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三百二十六章 我想死你们了!

东晋隐士 第三百二十六章 我想死你们了!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文才兄!”

骑着白马,帅气逼人,随着在军中打磨,愈发刚强坚毅的马文才,刚到山下,正要下马,就听到山上头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声音。

不知道为什么, 马文才的脑袋里,出现了一个想法。

这一定是假的,是我骑马太快了,被风声影响到了。

重来。

马文才闭上眼,再次睁开,果然就没那么声音了,翩翩然下了马,却始终不敢抬头看。

“文才兄!你在干嘛!快点儿啊!”

那个声音又一次响起,马文才抱着一丝丝最后的希望,低声:“马统,是他吗?”

“公子,是他。”马统的声音多少有些颤抖,目光就盯着山腰上,书院大门口,那两个不算是很熟悉的身影。

马文才叹了口气,本来还以为能安然度过这最后的几个月,从此以后,天南海北,再也不要见到这个讨厌的家伙了,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

抬起头,努力地挤出一个笑容,马文才点了点头。

“文才兄,快,上山来,我都等不及了!”

“好, 我这就来, 王兄, 好久不见了。”

马文才在心里叹了口气,很无奈地迈开了步子,自己如今就在谢奕手下做个小官,说起来,那还是谢道韫的老爹呢,难道就一辈子都离不开这两口子的阴影了吗?

磨磨蹭蹭,脚步异常缓慢,马文才只盼着,这时候能有个人来,把这尴尬的气氛打破,看王凝之那架势,就是摆明了要来个促膝长谈,而且,他那个小桌旁边的筐子是做什么用的?

灵光一现,马文才突然就明白了。

王凝之这是又要巧立名目,来这儿跟大家收礼物了,这次又是什么借口,好久不见了?还是要大家庆祝钱塘的春天?

讲道理,虽然王凝之在书院的日子没多少, 连大家一半都不够, 但是书院的学子们,都是感觉自己把这辈子的节日都过完了。

不是没有人提出过质疑,就比如祝英台,就问过哪儿来的那么多要庆祝的事情。

但是王凝之当初的回答,就让人都大跌眼镜:“只要心里有热爱,每一天都值得我们庆祝!”

跟在马文才身边的马统,也是一脸的悲凄,徐有福不在的时候,自己也是书童里的老大,如今跟着公子,更是入军的人了,本来这次回书院,是打算好好吹嘘一下,也收几个小弟的,可是一切的幻想,都已破灭。

主仆两人,一个在勉强微笑,一个在要哭出来的边缘,上山的路,显得又长又陡。

所幸,人生总是能有意外的惊喜。

“王兄!马兄!好久不见啊!”一个粗犷的大嗓门在山下出现。

荀巨伯背着一个书筐子,昂首阔步,脚步飞快,嗓门更快,这一年的时间,本就魁梧的他,更加壮了些,脸上带着笑,急匆匆赶来。

马文才回头,脸上洋溢着笑容,从来就没这么喜欢过这个家伙。

很快,三人就聚集在大门口,王凝之一脸的笑容,拍拍荀巨伯的肩膀,又捏捏马文才的手臂,相当的满意,点点头,说道:“很好,看得出来,这一年你们都过得不错啊!”

荀巨伯‘哈哈’大笑,“那是,你如今声名鹊起,整个大晋都有名,我们同为一届学子,岂能差你那么多?”

虽然不理解他这种盲目膨胀的自信心是哪儿来的,但王凝之也不打算追究,笑容满满,拉着俩人坐下:“来来来,多日不见,先痛饮三杯,我还有礼物要送给你们。”

马文才并不搭话,拿起杯子一饮而尽,然后才皱了皱眉:“茶?”

“当然是茶,这可是山长院子里新收的春茶,等闲拿不到的,我也是拜托王兰给带来的,要和好兄弟们相见,当然是应该用最好的招待你们。有福,快把我们的礼物拿来。”

然后,马文才就傻乎乎地看着手里的贝壳项链,只是眼角在不停地抖动着。

贝壳谁没见过啊,虽然这几个看着比较大而光泽,也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吧,除非说上头这些古里古怪的图案是什么名家大师所作,或者自己能感兴趣一些。

“没错,”似乎是听到了马文才心里的疑惑,王凝之坦然开口:“你们肯定也注意到这上头的图案了,这可是麒麟,是我不眠不休,亲手给大家所画,你们也知道,如今我早就今非昔比了,想要拿到我的画作,那可是非常困难的,而我为了大家,决定全部送出!”

