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二百八十章 吾言万句亦不穷

东晋隐士 第二百八十章 吾言万句亦不穷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到王羲之的话,几乎所有人,脸上都浮现出满意之色。

对于楼上诸人而言,王羲之这就是在告诉大家,自己儿子不会参与这种比试,一来是给大家个机会,二来也表现出他王羲之确实是想看看年轻人的本事。

起头的嘛, 不论好坏,不过就是给大家一个示范而已,甚至不会参与到之后的评价之中。

也对,王凝之这样的,若是夹杂在中间,那别人还怎么出头,就算是有人想吹捧一下某一位公子,也总是越不过王凝之,否则别人会觉得小气,毕竟人家是太后都欣赏的人,是天子陪读,能陪天子读书的,难道还不如你家的孩子?

看来王羲之果然是相当贴心的,特意把自己儿子给丢出去,不让他为难大家,一时之间,众人对王羲之更是敬佩几分啊!

不少年纪一大把,胡子花白的老人家,都对王羲之投以欣赏的目光,果然是能沉得住气,在会稽苦心经营这么多年的人,做事儿真是滴水不露,由此可见他安排王玄之入京,应该也是做足了准备的, 这次的东风, 家里可一定要乘上!

至于楼下的年轻人们, 也都松了口气, 首先,不用第一个开口了,这种第一个说话的,总是会受到诸多点评,诸多质疑,别管说的多好,那都是要被这些老人家拿来做样子的,可没有人愿意给他们当靶子。

然后,王凝之来做第一个,只要不是把格调起得太高,那接下来大家就都能和睦相处,关键是他第一个,那也就不参与之后的好坏评价了,绝对是好事儿一桩。

除了几个面露不渝的年轻人,都是这两年会稽有名的才子,觉得好不容易有机会能跟王凝之一较高下了,却被人横插一脚,很是不爽。

毕竟王凝之声名在外,只要能和他比较一下,输了不丢人,赢了赚翻,这事儿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不论别人是怎么个心思,王凝之眼下是顾不上的,只是非常无语地翻了个白眼。

老爹这是想避嫌啊!

要说自己儿子答得好,难免被有心嫉妒者说什么自己在给儿子铺路,而说儿子不如别人,那岂不是在打自己的脸。

所以,直接就把儿子给踢出答题队伍好了。

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果然是老爹一向的行为方式,只不过对于得不到奖励,得不到赞扬的王凝之来说,就很悲催。

谢道韫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夫君,快点说话,不然爹爹要生气了。”

王凝之这才从沉思和不满中回过神来,一抬头,果然老爹正在不满地瞪着自己,大概是觉得自己这么不配合,让他老脸很尴尬。

无奈,王凝之眼珠子转了转,朗声开口:“既然大家谦让,那我就献丑了,来给大家起个头。咱们以秋为题,我便作诗一首,献于诸位尊长前。”

略顿了一下,再开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场中的声音,从他开口时起,便都已经停下,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王凝之身上,这小子是会稽长大的,要说熟悉,其实在场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只不过王凝之作诗,往往都是在钱塘,还在豫章之类的地方,反而是在会稽很少会作诗说文。

这也正常,长辈们的聚会他参与不了,后辈们的聚会上,他又是老大,没有人能使唤他,自然就不需要像普通年轻人一样,动不动就被要求答题来满足长辈们训斥评价的虚荣心了。

所以对于王凝之的才能,大家是都知道的,但作为最熟悉的这些人,却不怎么能见到,今儿倒是个机会。

只不过这几句一出口,大家也都放下了心里那点儿念头,比如他答得不好,就如何如何之类的。

虽然词句并不华丽,但里头那种旷达之意,却仿佛要冲上天际一般。

“好!”

第一个开口,居然是贺家的家主,贺元新的父亲,坐在王羲之的不远处,鼓了鼓掌,笑着说道:“早听说叔平才气过人,一直都觉得不过是个年轻人,便是有些词句造诣,也不过是悲春伤秋而已,却不曾想到,居然能有这般豪情,不愧是逸少之子!”

