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二百八十二章 曲中意

东晋隐士 第二百八十二章 曲中意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悦来楼。

小包厢里,琴声还在继续着,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听到王凝之的话,谢道韫忍不住笑了笑,回过头来,瞧着丈夫的脸,“嘴这么甜呢?”

王凝之点点头, “都是肺腑之言啊。”

“是吗?那看来我只需要接受夫君的赞美,不用管你会有什么要求了?”谢道韫端起案几上的茶杯,“过时不候噢?”

“别别,”王凝之非常真挚地接过她手里的茶杯,亲自吹凉,“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来,还真有点儿事,要跟夫人商量一下。”

谢道韫微微一笑,说道:“夫君不妨说说看,只要不是太离谱,看在你今儿带我来听曲儿的份儿上,我们都可以商量着来。”

琴声绵绵而过,看似平静而雅致,但小桃红的手指却是在不断地拨弄,只不过对她而言,更多的是一些习惯性动作罢了。

注意力几乎都不由自主地落在对面那一对夫妻身上,男的丰朗俊逸,女的天生丽质,虽然这屋子里还有多人,他们也未有什么动作,但那种亲昵的感觉,却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重要, 只看两人时不时互相瞧着对方,便知道自己今儿的那些羞人想法, 估计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小桃红注意到, 谢道韫坐得笔直, 而王凝之则懒散地靠在软垫上,可每次谢道韫回过头,眼神之中,都仿佛只有她的丈夫一般,至于王凝之就更不必说,他的一双眼睛从来就不会安分,左右乱瞟,可能让他落目最多的,还是妻子。

而楼中的几个姐妹虽然在旁边伺候,却几乎近不了身,只能是做一些端茶准备点心的伙计,等放在桌上,便都是由那个王家的丫鬟来安排的,而徐有福也坐在那角落里,似乎是见怪不怪了。

看来平日里,这小两口,也是如此的生活情况。

心里叹了口气,只看王凝之对他妻子的态度,恐怕也不会给自己什么机会了,至于谢道韫就更不必提了,自己见了她都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可她却能这样温柔地对待自己丈夫,在看见她伸出手为丈夫整理衣服时的神态,小桃红便知道,自己是没什么希望了,有这样的妻子,还会有别的心思,那才是怪事。

带夫人来这种地方,虽然他不是头一遭,但确实够奇怪了。

因为一般人带自己的夫人来乐坊,要么就是已经上了年纪的老爷夫人,人家也确实就是过来听个曲儿的,毕竟来这里听曲,和请姑娘们上府演奏,那需要的钱可不一样,若不是开宴,一般是不会有人私人相请的。

至于另一种,则是年轻人们,大多是聚会之类,大家都会带上夫人,在大厅里聊天说话,而自己则和其他的姑娘们一起演奏,不过这种也不多,毕竟对于公子们来说,带夫人来这里,那可就真成了听曲儿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别的不说,就连和姑娘们说说话,都要小心翼翼,哪家的公子会愿意呢?

可不小心翼翼也没办法,毕竟能给自己做夫人的,自然也是世家小姐,谁又怕了谁?

大概这几年里,也只有眼前这两人,明明是夫妻,还一起来乐坊,偏偏还是在小包厢里,单独要自己弹琴来听。

想到这里,心里多少有些失望,和自己想的不同,自从自己进来之后,王凝之除了冲着自己笑笑,就没有别的表示,就连和自己说话,都是他的妻子来,看来自己想着借王凝之的东风,是很难了。

如果今晚之后,自己敢出去乱说,甚至做出些暗示,那未来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对于这些青楼乐坊的姑娘们来说,这行业里头,大家该懂的都懂,如果是些公子哥儿来,那即便只是听了首曲子,或者聊了几句,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姑娘们也大可以肆意宣扬,就说什么两情相悦之类的,一来给自己添些光彩,让大家都觉得自己很受欢迎,二来也不会引起什么麻烦,毕竟对于这些公子哥儿来说,这也算是件风流雅事,谁不想有几个红颜知己呢?

