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九十三章 兄弟情深

东晋隐士 第九十三章 兄弟情深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雨没有下,气氛不太融洽。

“夫人,你可别忘了,这是王凝之,”似乎是在提醒郗璿,又似乎是在提醒自己,王羲之板着脸,说道:“王凝之,休要诓骗你母亲!”

“我已经收到兄长的信了,你一进书院,就殴打同窗学子,就连束脩,都只交了一两金,还讲什么歪理,在那里让陈夫子下不来台。”

听到这句话,郗璿似乎也想起来什么,脸色难看几分,眼神锐利起来:“我记得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束脩乃以表心意,何曾以金量学问?”

“王凝之,这是你作的诗对吧?”

王凝之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些,心里暗骂,这个王迁之怎么回事,就像个小学生一样,还背后告状的?

还有没有点山长的谱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眼前这两人才是大难题,王羲之其实还好,他本就是个狂放的性子,如果自己不是他儿子,说不得他还会赞扬一声呢。

问题在老娘这里,郗璿可是个厉害性子,而且相当尊师重道,作为郗鉴的女儿,发作起来,就算是王羲之,那也只能哄着。

本来打算哭诉一番就混过去的,有什么事儿慢慢说,结果现在只能找个赶紧找个借口了。

“爹,娘,话不是这么说的,你们不能只听信一面之词……”

“闭嘴!兄长执掌万松书院多年,向来是公正严明,即使在整个扬州,都向有贤名,岂会因你妄言?”

“夫君,”郗璿开了口,阻止了王羲之,又转向王凝之,“娘给你这个机会,你来说。”

“爹,娘。”王凝之站了起来,拱手行礼,“请听儿子一言。”

“山长自然不会因为这么一点事情就与父亲撒谎,他所言句句真实,但是,山长了解到的,毕竟只是他看见的,并非是完整的,就像我以前总喜欢弄些小玩意儿,同一件东西,七弟喜欢,六弟却觉得无甚意趣,便是这个道理。”

“先说一进书院,就殴打学子这件事情,山长当时并不在场,所言也都是听夫子们所说罢了,当日,我上山之时,已经有几个学子正在动手了,却不是那种年轻人口角打架,而是大家以武会友。”

“当然,”似乎知道王羲之要说的话,王凝之抢先一步,“父亲可能觉得,都是去书院读书的学子,便是要交朋友,也是以文会友,岂会以武会友?”

“这便要说到这文武之事,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自然不需我再多言,我要说的是,书院里,不同于平日我们和其他家族聚会,弹唱,诗文相和,这种场合动武,当然不雅,再有就是,毕竟这些聚会,多有女眷在场,自然是不能动武的。”

“但书院弟子,均为男子,且大家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能动手,片刻之间,便见高下之事,又何须坐而论道?当然了,也不是人人都参与,只是我们几个本就对武道有所喜爱者切磋罢了。”

“父亲想必该听过前些日子,钱塘马文才的事情了?”

王羲之微微点头,却不说话,这也是他很不爽的一点,王凝之与人打架就去,只要能打赢,就是好的,可偏偏他人就在钱塘,却被书院里一个同窗给抢了风头,作为父亲,当然是不爽的。

虽然并不想要王凝之出现在朝局中,但毕竟是当父亲的,能看见儿子有本事,谁不喜欢?

“马文才,我,都算是书院里常切磋的朋友了,关系很好,当日除了我们,还有一个王蓝田,那更是我们书院里最受欢迎之人。”

“至于一两金,”王凝之迅速转移话题,“我是谁,我是琅琊王氏之人,便是去虚心求学,也不能泯然众人,自然要让他们明白,我与其他人之不同,仅此而已。”

“所以,你是在故意卖弄学问?”王羲之神色有些不对劲了。

王凝之急忙摆手,他当然是知道,自己老爹一向以淡泊名利为荣,要是自己去显摆,一定会让老爹趁机教育的。

“当然不是,我身为王家人,自然明白我们琅琊王氏的清高,但是父亲,我毕竟年轻,还达不到您的那种境界,不以外物为喜怒之意,您要给我时间,慢慢进步。”

“我看你根本就没想进步!”王羲之‘哼’了一声,虽然言辞不见温和,神色却轻松了些。

王凝之也松了口气,还是老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自己这么吹捧老爹,他总不能发脾气吧?

