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二百二十四章 千刀万剐

东晋隐士 第二百二十四章 千刀万剐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雨来的分外急。

豆子大的雨,从那层层天幕落下,几乎是砸向大地,撞击在屋檐上,墙壁上,发出剧烈的声音。

屋里,书桌后。

“不错,谋害陛下,有人要这么做,而且已经做过了!”

褚蒜子眼眶通红,眼里是一种难以控制的恐慌,还有极度压抑的憎恨,“给本宫把他抓出来!我要千刀万剐了他!”

王凝之此刻也顾不上许多,从她刚才的那些动作,便能看出来,太后对于身边这些宫女,都不够信任,于是几步走到门口,确认那些宫女都离得挺远,这才走了回来,搬着凳子过去,隔着书桌,坐在褚蒜子对面,“有什么根据吗?”

“皇帝七岁,永和六年,便有人在他的饭食里下毒,只因我一直小心,绝不许在他外头吃喝,只说皇帝每日都要来我这里早中晚请安,让他们把饭食都带过来,然后亲自验过,才许他吃,便查出有毒,这才保住他。”

王凝之皱眉,这太后未免太小心了些,还能未卜先知的?于是问道:“您是如何得知,会有人害他?”

褚蒜子声音微微颤抖,“是先皇告诉我的。”

“先皇?”王凝之张大了嘴,康帝司马岳,咸康八年即位,却在建元二年便亡故,在位仅仅俩年时间,难道说——

“没错,”似乎知道王凝之在惊讶什么,褚蒜子直接说道,“先帝在位时,便时常疑神疑鬼,就连我,等闲不得近身,后来突然病重,在病榻前,方才告诉我,他自即位起,便怀疑当年,是有人害了成帝,于是一直暗中调查,可尚未查清楚,自己便遭了毒手,已经身中剧毒。”

“而后,先帝嘱咐我,一定要保护好陛下,这些年来,我寝食不安,日日不得安心,那年查到有人在陛下饭食中投毒,便要将所有御厨擒拿追查,可等到侍卫们过去,那些御厨,尽被毒杀,只能不了了之。”

“我虽努力,却始终没有找到那害死先帝,如今又要对陛下下手的人,前几日,陛下自书房出来,屋檐上居然会滚落利器,若不是道尊在旁,及时拉住他,”褚蒜子的声音里带着些呜咽,“那是一把短刀啊!我儿如今哪里还有的活命?”

王凝之眉头紧锁,沉声问道:“还有别的吗?太后可还查到其他?可还告诉了其他人?”

褚蒜子摇摇头,“这事儿只有道尊知道,也是他建议我,找你来的。”

“就没有一丝别的消息了?”王凝之追问。

“先帝,先帝曾告诉我,当年他即位时,成帝曾提拔六人以辅佐,他怀疑那暗害之人,便藏在此五人之中。”

“辅佐之臣?”王凝之想了想,“当年的五,应该是武陵王司马晞、会稽王司马昱、中书监庾冰、中书令何充、尚书令诸葛恢对吧?”

“正是,”褚蒜子点头,“可是先帝那时候,已经有些神志不清,我也难说他的话,还有几分神智,是否真心。”

“理论上来说,确实,这六人是既得利益者,当然嫌疑最大。”王凝之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打着,“还有呢?您还知道些什么?”

褚蒜子摇头,在这件事情上,她已尽力了,只能说道:“我也不敢大张旗鼓地查……”

“我明白,”王凝之点头,“两次都可以算作意外,第一次不了了之,只当做是有人害陛下去查问,那厨子畏罪自杀了,第二次则可以是道尊巧合相救,一旦明面上查,必然会打草惊蛇,那人蛰伏起来,天才知道他下一次动手是何事,只有千日做贼的,哪儿有千日防贼的?”

褚蒜子‘嗯’了一声,说道:“王凝之,若你有法子,就尽力抓他出来,若做不到,你自当保护陛下就好,我只要我的孩子,能健健康康地长大。”

“我还有几个问题。”王凝之想了想,又问。

“你说。”褚蒜子对这件事情,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道尊为何会知道此事?是您告诉他的?”

