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二百零二章 我想见你很久了

东晋隐士 第二百零二章 我想见你很久了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钱塘这几日,算是热闹非凡了。

第一日。

从传闻中的道教天师,道尊张道御入城开始,便受到了百姓们激起热烈的欢迎与好奇。

据说道之极致,可比仙人,而如今这人间,自然是张天师最近仙人,若说是能得张道尊指点,说不得延年益寿,福禄安康。

而张道尊也没让大家失望,来钱塘后稍事休息,便在那钱塘湖畔,召集几百附近地方的弟子们,广施仁善,分了那十几个坐坛,论道讲经,不收取任何钱财,为百姓们承继道学。

更有人称,日当正午,柳荫之下,张道尊望水而言:“此水向春而活,滋养钱塘,方得人杰地灵。”

之后,有人亲眼所见,张道尊手折桃枝,沾水又起,那枝叶上,竟开出一朵粉桃花来。

见此神迹,百姓沸然,更是纷纷前往,想要一睹神迹再现,但被钱塘府的衙役们阻拦,直到湖畔,太守马康平会面张道尊后离开,才得以进入。

而接下来,钱塘府便在城中张贴了告示,五日后,钱塘湖畔,开办问道之集会,邀吴郡,吴兴,宣城,庐江,鄱阳,新给六郡之士子,文人,与诸教人物,前来问道!

第二日。

钱塘府衙布置了数十里郊外之地,以安置往来之客。

第三日。

扬州大中正,王卓然亲至钱塘,以襄此盛事,向各大书院提请,派遣学子们前来,以文品道,观其才学。

第四日。

骤雨临钱塘,王卓然与张道御坐于楼上,望天问气,把酒言欢,张道御言:“有雨入夏,水泽万物,因道生于天,方得众生之仰望。”

王卓然对曰:“时令所至,四季各异,天道之无情,便在时光不往复。”

两人大笑。

第五日。

天高云阔,清爽宜人,小青峰上,迎来了客人。

张玄带着二弟张俞,小妹张彤云,前来拜会山长王迁之。

递上帖子,王迁之也只是笑呵呵地应对几句,答应了明日会出席那问道大会,便带着他们兄妹三人,到了课堂上,请他们一同听讲。

座位倒是有的,不过比较尴尬就是了。

众所周知,课堂上,最好的位置,当然是一要靠边,方便欣赏风景,二要靠后,方便打瞌睡。

所以,两个最后的黄金角落里,分别坐着山上的大哥和二哥。

也就是王凝之和马文才。

因为两人一向不对付,所以学子们都很懂事,没人会坐在他们中间,给自己找不自在。

空下来的位置就只有这里了。

张玄兄妹三人,便坐在此处。

这三人啊,从进入课堂开始,便受到了众多的关注。

张玄自是不必说,张家长子,地位基本上,属于王玄之那个级别,如今又即将成为张道御的弟子,要不是在课堂上,有诸位同窗和夫子看着,只怕是要上前巴结的人,已经按捺不住了。

