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二百二十一章 雨夜情浓

东晋隐士 第二百二十一章 雨夜情浓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昔日,琅琊王把建康城内秦淮河南岸与河身平行的一条街,赐给最早随他过江的王家和另一世家大族谢家。

街北面,全是王家的府第,谢家占据街南。

这条巷原来叫朱雀巷。

王谢两个家族的子弟少说也有百十人,他们都爱穿黑衣服,人们便称这条巷叫乌衣巷,原来的名字反被人们忘记了。

许多年以来,王谢两家,都渐入会稽,于是,这条街上,便不再像曾经那样热闹繁华。

尤其是王家大院儿,王羲之一年来不了几次京城,只在这里留着一个老管家,还有许多仆役。

今儿一看二公子来了,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老管家名叫王有荣,也是绿荫村里的人,还是王有福老头子的兄长,这时候老泪纵横,都落入长长的胡须里,握着王凝之的手,一连说了几个‘好’字。

“二公子啊,老汉我在这地方,呆了多少年,亲眼看着你爹长大,成婚,有时候看着你们兄弟几个小时候写的字,都感觉你们还在这里。”

顺着老头子的目光看过去,王凝之瞧见墙上,还挂着当初自己和三弟画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笑了起来。

从老娘怀上四弟王肃之,家里便搬去了会稽,自己都已经十多年没来过建康了,也难怪老伯会感叹。

“我年初还在绿荫村里住了几个月,您家里一切都好,老大现在就跟着我爹办事儿,他儿子也在衙门做了捕快,您闺女儿又生了孩子,是个带把儿的,等有机会了,让他们都过来看您。”

王有荣笑着点点头,又摇摇头,“别来啦,就让他们在会稽待着吧,这京城没什么好的,哪儿比得上乡下自在?”

“要不,我安排人来替您,让您回去看看孩子们?”王凝之问道。

王有荣摆手:“那可不行,我当初答应了老爷,要在这儿,守好我们王家,一步都不能走!”

“只是老头子不知道还能活多少年,能不能在再见到王家再回当年啊,”王有荣叹了口气。

“放心,用不了几年,我大哥就该入京了,到时候家里几个小的应该也要跟着来,对了,大哥的孩子,估计也快出生了,您可有的忙啊。”王凝之打趣儿。

老头子憨憨地笑了起来,“那就好,那就好啊,这大宅子冷清了好些年,总算是有盼头了,有盼头啦!”

瞧着老头子乐呵呵地走出小院子,去安排人打扫家里,准备饭食,甚至还和几个见过的护卫约着晚上喝酒,王凝之也不由得挂上了笑容。

谢道韫从屋里出来,站在他身边,“夫君,想什么呢?”

“我在想,爹常说的,王家能有今天,靠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王家的人,王有荣老头子,那是当年跟着我祖父办事儿的,比我爹年纪都大些,也是绿荫村的人,如今都几十年没回去了。”

“钱财,规矩,权力,终究都比不过感情,”谢道韫微微一笑,“这些老人,都是世世代代跟着王家的,一荣俱荣,一损共损,也正是因为如此,父亲才能安心把这么大个王家,都交给他。”

或许是因为难得回到了这里,回到自己的小院子里,王凝之睡了个足足的好觉。

再睁开眼的时候,屋子里已经有了烛光,谢道韫就坐在窗边的桌子前,正在写字,那烛光悠然,淡淡地包裹着她,让她整个人的轮廓,都有了一些橘色的光芒。

一眼看去,竟有些分不清,这究竟是那烛光,还是她的衣裙,本就是这个颜色。

王凝之缓缓坐起来,掀开身上薄薄的被子,又瞧了一眼。

帘外雨潺潺,雨水从屋檐落下,就像一层珠帘,悬挂在窗外,水滴落在窗沿上,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声音,细密绵长,却又不显得嘈杂,反而有一分安谧的美感。

“醒来了?”谢道韫听到这边的动静,转过头来。

额前的头发,轻轻掩住些她的眉梢,几缕俏皮的发丝,从耳边垂下。

烛光倒映在她的眼中,让她本来好看的眼睛,更是生动,里面仿佛流转着淡淡的香甜。

“做什么盯着我?”