“王兄,这玩意儿,男人能戴吗?”荀巨伯皱着眉,问道。

“当然可以!”王凝之一甩衣袖,“你见过姑娘们佩戴吗?”

“没。”荀巨伯摇摇头。

“这不就对了?姑娘们不戴,那不就是男人佩戴的?难道还有其他人?”王凝之理直气壮,不等他们反应,又说道:

“啊,能将自己的心爱之物,珍贵之物与朋友们分享,真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了,只有这样,才配得上我们的身份,配得上我们的感情,你们说对吗?”

“马统,去把我带回来的白玉匕首拿来,送给王兄。”马文才实在是懒得听这些东西了,说来说去,不就是想在自己这儿打秋风?

要是不出个见面礼,估计今儿上山都困难,就算是上去了,也躲不开以后的麻烦,就凭王凝之这张嘴,恐怕用不了几天,他马文才小气抠门,只收礼,不送礼的事儿,就会从那个鸣翠楼,传遍整个钱塘。

王凝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接过来看了几眼,说道:“文才兄,看你一路舟车劳顿,想必十分辛苦了,我就不耽误你休息的时间,早些回去吧。”

讲道理,要不是我真的一眼都不想看到你,我绝对会打你的。

在心里安慰了自己几句,勉强不去想老爹劝说自己的话,让自己不要得罪王家,马文才挤出一个笑容,扭头就走。

马统急忙跟上,装作听不到徐有福热情地说什么晚点儿去找自己叙旧的话。

至于荀巨伯,王凝之挑挑眉,看着他拿过来的一些吃食,目光又放在了他的箱笼上。

荀巨伯倒是光棍儿:“王兄,我倒是没想到这一茬,要不是马兄,我都忘了,可是我来的路上,也没准备什么,箱笼里头就是些书,再就是些路上的吃食,要不这样,我那个水壶,卖相不错,你就拿了去?”

王凝之摇摇头,“巨伯,你也不容易,再说了,咱们兄弟感情,难道是用这些东西来衡量的吗?我已经感受到你的心意了,明儿课堂上见。”

荀巨伯走的时候,还没忘了抓一把桌上的零嘴。

瞧着他走远,王凝之急忙回头:“有福,下次看好人了再摆东西,像荀巨伯,梁山伯这种的,就拿些茶渣子,泡点儿水就行了,他们又喝不出来。”

徐有福点点头:“公子,放心,我明白了。”

然而,瞧见梁山伯的时候,徐有福刚要换茶水,王凝之就拦住:“别,上好茶!”

“啊?”徐有福愣了一下,扭头看去,见到了跟在梁山伯后头的祝英台,马上就手脚利落地上好茶,说道:“祝公子可是有钱人家,银心平日里那些吃的喝的,都快赶上我了!”

王凝之‘嗯’了一声,目光炯炯地看向山下几个人,“此时不宰,更待何时?”

换上一副热情的笑脸,王凝之挥手:“山伯,英台,我想死你们啦!”

徐有福也是有样学样,使劲儿冲着四九和银心挤眉弄眼,表达着自己的思念之情,只是那样子,多少是有些猥琐的。

梁山伯脸上多了些胡渣,还多了些沧桑,眼神却要比以前,更加明亮,似乎是感受到王凝之的殷切,都顾不得那边祝英台低声絮絮叨叨,就大步走上山来。

而祝英台则是一脸的无奈,只好紧紧跟上。

“王兄!”一个大大的拥抱过后,梁山伯上下打量着王凝之,转了一圈儿,才点点头,脸上一片真诚:“自从你去了京城以后,我就十分想念你,尤其是去年京城有段时间很是古怪,就连学子们都在讨论,为什么会突然戒严,镇军大将军又带兵而出,我很是担心你,等你离开京城之后,也没回书院来,我还想着送信去给你,问问情况,还是兰姑娘告诉我,你一切都好。”