张俞也很不一般,张家举家搬迁这几年里,他是负责留守吴郡的人,直到年底才到钱塘来,作为张家二公子,吃喝玩乐无一不精,尤其擅长各种花活儿。

和大哥素净的长袍不同,这位二公子,身上处处透露着一股子烧包的味道,就算是在纨绔里,也是相当引人注目的那种了。

而且年初,他和马文才春猎之争,也是让大家津津乐道的事情,毕竟,这位潇洒的纨绔公子,被太守之子打了脸的桥段,还是很为人所喜的。

至于小妹张彤云,不需要说别的,那张脸就足够让这些年轻气盛的学子们心里激动了。

一身简单的鹅黄色长裙,挂着几个小饰品,一看就是用了心的,每个都是常见的,却又不常见,因为每一个小饰品诸如金玉之类,都被她用绿色的金纹线绕着编了花。

一张小小的脸蛋上,总是带着和善的笑容,两个小酒窝可爱得很,明眸似水,又带着一点点好奇。

举手投足之间,带着少女的天真娇憨,引得学子们频频侧目。

王凝之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暗赞,不愧是能和谢道韫一较高下的人物啊。

这兄妹三人,各个与众不同。

张俞瞧见了马文才,顿时脸色难看一点儿,却偏偏一步不让,自顾自地坐在他身边,两人相看两厌。

张玄居正中,脸色平淡。

张彤云则坐在了王凝之旁边,好奇地打量了几眼这个去年还算纨绔,今年却突然变成了名扬天下的王家公子。

他们的到来,顿时就引发了全体人员的激情,别说陈夫子讲课讲得那是一个昂扬,就是平日里偷懒打瞌睡,在案几下看小人书,或者互相挤眉弄眼说小话的那些学子们,也各个是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好学,生怕给这几位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毕竟,这三人都是值得交好的对象,张玄注定了不一般,能得到他的关系,那必然是未来可期。

张俞虽不见得能有什么入仕之路,但人家是张家二公子啊,等到张玄入了道门,那张家总要有人接手才行,学子们都是相当聪明的,入仕之路,道阻且长,若是未来有所不谐,倒不如在张家做事儿。

至于那张彤云,还是那句话,这张脸就足够让人好好对待了。

要是能成了那张家的女婿,想想都——啧啧。

别说学子们了,就算是一向以仙风道骨自居的陈夫子,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把这堂课讲得相当认真。

虽然到他这个年纪,早就没什么入仕之想了,但是自己是在钱塘生活的,能得到张家礼遇,自然是很有必要的。

就这样,万松书院里,突然莫名其妙地有了所谓学风。

看着大家打了鸡血的样子,王凝之都忍不住认真了些,然后——很快就打起了瞌睡,没法子,这陈夫子认真讲课,还不如平日里那些无聊的故事。

张彤云是挺好奇的,她一个女子,当然是不能入书院读书的,但这些年来,跟着家里长辈,也没少在各个书院旁听几节课。

不过万松书院,还真是头一次来。

作为在整个扬州都赫赫有名的万松书院,她自然是早就想来了,这里倒不是多严格,但毕竟山长王迁之,是琅琊王氏人,作为江南世族,张家与其并无多少交情。

王迁之名声在外,但毕竟是个教书先生,张家自不会来刻意交好。

不过眼下,最好奇的事情,还不是这课堂书声,也不是这周遭环境,而是身边这个人。

王凝之啊。

想见你很久了。

当然,请不要误会,张彤云可没觉得这家伙如何气质非凡,让人一见倾心。

想见王凝之嘛,原因有二。

首先,也最重要的,他是抢了大哥的风头。

对于士族子弟们来说,这一辈上头,谁家公子哥最优秀,这话很难讲。

北方士族以王谢为首,王家大郎王玄之,那自是谦谦公子,如今已入仕一年,颇有贤名;谢家公子谢渊毕竟年少些,还未见其才。

江南士族,则以朱,张,顾,陆四家为首,如今看来,顾家已不复,朱家倒是有个朱明启,可惜去年办事不利,朱家受损,陆家自隐于吴郡,那就剩下张家了。

本来嘛,王玄之再如何,也只是在会稽,跟着他爹王羲之办事儿的,可自己大哥,那已经是建康公子们的座上宾了,加上如今又要入张道御门下,怎么看都是天下第一位的公子,张家的荣耀。

谁知道冒出来这么一个王凝之,大雪围城,重兵之下,桓温之威,都成了衬托他的东西。

如今谁说起来,这天下的公子哥儿,不都要说上一句‘琅琊王氏二公子,那可是敢和桓温大将军掰腕子的人啊’这种话。

无形之中,大哥的风头,张家的风头,都被这小子给夺走了。

从所有人都在仰慕大哥风采,赞叹张家,变成了大家都在争论,谁才是第一公子,吴郡张家,和琅琊王氏谁家的子弟更优秀,就让人很冒火了。

其次,这家伙,是谢道韫的丈夫。

谢道韫是谁?

如果说天下士族公子,谁最优秀,值得争论,那天下士族闺秀,谁最优秀,就不值得争论了。

谁不知道陈郡谢氏,有女谢道韫?