王羲之笑了笑,眼里有些满意,不过嘴里的话还是要保持自己身份的,“虽是有些气概,不过这小子过于懒散,向来不喜用心用词,罢了,我也懒得说你。”

“逸少可太谦了,叔平这般的心志,藏于词句之中,外溢而生,哪儿是那么简单的,你可不能对孩子们太过严苛……”

听着上头众人的互相吹捧,王凝之倒是无所谓,瞧了瞧贺元新,贺元新微微一笑,“爹爹这是在替我那不成器的兄弟给你道歉呢。”

王凝之轻轻点头,当初贺元礼那小子搭上陈留江氏,就自以为是,等到后来被关在家里头,又被遣送出去,也算是受到了惩罚,毕竟贺元新和自己夫妻二人都是好友,才算是让贺家如今还能坐在这里。

谢道韫这时候总算是把手从丈夫手心里抽了出去,安慰着贺元新,“姐姐不必担心,贺元礼这大半年在外头,想必也学到不少,男人还是该出门去,多经见一些世面才好,这样将来才能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贺元新苦笑一声,“倒是没想那么多,只要他能不闯祸就行了,不过现在他在外头,倒是也不错,最起码不会像在会稽一样惹是生非了,外面没那么多人惯着他,贺家也没多少人脉势力,让他吃点苦头才好。至于什么男子汉,就算了,你以为人人都像叔平一样能在外头成事么。”

“你可千万别夸他,”谢道韫一把拍掉王凝之得意洋洋探向酒杯的手,故意一脸嫌弃的样子,“你瞧瞧,都没人称赞什么,就一脸的得意,要是夸上两句,那还得了?我都拼了命地每天找机会训他,都不能让他稳重些,咱这么熟的人了,你就别恭维了,他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分不清别人是真心称赞,还是随口应付,反正进了他的耳朵,那就都是在夸他。”

贺元新捂着嘴笑了起来,“你们小两口,就别在我这儿耍宝,逗我开心了,还是想想,等下你打算怎么答题吧,叔平既然都开口了,你这位夫人,想必也躲不过去的。”

谢道韫倒是很轻松,“无所谓,反正我又不争这个。”

不争的人,或许是真的不争,或许是无力去争而故作姿态,但想争的人,却都是真的想,虽说平日里大家都是一副道貌岸然,但面对王羲之和一众长辈们在此,确确实实的,只要自己发挥好了,就有可能跟着王玄之入京,还有几个人能坐得住?

谷砩但凡是有点儿信心的,都跃跃欲试起来。互相打量着,一边鄙夷着其他人,平时装样子,现在忍不住,一边赶紧在心里头想着,自己能说出些什么来,打动上头的诸位大人。

而上面的人,也在互相虚情假意地客套之后,总算是把目光重新放了下来,王羲之再次开口:“诸位,今日我们欢聚一堂,大家不妨爽快些,不过就是随口问问,坐着的也都是熟悉的朋友,我们这些老人家而已,何必拘泥?”

随着他的话,很快就有几个年轻人先后开口,或许在文采上难以和大家匹敌,那倒不妨占一个先声夺人的好处,最起码能让王大人瞧见,自己做事儿是爽利的。

“我自以为,正如叔平兄所言,秋高气爽之际,更是理当爽快些,我只有一句,远秋时来望雁归,高山流水尽知音!”

王羲之闻言,大笑:“好!不愧有少年人的志气,当饮一杯!”

或许是他这种鼓励的态度,让一些觉得这小子词句放肆的人,也不好随便开口,多与共举,倒是显得热闹非凡。

“秋日郎朗而生,水润而明,天青而阔,少雨,少冻,多露,多雾,此乃……”

“我闻秋日之气象,便在田野之间,农而往复,耕春,收秋,此天地大道,此日月轮回……”

“秋风渐浓已向冬,吾自将心望头春……”

底下的气氛随着大家开口,而逐渐热烈起来,王羲之笑眯眯地吩咐着,给大家上笔墨纸砚,很多人都一展情怀,渐入佳境。

而作为已经被老爹踢出答题队伍的王凝之,这时候便开始了自己狐假虎威的行程,背负着手,左右穿插着,在人群中闲晃。

不得不说,这种看着别人埋头苦干,自己却清闲随意的时刻,真是相当美妙。

时不时瞧上几眼,再随口评论几句,让他们为了自己随口的话儿陷入思虑之中,搞点破坏,顺便指点一下几个绞尽脑汁也没几句的公子哥儿,顺便谈一下报酬问题,王凝之就这样进入了自由时刻。

站在楼梯口的王玄之,则在接到老娘示意之后,点点头,走下去,快步到了王凝之身边,低声:“你再这么招摇过市,回家没好果子吃!”

