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东晋隐士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夏日的清晨,最是舒缓,风像轻纱一般,伴随着阳光而来,吹着山间的林木枝叶,轻轻舞动,发出缕缕清脆声,课堂周围的青青草地上,露珠犹在,清澈透亮。

一身青色长袍,镶着白玉的腰带,并无更多饰品,款款大方之中,自有诗书气派,走动时,衣袖漫舞,更是款款生风。

听着学子们的朗诵声,陈子俊满意地点点头,脸上严肃而温和,就连脸蛋上的赘肉也显得格外端正,四下里看了一圈,这才缓缓上台,脚步沉稳,身形板正。

哼,就知道这小子终归还是怕自己的!

也不枉费我新买来的袍子,虽然看着简约,但足以告诉所有人,书院里,学问最大!

什么是学问?

夫子就是学问!

就从刚才那隐藏极好的一眼关注里可以得知,王凝之这小子,哪怕在外头如何声名鹊起,到了这书院圣地,还是要把头埋在书里,认真学习的!

虽然很不情愿,很不稀罕,但看着在他今儿这么乖巧的份儿上,也就给他个面子,在自己的授课履历,人生自传中,给这小子也添上一笔好了。

就写:“曾有学子王凝之,琅琊王氏人,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经陈子俊悉心教导,痛改前非,奋发图强,以陈子俊为贤者而学习,于宣城风雪之中,大军之前,相对桓温而面不改色,痛陈利害,终使大军遣返,名扬天下,后一刻不停,又返书院继续受教,时人见之曰:此子得其师陈子俊之一二风采。”

嗯,没错,就这么写好了。

‘咳咳’两声,陈子俊立于台上,开口:“圣人此言,便是在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礼义廉耻,君子之风骨是也,纵然朝闻夕死,亦会觉得心满意足,不虚此生,否则纵然高寿八百年,不得闻道,亦枉然为人。”

“诸位学子,可能体会到其中深意?”

鉴于陈夫子前几日就‘问政篇’里的一句话,便能絮叨很久,学子们齐声回答:“能。”

大家都上山一年了,谁还不了解这些几乎朝夕相对的陈夫子呢?

要说学问,这位陈夫子执教多年,确实是有些的,圣人之言,总能讲的很清楚明白,便是如祝英台那般总质疑者,也甚少能辩驳得过他。

但陈夫子此人,实在磨叽,尤其是每次兴致起来,那简直要命,每次都要把圣人所言所行,套用在自己身上,然后就会讲述多少年前,已经无法查证的,关于他的英雄事迹。

比如几句话就感化了一个江洋大盗,然后大盗就放下屠刀,或者面对当地百姓受到欺凌时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斥责无良官差之类的。

至于那个大盗姓甚名谁,如今身在何方,这当然是不能问的,一问就会被训,说什么不体会向善之心,反而去追逐旁支末节。

至于那‘当地百姓’里头的‘当地’在哪儿,就更是不能问了,谁做好事儿会留名?难道想要携恩图报?有此心者,必无君子之风。

虽然不停地,每过几天就要听一次这种重复的老掉牙的故事,但学子们其实兴趣还不错,因为每一次的故事,总会有些不同之处。

当然啦,可能是新旧故事过于相似,也可能这本就是旧故事莫名演变而来的。

于是,最吸引学子们的,就是课下里,讨论一下最近陈夫子这几个故事,又多了几种版本。

虽然这也有点儿意思,但大家依然不太喜欢,因为陈夫子一讲得兴起,就要拖堂。

拖堂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相信大家都有体会。

于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给他机会讲故事,不论说什么,都‘懂了’就完事了。

然而,陈夫子今日,摆明了要讲故事。

“既然大家都明白了,那就提问几人吧,看看你们各自的心得体会,有何不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番。”

一听这话,学子们都脸色发苦,不论回答什么,反正这位夫子,都会转到自己的英雄事迹中。

其实大家今儿误会了。

陈夫子不想继续讲课的道理很简单,这课堂上,最麻烦的人,和最讨厌的人,都回来了。

最麻烦的,当然是梁山伯了,事事求个仔细,问得总是那么细,陈夫子不止一次,想对着他怒喷:“你去问圣人啊!我怎么知道圣人当时说这话,是有什么细节!穷得一点儿钱没有,年节下礼物都那么寒酸,也好意思问问题!”