而且,毕竟是他们来的时候,花钱请自己的,总不能说一点儿意思都没有吧?否则何必要挑自己呢?

可以说这是一件两全的好事儿了,不论是成婚的,会觉得自己依然魅力十足,下次继续来找自己,还是未婚的,更加想着让自己能被姑娘们青睐,哪怕是出去跟别人吹牛,也是不错的。

但是今儿不同,有夫人在的时候,总是要仔细考量的,毕竟,不是谁的夫人都会这么大度,陪着丈夫来这种地方听曲儿就已经很难了,还要说什么丈夫和楼里的姑娘是红颜知己,这就会让夫人们很不爽,感觉好像是自己拦不住丈夫就算了,甚至还要陪着丈夫来见红颜知己。

而看谢道韫这个样子,大度不大度的不清楚,只看她对丈夫的那种关注程度,恐怕就不像是个能接受丈夫在外头有什么‘红颜知己’的样子。

当初这两人成亲,王凝之一首催妆诗名动会稽,人人称赞这绝对是个好丈夫,但也有不少人,风言风语,说什么‘不过是两大世家联姻,王家为了得到谢家的支持,还真是不遗余力’之类的话,尤其是对于嫉妒王凝之的公子哥儿们来说,这都是很平常的话。

可是在今天,自己算是真的亲眼看见了他们夫妻二人的相处,小桃红就明白了,那些人不过是在胡说八道,诋毁别人罢了。

想到这里,小桃红嘴角也露出个笑容来,既然人家两口子这般和睦,自己也就别想着那些有的没的了,省的到时候惹恼了人家,反而不美,还不如就真的弹首曲子来听,王凝之既然请了自己来弹琴,还带着夫人,那就是真觉得自己琴艺不错,若是能以琴动人,让他们两口子时常来听一曲,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宣传了,不是吗?

整个会稽,谁不盯着这两口子呢?有时候要宣传自己,也未必真的非要拉扯上什么男女关系,就真的是以琴艺扬名,也很不错啊。

前些时候还听说,钱塘那边有位叫杜雪的姑娘,就是凭一手棋艺,打动了一位王公子,如今已经赎身而出,两人开起了店。

说是做出新糖来,还有什么糖霜糖水的,很是受到欢迎,还跟那位王公子出双入对的,怎么看未来都是一片光明。

她一个青楼姑娘都能凭下棋有了今日,我一个乐坊的姑娘,难道不能凭着弹琴博一个前程?

谁说楼里的姑娘,就一定要靠取悦男人了?

想到这里,小桃红就把心思重新放回了面前的琴上,打定了主意,今儿一定要一展琴艺,让这两口子以后出门也能对人称赞自己,顺便有空了再过来听。

虽然琴音明显不同了,但王凝之是没有时间想的,因为他正在眼巴巴地等着谢道韫的答案。

谢道韫则似乎感受不到丈夫的焦虑,只是把目光放在手里的茶杯上,好久了才开口,神色相当不渝:“你想给马文才介绍去军中?”

王凝之点点头,“前几日兰儿不是给我们来信了么,给我的信里说马太守前些时候向把儿子给彭城那边介绍过去,可是马文才拒绝了,打算去最前线。那最前线,要不就是荆州桓温的地盘,要不就是扬州,豫州,徐州这边,你爹他们几个的地方。”

“马文才想去哪儿?”谢道韫淡淡开口。

“他想去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若是去了桓温手下,是个麻烦啊。”王凝之回应,“钱塘,吴郡,吴兴,这都是江南士族的地盘,本来他们在张家没有搭上张道御之后,算是一蹶不振,可若是和桓温牵上线,那就不一样了,死灰复燃不说,他们为了得到桓温的支持,一定会大肆将江南物资输送,还会在朝廷上说些不该有的。”

“马文才本身不算什么,可马太守一旦和张家合作,加上桓温,恐怕扬州这一带,殷浩大人就更加难以支撑了,上次桓温兵过宣城,就已经逼着他辞官,好不容易起复,本就对扬州掌控不足了,若是这三郡之地再离心离德,恐怕……”