褚蒜子摇头,“不是,当年他是先帝的亲近之人,也是他发现,先帝中毒,只是为时已晚,无可救药。”

“那先帝就没怀疑过他?”王凝之皱眉。

“没有,张道御不过是个道士,又受先帝信赖,已经是达到他所能成就的最高处,再如何,也难尽一步了。”

“难说啊,”王凝之淡淡说道,“先帝再如何信他,也未必会按照他的心意做事,但如今陛下年幼,会受到他许多影响。”

“可张道御在成帝时,并未有如今之地位,甚至不在京中,也不与先帝相识。”褚蒜子回答。

王凝之点点头,“若是如此,那确实可信。他一来没本事在宫里对皇帝下毒,二来也做不到未卜先知,能知道是先帝即位。”

“我要是没记错,当年先帝即位,是因为成帝的舅舅,中书监庾冰相劝,成帝才不立幼子,而立先帝的。”

“对。”

“那庾氏,却是得利者了。可是如今庾氏早已不复当年,最有成就者,不过是历阳郡太守庾希,当年庾冰可能有本事毒害帝王,如今庾希哪儿还能做到。”

瞧着王凝之陷入沉思,褚蒜子低声说道:“那六人的消息,我都有留意调查,你回去的时候,带上一份儿,慢慢研究。”

王凝之点头答应,又问:“第二个问题,您为何会告诉我,我们应该是第一次见面吧?”

褚蒜子回答:“第一,是道尊回来后,跟我提及,说你做事,想事,天马行空,与常人思维很是不同,或可有些发现,所以我今日问你许多,得到你的答案后,确定了这一点。”

“第二,你身后的琅琊王氏,宣城之事,你父子二人亲去前线,阻桓温,而且,你此次入京,那就说明你爹并不打算让你大哥此时入京,那我可以确定,你父亲绝对是希望国家平稳的,陛下的生死,自然是国家动荡的根源。而一旦陛下出事儿,琅琊王氏,你爹和大哥都不在朝中,难得利益。”

谷“第三,你不涉朝政,按照你爹的安排,只不过是个隐士,自然不会因为朝堂上的事情,遭人算计,即便是有人想拿你做文章,我也足可以护住你。”

“第四,任何的皇族,我皆不信任,即便是会稽王亦如此,陛下没了,他们都有可能继承帝位!而朝中之臣背后皆有各大士族,与皇族关系根深错杂,难以辨别。”

“第五,那人前几日再动手,我实在不能等下去了,陛下也没有时间可以等了,必须有人来保护他!”

王凝之点了点头,说道:“最后一个问题,陛下可知此事?”

褚蒜子摇摇头,“历朝历代,哪个皇帝不被人害过,他只当是寻常事,需要多加小心而已,哪儿知道是有人盯上了我们,成帝,康帝皆受难,我甚至怀疑之前……不过这孩子心思深,我也不知,他是否有所察觉。”

目光越过窗外的雨幕,看向那晦暗阴沉的天空,和时而划过的闪电,只带起一瞬间的光芒,便又陷入黑暗中,王凝之回过头来,只看见太后褚蒜子,心神不定,脸色难看。

叹了口气,王凝之站了起来,行礼:“请太后放心,王凝之必尽心尽力!不过,我还要召几个人入宫,帮我的忙。”

褚蒜子眼前一亮,说道:“没问题,你若有其他想要的东西,我尽可赐予你……”

“不必,”王凝之摇头,“我什么都不要,只等此事结束后,您放我离开便是了。”

“那你?”

似乎知道她想说什么,王凝之微笑,说道:“您自当我是为了,帮助一个母亲,保护她的孩子罢了。”

……

窗外,雨还在下。

谢道韫皱了皱眉,手放在桌面上,又抬起来,按了按脑门儿:“所以,你讲了这么多,就混了个从事中郎?”

王凝之嘟着嘴,很是不满:“中郎将!而且什么叫混!我可是凭本事,凭才学,得到的官职好不好,六品,秩为比六百石,天子近侍,地位很高的好不好?再往上,那就是将军了!”