小时候在建康,张彤云是见过谢道韫几次的,两人虽说互相认识,但也谈不上有多少交情。

随着年纪渐长,张彤云对于这个天下第一的才女,心里是羡慕且嫉妒的。

论长相,自己不见得比她强,但也绝不差什么,这一点上,无数人的夸赞已经足以证明。

论武艺,那确实是不如的,谢道韫剑术高明,这在士族子弟之中,是大家都明白的事情,别说女子了,就算是男子,也少有能在她手上讨得好处的。

而论才学,呵呵,总要比过才知道。

而旁边这位,就是谢道韫的丈夫了。

看了一眼,又看一眼,再看一眼,张彤云皱起了眉头,倒不是因为看着王凝之面目可憎,而是不明白,他在纸上写写画画的那一堆,究竟是些什么东西。

看着像一个很大的工具,有几个转轴,还连着条线,但那条线怎么是两股分立的?

还有,这家伙为什么瞧了我几眼之后,就再也不看了?

你那夫人,当真就比这天下女子,都要美貌如此之多?

“今日的晨读早课就到此为止,各位学子们,要抓紧时间去准备你们的课题文章,此次王卓然大人亲临钱塘,以观扬州士子风貌,若能得他青睐,将来大有裨益。”

陈夫子嘱咐了一声,慢吞吞地收拾着自己的几卷书,可惜给足了世间,那张家兄妹,都没上前来问候,又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没好意思当着学子们的面,去套个近乎,只能不甘离开。

前头的学子们纷纷转过头来,向张家兄妹问好,尤其是张俞,得到不少的关注,他虽然来了钱塘还没半年,但常常出入在各种烟花柳巷,娱乐之地,凡是有的玩,都没落下,和学子们都是见过面的。

和他比起来,张玄就显得神秘一些,学子们摸不清他的喜好,自然也就不好随意说话,免得讨好不成,反受嫌弃。

不过也有几个胆子大的,想要落个前头的印象,而张玄自是来者不拒,笑容和煦,与众人交谈。

马文才是第一个离开的,他和张俞可着实没什么好聊的,虽然张俞皮笑肉不笑地问候了一声,他也只是淡淡点头应答,便直接走了。

王凝之画完之后,正要收拾,一个清脆的声音就在耳边响起:“王公子,你这是画的什么?”

转过头,张彤云正好奇地打量着案几上的图纸,王凝之答了一句:“山上取水用的。”就继续收拾起来。

没法子,谢道韫昨儿就抱怨过了,山上什么都好,就是用水不便,梳洗麻烦,还要去提水,虽然仆役们都会准备好,但有时想多洗洗,也不好意思让他们再去。

竹竿连起来,从山泉引下,到书院里有些远,但到山上客房还是可以的,作为人家的夫君,王凝之觉得这属于自己的工作范围。

至于回答一个路人小姑娘的问题,这就不属于工作范围了,所以很随意地应付了一句,王凝之收拾着就要离开。

“王兄,这么急着就要走吗?”

张玄突然开口,脸上带着些淡淡的笑容,看向王凝之。

“张兄,有事儿?”王凝之眯了眯眼。

“你这幅画儿,有趣得很,”张玄笑了笑,“看上去是要从山泉引水下来,到山上那片住所?”

“对啊。”王凝之点点头,把画卷了起来。

“我这次上山来,第一是想拜见山长,第二便是想拜访王兄,既如此,王兄何不引我去看看这山泉?”

“我也好久没见过谢家姐姐了,我也要去。”张彤云眼前一亮。

王凝之挑挑眉,“那就来。”

走在上山的路上,张玄一边打量着风景,一边感叹:“人人都说钱塘山水荟萃,却不知这小青峰风光独好,早上来拜访山长的时候,还是晨雾微薄,现在已是阳光红润,另一番光景了。”

王凝之手里提着个小书筐,走在旁边,说道:“新鲜感最是让人着迷,再好的景色,也是第一次见最美。”

“此言有理,”张玄笑了笑,“怎么自己提书?”

“别提了,山长说了,在山上,就是学子,不是公子。”

张彤云倒是忍不住笑了起来,“王兄,你这般说话,可不怕山长训?”

“你以为山长在这儿,我还会说?喏,你谢姐姐在前头。”

山坡上,谢道韫微微笑着,一身浅蓝色长裙在阳光下分外好看。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