王凝之不甘心:“我都答完了,还不能……”

“不能!谦虚而耐心,教你的都哪儿去了,赶紧坐下,不然爹娘可要来找你了!”

王凝之一抬头,正好看见老娘那一双严厉的眼睛,无奈被大哥拉走。

拽着老二走到角落,王玄之低声:“弟妹,弟妹!”

就坐在旁边桌子边的谢道韫抬起头来,王玄之低声:“把叔平看住,别在那儿晃悠了,等大家都写完了,再去和人家说话聊天。”

谢道韫无视了丈夫的挤眉弄眼,点点头:“大哥放心,交给我好了。”

而王玄之走后,谢道韫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好好坐在我身边,以后都别坐我旁边了。”

王凝之手紧紧抓着凳子,一双腿好像焊死在地上,这辈子就没坐得这么牢固过,宛如一座雕像,纹丝不动。

贺元新见状,也只是低头笑笑,便抬起笔去写自己的念头了,而谢道韫则很认真地在纸上写了些字,最后随着大家一同交了上去。

楼上,王羲之和其他的各家长辈们一一翻阅着,时不时会拿起一张来,诵读一番,表达一下勉励,而被他提到的年轻人们则都是一脸的激动,至于其他人则拱手恭喜,只不过脸上的笑容,难以掩盖心里的嫉妒。

王凝之只觉得,这大概是自己参加过最无聊的宴会了,虽说吃的喝的,都是最好的,毕竟是秋天,各种食物鲜美而精致,但宴会上,这么大张旗鼓地提问年轻人,恐怕按照老爹那个性子,也是不喜的,只不过这是为了大哥入京,必须要做的事情罢了。

大哥需要各家的帮扶,各家也需要借助大哥来让自家子弟有个更好的前程,而琅琊王氏则是要和各家士族,各位官员打好关系,这就是不得不过的流程啊。

正在无聊地把几双筷子摆成一个‘心’形,楼上王羲之身边那位会稽高官则拿起来一张纸,笑着开口:“还以为叔平便算是高才,想不到他的夫人,其才不让于夫啊!”

闻言,王羲之和旁边坐着的,一直都懒洋洋的谢安两人,齐齐转了过去,只听到:

“秋日秋夜秋意浓,秋水秋风秋自空;人道话尽思成虹,吾言万句亦不穷。”

“好,到底是我们会稽的才女,昔日见谢家女,只觉词句朗润而清雅,如今有了叔平这个丈夫,倒也神采飞扬起来。”

说话的是何家的一位长辈,王凝之瞧了一眼,好像大嫂也要叫他一声叔公什么的,算是在场之中,辈分最高的几人之一了。

听到他的话,王羲之只是笑笑,说道:“何公过誉了,不过是些小儿女所作罢了,哪里担得起这般称赞。”

谢安则是低下头来,冲着下头的侄女儿轻轻点头,很是满意,这才对嘛,我们谢家人,何时会给别人作陪了?

“恭喜王兄了,贤伉俪可真是我们这些人的表率,也是我们会稽子弟的榜样啊,各自有成,又相辅相成,看来以后我们要成亲,那也要找个好夫人才行啊!”

旁边周泽清第一个走过来,笑呵呵地拱手,眨着眼,王凝之倒是很坦然地接受了:“知道就好,以后都好好学着点。”

谢道韫知道这是王凝之的好友,两人开玩笑,但见到周围人都在瞧着,便在旁边扯了丈夫一下,这才笑着开口:“多谢周兄称赞,不过夫唱妇随罢了。都是长辈们给些面子而已。”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