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三百四十六章 最后的一堂课

东晋隐士 第三百四十六章 最后的一堂课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陈子俊一袭青衫,手握书卷,在微风中诵读圣人之言,站如松柏, 挺拔而卓然,颇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之飘飘欲仙的感觉。

难得今日,陈子俊并不想像往日里一样,下去在学生之中巡逻,随手挑几个不顺眼的起来刁难,而是一脸的淡然, 目光时不时落在课堂外。

春夏之交的小青峰,是一年里最美的时刻。

远处的山麓, 连绵不绝, 那自山涧而落的清泉,清越激扬;隐约可见的钱塘,干事儿麻利的妇人,已经点起了袅袅炊烟;山上的杨柳林中,飞鸟群群,低吟浅唱。

风吹过竹林,竹叶的清香便混入风中,拂过脸颊的时候,一缕幽香,沁人心脾。

“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或言,智者之乐, 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而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或以五行而论,知者属土,故乐水;仁者属木,故乐山。”

“智者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故以水而喻。仁者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故以山相拟。”

“此即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其多意。”

陈子俊收回目光,看着底下坐着的学子们,很是感慨:

“学子们,如今你们课业已满, 夫子我最后便以此言而相告,望你们能知山乐水,无论是知者,还是仁者,都应当谨记书院之教诲,谨记夫子们之恩情,谨记同窗三年之情义,谨记这三年来,不曾虚度的时光。”

说到这里,陈子俊明显是有些动情:

“学子们,这三年里,夫子我是看着你们,一点一滴地学习,进步,到如今,你们都学业已成,各有前程,真是甚慰吾心,看着你们的样子,才让我觉得,这三年的辛劳,都是有意义的。”

“无论是知者,还是仁者,你们都要一以贯之,非扬长避短,而是取长补短才好,就像夫子我,少时曰仁,宽厚而稳重,一心求学,不为外物所惑,而后得智,学以致用,入朝为官,造福天下百姓,老而复仁,安宁,平和,崇高,任劳任怨地教授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将自己浩瀚的知识,传授于你们。”

“此乃知者,仁者相结合,所谓双全者也。”

“你们如何,尚且做不到如夫子我这般,也不必气馁,只需牢牢记住夫子平日里的言行举止,加以学习,总有一天,会达到我这般境界。不再以外物之盛衰牵动内心之悲喜。”

“在离开书院之后,也应当时时归来,拜访夫子们,再得指点,若有困难,犹豫不决,自也可再问于书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和诸位夫子们,都会耐心指正,助你们一路前程坦途。”

“山豫不明,水波不兴,日月交替,唯有学问一道,不可置弃,望诸君谨记。”

说到这里,陈子俊深深一揖,学子们都齐齐站起回礼。

而坐在课堂后边的山长和其他夫子们,则都是面带笑容,抚摸着各自大大的胡须,很是欣慰。

重新站直,陈子俊开口:“接下来,请山长为各位讲话。”

王迁之站上讲台,深切地看着各位学子,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划过,露出个笑容,和往日里的严肃不同,今日的山长,显得格外亲切而慈祥。

“学子们,这就是你们在书院里的最后一堂课,也是你们之中,许多人在书院的最后一天了。”

“三年的时光,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你们在书院里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在小青峰上的春花秋月;和夫子们问答之间的引经据典;与同窗们据理力争的辩论;每一次清晨上课的钟声;每一个夜晚的烛光;每一个清晨和黄昏;每一次欣喜的雀跃;每一次失意的惆怅。”

“这些都是你们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从今以后,你们更要明白,学无止境,但并不仅仅是在书本之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

“最后,我也要感谢诸位学子,三年的陪伴,你们从书院里学到了很多,书院也从你们身上,收获了许多。”

“在此,我作诗一首,以送诸位。”

“胸怀天地阔,眉间一字宽。

振衣千绝岭,濯足万里江。

立身如白玉,抬手尽曲直。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说罢,王迁之微微躬身,学子们纷纷站起,低首行礼,齐声:“谢山长!”