最讨厌的,当然是祝英台了,一旦自己对梁山伯的问题不耐心,他就要跳出来给好兄弟出头,关键是总乱七八糟的质疑一通,烦得很!

所以,最好就是讲讲过去的往事,反正无从考据,都由得自己说。

讲道理,有几个故事,讲了这么多年,补足了无数细节,就连陈子俊有时候,都觉得那些事情,好像是真的发生了一样。

确实发生了,自己当年是当街责骂过一个偷了包子的小乞丐,没错啊,至于为什么现在变成了江洋大盗?

故事!故事是需要渲染的!否则学子们如何能感同身受!

懂?

“许世康,你先来说说。”

……

王凝之躲在书后头,擦了擦口水,总算是清醒了些。

没辙,经过昨日的‘友好’协商,以及几次逃跑失败后,王凝之的日程就被定死了。

首先,每天都不能逃课,必须按时出现在课堂上;然后,就是每天早上的习武时间。

今天王凝之还在睡梦中,就被从山上下来的谢道韫给叫醒了,在赖床失败之后,王凝之心一横,就把她也拉上了床。

虽然这样免去了今日的习武课程,但该睡的觉,终究还是少了啊。

那就只好在课堂上睡了,毕竟自己还很年轻,是需要充足睡眠的。

耐着性子听了几句,王凝之踢了踢前头的荀巨伯,低声:“怎么还是这个江洋大盗的故事,陈夫子就没趁着过年,想几个新故事出来?”

荀巨伯的表情说明了一切。

叹了口气,王凝之很为将来万松书院的教学质量担心。

“所以,最后那大盗,皈依了佛门,虽不如我所愿,但也算是改过自新了,而我的行程却被打断了,无奈,百姓们盛情难却,只好多叨扰了几日。”陈子俊意气风发地一甩衣袖。

祝英台鄙夷地撇撇嘴,杵了一下梁山伯:“我怎么记得,去年还是皈依道门的?”

梁山伯一脸严肃:“可能是一个新的大盗吧。”

祝英台翻了个白眼,整个书院里,大概也只有梁山伯,还会认真听这些漏洞百出的故事了。

“祝英台,你可是有话要说?”陈子俊皱眉,当真是岂有此理,回来第一天,就在底下窃窃私语,没看见那王凝之都已经乖巧了许多?还真是欠教育!

尤其是这小子,明明家财万贯,过年时候却只送了自己几匹缎子,正好拿你来立威!

不然的话,岂不是被其他学子们效仿?

“夫子,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您所讲故事之中,那江洋大盗,可是如此?”祝英台眼珠子转了转,开口。

陈子俊抚了抚小胡须,点点头,看来这祝英台,还是挺上道的,小子,这个年过得,也算是有些长进了,“不错,此江洋大盗,虽恶贯满盈,但被我感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可谓是闻道了。”

“既如此,他之闻道,夫子之道在何?”

陈子俊心里一喜,脸上却平淡得很,“身为夫子,道自在教化,我以育人而得道。”

祝英台仰起头,‘哦’了一声,说道:“原来如此,可不知夫子以育人而教化,那盗贼恶贯满盈,却遁入空门,不再受世俗侵扰,犯过的错,却又如何去之?”

“此为佛门之术,我却不算熟悉,不过是诵经念佛,吃斋行苦这些。”陈子俊微微皱眉,虽然他也信佛,但作为一个夫子,陈子俊信的可不止是佛,凡是能求愿的,基本都信,反正没几个钱,就当求个心安,至于具体事务,哪个清楚?

“可若是如此,便算赎罪,那朝廷又何必要定法度,执刑律?”祝英台笑了笑,“此人既犯下诸多过错,本该为官差衙役所拿,丢入大牢听候律法惩处,甚至一个江洋大盗,若如您所说,罪行累累,便是个死罪,也不未过!”