看着王凝之像愣了一样,只是看着自己不说话,谢道韫好奇地问。

“令姜,我发现啊,你好像更美了些。”

“作怪!”谢道韫脸上一红,却不着恼,这里没有旁人,她自然也喜欢来自丈夫的赞美。

“不该这么说,”王凝之想了想,又开口:“应该是,每一个时刻,每一个环境里的你,都有不同的美。”

谢道韫美眸一瞪,却实在没几分严厉,见王凝之不以为意,也就罢了,只是回过头,“你爱看就看,那边有茶水,想喝自己去倒。”

不知为何,这些本来该让绿枝来做的事情,她竟有些不愿意,只想和丈夫有这个独处的时间。

自从出了绿荫村,两人四处奔波,吴兴,钱塘,豫章,如今又到了建康,还真如王凝之所说,看上去每日都在一起,能安安静静相处的时间,反而还不如婚前,王凝之每日到谢家那时候多。

“好。”王凝之披上一件单衣,走了过来,给俩人都倒了杯茶。

坐在她对面,王凝之笑了笑,瞧瞧窗外,目光越过雨帘,对面的廊下,徐有福正坐在那儿,假装自己很忠心,实则已经半睡半醒。

而绿枝捧着些衣服过去,瞧了一眼,不露痕迹地踢了一脚,又趁着徐有福还没反应过来,加快了脚步。

再远处,隐约有些笑闹声,想必是护卫们也松懈下来,正在参与王有荣老头子的小宴会。

王凝之笑容愈浓,提起笔来。

秋夜晚,秋夜浓,秋夜黄烛印心红。

卷帘雨,卷帘风,卷帘晶露雾朦胧。

云鬓浅,云鬓松,云鬓娥眉似画中,

此情绵,此情远,此情深重耐寒冬。

捧起茶来,还未入口,茶香便先扑鼻而来,幽香似乎能抹去这一路上的辛苦,也能让人安神而平静。

抿了口茶,王凝之拿起旁边的书,打开一看,却是自己小时候所写,尽是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

这些记忆中的过往,似乎在这个雨夜里,重新苏醒,涌上心头。

谷不知过了多久,身后一片柔软,耳边也多了份儿香软。

王凝之笑了笑,夫妻这么久,早已经熟悉了各自的一些小习惯,谢道韫很喜欢把脑袋搁在自己的肩膀上。

“忙完了?”

“嗯,我们换个位置,互相看看。”谢道韫开口。

王凝之虽不明所以,但还是站了起来,坐到她的位置上,瞧了一眼,桌上的纸里,密密麻麻写了许多。

“褚氏,阳翟人,虽无大树,却多有得,自康帝选妃而得起,今太后褚蒜子,是为武昌太守褚洽孙女、徐兖二州刺史褚裒之女,性喜静,素有决断,善用人,并悦礼佛……”

“蔡谟,陈留考城人,曾为元帝掾属,康帝即位后,入朝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又领司徒。至今陛下,永和二年二月,蔡谟以左光禄大夫身份兼领司徒,与会稽王司马昱一同辅政。永和三年,又接替离职守孝的殷浩任扬州刺史。再录尚书事,领司徒之职如旧。自永和四年十二月被任命为侍中、司徒后,至今未去就职。曾上疏,执意推辞,曾与人言……”

……

“这是我托问五叔得来的一些朝中人的消息,或许能有些用处,你且看看。”

谢道韫说了一声,便拿起王凝之的杯子来,给自己添了茶,闭目养神。

王凝之答了一声,便拿起笔,在上面写写画画,等到心中有数后,这才站起来伸个懒腰,走到谢道韫身后,给她捏了捏肩膀:“多谢夫人了。”

“我知你不喜这些事情,但我们既然已经在京城了,难免会有意外遇到的时候,多些准备还是好的,”谢道韫也不睁眼,“你随机应变的本事我懂,但也不能全靠随机应变。”

“我明白,夫人费心了。”王凝之笑笑。

“我倒是不想费心,可若是让旁人给你,恐怕你又不会放在心上,今儿我亲自写给你,你多少会觉得我辛苦,不想让我白费心思,总会认真些。”

“至于费心,其实也没怎么费心,何况,有夫君这一篇文,便是再辛苦,那也值得。”

谢道韫微微一笑,睁开眼,手指轻轻点在那纸上。

王凝之瞧了一眼,说道:“咱们夫妻倒像是翻了个个儿似的。”

“夫君要直面那些难题,我能帮上一些,心里高兴,夫君能时刻心里念着我,我自然更高兴。”谢道韫笑着探了探身子,把自己那张纸拿来,瞧了瞧王凝之做的记号。

“蔡谟?你觉得太后之意在他?”