王迁之眼里有些晶莹,笑着摆摆手,便转身走了。

陈子俊再上台来:“诸位学子,自今日起,你们便可离开书院,所有的品学,皆已归入扬州中正,有几位学子,已经被授官职,勿要耽搁,尽早上任。”

很难得,夫子们离开以后,课堂里居然很是安静,没有往日的那种吵闹,所有人都在默默地看着这课堂周围,似乎想要把这里的一切都记在心里。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王迁之的这句话,似乎一直在耳边回响。

……

小院子里,王凝之打了声哈欠,瞧着那边正在打包行礼的徐有福,吩咐一声:“不用急,咱们还要过两日,总要上山去,跟山长告别,吃个饭。”

徐有福回过头,很是正经:“公子,我知道,不过咱东西比较多,总要先准备上。”

王凝之愣了一下,“你什么时候这么体贴了?”

徐有福‘嘿嘿’傻笑,“前两天去帮着小丫收拾家当,她跟我说的,凡事儿都要提前做准备,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王凝之长叹一声,摆了摆手。

徐有福倒也不以为意,跟着王凝之这么多年,早就熟悉了他的脾气秉性,于是乐呵呵地继续收拾着。

倒是树下坐着,正在编织的绿枝有些疑惑,低声:“夫人,怎么公子不高兴了?”

谢道韫的目光从书里抬起头,瞥了一眼,“夫君,这是在感慨,以后没有人陪你过那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日子了?”

王凝之很是悲伤地点点头,“人人都是爱情的奴隶。”

“夸一句,还喘上了,”谢道韫白了一眼,“不就是那种走哪儿算哪儿,想到什么干什么的懒散日子没了吗?”

“不,”王凝之抿着嘴,摇头,“就算是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要有规有矩,计划安排着过日子,我也不会随波逐流,不会丧失本心的。”

“哪怕只有我自己,也一样要做那天上最亮的星星。”

“对了,你给祝英台去信了吗?”谢道韫及时地转移话题,避免丈夫又开始自吹自擂。

王凝之皱眉,“去信做什么?”

“梁山伯不是被选去,擢拔为貿县县令了吗?”谢道韫淡淡地,“那地方连年水患,民不聊生,就凭梁山伯那简单的一腔热血,怕是行不通。”

王凝之耸耸肩,“他可不这么觉得,反而高兴的不行,还说什么要做,就要从最难的做起,要为民谋福。”

谢道韫轻叹一声,“你呀,就不能帮帮他们?梁山伯不肯告诉她,你去说一声,让祝英台心里有个考量。”

“我都把信给了梁山伯,剩下应该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王凝之表示不情愿,“你是没见那梁山伯哭哭啼啼的那副恶心模样。”

“帮人帮到底,”谢道韫被逗笑之后,还是说了一声,“祝英台有此勇气,我很是喜欢,倒不妨多做一事,我想着,这或许是个好机会,县令虽小,也是官职,梁山伯去了祝家庄,肯定是不会说的,但祝英台提前知道,也便能和她父母相说,多少有些底气。”

“你还是不了解她,”王凝之撇撇嘴,“祝英台的底气,可是和这些无关,纯粹来源于她那股子疯劲儿。”

“不过去封信,倒是可以考虑,”王凝之仿佛突然想起什么,眼前一亮,口风突变,“祝英台虽然是个疯子,但总算还不傻,她那爹娘,可是攀附权贵的性子,想要爹娘点头,梁山伯就必须是个有出息的,虽然只是个小小县令,但祝英台肯定能吹嘘得多有前程一样。”

“我帮了他们这么大一个忙,让梁山伯不用遭白眼,他们总是应当感谢我的,梁山伯虽然是个穷光蛋,但祝英台可不是,祝家庄可是有名的大财主。”