“然而如今,这江洋大盗,却被您感化,皈依佛门,那岂不是大罪小惩?”

“您在衙役捉拿他之前,就将此人感化,算是救了他的命,却枉顾了朝廷法度,世人皆知,律法最公,然而此人得以逃脱,他或得救赎,那被他害了的人呢?他们所求的,恐怕不是这人皈依佛门,而是求他牢狱之刑吧?”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王凝之抬起头来,好奇地打量着陈夫子的脸,青里透红,白里透绿,小胡子抖啊抖,好看得很。

这种尴尬的时候,讲道理,就没有个拯救他的英雄吗?

所幸山长的到来,拯救了陈夫子。

王迁之温和地笑了笑,示意学子们坐下,这才开口:“今日起,我万松书院,所有学子均已归来,我决定,今年春试延期,到现在,也该开始了。”

“今年春试文章,便以冬春年节假日,各位归家之时,所遇之事,所行之善,所见所得,所思所想为题,不以具体而论,只凭各位心意。”

“事无大小,俱可见心思,为期七日,七日之后,各自将文章交上。”

“今年,王卓然大人有信来,言去年夏秋,在我书院中,多有所获,希望看看我万松书院学子风采,我会从中选几篇,送与王卓然大人。”

“子俊,今日便给他们早些下课了罢,这几日只需早读,希望各位多用些心思在文章上。”

瞧着山长和夫子离开,课堂上顿时就炸了锅。

“怎么回事儿啊,今年的题目如此宽泛,还怎么比较好坏?你写天上之飞禽,我写海里之鱼虾,可如何相比?”张齐杜苦着脸,本来就学的不咋样,还不给限题,那岂不是说,从题目开始,自己就输了?

于锋至皱着眉,突然开口:“梁山伯,你要写什么?”

别人或许会说假话,但梁山伯向来不会,这种尖子生的思路,当然要抄袭一下。

面对众人探究的眼神,梁山伯却是一脸惊喜,回答:“我当然要写吴郡观坝,水利之事。”

“那祝英台不就没得写了?”

祝英台虽是几个月没见同窗,泼辣却一丝不减,“谁说的?我心中自有锦绣,又岂会缺这么一个题目?”

梁山伯却是一脸担心,“英台,这几个月你都随我在吴郡,若不写这题目,又如何有别的事项?”

“山伯,无妨的,我们这一路上,风风雨雨,能说的事情可太多了。”似乎是感受到梁山伯的心意,祝英台马上真诚地开口,换了副嘴脸。

至于其他人,早已经把脸转走了,这尖子生的思路,可太难抄了!

“喂,马文才,怎么一副要死的样子!”王凝之扫了一圈,挑挑眉,喊了一声。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又都集中在另一个角落里,马文才就坐在那里,闻言回过头来,冷冷开口:“要你管!”

“说说看嘛,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儿,讲出来,给兄弟们高兴高兴!”王凝之一边说着,一边踢了一脚前头的荀巨伯。

荀巨伯还沉浸在对题目的思索中,冷不丁这么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就说道:“对!说得好!”

“你们什么意思!”马文才一拳砸在桌面上,‘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怒目相视。

自去年书院休沐以来,马文才就很是不顺,具体就是听闻王凝之的事情之后,让他心里非常羡慕嫉妒恨。

宣城面对桓温的大军进退有度,风度翩翩,名动天下,会稽娶了才女谢道韫,夫妻和谐,一首催妆诗为少女称颂。

只到如此的话,马公子倒不怕,不过是更激起胜负心而已。

但自家老爹已经讲过了,就看王氏的安排,这王凝之,怕是最终都不会入仕,都已经定居在一个小村子里了。

那岂不是说,他这般刹那芳华,自己再无机会相比?

可恶,可恶啊!

抛开马文才的心理,王凝之倒是打定了主意,要找机会帮一把马公子,让他受自己的人情,就算没有困难,也要制造困难。

原因很简单,这里是钱塘,自己要找张道御,当然要背靠钱塘太守了!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