后顿时娇媚的横了他一眼,而后又担心的道:“父亲是不是牵扯很深?摘出父亲,会不会给陛下带来麻烦?”

崇祯笑了笑,伸手摸了摸她的俏脸,道:“朕的老丈人,谁敢动?好了,你睡一会儿,朕去东暖阁了。”

周皇后连忙爬起来,给崇祯更衣。

在崇祯去往乾清宫的时候,宫外的气氛,越发的热烈。

三法司不断的披露范家等走私建虏的细节,引发朝野剧烈震动。

都察院,刑部,锦衣卫,东厂,西厂的动作幅度越来越大,满京城的抓人。

早饭时间刚过,三法司的三位主官就联合公开上奏,请求对涉案走私的十八家盐商,处以极刑。

所谓的‘极刑’有很多种,但涉及这么多人,那无疑就是抄家灭族了。

三法司的动作固然令人震惊,却又不出意外。

随之,朝野无数官员,愤然上书,几乎与三法司一样,纷纷要求对这些卖国奸商处之极刑。

晌午之前,宫里发出旨意,命次辅张瑞图主理此案,所有涉案人等,全部予以最严厉惩处!

而随后,六部等,一个个相继发文,涉及多方面。

其中吏部最多。

先是发文,要求所有官员认清此案性质,不得随风起舞,是非不分,信谣传谣。

接着,就是严令所有官员,要洁身自好,持身守正,遵守法纪,不得与商人勾结,受贿索贿。

第三条紧接而来,发布了一条新规,是与都察院联合发布,要求朝廷现任以及致仕的官员,不得经商以及涉入商业,同时还囊括了子女,仆从等,凡有涉及,一律罢黜,子孙三代不得入仕。

这一条,最是严格,哪怕在朝局如此激荡的情况之下,还是有很多人找吏部申辩,上书分析利弊,陈述厉害。

……

即便知道崇祯不计较,仍旧在宫门口等了大半天,始终没能见到崇祯,也没能见到女儿的嘉定伯周奎,既喜又忧的离开乾清门,向宫外走去。

他走到门口,就看到前面一个人,匆匆入宫,忽然又掉头走了。

“是那周延儒?”周奎看着,自语一声,没有多管,径直离开了皇宫。

确实是周延儒。

在朝廷发生这般激烈变化之时,他忧心忡忡,生怕被牵累。

不说他在南直隶的关系网,单说他前不久在扬州还与诸多盐商走动,鬼知道里面有没有人涉入案中。

他犹豫挣扎了一天,还是来点了翰林院,找到了韩癀。

两人在偏房对坐,简单客套之后,就是无声的寂静。

两人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疏远、变化。这种变化两人心知肚明,却又相互无法撇开。

周延儒看着韩癀,几次欲张口。

他内心对于崔呈秀被下狱,是既振奋又担忧,加上案件过大,忧心被波及,心里是相当的矛盾。

韩癀情知周延儒的来意,却是老僧坐定,面色佁然。

过了许久,周延儒按耐不住,看着韩癀道:“先生,昨天的事情想必你已知道了。崔呈秀一案涉及很大,那些商人走私,恐怕更会牵连无数,我担心,朝局会进一步震动。”

韩癀哪里不知道他的‘进一步震动’指的是什么,从容摇头,道:“陛下自继位以来,力求朝廷平稳,从来没有大规模的处置朝臣。崔呈秀一案,最多牵扯一两个过去的侍郎,外加就是九寺那边,其他人不会波及。”

周延儒一怔,道:“先生还请细说。”

不管周延儒真正想什么,终归现在还算是盟友,韩癀倒是不希望他倒台,便道:“陛下这一次的目的,主要是还是针对边镇,是为兵部变革铺路,寻找借口。对于朝廷,其实已无关紧要。之所以处置崔呈秀,一则,是崔呈秀忤逆了陛下,引来雷霆之怒。二来,就是这么大的案子,总得有足够分量的人来背锅,不是崔呈秀,就是张瑞图。至于周应秋,周道登,杨景辰的分量不够。”

周延儒心里顿时通透了不少,脸上和缓了一些,道:“那,先生,您怎么看接下来的走势?我听说,吏部那边已经在筛选名单,凡是涉及弹劾魏忠贤,李邦华,温体仁,王永光等人,正在刻意的进行甄别,很可能会进行大规模的任迁罢免。”

韩癀神色微动,这个消息,他还不知道,默默陷入沉思。

现在内阁六部九寺空缺了很多的位置,不提南京那些,地方上的各布政使,按察使之类,也有不少。如果这次大规模罢免,朝廷三品以上大员的空缺,可能就要高达三十位之多!