“难说啊,”王凝之回答,“宫里那位,可算是这世上最聪明的人之一了,又临朝而观百官,到如今都能平衡上下,心思深得很,我也只是打算挑个人出来,替我挡挡刀。”

“这位蔡谟大人,可不好轻易上饵,”谢道韫皱了皱眉,“陛下多次派人相请,都不愿上朝,就连太后都亲自派人去过,也难劝他。”

“所以才要他,”王凝之望着窗外的雨,“建康的地方说大很大,说小其实也很小,再硬的骨头,也要磕磕碰碰,总能磨平的。”

“那我就拭目以待,看夫君神威了。”谢道韫眨眨眼。

“好,不过在那之前,是不是该休息了?”王凝之笑着抱起她。

顺势趴在他怀里,谢道韫也笑了起来,“秋夜雨浓,确实是休息的时候了。”

……

直到第二日,雨依旧不停,且更大了些。

和昨夜里那绵绵细雨不同,这雨水,一颗一颗,粒大而饱满,从天上阴翳浓重的云层而来,势大湍急,落入大地。

“好大一场雨啊。”王凝之蹲在门外的走廊边上,一边瞧着这瓢泼大雨,一边陪着花若水在小盆里种花。

这才是第一天,已经有不少冒雨上门的客人了,其中多是些王凝之听都没听说过的年轻人,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找来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或者是些有的没的,说是小时候一起的玩伴,前来拜访。

虽然大家都不容易,下着雨还来,但王凝之并不打算尊重别人的辛苦,安排徐有福前去打发。

花若水眨眨眼:“师兄,那些人里,说不定真有你小时候的朋友呢?”

“有又怎么样,我多少年没在建康了,也不见有人去一封信问候啊,”王凝之笑了笑,“你说说,他们来这儿,是想要什么?”

“想要攀关系,等你飞黄腾达了,就能让你提携?”花若水试着回答。

“对,那我怎么能让他们得逞呢?真朋友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来的,谁不知道我是太后召进宫里来的,眼下尚未得见太后,不让我好好准备,却要上门来,能是什么好东西!”

“你不会是懒得搭理他们,就故意这么说吧?”小丫头带着怀疑的目光。

王凝之气急败坏:“小脑袋里都在想些什么,我跟你说……”

“那师兄,你想做官吗?”

“想啊,最好是那种偏僻地方的小官,山高皇帝远,谁也懒得管,可以让我潇潇洒洒,横行霸道。”

“也不怕教坏了孩子!”谢道韫的声音从身后响起,只见她缓缓走来,身边绿枝还捧着一盆木芙蓉,把花儿放在地上,谢道韫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这时候,京城的芙蓉花开的正好,小师妹若是想养花,不妨从这个入手。”

花若水笑眯眯点头,绿枝便留下,给她讲起了养花要注意的事情。

王凝之随着谢道韫回房,“这小丫头怎么突然就想养花了?”

“她说,自己是个姑娘家,总要培养些姑娘家应该有的习惯,来装点门面。”谢道韫耸耸肩。

“啊?”王凝之愣了一下。

“难怪花伯伯要让她跟着你,你这小师妹,颇有一些你的风格,人家本来打算养的,是树,说树大,又强壮,看着要比花花草草的强,绿枝好不容易才劝得她决定先养花。”

“对了,我已经把入宫时候,要给太后和陛下准备的礼物,都安排好了,剩下的就看你了。”谢道韫说道。

“还有,外头的人打听清楚了,张道御果然没收张玄,但张家已经给他在朝中安排了职务,七品典事。”

“看来张道御,还是贼心不死啊。”王凝之闻言,便笑了起来。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