王凝之很无奈,但还是要慢慢讲,要是换个别人,当然很好安排,自己能想到的这些,谢道韫自然可以想到,甚至会比自己想的更加全面,对方案和办法也是尽善尽美,但没法子,谢道韫对马文才一向没有什么好脸色,这王凝之是清楚的。

就算是当初在钱塘的时候,谢道韫便很是不喜马文才,不论是下棋,还是论武,都算是教训了一顿他,而也是因为这些,所以在上次两人再回书院的时候,马文才都是离得谢道韫远远的。

而去年冬天,在谢家的时候,两人讨论起这些书院学子,谢道韫虽然也认为梁山伯之流,会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不会是个能征善战的将军,但也没有对马文才有几分改观。

用谢道韫的话来说,那就是‘现在看起来马文才确实适合入军,可他究竟有几分本事,还未可知,但就凭他那贪恋战功,轻功冒进,便知他还需打磨’所以到最后也是保留意见的。

可眼下,要做这事儿,那就必须要她点头才行,一来王家在军方势力微弱,甚少有直接管辖地区,尤其是边境地带,自从当年王敦后,王家对军务,都很少会插手,这片地区,是谢家多执掌,谢奕,谢尚等人来做主官,虽然名义上都属桓温统帅,但实际上各自为营。

二来,王凝之可没打算为了一个马文才,让妻子不高兴,所以要避免桓温和江南士族勾连,再加个钱塘太守祸乱扬州,这事儿要处理,但也可以换个方式。

“夫人,你要是实在不喜欢他,那我们也可以用别的方法。”

谢道韫闻言愣了一下,“什么方法?”

“马文才想入军立功,马太守也想这样,所以才会有这些麻烦,那如果没有马文才这个人了呢?”

谢道韫看向丈夫,见到他的目光越过窗沿,似乎是在看着天边的月亮,嘴角虽然挂着微笑,可眼中的冰冷,却和平日里大不相同。

“你认真的?”谢道韫声音很轻,心里却想到了那时候在钱塘,自己去翠微镇上的那个晚上,丈夫也是这般神态,只是在那生死之间,他似乎要更加冷漠张狂些。

“自然是认真的,”王凝之回过头来,眼里的冰冷消失不见,就仿佛从未出现过,“我是挺欣赏马文才这种敢想敢做的脾气,可我没打算为了他费多少心思。哪怕他真的去了桓温手下,麻烦也不是处理不了,无非伸手剁手,伸头砍头而已。”

“我可不想让你为了这么点小事儿费心思,你不喜欢,咱就不管他。”

谢道韫打量了丈夫一眼,嘴角微微一弯,“说的倒是轻巧,我夫君这么爱重我,生怕我受一点儿不痛快,那我还不得投桃报李?”

“我回去就去给爹爹写信,不过我可要跟你提前说好,马文才这个人,我能让爹爹安排他就不错了,想真的带兵统帅,那就看他自己表现了。”

王凝之点点头,“这是自然,什么才是好将军,能打胜仗,这些东西可不是咱们能懂的,就算是看在他也帮我对付过齐王,上次在钱塘也跟我们一起给张道御添堵的份儿上,还他一个情,后面他是能立下战功,封侯拜相,还是一辈子窝在军营里,当个小官儿,跟我们没关系。”

“说起来,明年也就是最后一年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去书院?”

王凝之整个人的动作都呆滞了一下,然后才干巴巴地开口:“我还需要去书院?”

谢道韫挑了挑眉:“为什么不去,你还没学完呢,今年就已经因为各种事情几乎都在四处奔波了。明年还不打算去?”

王凝之摸了摸鼻子,略显尴尬,“这个,你也知道,我这文采斐然,书院里又没什么意思,再说了,读书都是为了做官,我本就有了官身,何况老爹还是安排我要去做隐士的,读书实在……”

谢道韫瞪了一眼,“什么话,凡事有始有终,岂有不去的道理?何况读书怎么就是为做官了?读书明理啊!”

王凝之很无辜地看向她:“我还不够明理吗?”

“你倒是说说,你明什么理了?”

“天大地大,夫人最大!”

谢道韫傻了。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