这对东林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但机会就在眼前,想要把握住,却又是一个难题。

韩癀想着崇祯对东林党的可能的态度,心里反而隐忧。

周延儒见韩癀不说话,道:“另外,我还在担心,查禁边镇走私,还可能激怒建虏。辽东,或,战事再起。”

对于辽东,朝廷里尽管分为主战以及退守两派,但不管怎么分,对辽东其实都没有多少信心,一旦建虏来袭,所有人都惶惶不安。

韩癀心里有些不解周延儒为什么转移话题到辽东,忽然又想到,李邦华因为兵制改革,被朝野弹劾,若是辽东再有败事,李邦华多半不能留任。

眼见周延儒既担心当下,又盘算着未来,韩癀暗自摇头。

他神色不动,道:“当今陛下,是一位心思缜密,筹谋在前的人,他对边镇出手,想必早有谋划。辽东即便有事,也可轻松应对。”

周延儒见韩癀不像以前那样为他出谋划策,心里有些不太高兴,脸上不露,还是道:“先生,您觉得,温长卿此去,会有多少收获?”

温长卿,即温体仁。

韩癀听着,无声的摇头。

周延儒只当韩癀不肯与他多少,心里越发不满。

……

周应秋府邸。

周应秋近来一直在告假,他七十多的人了,伤风感冒实属于正常。

这会儿,他躺在床上,身旁的板凳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药。

他儿子周龙遇走进来,见药纹丝未动,伸手拿起来,道:“父亲,喝药吧。”

周应秋瞥了他一眼,没有接,道:“外面的事,会不会牵扯到你?”

周龙遇连忙道:“父亲放心,孩儿与崔呈秀以及那些盐商没有什么关系。”

周应秋看着床另一头,道:“你走私盐,茶,米粮的事,还有多少人知道?”

周龙遇神色立变,他没想到,这么隐蔽的事情,他父亲会知道!

周龙遇忽然害怕了,放下药碗,道:“父亲,我……”

周应秋面无表情,摆了摆手,道:“好了,我会想办法的,你出去吧。”

周龙遇很想再说,但看着周应秋的表情,犹豫再三,满心忐忑的,老老实实的见礼,慢慢退了出去。

周应秋等他的脚步声消失了,才慢慢转头,看着板凳上的这碗药。

这是一碗治风寒的药,但是,他在里面加了大黄。

这是一种慢性毒药,一天一次,最多一个月就死。

周应秋神色很平静,右手去端碗,却发现,右手抖的厉害。

他脸角抽了下,伸出去的手,隔在半空。

紫禁城,内阁,次辅张瑞图班房。

张瑞图这一天都很忙,从各处来的公文,奏本堆满了他半个书桌。

此时,他面沉如水,目光低沉,静静的看着眼前桌上的三份名单。

第一份,是刑部送来的,主要涉及崔呈秀以及朋党。除了崔呈秀以及崔家,还有门生故吏,亲朋师友,林林总总之下,高达六十多人。

这还是初步的,这些人被抓,再一审,拔出萝卜带出泥,必然成倍成倍的翻。

张瑞图深知现在的官场,一人入罪,必然牵扯出一大批,何况是崔呈秀。

这位是魏忠贤的五虎之首,在天启四年后,权势大到能逼走首辅!由此可以想见,他的党羽必然多不胜数。

第二份,是三法司、西厂联合上报,主要是关于张家口,宣府等地的走私盐商的名单,范,王等赫然在列,但名单很长,竟高达一百二十二之多!

最后一份,是钦使温体仁上奏,主要是查到的涉入六大转运司以及哄抬盐价等案件中的不法盐商,除了晋商之外,最多的则是南直隶商人。

名单并不多,才三十多位,但其中几个,张瑞图认识,之所以认识,是这些人与几位宗室藩王有关。

张瑞图对着三份名单,仔仔细细,前前后后看了三遍,心里除了不安恐惧之外,没有其他情绪。

他要是批了这三份名单,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别说现在的朝廷,就是朝廷之外也没人会放过他!

迟早会被秋后算账!

同时,这件事必将史书留名,即便是以往从不在乎所谓史书的他,现在也惶惶忧虑起来。

他一笔勾下去,是数万人的人头落地!

咚咚咚

这时,门外突然响起敲门声。

陷入沉思的张瑞图陡然被惊醒,抬头看到是周道登,他慢慢又松口气,漠然道:“周阁老,有什么事情吗?”

周道登进来,微笑着道:“明日鲁王嫁女,张阁老收到请柬了吧?”

张瑞图自然是收到了,要是以往,他可能会去,但现在,他没有这个心情,随口道:“朝臣与藩王,还是有些距离为好。”

周道登一怔,旋即就有所明悟,道:“张阁老,还在头疼名单的事?”

张瑞图目光都在三份名单上,道:“周阁老不是有抄录送过去吗?”

周道登见张瑞图凝色踌躇,心里暗自摇头。

张瑞图是陷入了一个误区。

这些名单送上来,他真的以为,是六部等拟定,先送到的内阁?乾清宫会事先不知情?六部敢这么做?

再说,既然已经送上来,还会允许内阁拒绝?

------题外话------

六千字大章~~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