“快些用早饭,我已经让家里给你准备好了,然后沐浴,好好休息,等晚点再来。”郗璿也站了起来,拍了拍王凝之的肩膀,一边推他出门,还在王凝之耳边轻声:

“别以为能糊弄了娘,晚点给我回来老实说!”

走入后边的用餐厅,王凝之注意到,这段时间,家里的书画又多了些,挂在墙上,有些一看就是王羲之的笔法,这天下恐怕没人能模仿得了,便是自己兄弟们,也不及其十分之一。

“二哥!”

“二哥好。”

看见王凝之进来,家里的几个兄弟,除了王玄之夫妇都站了起来,拱手行礼,相当端正。

王涣之,王肃之在前,王徽之躲在老四背后,王操之则躲在他的背后,还没忘了把嘴里还喝着粥的王献之给推出来。

只有王孟姜,坐在何仪的身边,正在被大嫂擦着嘴巴,两条小腿儿晃呀晃。

“嗯。”王凝之扫了一眼,颇有威严地点点头,看来自己多年的教育还是有效果的,面对孩子该怎么办,当然是一力降十会了。

所以,这些年来,正常情况下,兄弟们最怕的,不是老大王玄之,而是王凝之。

不过王凝之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害怕也是尊敬的一种表达形式嘛,都是自家兄弟,就没必要那么讲究了。

“大哥,大嫂。”认认真真地行礼。

“嗯,坐吧。”王玄之只是抬起头看了一眼,便继续喝着粥。

只有何仪看着这兄弟二人一板一眼的问候,有些想笑,嫁过来没多久,她便问过,为什么王凝之这么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会这么尊敬自己这个大哥。

王玄之给她的回答是:

“我以前也问过他,二弟跟我说,榜样的作用很重要,只有他在兄弟们面前表现出对我的尊敬,才能让兄弟们尊敬他,如果有人不照做,那就可以有充足的理由教训了。”

何仪在捂嘴笑了好一阵儿之后,才问道:“我感觉凝之不是为了什么榜样,教育弟弟们,只是想找个借口,让你这个大哥也不插手他欺负弟弟们吧?”

不过让她很惊讶的是,王玄之很认真地点点头,表示同意,然后说道:“这我当然知道,不过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妥,二弟说的没错,只是我要的是榜样,他要的是借口而已。”

很难说,这对兄弟,究竟谁更聪明些,不过何仪可以确定的是,有这一对兄弟在,王家无忧了。

把爬到自己身上的王孟姜扶正了,王凝之这才开始了自己的早餐。

虽然不算很丰盛,但是和书院的白粥腌咸菜比起来,已经是强多了。

用过早餐,沐浴之后,王凝之总算是回到了自己的小屋,把包袱丢给跟进来的王献之和王孟姜,任他们翻腾,自己倒在床上,很快进入梦乡。

赶了几天路,着实疲惫。

再醒来的时候,左右看看,屋子里的陈设,倒是和自己走前一样,只是那堆小玩意儿,明显少了些,怕是被那两小的没少拿,顺着阳光往窗外瞧了一眼,远方的太阳光,斜斜照在院里已经光秃秃的树上,虽然刚过午后,冬日的太阳却已经走到了天半边。

推开门,一股寒冷的空气顺着胸腔而下,还带着的一丝困意,便一扫而空,伸了个懒腰,王凝之施施然地走到隔壁,很熟悉地趴在窗户边偷窥。

反正大哥已经成亲,搬出兄弟们的小院子了,剩下的人,当然是自己做老大。

“王徽之!”

正坐在案几后面,手里捧着一卷书看得滋滋有味,王徽之闻言就是一个哆嗦,转过头来,一把将书塞进坐垫下,干笑两声:“二哥,你起来了?”

毫不客气地推开门,王凝之冷笑一声,“把书给我交出来!”