王凝之边走边思考:“不能明说,不然这个人道德比较低下,一定会翻脸不认人,我还是先跟她说,有个好消息,吸引一下,然后再暗示一下……”

“你开心就好,”谢道韫又把目光收了回来,对于丈夫发癔症,并不感兴趣,而是和绿枝讨论起了小衣裳的编织手法。

“就是说,”绿枝拿起手里的小衣服,和旁边那件比了比,很不服气,但又无可奈何,“我学了这么多年,自己也亲手织过多少东西了,都比不上徐婉这件。”

谢道韫轻轻点头,“徐婉确实费心了,这般的精致,可不是靠个耐心就行的,上次我们下山的时候,我还问过她,手上那几个针眼,怕也是这么来的。”

“这种针脚,应当是设计过的,”绿枝细细研究着,“身上针脚绵密,保暖很好,而小胳膊这里,却略为通透,可纳风,又不至于吹着。徐婉那一双弹琴的手,居然能织出这样的小衣裳,下了苦功夫啊。”

正在院子里溜腿儿的王凝之,听到这儿,也凑了过来,虽然听不懂,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妻子看这些衣服,向来不会注意这些细微之处,她也会女红,但毕竟身份摆在那儿,除了给自己织过条帕子,就再不动手了。

至于绿枝,平日里忙得很,这还是王凝之头一回见她编织出一整个的小衣裳。

见到王凝之过来,绿枝就要站起来,王凝之则摆摆手,“不用起来,这儿不还有凳子吗?”

也不让绿枝去拿,自己搬了过来,坐在桌子的另一边,王凝之疑惑:“你俩怎么对这个感兴趣了?”

对于王凝之的问话,谢道韫并不作声,而是举起书来,挡住了自己的脸,一副要认真学习的模样。

王凝之顿时就更疑惑了。

绿枝则被他盯着,看的发毛,又不敢开口,只好一边斜着眼睛,一边努努嘴,脸上的表情怪得很。

王凝之在她的表情中,仿佛察觉到什么,愣了一小会儿,才张开口,没出声音,而是嘴巴动了动,无声地问了一句。

绿枝点点头。

王凝之眼前一亮,再就顾不得了,直接问:“什么时候的事儿?”

“应当有一个多月了。”绿枝也是忍不住了,笑得开心。

王凝之咽了口唾沫,看着躲在书后头的妻子,“夫人?夫人?”

谢道韫把书放下,一张脸通红,先是恶狠狠地瞪了一眼绿枝,这才对上丈夫的目光,在那殷切希冀的目光下,轻轻点头。

王凝之‘腾’的一下站起来, 足足绕着院子走了两圈儿,才站定在妻子面前,声音微微颤抖:“真的有了?”

谢道韫白了一眼,却是风情万种,“应该是真的。”

王凝之先是‘嘿嘿’后是‘哈哈’最后绕着圈子吼了一声:“我也是要当爹的人了!”

“嚷嚷什么!”谢道韫斥了一句,但丈夫明显已经听不进人话了。

“不行,冷静,一定要冷静。”王凝之自言自语着,算算时间,可不就是刚上山那几日,还未开学的时候,自己跟妻子住一起的日子吗?

“先去给家里信,谢家也要通知到,让他们派人来接,衣食住行,都必须注意,大夫,先找几个大夫一路陪同再说,对,大哥,让大哥找一下京城里那几位稳婆,先送到会稽再说,写信,我这就去写信。”

“有福,徐有福!赶紧给我滚过来!”

一脸懵的徐有福从隔壁屋子露出脸。

“你,去山下,带上家里的护卫,把钱塘的好大夫,还有稳婆之类的,全给我带过来!”

“要稳婆干什么!”谢道韫忍不住嚷嚷一声,又瞪着绿枝,“你看,就说慢慢来,不能直接说!”

绿枝一脸无辜。

()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