王凝之也是一脸的感动:“虽然京城当时的事儿,跟我没什么关系,但是我也吓了一跳,所以才京城一开,就急忙跑回南方了,咱胆小啊,可受不了那些。”

“嗯,”梁山伯郑重地点点头,“以后还是不要去那些是是非非的地方了,王兄你本就才智卓绝,还不如把心思放在真的为民做事上,哪怕不愿,去做学问,也是极好的,凭你的文采,必然是能够留下佳作。”

“对了,”一把将王凝之拽到桌子边坐下,梁山伯从背后的箱笼之中,取出一条长长的书卷来,直接摊开在桌面上,“这是我在吴兴那边,自己所作的水脉图。”

“你看啊,这是钱塘江大坝,往东五十里的地方,是……”

王凝之不是很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听这些,但是每当自己要开口的时候,就会直接被梁山伯拿话堵住,根本无从打断。

就这样,听了一会儿天书,王凝之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机会,亲手把茶递了过去,“山伯,先喝口水,不然你嗓子要冒烟了。”

梁山伯本想拒绝,讲到兴头上,哪儿能停下,但是在要开口的时候,瞧见王凝之那诚恳又殷切的目光,感受到他对自己的关怀,便点了点头,接过杯子来,一饮而尽。

可在自己又要继续说的时候,却发现王凝之已经和祝英台聊上了。

“听说你又跟着山伯一起去吴兴,打扰人家勘察水况了?”

“你会不会说话,什么叫打扰,我是去配合山伯勘察的好吗?”祝英台一听这话,就炸毛了,说别的还好,她最怕的就是别人说她不是去帮忙的,而是去捣乱的。

“呵呵,就你还配合他,去帮忙的,”王凝之撇撇嘴,“上次我去吴兴,又不是没瞧见你什么样子。”

“我什么样子了!我什么样子了!”祝英台瞪大了眼,怒气勃勃,“上次是个意外,这次完全不一样的!”

“反正我也没去,由得你胡说八道,”王凝之摆摆手,表示这个话题到此为止,“我今儿等着你们,是为了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什么?”祝英台皱眉,深表怀疑,讲道理,自己从王凝之这儿,就没得到过一个好消息。

虽然大家认识两年了,可王凝之的行事做派,她还是相当了解的,毕竟怎么说,两个人也是书院里相当熟悉的。

虽然这种熟悉建立在爬墙头吵架上。

今儿一过来,瞧见王凝之那副样子,祝英台就知道这小子绝对不怀好意,只不过自己还没来得及提醒,山伯这个善良的人,就傻乎乎地上山了。

不过有一点很好,那就是山伯一直絮絮叨叨他的治水方略,让王凝之被迫听着,根本就没机会开口。

既然开不了口,那也不错,不管你是什么打算,都实施不了。

可是,讲道理,梁山伯口若悬河的时候,无聊的人,不只是一个王凝之,祝英台也同样如此。

若不是一来这是山伯的心血,二来也确实是在做好事儿,祝英台才听不下去。

就在自己都觉得无聊,想要趁机溜了的时候,王凝之恰好开口了,这也算是好事吧,不过看着这家伙就来气。

“去年,去年我家大侄子出生了,王安之,知道不?”王凝之眨眨眼。

“知道啊。”祝英台点头,“王兰早就把消息在书院里头传了个遍,而且就你王家如今的样子,王家的长孙出世,谁能不知道?”

“知道就好,咱们都是好兄弟,我家有这么大的喜事儿,当然是该请你们吃饭的,这样,晚些时候,都来我的小院子里,我亲自下厨,好吧?”

祝英台眼皮子一跳,一瞬间就看懂了王凝之的意思,急忙摇头:“这就不必了,我们恭贺一声就好,我和山伯都是从吴兴赶过来,一路都没休息好,今儿就想着多休息一下,就不去叨扰了。”

小样的,一顿饭,就想让我送礼?

你侄儿出生,你都要蹭着收礼?

“英台,别这么说,王兄也是许久不见,一番好意,又是喜事一件,你放心,我晚上一定到。”

王凝之从来没有这么喜欢过梁山伯。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