不得不说,这种趴在窗户上观察,然后进去逮人的乐趣,实在是令人着迷。

“不,不是,二哥,没啥,你刚回来,我们出去转转,山阴现在多了很多玩意儿,就是你喜欢去的悦来楼,也有几种新酒,还有绿柳姑娘,上次我们去,还说你不在山阴,这里都冷清了许多,很想念你的……”

王徽之一边往出走,一边拉着王凝之喋喋不休,却被一把推了回去。

“小小年纪,看什么不健康的东西呢?还怕人发现?信不信我拿了去给娘看?”王凝之深深感觉到自己作为家中老大,如今应该负起的责任,一边往里头走,一边继续说道,“再多的小玩意,也不如我自己做的有趣,至于悦来楼,那是你这毛头小子该去的地方吗?”

一巴掌抽在他脑袋后头,王凝之摆出了最近学到的陈夫子的架势,只是可惜了,自己还没有那一缕古怪的小胡子。

王徽之眼见逃不过,只能苦着脸从坐垫下边,抽出自己钟爱的图册,可怜巴巴地递给王凝之,“二哥,你可千万别拿给娘,我这是好容易托人捎回来的。”

王凝之‘哼’了一声,接了过来,脸色就僵硬起来,这不是鸣翠楼里头的图册吗?

还是前段日子,刚出的陆小凤系列,王凝之一把掀起坐垫,下头还零零散散的有几本三侠五义。

这就相当令人尴尬了。

“咳咳,你这是从哪儿弄来的,我记得这些书还没到会稽吧?”

“托人从钱塘带回来的,咱们这儿只有几家茶楼里有故事,还都是零零散散的,我这也是拼凑起来,一点点看的。”

王徽之眼巴巴地看着书册,小心翼翼地回答,生怕王凝之给他撕了。

“你怎么不让我带啊?”

兄弟两人对视几眼,王徽之眼神变了变,“二哥,我叫你带,你会帮吗?”

“很明显不会。”王凝之理直气壮,“除非……”

“除非加钱,我懂,而且加钱你也不一定会帮,说不准还黑吃黑,我还不知道吗?”王徽之把话接上,然后就脑袋挨了一下,抱着头躲开几步。

“哼,小小年纪,怎么心思如此阴暗,看来我真是对你缺管少教了,明儿再修理你,先说说,这些书,你们都爱看吗?”

王凝之清楚得很,王徽之在山阴,朋友可是多得很。

家里兄弟几个,王玄之的交际范围其实不大,基本上都是每家的长子嫡孙之类的,如今也都步入朝堂,而其他的人,那都是交友甚广,大概只有王肃之和王操之差一点,毕竟一个整天板着脸,另一个害羞得很。

尤其是这个王徽之,年纪轻轻就很有父亲的格调,要不是家里管得严,估计早就每天跟人喝趴下了。

听到王凝之的话,王徽之顿时眼前一亮,“那当然是相当爱看了,从三侠五义开始,我们就守在茶楼里头,可是这故事从钱塘传过来,就已经是缺斤少两了,又很多时候都连不上,断断续续的,让人不爽,我上次本来想托大哥去钱塘看你的时候,捎几本回来,可是又怕他絮叨,最后还是请了大嫂,给我带了些。”

“这几本都是前几日江述闵给我带来的,”说到这里,王徽之声音突然低了下来,凑上前来,“二哥,听说这些故事,都是今年,从钱塘一家叫做鸣翠楼的茶楼传出来的,你去过没?”

“去过啊,”王凝之挑挑眉,“你想干嘛?”

“等我啥时候去钱塘探望你,你就能带我去听书了啊,我已经在跟娘争取了,毕竟你一个人孤身在外,我实在不放心。”

王徽之笑得开心,又挨了一下,顿时委屈起来。

“什么时候,轮到你来担心我了?”王凝之瞪了下眼,“不过鸣翠楼的掌柜,过年之后,就会来山阴,你也不用去钱塘了。”

“啊?”

“呵呵,我还不知道你,不过是想找个机会溜出去玩,别做梦了。”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