“一级之差,天地之别啊,我看你这个中郎将,怕是连禁军都指挥不动啊。”谢道韫笑了起来。

“小看人,你这绝对是小看人!”王凝之气的兜圈子,愤怒地说道:“过几日去当值,我就要大发神威,你看着吧,用不了几天,整个京城都会知道,我王凝之,相当不凡!”

“好好好,我的夫君是中郎将,昔日那诸葛孔明,周公瑾,也是一样的官职,非常厉害了,除了没什么实权,绝对是面子大大的,”谢道韫温言安稳,站起来,把他拉到床边,两人坐下,这才又说道:“可是夫君,太后与你说这些,你觉得可信吗?”

“应当可信,”王凝之想了想,“我实在找不到,她这么费劲儿,诅咒自己的孩子,当今陛下,甚至搬出先帝和成帝来,就为了骗我陪读,有什么价值。”

“可是,”谢道韫皱眉,“线索实在太少了,就算是当初那六人,也不过就是先帝昏迷时候的一句话而已,真假难辨,更遑论其他。”

“褚氏本就算不得高门大户,太后孤身在宫里,也难查到更多了,不过想来,能在宫里,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几位陛下下手,能力这么大的人,其实也不算多。”

“嗯,我还真是没想到,原来宫中,还有如此秘闻,”谢道韫叹了口气,“居高而临寒,便是如此了。”

“你看看这个,太后给我的,那六人的信息。”王凝之又回到桌边,拿过来从宫里得到的一摞纸,递给谢道韫。

谢道韫接过来,“太后还真是小心,居然把这些东西,藏在佛经里,是担心被人发现她在查什么吗?”

王凝之点头,“她似乎对人人都有防备,生怕有人察觉到。”

“小心无大错,”谢道韫翻开来看,慢慢念到:

“司马晞,元帝第四子,母王才人。过继给堂伯叔父武陵王司马喆为嗣子,太兴元年,受封为武陵王。咸和初年拜散骑常侍,后出任左将军,……咸康八年受遗诏作顾命大臣,获加授侍中、特进,次年又领秘书监。永和元年,进位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无多文采,喜好军务事,善用兵,为桓温所忌,二人难容。性易怒,暴躁……”

“司马昱,元帝和简文宣太后郑阿春之子,清虚寡欲,擅玄学。永昌元年二月,元帝下诏封司马昱为琅玡王,咸和九年,迁任右将军,加侍中。咸康六年,升任抚军将军兼领秘书监……永和七年,共王羲之,拒桓温于宣城。”

“庾冰,咸和二年,历阳内史苏峻拒绝朝廷征召并起兵进攻建康,引发苏峻之乱,庾冰不敌,于是弃郡而逃奔会稽……今庾氏不如前,历阳郡太守庾希为庾氏主事人,其人……”

“何充,初得江州王敦赏识,为主簿,迁东海王司马冲治下。迎娶明穆皇后之妹妹,授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咸康八年,于成帝病榻前,拒庾冰之建议,不愿先帝即位,曾言……与庾冰及庾翼,素有嫌隙,互为敌对,及至庾翼临终前,上表朝廷请求将其的位委于其子庾爰之,何充拒……,永和二年正月己卯日,何充逝世……永和七年,其侄女何仪,嫁于琅琊王氏,王玄之为妻。”

“诸葛恢,起拔于元帝……建兴元年,任会稽太守……永和元年逝世,其子诸葛甝,嗣爵,官至散骑常侍……”

没用多久,谢道韫便看完,放在一边,说道:“官职一类,我们都可自己问到,不过这里面,有些倒是古怪,镇军大将军与征西军大将军素来不和,世人皆知,却从未有人知道,是当年丹杨尹刘惔,在拒桓温升任失败,被会稽王拒绝后,找他相谈,这才让司马晞相抗桓温的。”

王凝之点了点头,“太后所给的这份儿东西,里头有许多秘闻,恐怕连我爹,都不清楚其中事情。”

“自然是不知的,就连何充大人的子侄,都被查个干净,可见太后用心细腻,只是信息太多,又牵涉甚广,时日长久,一时之间,难以选择,只能徐徐图之。”

“我可没那耐心,打算想个法子,早点儿处理了,咱们就撤。”

“你要怎么做?”

“先等个朋友来。”王凝之笑了笑。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